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23章 鬧餉
  第23章 鬧餉
  眼見事態緊急,張雲柯再也不敢拿架子,匆匆穿上官府,向董鄉紳那裡走去,他本來就寄居董鄉紳家中,不到片刻功夫,就來到董鄉紳的堂屋。

  董鄉紳雖然有一個四品京官的侄兒,但是本身還沒有任何功名,也只有張縣令這種舉人出身的官員才會怕他,如果是進士出身,上有師長照拂,下有同年幫忙,根本不會搭理董鄉紳這種粗鄙之人。

  董鄉紳雖然常常在張縣令前面拿大,但是卻能分清輕重緩急,當張縣令深夜來訪時,他馬上就知道出了大事。

  張雲柯將縣城的情況說了一遍,流露出讓董鄉紳捐資助餉的意思。

  還沒等張縣令將話挑明,董鄉紳就開口說道:“父母老爺,我家剛剛被流賊攻破,大部分的現銀糧食全部被流賊瓜分給了那些窮鬼。”

  “即便還有些余錢,但是我董家族人也要活命,這一次,我董家族人,死傷十分慘重,除了同我逃去縣城的之外,幾乎沒有青壯從變亂中活命,即便是死傷的燒埋銀子,恐怕也是一筆大錢,這捐資助餉,我們董家只怕也是有心無力。”

  董鄉紳看著張縣令,心中暗暗想道:“這張縣令,也是一個老王八蛋,你的底細,老子還不清楚,那真是天高三尺,人肉裡也要刮出幾兩銀子。”

  “老子答應捐資助餉,只怕馬上就會讓你白白“漂沒”一半,老子豈不是當了冤大頭,況且我這董家堡已經收復,大股的流賊又去了縣城,一時半刻看來還沒什麽危險,與其將銀子給你,還不如召集丁壯,多養些家奴。”⑴
  張雲柯見董述一毛不拔,也沒有任何辦法,隻好垂頭喪氣的出了堂屋,至於讓張縣令自己出錢,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張縣令千裡為官,不正是為了求財嗎,哪有讓縣令老爺舍家破財的道理。

  張雲柯回到了廂房,與顧世虎直言說道:“本縣雖然想方設法,苦苦哀求,但是董老爺還是不答應捐資助餉,你也知道,董少卿為四品高官,董老爺未必將我這個不是正途出身的縣令放在眼裡。”

  張雲柯見顧世虎不為所動,知道現在不能強逼顧世虎出兵,於是緩和的說道:“等這次回到縣城,老夫一定動員士紳捐資助餉,這些士紳,家中沒有多大的靠山,老夫的面子還算管用,定能籌集到餉銀,為士卒發些軍餉。”

  顧世虎見張雲柯現在確實拿不出銀子,於是隻好狠狠點了點頭,離開這裡回到了軍營。

  張雲柯見顧世虎離開,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心道現在先過了這個坎兒,日後有你顧世虎的好看,讓你看看你家老爺如何拿捏你這粗鄙武夫。

  “陝北現在已經有了大亂之象,這次回到縣城,定要從富戶士紳手中狠狠刮一筆浮財,有了這筆浮財,我張某人還是早日告老還鄉,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

  且不說張雲柯打的好主意,卻說顧世虎回到軍中,心中也憂慮不堪。

  顧世虎久在軍中,自然知道他這支軍隊的士氣已經低落到極點,但是從張縣令手裡拿不出銀錢,顧世虎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盡力想法子。

  明末的軍餉,各級官員貪汙嚴重,正真發到士卒手裡的銀兩,還不足字面上的二成,所幸顧世虎比較清廉,養的家丁也少,搜刮也不甚嚴酷,還能勉強維持這支軍隊的戰鬥力。

  但是如果長時間不發軍餉,士卒還是會變亂潰散。

  從深夜到天明,顧世虎一夜未睡,終於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他從俘虜的下山虎麾下挑出身強體壯的兩百個饑民,全部捆起來押到營門前。

  至於下山虎等頭領骨乾,張縣令也需要他們向上面報功,幾日之後,就會被押送到延安府明正典刑。

  顧世虎站在空曠的校場之上,看著下面稀稀拉拉,隊形不整的手下,大聲呼喊道:“這些流賊,惑亂鄉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董家堡之內,良民百姓被他們禍害者數不勝數,今日為了還百姓朗朗乾坤,本將就將他們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顧世虎一揮手,後面的幾十個家丁將俘虜的饑民一一踹到,揮動鬼頭刀,將這些饑民的頭顱斬下,這些家丁,有的並不熟悉砍頭,不能將頭顱一刀斬斷,不少饑民腦袋還連在脖子上沒有斷氣,倒在地上哀號不止,被活活的疼死。

  顧世虎大笑了幾聲,對於這些可憐的饑民,顧世虎沒有一點同情,反而正要用這種殘酷的場面,恐嚇手下的士兵,讓他們心中恐懼,不敢隨意兵變。

  顧世虎高昂著頭顱,大聲訓話道:“昨日我們打了勝仗,縣令老爺非常高興,決定回到縣城,就為我們發三個月欠餉,這次雖然我們死傷不少,但是該有的賞賜也一分不少,現在大軍拔營,今日下午就要回到縣城駐地。”

  顧世虎盡管擔心延長縣的危險,但卻並不敢將軍情如實相告,因為現在他這支軍隊,士氣已經低到了極點,根本不想打仗,如果讓士兵知道軍情,只怕馬上就有兵變的危險。

  顧世虎話剛說完,聽見下面一陣吵雜之聲,一個壯漢大聲叫罵,高聲叫道:“好你個顧王八,到了這個時候,你還敢欺瞞老子,昨日報信的家丁,有一個是老子的堂兄,縣城中的情況,老子早已經知道,還想忽悠老子前去送死。”

  顧世虎心中大急,正要喊上家丁,將這個搗亂的**抓住斬殺,以警告這些處於騷亂邊緣的士卒,沒想到這個壯漢卻非常狡猾,不動聲色後退到士卒中間,在眾多士卒的保護之下,顧世虎投鼠忌器,沒有第一時間消除後患。

  “昨夜老子堂兄前來報信,說縣城已經被流賊圍困,城中出了兩千壯丁,還吃了大敗仗,如今你讓我們送死,卻不發一點餉銀,從古至今,也沒有這個道理。”

  這個壯漢繼續說道:“昨天宋老哥領頭鬧餉,你不顧多年情誼,將他頭顱斬下,懸掛到營門前,今日又想哄騙老子們前去為你賣命,染紅你那官帽子。”

  “兄弟們死傷慘重,好不容易攻破了董家堡,你居然阻攔大夥不讓劫掠,你阻攔大夥兒生存發財,老子還與你講什麽上下之別,袍澤之誼。”

  一般來說,在軍隊中鬧事的**,大部分都是軍隊中最勇武敢戰之人,或者就是軍隊中威望極高之人,一年之後的李自成,也是因為帶頭鬧餉,在軍中建立了威望,才在兵變中拉起了自己的隊伍。⑵
  而劉宣那個時空的歷史中,紅朝開國功勳最大,戰功最高的彭元帥,在湘軍中當大頭兵之時,也曾經帶頭鬧餉,充當士兵代表。⑶
  眼見這個**把軍情挑明,軍營中也已經亂成一團,顧世虎心中急怒,抓起腰間的硬弓,搭上一支重箭向壯漢射去,壯漢正在唾沫橫飛的煽動軍情,突然間就射來了一支冷箭。

  壯漢雙眼一瞪,仿佛不相信顧世虎如此絕情,死不瞑目的看著顧世虎,雙眼中流出幾滴淚水,緩緩地倒在地上。

  這個壯漢,與顧世虎認識已經十年,兩人當年都是榆林鎮邊軍,全部參加過薩爾滸之戰,交情其實非常深厚。

  他本來隻想逼迫顧世虎發餉,沒想到顧世虎手中無餉,只能強硬的鎮壓。

  顧世虎射殺了壯漢,來不及難過,就知道情況不好,因為士卒連續鬧餉,顧世虎已經斬殺了三人,這三人,都是軍中威望很高之人,他們的袍澤故舊早已經怒發衝冠,眾人一番鼓噪,營中已經徹底大亂。

  顧世虎見情況不對,慌忙收攏住家丁斥候,這些官軍中的精銳,欠餉遠沒有那麽嚴重,在顧世虎平日籠絡之下,還能聽從軍令。

  叛亂的士卒,一擁而上,抄起手中的兵器,就要向董家堡衝去,想要進去劫掠一番。

  顧世虎知道董家堡的事情非同小可,又見亂兵沒有隊形,非常混亂,於是他當機立斷,親率家丁斥候,整編好隊形,向亂兵中衝去。

  亂兵一窩蜂的衝向董家堡,既沒有組織,也沒有陣型,自然抵擋不住顧世虎的衝擊,紛紛潰散而去。

  經過這麽一鬧,顧世虎手中的實力大減,手下的家丁,經過幾次戰鬥,也死傷了十幾人,手下的騎兵,也從百人左右的規模減到七八十人。

  至於普通的士卒,也大部分逃散,顧世虎收攏住潰兵,斬殺了幾個刺頭,大致一清點,現在只有二百多人,加上家丁斥候,也不到三百人了。

  顧世虎連忙將兵變的情況報告給了張雲柯,到了如今這個情況,張雲柯也不敢繼續苛待顧世虎,畢竟現在他還要靠顧世虎帶兵打仗,如果真的丟了縣城,他張縣令只怕馬上會被大明天子砍了腦袋,畢竟這位大明天子,還是非常狠歷的,就連前朝的老臣,都不留一點情面。⑷
  注釋⑴:漂沒在明朝指克扣軍餉,從毛文龍的奏報來看,遼東關寧軍的糧餉基本上漂沒四層,而他的東江鎮,幾乎只能領到不到一半,除了上級的文官外,領軍的武將也要克扣軍餉,吃空額,這些貪汙的錢財,除了自己窮凶極惡的享受外,還需要恩養家丁,為最精銳的士卒發軍餉。

  注釋⑵:崇禎元年(1628年)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被裁撤,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撤,失業回家,並欠了債。同年冬季,李自成因欠舉人艾詔的債,又無力償還,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

  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後,年底,殺死債主艾詔,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殺了妻子。

  兩條人命在身,於是就與侄兒李過於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李自成因為勇猛善戰,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把總。同年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

  注釋⑶:軍閥混戰中的湖南,社會凋敝,民不聊生,田賦預征,百貨增稅,仍不能滿足浩繁的軍用,部隊欠餉越來越經常。

  因為戰爭頻繁,月餉常常不發。1919年到1920年末,湘軍欠餉達23月之久。近10萬軍隊不約而同鬧起來,要求發清欠餉。各軍呼應,向長沙開發,嚇得總司令趙恆惕親自出面,以田賦作抵,發了欠餉證,方告平息。

  事態之大,當時報紙均以顯著位置予以刊載。在那次“兵變”中,士兵推舉代表,行動上丟開了長官,均聽命於代表會,秩序井然。團、營、連長雖不參加,大多也表同情。彭德懷被選為連的士兵代表,對那次士兵組織起來實行自治的力量,有很深的印象。”

  上面引用《彭德懷傳》,彭老總不僅當兵時鬧餉,在當了營長之後,也組織了幾次大規模士兵鬧餉。

  注釋⑷:崇禎此人性格急峻,殺戮大臣如同豬狗,在位十七年,竟然換了五十二位內閣大臣,盡管當時的文官也確實不像話,但是崇禎一朝,還是有一些名臣猛將的,可惜崇禎殘酷好殺,大臣稍微有些錯誤,他就不能容忍,不是罷免,就是殺戮。

  崇禎剛剛登基,就處死魏忠賢,將閹黨二百六十余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這些閹黨,其實都是浙江,湖廣一些地方官員,是與東林黨鬥爭失敗的楚浙二黨官員,很多都是三朝老臣,崇禎卻沒有為他們留一點體面。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