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61章 美日同盟
  第361章 美日同盟
  為了讓阿根廷人徹底膽寒,這次協約國的所有軍隊再也沒有節省過武器彈藥,更是集結了數百門火炮阿根廷前線狂轟亂炸,愣生生將鬱鬱蔥蔥的樹林炸成了廢土,將邊境一個個冒尖的山頭都削平了一截。

  僅僅是11日的轟炸,就消耗了協約國四萬多發炮彈,平均每門火炮發射炮彈上百發。

  給阿根廷軍隊造成了多少傷亡並不清楚,但從阿根廷前線的陣地狀況就能夠看出,阿根廷人的傷亡絕對不小。

  連續經歷了兩輪炮擊之後,阿根廷人再也承受不住了,1913年11月13日,阿根廷再次請求停戰。

  好消息是,因為明白阿根廷根本堅持不了幾天,因此協約國和智利的和談代表都還在悉尼停留。

  而阿根廷方面,國內也沒有太多的心思撤回和談代表,這也導致和談非常順利,並且快速的在悉尼重新開始。

  或許是明白了自己現在的處境,阿根廷人在這次和談中的表現就變得十分聽話了。

  經過雙方長達兩天的和談和商議,11月15日,終於確定了阿根廷的賠款額度,一共1183萬英鎊。

  其中,賠償協約國四大列強共計800萬英鎊,澳大拉西亞分得200萬。

  和剩下的383萬英鎊,200萬英鎊作為對智利的戰爭賠款,183萬英鎊賠償給在這次戰爭中遭受損失的智利人和在智利政府。

  對於阿根廷來說,將近1200萬英鎊的賠款,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哪怕有著美國人的幫助,想要徹底付清這一筆賠款,恐怕也得需要幾年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這對於阿根廷國內的民族自信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阿根廷再想恢復南美三大霸主之一的身份,恐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智利一共能夠獲得300多萬英鎊的賠款,將大幅度緩解智利目前的經濟衰弱。

  這也將間接的導致智利和阿根廷之間的差距擴大,阿根廷將親手為自己,培養出來一個棘手的敵人。

  當然,智利並不是阿根廷政府目前首要頭疼的目標。等到這份完整的合約被放出之後,阿根廷政府首先要面對的,是憤怒的阿根廷民眾。

  至於智利人所要求的割讓整個火地島省,阿根廷政府是斷然不能接受的。

  一旦接受了智利人的要求,就算阿根廷沒在這次戰爭中滅亡,阿根廷政府也會被憤怒的阿根廷民眾推翻。

  對於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來說,割讓國家土地都是一種奇恥大辱。而答應簽署條約的那個人,一般都會被釘在民族的恥辱柱上。

  當然,這件事情最終的決策者還是協約國四大列強,準確的來說是大英帝國。

  包括澳大拉西亞在內,對於這件事情都不是太感興趣,因此大英帝國的態度也就變得十分重要。

  雖然大英帝國是智利的盟友,英國和這裡的關系也非常友好。但大英帝國一貫的大陸平衡政策,還是讓英國政府對於這件事情有些為難。

  阿根廷戰敗後的賠償是逃不了的,但到底賠償多少,對阿根廷又該有著怎樣的限制,也讓大英帝國十分頭疼。

  讓阿根廷賠的少了,智利方面難免會不滿意。但如果將阿根廷削弱的太慘,南美洲的南部智利就再也沒有阻礙。

  等到智利消化完戰爭的果實,南美洲就直接變成了智利和巴西對抗。

  從目前的局勢看來,智利方面有著優勢,並不是沒有可能一躍成為南美洲的霸主。

  就算短時間內對抗不過巴西,智利也完全可以繼續壓迫阿根廷,為自己的崛起積累底蘊。

  這在大英帝國看來是不被允許的。智利國內有著對大英帝國十分重要的硝石礦,這也代表智利這個國家的實力不能太過強大,否則很有可能會超出大英帝國的控制。

  阿根廷代表似乎也是明白這一點,從領土的談判陷入僵持之後,阿根廷代表就多次求見英國代表,密談了許久。

  終於在1913年11月20日,在大英帝國的建議下,智利和阿根廷雙方各退讓一步,都更改了自己的要求。

  最終的和談結果也十分順利,阿根廷同意割讓以卡倫以東,聖塞瓦斯蒂安以北的土地,外加埃斯塔多斯島,聖迭戈島等島嶼,並且放棄所有爭議地區的主權。

  雖然阿根廷最後還是割讓了土地,但割讓的都是小型島嶼和土壤,對阿根廷來說也算是能夠接受。

  智利人雖然有些不甘心,但面對大英帝國的拍板也無可奈何。

  好在也算是獲得了新的土地,給民間和媒體也算是有了交代。

  這次和談僅剩的問題,剩下澳大拉西亞所要求的,阿根廷北部黑土地的地區,成立一個四國共管地帶。

  澳大拉西亞之所以答應這次出兵,是為了阿根廷國內的黑土地。

  並且澳大拉西亞在之前就和大英帝國達成了約定,因此澳大拉西亞的要求,獲得了協約國其他三大列強的支持。

  面對著協議國四大列強的共同要求,阿根廷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和談良久之後,最終同意了澳大拉西亞的要求。

  阿根廷的黑土地主要集中在潘帕斯平原,這裡的黑土地有個特點,基本都是紅化黑土地。

  這種黑土地的表面是紅色的土壤,紅色土壤之下才是真正的黑土地,缺點是沒有正常黑土地的土壤肥沃。

  而且這樣的黑土地如果發展農業有個缺陷,就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對土壤造成破壞。

  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都不是問題。阿瑟所以想獲得這片土地,就是為了短期內建造一個糧倉,為兩次戰爭做好儲糧準備。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這片土地肯定要歸還給阿根廷。

  至於所劃定的共管的黑土地的范圍,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沿海,以布蘭卡港為中心,方圓數十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協約國正式租借,為期45年。

  期間,協約國四大列強可以在這片土地進行包括農業,畜牧業在內的各種經濟作業,阿根廷不得有任何乾預的行為。並且獲得的一切成果屬於勞作方,和阿根廷無關。

  這也代表著在未來45年內,這片土地可以作為澳大拉西亞的海外農場,為澳大拉西亞種植大量的農作物。

  當地的阿根廷民眾也可以作為便宜的雇農,澳大拉西亞需要坐享其成,就能獲得大量的糧食。

  對於大量種植給這片土地帶來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破壞,這和45年後的澳大拉西亞就沒有任何關系了。

  當然,為了保護自己在這片土地的利益,澳大拉西亞特地要求,要在這片土地派遣駐軍,來保護澳大拉西亞企業和澳大拉西亞民眾的安全。

  同時,駐軍也能威懾阿根廷政府,讓阿根廷政府約束好阿根廷民眾。

  1913年11月27日,《悉尼合約》正式在澳大拉西亞首都悉尼簽訂,也代表南美正式進入和平階段。

  在許多媒體和民眾的見證下,英國,法國,俄國,澳大拉西亞,智利和阿根廷的代表,紛紛在這份合約上簽字,也代表這份合約正式開始執行。

  根據雙方的約定,阿根廷政府那高額的賠款,需要在最長五年的時間內償還。
    一旦賠償的期限超過五年,則每年要向戰勝國支付百分之十的利息。

  考慮到阿根廷政府的財政狀況,就算阿根廷政府能夠在五年內支付這些賠款,阿根廷的財政狀況也會變得十分糟糕。

  或許是為了挽救這個即將失去的盟友,同時也是表達自己在戰爭中沒有任何作為的歉意,悉尼合約公布沒幾天,美國政府就聯系了阿根廷,聲稱可以幫助阿根廷進行賠款。

  阿根廷政府雖然已經對美國人不太相信,但這也是阿根廷目前為數不多的選擇。

  好在,美國人想挽救阿根廷這個盟友是真心的。沒過幾天之後,美國和阿根廷就達成了一份新協議,美國向阿根廷提供300萬英鎊的無償援助和1500萬英鎊的低息貸款,來幫助阿根廷國內恢復戰後的秩序。

  兩筆加起來總共1800萬英鎊的援助,總算讓阿根廷政府的氣消了大半。

  至少這筆資金在償還完戰爭賠款之後,還能夠剩下500萬英鎊左右的資金,來挽救阿根廷國內的局勢。

  事實上,美國人此時已經感受到了來自協約國的壓力。協約國四大列強聯手,哪怕是德國都支撐不住,更不要說目前軍事實力並不強大的美國了。

  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不會受到威脅,1913年12月月初,美國人就公布了新一輪海軍擴張法案,用大肆擴張海軍的方式,來向自己以及民眾表達一個信息,那就是美國仍然是安全的。

  到底是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擴張法案看起來也十分誇張。

  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海軍擴張法案來看,從1914年開始,一直到1916年年底,三年的時間美國每年都要建造三艘超級無畏艦和兩艘戰列巡洋艦,總共要建造九艘超級無畏艦和六艘戰列巡洋艦。

  如果美國的海軍擴張法案能夠順利執行,美國的主力戰艦數量將會在1916年年底達到世界前三水平,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海軍實力。

  美國人之所以有如此誇張的海軍擴張計劃,這次協約國四大列強的共同行動功不可沒。

  之前的時間裡,美國自認為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國本土的安全不可能受到威脅。

  但協約國四大列強的共同行動,美國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距離再遠,海軍也能抵達。

  要麽擁有強大的陸軍,能夠將敵人在陸地上殲滅。雖然可能會將戰火燒到自己的本土,但好處是能夠殺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達到戰爭的最終勝利。

  或者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根源上破滅敵人登上自己國土的可能。

  只要美國的海岸不會受到威脅,美國的本土就不會受到威脅。

  目前歐洲局勢已經明顯偏向協約國,這是美國人有些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德國人戰敗,大英帝國最有威脅的國家,那可就是美國人自己了。

  到時候,美國人自以為十分安全的地理位置,根本架不住協約國四大列強的海軍封鎖。

  快速提升海軍的實力,讓美國的海軍有著保護海岸的能力,美國目前迫切要做的。

  也正是因為感受到了來自協約國的壓力,這次海軍擴張法案的通過十分順利,相應的財政撥款也被美國國會迅速通過。

  要知道,之前美國政府想要達成任何一項訪問,到時候撥款就需要和國會磨嘴皮好久。

  現在美國國會同意撥款這麽迅速,足以見得那些國會老爺們也對協約國感到壓力山大。

  這其實也很正常。畢竟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再加上兩個擁有強大陸海軍的頂級列強和一個擁有不錯陸海軍實力的列強,這樣的四個國家組成的聯盟,除非有著同樣體量的四個國家進行對抗,否則在這個世界都是無可抵擋的。

  而目前最有實力和協約國進行抗爭的同盟國,也不過只有一個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外加一個陸軍還不錯的奧匈帝國。

  至於意大利,之前倒是可以將其看作為海軍還算不錯的列強,在陸軍方面就有些拉胯了。

  實際上,美國人的行動也遠不止於此。

  協約國的強大,讓美國人感受到了壓力的同時,也讓美國人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盟友的重要性。

  但全世界范圍內值得結交的盟友並不多,特別是比較強大的國家,要麽都處於歐洲的漩渦,要麽實力都不太強大。

  要讓美國加入同盟國直接和英國作對,美國肯定是不願意的。

  先不說美國加入同盟國後,同盟國能否和協約國抗爭,單單是面對目前如此強大的協約國,就讓美國政府的一些人感到頭疼。

  思來想去,美國人最終將目光放在了太平洋彼岸的島國。

  這是一個同在太平洋的國家,和協約國列強之一的俄國有著仇恨和競爭關系。

  雖然之前和英國人的關系不錯,因為英國人要拉攏俄國人的關系,英國暫時已經停止了和島國的往來。

  而島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這個國家想要崛起,就必須得將目光放在不遠處的大陸上。

  之前的遠東霸主還是俄國,這也代表著島國想要崛起,必須要和俄國以及俄國背後的協約國有一戰。

  這麽看來,島國倒是適合成為美國的盟友。再加上之前為了對抗俄國,美國早已經和島國有了聯系,拉攏起來也會更加容易。

  因此,美國政府內部製訂了一項關於拉攏島國的計劃,旨在通過拉攏島國,和島國結盟的方式,緩解美國面臨的協約國壓力。

  而島國方面,對於美國拋來的橄欖枝自然大喜過望。要知道,自從英國暫停援助之後,島國似乎就有跌入谷底的趨勢。

  本來島國的各項工業就受限嚴重,沒有充足的礦產資源供應。再加上英國切斷了援助,島國不僅喪失了獲得不久的列強地位,甚至還有可能喪失成為強國的可能。

  畢竟島國成為強國的敵人是俄國,而俄國是協約國的一員。

  目前協約國的強大,連同盟國都有所不及,更不要說連列強都不是的島國了。

  因此,在收到美國人的橄欖枝之後,島國人想都不想就答應了美國的詢問。

  對於島國來說,美國這樣的盟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短時間之內和美國根本沒有任何衝突。

  美國的手還沒有完全伸到太平洋這邊,島國目前在太平洋也沒有太多的利益。

  這也導致兩個國家如果結盟,短時間內會處於蜜月期,關系比較密切。

  1913年12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和島國達成一項關於共同建造無畏艦的合作,並且雙方簽訂一份互貿協議,標志著美日同盟的初步達成。

   4600字更新,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