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78章 宣戰!宣戰!
  第378章 宣戰!宣戰!
  “意大利人仍然聲稱他們忠於三國同盟。但問題是,他們也要保持與英法的傳統友誼。三國同盟對於防禦型戰爭承擔義務,但意大利人認為,奧匈帝國目前正在進行的是侵略戰爭,事先又沒和意大利人商量,即使俄國人干涉這場戰爭,意大利人也不能承擔任何義務,意大利將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貝特曼首相回答道。

  雖然意大利人的話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相比於德國對奧匈帝國堅定的支持態度來說,就完全是在放屁。

  意大利人之所以沒有履行同盟義務,無非就是想在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當牆頭草,以一個較為穩贏的方式再來加入這場戰爭。

  威廉二世不屑地搖了搖頭,說到:“《聖經》說,一仆不侍二主,更不能侍奉三個主人,這是完全辦不到的。意大利大概率會加入英法那邊,我希望你們都能夠看清楚這一點。就當我們從來沒有過這個盟友,沒有它,我們照樣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我已下定決心向俄國和法國開戰,任何因素都不能阻止我們。”

  1914年7月31日,德國政府宣布,德國進入戰爭威脅的危險狀態。

  在下午時分,德國政府向俄國再次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俄國政府在12小時內取消總動員,否則德國將和俄國進入戰爭狀態。

  但俄國外交大臣沙佐諾夫給出的答覆是:“因為技術上面的原因,並不能停止俄國的總動員令。”

  德國人自然並不相信俄國人這樣的屁話。幾乎在向俄國下達通牒的當天,德國照會法國政府,詢問當德俄開戰後,法國是否嚴守中立,並且要求法國政府18小時內進行回復。

  並且,如果法國同意嚴守中立,德國還提出,挑釁性的要求法國將圖爾和凡爾登要塞交給德國,作為保證中立的保障。

  法國人自然不會同意這樣的要求,法國總理維維安尼表示:法國將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動。

  在這樣回復的當天,法國政府也下達了總動員令,這也相當於向德國政府強硬的表態。

  1914年8月1日,不再等待的德國政府正式對俄國下達戰爭通知書,德國和俄國正式進入戰爭狀態。

  僅僅在第二天,德國就向比利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比利時允許德國進入境內,並且對法軍作戰,遭到了比利時的拒絕。

  8月3日,德國先後對法國和比利時宣戰,戰爭的火焰正式燒到了西歐。

  8月4日,德國的先頭部隊就已經抵達了比利時邊境,並且入侵了比利時的國土。

  也正是在這一天,英國與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借口,向德國宣戰。

  澳大拉西亞也在這一時間向德國宣戰,理由是履行和英法俄三國之間的義務。

  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也正是代表著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所有國家(牆頭草除外),全部進入了對敵人的戰爭狀態。

  在各國紛紛開始動員之後,參戰士兵的數量也達到了最高峰。

  德國382萬人,奧匈帝國230萬人,俄國534萬人,法國378萬人,英國遠征軍66萬人,比利時38萬人,塞爾維亞38萬人,澳大拉西亞遠征軍32萬人,加起來已經超過2000萬人的作戰部隊,將會在短時間內集結在整個歐洲,開啟這一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

  早在澳大拉西亞宣戰的前一天,也就是1914年8月3日,阿瑟就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澳大拉西亞何時宣戰,又應該以怎樣的借口宣戰。

  碰巧的是,會議剛剛召開不久,又傳來了德國先後向法國和比利時宣戰的消息。

  有了戰爭借口之後,澳大拉西亞的宣戰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與此同時,澳大拉西亞在戰爭中的戰鬥計劃,也被阿瑟再次提起。

  按照國防部參謀部的計劃,澳大拉西亞在派遣30萬殖民地軍隊以及一個常規師之後,至少也能擁有五個師的可調配部隊。

  這五個師的主要作戰計劃,就是北上攻佔德屬新幾內亞、德屬薩摩耶、德屬加羅林群島、德屬密克羅尼西亞、德屬馬裡亞納群島和德屬帕勞。

  攻佔這幾個地區之後,澳大拉西亞不僅能將新幾內亞地區連成一片,還能將防禦導鏈中現存的缺口彌補。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澳大拉西亞也將成為大洋洲唯一的國家,洲霸可不是說說而已。

  徹底統一大洋洲之後,澳大拉西亞將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只要能夠彌補人口問題,未來超級大國的底子就已經基本確定。

  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作戰任務應該是協約國四大列強中最少的。

  因為這次戰爭並不涉及澳大拉西亞的本土,因此,澳大拉西亞的軍隊只需要配合英法軍隊進行作戰,就已經完成了所有任務。

  至於在大洋洲地區的進攻,德國人在這兩個殖民地加起來的守備部隊都不到一個師,還沒有成規模的海軍,根本不可能是澳大拉西亞的對手。

  甚至德國的太平洋地區的許多殖民地,只是派遣了一些官員和農業方面的人員宣誓主權,但這些人的數量大多都在幾十人到一百人左右。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可能是一戰中最快完成擴張的國家,除了新幾內亞需要一定的時間之外,其他的殖民地只需要前往接收即可。
    不過,這次的內閣會議自然並不只討論這些。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戰爭任務看起來簡單,但戰爭是殘酷的,真正打起來並不容易。

  為了更好的應對如此龐大的,已經有六個列強參與的超級大戰,澳大拉西亞國內,也必須對於各種情況進行提前布置,包括資源的分配,國內的秩序維持等等。

  “我們的物資準備的怎麽樣?輿論的宣傳,移民的處理問題進度如何?”阿瑟詢問著目前政府的工作進度。

  戰爭時期,物資和國內的穩定是最重要的。不僅要保障所有居民的生活物資,同樣也要保證國內不會出現任何動亂。

  “陛下,輿論的準備早已經完成,根據我們的調查來看,目前,絕大多數澳大拉西亞人都同意戰爭。那些不同意的,也大多都是德國裔移民。”外交大臣戴澤匯報道。

  “要時刻注意這些德國裔移民的動向,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多給這些德國移民一些補償。並且,要盡力保證德國移民在國內不會受到不公正待遇,不管怎麽樣,所有澳大拉西亞人是一體的,我們都是一個統一的民族,澳大拉西亞人。”阿瑟點了點頭,吩咐道。

  澳大拉西亞和德國開戰肯定是這些德國裔移民不願意見到的。但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因此,阿瑟和澳大拉西亞政府能夠做到的,就是盡可能保證德國裔移民在國內不會受到任何偏見。

  澳大拉西亞的民族結構主要以英裔移民和俄裔移民為主,德國和這兩個國家勢必要進入戰爭狀態。

  這麽一來,本來人數就不佔優勢的德國裔移民,很可能會遭受到來自英國裔移民和俄國裔移民的共同敵對。

  阿瑟並不願意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很有可能會對阿瑟營造的統一的澳大拉西亞民族觀念形成破壞。

  “我明白,陛下。民生部會時刻關注著這些德國裔移民的情況,確保在任何時刻,我們的所有人民都會被公正的對待。”民生大臣菲利普連忙點了點頭。

  “從即日起,澳大拉西亞的經濟進入戰時經濟狀態。任何個人和勢力,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對外出口任何物資。居民們的物資會被政府統一收購,隨後出售給協約國。”阿瑟繼續吩咐到。

  戰時經濟狀態能夠更好的集中澳大拉西亞的資源,同時也能避免澳大拉西亞的資源流落到同盟國的手中。

  反正戰爭爆發後,協約國會大量缺少物資和裝備,從民眾那收購來的物資,也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同盟國。

  “陛下,我們是否需要進行動員,來應對戰爭隨時的變化?”國防大臣勞爾詢問道。

  澳大拉西亞目前的軍隊規模是20萬的近衛軍,常規部隊和30萬的殖民地部隊。

  就目前看起來,澳大拉西亞和其他列強軍隊的數量之間有著太大的差距,而澳大拉西亞的人口,能夠支撐澳大拉西亞將軍隊擴張到百萬以上。

  “暫時沒有必要。”阿瑟說道:“我們的軍隊目前已經足夠前往歐洲作戰,還能留有不少的部隊進行大洋洲的作戰計劃。就目前來看,我們的軍隊數量已經足夠,暫時沒有必要給財政帶來太大的負擔。”

  澳大拉西亞的作戰任務並不大,阿瑟也不願意再進行動員,用自己的血來為英法輸血。

  “雖然即將進入戰爭狀態,我希望澳大拉西亞國內民眾的生活還是盡可能保持穩定。我們不能因為一場和我們關系不太大的戰爭,導致國內損失慘重,民眾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阿瑟補充到。

  這場戰爭,澳大拉西亞要參加,而且要贏,不代表著澳大拉西亞要傾盡全力來幫助英法減小傷亡。

  以更小的傷亡來獲取更大的戰果,這才是目前澳大拉西亞應該要做的。

  “戰爭時期,王室將捐助每年的王室活動資金,用來提高澳大拉西亞人的生活水平。各位,讓我們攜手並進,來應對這場極有可能波及整個歐洲的超級大戰。戰爭時期的所有政務還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各位,為了澳大拉西亞,同樣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所有居住在澳大拉西亞的人民們,打贏這場該死的戰爭,讓世界早日迎來應有的和平。”會議的最後,阿瑟站了起來,目光看向了眾人,義正言辭的說道。

  “我宣布,整個戰爭期間,澳大拉西亞將進入戰時內閣狀態。暫時停止內閣政府的選舉,這一屆內閣政府將保持到戰爭結束。州議院和眾議院的選舉不受影響,並且要如期進行。從現在開始,政府就應該為戰爭做好準備,更加完善的做好所有事項的處理。”阿瑟繼續說到。

  “在戰爭結束後,我將親自為諸位論功行賞。爵位和財富,將會被封賞給每一個戰爭中的功臣。通知英法俄三國吧,澳大拉西亞將在明日對德宣戰,履行澳大拉西亞的義務,加入這場戰爭中。”

  能夠繼續呆在內閣席位上,而且有很大概率在戰後獲得豐厚獎勵,對於所有內閣成員來說都是好事情。

  因此,內閣官員們的乾勁也顯得很足,頗有一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樣子。

   三千四百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遲到了,多寫四百多字,算是補償。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