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77章 奧匈帝國宣戰
  第377章 奧匈帝國宣戰
  塞爾維亞首相帕希奇明白,目前的局勢已經不是他能夠決定的。塞爾維亞的走向到底如何,取決於奧匈帝國和俄國的態度。

  因此,帕西希奇馬不停蹄地將奧匈帝國提出的48小時通牒轉發給俄國,詢問尼古拉二世和俄國政府的態度。

  塞爾維亞作為遏製奧匈帝國在巴爾乾地區擴張的橋頭堡,深受沙俄帝國的重視。

  得知奧匈帝國極其苛刻的48小時最後通牒之後,尼古拉二世顯得十分憤怒,怒斥奧匈帝國完全無視了沙俄在塞爾維亞的特殊利益,企圖損害沙俄帝國的地位。

  俄國外交大臣更是咬牙切齒的說道:“俄國絕對不能允許奧匈帝國打垮塞爾維亞,從而變成巴爾乾地區中最佔優勢的國家。”

  塞爾維亞不僅關系到俄國在巴爾乾地區的利益,同樣也關系到俄國黑海艦隊的出口是否安全。

  如果巴爾乾地區被同盟國掌握了優勢,那麽俄國的黑海艦隊將成為翁中之鱉,俄國的出海口就只剩下波羅的海和遠東。

  雖然尼古拉二世早就支持阿瑟所提議的,對於刺殺斐迪南大公的幕後凶手進行審判。

  但在這樣關鍵的時刻,一份聯合王室宣言明顯比不上塞爾維亞的重要性。

  很快,尼古拉二世就召見了奧匈帝國駐聖彼得堡大使,表達了俄國的態度。

  尼古拉二世斬釘截鐵的說道:“俄國不同意最後通緝中損害塞爾維亞主權的兩項協定,也不同意奧匈帝國在塞爾維亞的領土上調查薩拉熱窩刺殺事件。”

  就算要調查,也應該是以英法俄澳為首的協約國四大列強,組織相應的人手在塞爾維亞進行調查。

  至於同盟國的其他國家,哪怕是受害人地位的奧匈帝國,也沒有權利在塞爾維亞的土地上調查。

  哪怕奧匈帝國大使多次解釋,奧匈帝國只不過是在鎮壓危害歐洲王室的恐怖運動和騷亂,這對於所有歐洲君主製國家來說都很有利。

  但俄國人的火爆脾氣又怎能相信奧匈帝國的說辭,俄國外交大臣強硬的表示:“如果奧匈帝國堅持48小時的最後通牒,是在挑起整個歐洲的戰爭。”

  在塞爾維亞這件事情上,俄國是不可能退讓的。更何況,協約國的聯系十分緊密,有著英法的資金援助和澳大拉西亞的物資援助,尼古拉二世自認為很有底氣,可以應對任何來自外界的挑戰。

  不過,奧匈帝國政府並未在意俄國比較強硬的態度。已經掌握政府話語權的貝赫托爾德認為,有著德皇威廉二世開出的空頭支票,俄國人肯定會忌憚德國,不可能直接了斷的加入這場戰爭。

  這代表著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戰爭,只會演變成一場小規模的局部戰爭。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在貝赫托爾德的堅持下,奧匈帝國並未撤銷48小時最後通碟,並且一直在催促著塞爾維亞政府就通碟給予答覆。

  1914年7月25日,塞爾維亞首相帕希奇帶著塞爾維亞政府的答覆親自趕到了奧匈帝國大使館。

  這份塞爾維亞政府的答覆中充滿了一廂情願的和解意願。帕希奇向奧匈帝國大使解釋道:“塞爾維亞準備正式譴責所有反對奧地利人的行動,請求奧匈帝國不要侵犯塞爾維亞的主權。如果奧匈帝國就這樣的結果不滿意,塞爾維亞願意接受來自海牙法庭的仲裁。”

  這樣的答覆耗盡了塞爾維亞政府官員的心神。不僅經過了反覆的修改,因為唯一的一架打字機被筋疲力盡的秘書弄壞,導致這份答覆是帕希奇首相手寫的。

  而且,塞爾維亞政府的大臣們認為,帶著答覆到奧地利使館會使他們受辱,因此紛紛拒絕前往。

  這也導致貴為塞爾維亞政府首相的帕希奇只能親自當送信者,雖然塞爾維亞是一個小國家,但這麽做仍然十分屈辱。

  雖然塞爾維亞政府的答覆可謂是誠意滿滿,但這樣的讓步很明顯滿足不了奧匈帝國政府和貝赫托爾德的胃口。

  更何況,早在塞爾維亞政府答覆之前,奧匈帝國早已經調集軍隊前往塞爾維亞邊境。

  對於奧匈帝國來說,能接受的條件只有兩個,要麽塞爾維亞投降,要麽打的塞爾維亞投降。

  1914年7月26日,奧匈帝國政府的48小時最後通牒失效之後,整個歐洲陷入了無邊的寂靜。

  威廉二世明白自己堅定的立場已經不能動搖俄國人的決心,想要通過商討來解決這次衝突。

  而另一邊,英國人也加入了調停的隊伍,因為這樣突然的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不算好事情。

  但很明顯,因為威廉二世長時間表達的堅定主戰態度,導致德國的軍政大臣早已經產生了不可抗拒的戰爭衝動。

  此時威廉二世想要壓製下去,早已經不太現實。

  而英國人的立場在奧匈帝國這邊顯然不好使,除非威廉二世直接了斷的讓奧匈帝國放棄行動,否則,奧匈帝國的戰爭車輪不會停止。

  但問題是,威廉二世此時根本壓製不住國內的主戰派,如果威廉二世單方面讓奧匈帝國停止行動,威廉二世長時間所經營的威望將化為烏有。

  一個立場不堅定,反覆橫跳的君主,甚至有可能得罪主戰派和主和派雙方。

  奧匈帝國的軍事調動已經越來越頻繁,俄國為了應對,也開始紛紛調集軍隊前往邊境。

  終於,在安靜了兩天之後,1914年7月28日,在斐迪南大公遭遇刺殺整整一個月之後,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為了讓並不願意看到戰爭的老皇帝約瑟夫一世在宣戰書上簽字,已經掌握政府權力的貝赫托爾德甚至撒了一個卑鄙的謊言。

  “更有甚者,塞爾維亞的部分軍隊已經在襲擊特梅斯-庫賓的帝國皇家部隊的一支分遣隊。如果我們再不采取行動,奧匈帝國的腹地將受到威脅。”

  正是這樣的謊言,讓約瑟夫一世認為塞爾維亞已經主動挑起戰爭,因此十分果斷的在宣戰書上簽字,挑起了整個歐洲的戰火。

  “陛下,陛下!”

  7月28日凌晨,侍衛敲響了尼古拉二世的寢宮大門,匯報了尼古拉二世並不願意聽到的消息:“薩佐諾夫部長來報,奧匈帝國已經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了!”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宣戰並不是戲劇化,而是以國家最高層面,向另一個國家下達的戰爭通知書。

  一旦進入戰爭狀態,除非讓一方遭受了不可挽救的損失,否則戰爭是不可能結束的。

  “薩佐諾夫他人呢?”沒過幾分鍾的時間,尼古拉二世快速走了出來,詢問到。

  “陛下,根據塞爾維亞大使的消息,在今天下午,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下達了戰爭通知書。”一旁等候許久的外交大臣薩佐諾夫連忙站了出來,解釋到。

  雖然並不願意聽到這樣的消息,在俄國政府內部,早已經就這樣的結果進行了討論。

  尼古拉二世吩咐道:“通知雅努什科維奇和蘇霍姆林諾夫,立即開始全國總動員,並且調集更多的軍隊前往邊境。”

  雅努什科維奇是俄國參謀總長,而蘇霍姆林諾夫是俄國陸軍大臣。

  通知這兩個人,這也相當於通知了俄國所有的軍隊。

  好消息是,俄國雖然在之前並未開始全國動員,為了防備奧匈帝國有可能的宣戰,俄國提前在華沙,基輔,敖德薩和莫斯科四個軍區進行了局部動員。

  這四個軍區的兵力正好能夠調遣到邊境,保護俄國的邊境地區。

  德國收到消息的時間其實比俄國還要快。好在奧匈帝國決定宣戰之前,就已經通知了德國政府和威廉二世,並且取得了包括威廉二世在內的主戰派的支持。

  而德國方面,在獲悉奧匈帝國已經決定宣戰之後,就立即果斷的下達了全國總動員令。

  1914年7月29日,這一天對於歐洲甚至全世界來說都不是好日子。

  在前一天,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下達了戰爭通知書。而在今天,德國和俄國先後宣布全國總動員,歐洲的戰爭已經打響。

  沒有人認為德國和俄國的動員只是虛張聲勢,全國總動員代表著大規模的戰爭,也代表著同盟國和協約國已經到了決一生死的時刻。

  1914年7月30日,德國要求俄國立即解除戰爭動員令,否則德國將履行奧匈帝國之間的盟約,加入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戰爭中。

  對於德國人的要求,尼古拉二世自然不屑一顧。

  德國和俄國幾乎同一時間公開了全國動員令,你德國憑什麽要求俄國解除動員令,而你們的動員令還繼續生效?

  在尼古拉二世的示意下,俄國政府向德國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作為對德國的反擊。

  在兩國政府針鋒相對的時刻,俄國和德國的國內,也已經在大肆宣傳反對對方的話語。

  1914年7月31日上午,德國總動員令生效的第三天。

  威廉二世召開了禦前會議,確定德國國內是否就戰爭狀態做好了準備。

  很明顯,士氣高昂的主戰派十分自信地表示,德國軍隊已經準備好了一切。

  根據陸軍大臣法金漢的匯報,如果德國能夠完成這次軍事動員,德國將擁有380萬人的作戰部隊,6000門火炮,4.5萬挺機槍,132架飛機,130艘軍用飛艇,4000輛汽車和大量的軍事物資,生活物資。

  德國參謀長小毛奇說道:“帝國陸軍已經準備就緒,戰爭越快進行越好。參謀部早已經有了戰爭計劃,先在西線展開,通過比利時進攻法國,用六個星期左右打敗法國,再回頭和奧匈帝國聯手打敗俄國。我已經擬好了給比利時的秘密最後通牒,軍隊已經時刻準備好向比利時進發。”

  威廉二世此時還有丁點猶豫,雖然德國在陸軍方面佔盡優勢,德國的海軍明顯不如英國。

  不過,海軍大臣提爾皮茨也給出了解釋:“陛下,雖然英國海軍艦隻數量遠超我國,但戰鬥力仍然不及我帝國海軍。我們可以先以潛艇封鎖英國的海運,用巡洋艦在海上進行遊擊分散,英國艦隊的主力消耗其兵力。等找到機會進行決戰即可,完全不用擔心規模龐大,但要分散到世界各地的英國海軍。”

  威廉二世這才放心的點了點頭,但還是十分關心英國人的態度,詢問道:“英國人到目前為止的態度如何?”

  “除了之前的調停之外,英國人暫時並沒有任何表態。根據澳大拉西亞方面來的消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一次王室會話中,喬治五世似乎提到過,即將發生的戰爭是德奧和法俄之間的四國戰爭,英澳應盡量不介入戰爭並且保持中立。”外交大臣雅閣回應道。

  首相貝特曼也說道:“陛下,我曾在昨天會見英國大使,提出如果英國保持中立,我國將在戰勝法國後,尊重法國領土的完整,但英國大使拒絕了。英國人說要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動,我估計有很大的可能他們會支持法國。”

  威廉二世並未驚訝,似乎早已經想到了這樣的處境,比較平淡的點了點頭。

  “陛下,我們應提醒奧匈帝國,戰爭開始後,他們應該以主力進攻俄國,而不是塞爾維亞。”眼見著會議有些冷場,小毛奇連忙說道。

  威廉二世點了點頭:“以我的名義向約瑟夫發一份電報,要求奧匈帝國把主力用於對俄作戰,並且不能分兵同時進攻塞爾維亞。這樣的決策將具有極其偉大的戰略意義。在我們很大一部分軍隊受到法國牽製時,這一點將尤其重要。這場規模龐大的戰爭中,塞爾維亞隻起著次要作用,對它只需要采取必要的防禦措施即可。”

  “我們的盟友意大利的態度怎麽樣?”威廉二世又將目光看向了首相貝特曼,詢問道。

  意大利是同盟國三大列強之一,雖然陸軍方面的實力不怎麽樣,但海軍的規模也算是有些水平。

  如果能爭取意大利忠誠的履行三國同盟,對於德國和奧匈帝國來說都是好事情。

   4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7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