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62章 目光放在教育上
  第562章 目光放在教育上

  隨著時間進入1921年的12月,阿瑟也意識到了那場經濟危機已經不遠。

  相較於對外的領土擴張和勢力擴張,目前最重要的是穩定澳大拉西亞的秩序,確保澳大拉西亞能夠安然無恙的度過這次經濟危機。

  要知道,這場經濟危機帶來的嚴重後果絲毫不亞於一場超級大戰,對於各國經濟的摧毀甚至遠遠超過世界大戰。

  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這場載入史冊的世界經濟大危機,讓全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和工業都倒退了數十年,恢復到了20世紀初的水平。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

  這對於全世界范圍內的列強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危機,但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一個經濟反超歐洲國家的契機。

  美國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影響是最為嚴重的,破產了14萬家企業和1萬家的銀行。

  這是一個怎麽誇張的數字?澳大拉西亞目前經過注冊的企業總數只有不到1萬家,銀行數量更是不足100家,足以見到美國和澳大拉西亞之間嚴重的差距。

  只要澳大拉西亞能夠抓住這次時機,不說超過美國,打造美國之下的第二經濟強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到那時,澳大拉西亞將成為不弱於英美的世界第三極,才能真正的成為主宰世界的棋手,而不是被棋手主宰的棋子。

  如何安穩的度過經濟危機呢?

  首先,經濟危機所面臨的是相當嚴重的失業人口。

  這時候就需要制定相關的刺激性經濟政策,確保這些失業人口都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來保障這些失業人口背後的更多的家庭的收入來源和生活物資。

  其次,盡早做到防范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保護做到完善。只有金融機構和市場的損失不是太過嚴重,還能在經濟危機到來之時和之後,更快的復工生產,恢復經濟。

  除此之外,加大對於中小企業的援助,確保這些根基更弱的中小企業能夠撐過經濟危機,避免經濟危機對於澳大拉西亞中下層的企業造成太過嚴重的危害。

  這些方案阿瑟在信中已經構思了很多遍,這還要求政府應對之前發生的各種經濟危機,做出一個足以應對的預案。

  只要做足準備,哪怕經濟危機真的來臨並且席卷澳大拉西亞,阿瑟和政府也能從容面對,不至於手忙腳亂。

  決定腳踏實地的開始種田,安穩發育一段時間之後,那就將目光放在了國家發展最根本的教育和醫療方面。

  首先是教育,澳大拉西亞正在探索更高層次的義務教育,確保更多的民眾可以享受到高等教育帶來的地位提升。

  在之前澳大拉西亞的政策中,所有適齡公民都需要接受從小學到初中的教育,這也是將人均學歷提升到初中的重要手段。

  但初中的學歷很明顯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只有誕生更多的大學生和高中生,國家才有足夠的人才儲備。

  不過,想要實現全民高中教育,付出的代價和時間成本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目前的高中義務教育還在探索階段,阿瑟選擇了比較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經過這將近22年的發展,澳大拉西亞在教育方面還是有著一定的成果的。

  首先是國際知名的大學,澳大拉西亞一共擁有9所。除了著名的大學之外,還有各州政府和市政府成立的普通大學共計17所。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大學總數已經來到了26所,每年可以為國家培養超過2.3萬名大學生。

  根據1921年財政方面的匯總數據來看,政府全年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高達3193萬澳元,佔據全年財政總支出的16%。

  阿瑟的進一步計劃中,提升大學的數量,以及增加大學的規模仍然是重要的話題。

  目前根據各行業的情況來看,澳大拉西亞出品的大學生在能力方面毋庸置疑,甚至有不少畢業數年的大學生,經進入各個行業的高層,成為澳大拉西亞各行業的中流砥柱。

  特別是少數具有不錯天賦的科研人才,已經加入各自所在大學的研究室,甚至獲得了加入皇家科學院的機會。

  要知道,澳大拉西亞皇家科學院目前的科學家人數只有不到一千人,準確的來說人數只有772人。

  這772人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亞知名甚至世界知名的頂級專家,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值得政府大力拉攏。

  而那些技術學校教育出來的技術員工,也有相當一部分走進了工廠和企業的中高層。

  在任何時代,擁有一項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十分適合打工人的發展背景下,擁有一項技能維持溫飽就不成問題。

  相較於每年只有2.3萬人的大學生畢業人數來說,澳大拉西亞的技術學校就顯得很是誇張,每年的培訓人數已經超過40萬。

  當然,這些人中還有大量的移民。畢竟移民想要在澳大拉西亞找工作,不學會英語和一項技能是不可能的。

  對於這些技術學校,該支持的還是要支持的。它們不僅為澳大拉西亞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工人,還充當了培訓移民技能的機構,對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可謂是功勳赫赫。

  不過阿瑟也決定對於目前的教育方式進行一定的改變。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對於年輕一代的培養。

  具體是培養什麽呢?最重要的,是培養這些年輕一代對於澳大拉西亞這個民族的認可度。

  從澳大拉西亞的年輕一代接受教育開始,他們就被傳輸澳大拉西亞人是一個團結統一的民族,他們都是光榮的澳大拉西亞人。

  等這些人成長起來之後,他們也就會自然而然的將自己看做澳大拉西亞人,原本的移民民族也就不複存在,澳大拉西亞也就成為了一個單民族國家。

  當然,這樣的改變是很漫長的,目前也只是進行了一小部分。

  但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在澳大拉西亞社會各行業以及教育的影響下,認可澳大拉西亞這個民族理念的澳大拉西亞公民已經超過一半,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特別是那些在澳大拉西亞出生的人口,他們對於澳大拉西亞的認可是最強烈的,也是最堅定的澳大拉西亞人。

  此時就算有人告訴他們,他們的父母不是澳大拉西亞人,是來自國外的移民,他們也絕對不會承認。

  因為相較於沒有任何印象的故鄉來說,澳大拉西亞才是他們的家,才是他們自出生以來就居住的地方。
    除了加強對於民族觀念的培養之外,還有就是加深對於忠君愛國的印象,減少未來參與革命的可能。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一張再純潔無暇的白紙,也有肉眼看不到的灰塵覆蓋在上面。

  國家的治理同樣也是如此,雖然阿瑟能夠確保大多數澳大拉西亞人愛戴自己,但並不能保證所有澳大拉西亞人都是如此。

  總有極個別人的腦回路並不正常,走上反抗阿瑟的統治也不是沒有可能。

  為了以防萬一,提前在教育方面做好準備,確保絕大多數人都是忠君愛國的就已經足夠了。

  在任何時候,不能獲得民眾支持的革命基本上都會被鎮壓,更何況阿瑟還掌控了軍權。

  當然,教育的改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加強對於小城市和村鎮的教育覆蓋。

  像悉尼和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的教育情況是不需要擔心的,就算政府的精力沒有放在這些城市,它們所在的州政府和市政府也會大力發展教育。

  特別是悉尼,一座城市擁有澳大拉西亞國家大學,悉尼皇家軍事學院,皇家學院三座知名大學,還擁有悉尼市立大學,悉尼文學院等普通大學,教育方面的資源應該是澳大拉西亞所有城市中最豐厚的了。

  這也是部分悉尼人不願意遷都的原因,如果遷都的話,國家大學和皇家軍事學院是不是也要跟著遷都?這是悉尼人最擔心的問題。

  要不是阿瑟保證就算大學遷都了,也會保留目前的學校作為分校,恐怕悉尼人還是不願意遷都。

  畢竟教育所代表的是對於一個城市的重視程度,還有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這是悉尼人最關心的問題。

  當然,作為澳大拉西亞第二大城市的悉尼也不甘落後。

  墨爾本皇家軍事學院,墨爾本市立大學,墨爾本醫療大學,墨爾本生物大學這四座大學,也代表了墨爾本的教育資源。

  大城市聚集了諸多大學,這也代表著除了州省府之外的其他中小城市幾乎沒有大學存在。

  這是澳大拉西亞目前要改變的一點,將包括高中在內的高等教育盡可能普及到中小城市,不僅能夠方便澳大拉西亞人接受教育的方式,同樣也能覆蓋更多的城市和人口。

  不過,將大學開辦到小城市是不現實的。因為小城市就算再渴望大學,每年能夠提供的大學入學人數也是有限制的。

  其他距離較遠的人口也不會優先報考到這些大學,這麽做除了面臨高額的財政損失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比較折中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可能在中小城市普及高中,以及那些成本更低的技術學校。

  雖然比不上大學的學歷,但高中的學歷在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也算高的,找個工作還是不成問題的。

  現在可不是後世那個大學生遍地走的時代,高中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算是合格的接受完教育的人才。

  好消息是,教會也在各地開辦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學校,也承擔著教育的職責。

  雖然澳大拉西亞教會開辦的更多是語言學校,不過也有相應的其他的學科,而且是受官方認可的。

  畢竟澳大拉西亞新教也算是阿瑟的自己人,處於自己的嚴密掌控之下。

  除了教育環境之外,目前需要改變的還有醫療環境。

  醫療環境的改變並不止建設大學和診所那些,還有對於醫療環境的嚴格把控,避免亂收錢,看病難等問題。

  這種問題是任何時代都有的,特別是資本主義盛行的時代,資本把控的東西很容易坑人,更容易坑平民。

  好在阿瑟控制著澳大拉西亞最大的醫藥集團,掌控著澳大拉西亞國內大半的醫藥生產。

  在阿瑟的命令下,醫療部制定了一份對於各大醫院的監督政策,嚴格控制藥物的出售價格,以及市場上正在流行的假藥。

  出現假藥其實也不奇怪,畢竟有的藥物價格確實很昂貴,造假的成本也不大,卻能換來巨大的收入,這是那些資本家根本無法拒絕的。

  目前醫療部已經查處了超過100起假藥事件,查封了超過20個廠家,這才讓澳大拉西亞流通的假藥有一定收斂。

  這也代表著必須對醫藥行業進行一定的監督,確保藥企生產出來的是真正有效的藥物,而不是那些合格的商業藥物。

  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後世關於醫藥行業有一句話很出名,那就是所謂的“能治病的藥物不是好商品。”

  這句話帶給人的衝擊是巨大的,這也代表了一個可怕的事實,那就是對於民眾來說十分重要的醫藥行業,已經被資本腐蝕了。

  或許某種疾病並不是沒有藥物治療,或者說沒有更好的藥物治療。但問題是,這些藥物或許不是好商品,因此被那些資本家埋藏在保險櫃中,不願意拿出來治病救人。

  雖然這麽做會給醫藥行業帶來更高的利潤,但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卻不是好事。

  作為澳大拉西亞的統治者,阿瑟要盡可能的避免這種事情,確保有效的藥物流通到市場,而不是那些賺取利潤的好商品。

  在成立醫藥集團的時候,阿瑟就沒想過醫藥集團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利潤。

  相較於賺取利潤這種比較淺顯的,只有資本家才會去做的事情,阿瑟更希望研發出更多的有效藥物,為澳大拉西亞和全體澳大拉西亞人做貢獻。

  這樣的事件也讓阿瑟得到了深刻的反思,除了國家和官方之外,任何對某個行業造成壟斷的企業,一定會化身收割民眾的鐮刀。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除了對於各大企業進行更加嚴厲的監督之外,一部完善的,合理的反壟斷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好消息是,澳大拉西亞目前各行業還沒有民間壟斷企業的出現,更多的是王室和政府的企業造成壟斷。

  政府在阿瑟的監督下不會乾出蠢事,阿瑟也更不會坑害自己的國家,這也確保了澳大拉西亞目前的商業環境還算良好,民眾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得以保障。

   4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有點卡文晚了點,抱歉。跪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