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63章 核心產業
  第563章 核心產業
  想要種田發展,就必須得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主要發展方向,也就是所謂的澳大拉西亞的核心產業。

  放眼整個澳大拉西亞,算得上是核心的產業是哪些呢?
  說實話,阿瑟還沒細數過。畢竟澳大拉西亞的資源太過豐富,各種行業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說都不遜色,目前也算得上是均衡發展。

  佔領了波斯灣領地之後,澳大拉西亞在礦產資源和能源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缺陷。

  如果非要說缺陷的話,可能就是澳大利亞大陸的水資源問題了。

  缺水是現在和後世澳大利亞地區的通病,也是目前限制澳大拉西亞發展的最大原因。

  人們的生活需要大量的飲用水,農業和牧業也需要灌溉用水,工業也需要工業用水,這對於澳大拉西亞目前的水資源儲量來說是一個負擔。

  雖然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就制定了相關的保護水資源的法律,但對於整個澳大利亞地區的缺水環境來說改善並不大。

  好消息是,目前憑借著大量修建的水利工程,用大量的蓄水池囤積了足夠的水資源,滿足目前澳大利亞地區所有居民的用水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現在的情況相較於100年後的後世來說,還是要好上一些的。

  部分地區的荒漠化還沒有蔓延,就比如墨累河流域,還是值得挽救的。

  但西澳大利亞地區的大沙漠已經無法改變,這也讓澳大利亞地區7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中,有將近一半的土地無法居住。

  但不管怎麽說,目前澳大拉西亞的現狀相較於後世的澳大利亞來說好了太多,能夠使用的水資源和土地面積也要多很多。

  根據政府的統計和預估,目前澳大利亞地區的水資源在人口未達到4000萬之前,基本還是滿足使用的。

  人口4000萬對於整個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一道鴻溝,目前的人口也只有2380萬余人。

  如果隻統計澳大利亞地區的人口,甚至只有1700萬人左右,短時間內是不可能達到4000萬的紅線的。

  這也代表著,澳大利亞地區的人口達到4000萬之前,阿瑟所計劃的新幾內亞的水資源北水南調工程甚至已經可以動工了。

  只要能夠調動新幾內亞的水資源,不說完全緩解澳大利亞地區的用水危機,至少也能解決一大部分。

  墨累雷河和達令河的保護,也能改善整個墨累河和達令河流域的水資源情況。

  對於水資源的解決問題,相關專家也在宣傳一個比較大膽的提議,那就是把艾爾湖和大澳大利亞灣挖通,讓海水倒灌進艾爾湖,來改善艾爾湖周圍的生態環境。

  如此一來,甚至不只是墨累河流域,連整個大自流盆地都可能變成澳大拉西亞可開發的土地。

  這相當於又多了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澳大拉西亞甚至可以取消所有的擴張計劃,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全力放在開發本土就行。

  說到這項提議,就不得不提到整個澳大拉西亞最大的內陸湖泊艾爾湖了。

  艾爾湖是澳大拉西亞著名的時令湖,很少有被雨水灌滿的情況。

  艾爾湖水資源的減少也是大自流盆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作為澳大利亞中南部最重要的湖泊,艾爾湖如果擁有足夠的水資源,對於附近地理環境的改善是巨大的。

  因為這是一個鹹水湖,並且艾爾湖低於海平面15米,采用運河聯通大澳大利亞灣和艾爾湖是完全可行的。

  雖然艾爾湖距離海岸有數百公裡的距離,但這項工作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麽困難。

  首先,艾爾湖向南還有托倫斯湖和蓋爾德納湖,如果能連通這兩個湖泊,無形之中已經縮短了一大半的距離。

  除去這幾個湖泊之外,真正需要開走運河的距離甚至不足150公裡,這樣的工程的代價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對澳大利亞地區的改變也是非常巨大的。

  北水南調加大運河工程,澳大利亞中部的水資源情況會獲得巨大的改善,也就會真的變成可以容納兩億人口的超級大陸。

  對於一些專家提出的艾爾湖和大澳大利亞灣之間的運河工程,阿瑟還是很感興趣的。

  不過這還需要相關的地理勘測人員去檢驗工程是否有能力完成,做好一切的準備之下,大運河工程才能動工。

  相較於需要海底管道技術的北水南調工程,大運河是目前澳大拉西亞能夠獨自建造的,甚至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盡快動工。

  面對著這個很有可能改善澳大利亞水資源的工程,阿瑟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在阿瑟的催促之下,一支地理勘測隊伍已經整裝,他們將在半年的時間內勘測北艾爾湖到大澳大利亞灣的大運河工程是否可行,並且在1922年中旬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來決定政府是否啟動大運河工程。

  水資源才是目前澳大拉西亞發展的命脈,如果能夠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對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
    這也代表著改善了水資源的澳大拉西亞,真正擁有了和其他國家競爭的潛力,也才能夠追求二戰之後的霸主地位。

  說回澳大拉西亞的的核心產業,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享譽全球的畜牧業。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澳大拉西亞的畜牧業不敢說最發達,但也絕對是世界前列。

  作為最大的肉類出口國,澳大拉西亞的牛羊肉質量享譽全球,甚至還有地球牧場的美譽。

  為了鼓勵發展澳大拉西亞的畜牧業,政府的投入也不可謂不多。

  首先是對畜牧業的牧場減少稅收,並且進行一定的幫扶。包括但不限於提供免費的動物醫療援助,研究統一有效的動物飼料,改善牛羊的品種等等。

  有著國家的把控,以及王室才團的帶頭衝鋒,澳大拉西亞在畜牧業方面已經沒什麽可做的了,任其自由發展便是。

  除了畜牧業之外,農業也是澳大拉西亞目前大力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雖然澳大拉西亞之前的農業產量並不高,但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早已經成為著名的糧食出口國之一。

  雖然產量還比不過包括英國在內的部分歐洲列強,但好在澳大拉西亞的人口比較少,糧食的消耗也不多。

  整個1921年,澳大拉西亞的糧食產量已經高達2014萬噸,對外出口的糧食總量高達500萬噸以上,光是糧食貿易的收入就讓一大批農業人口笑出門牙。

  除此之外,澳大拉西亞還有什麽核心產業嗎?

  論工業,底蘊比不上英國這樣的老牌列強,規模比不上美國這樣的新興列強,在列強中也只能算中上,算不上核心產業。

  軍工發展的倒是不錯,但有大量的武器裝備並不適合現在就拿出來,更不能將其作為支柱產業。

  因為人口的限制,澳大拉西亞想要追趕美國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實現的。

  至少在人口規模沒有上億之前,在美國沒有經歷大削弱之前,超越美國是不現實的。

  總體來看,世界方面都佔有優勢的核心產業,或許就只有畜牧業,農業和製造業(汽車)了。

  這是澳大拉西亞佔有優勢的產業,至少也要做到保持優勢,爭取在這些行業中創造差距,打造斷崖式的領先。

  這其中最好實現的或許就是畜牧業和汽車製造業了。

  為此,阿瑟特意讓政府制定了發展計劃中關於,鼓勵畜牧業,農業和製造業的政策,盡可能擴大這三種產業的規模。

  製造業並不止汽車,包括各種工業產品,澳大拉西亞還是能爭一爭的。

  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就得鼓勵更多的從業人口,這件事情也很好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們看到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帶來的收入。

  根據政府統計的數據來看,澳大拉西亞的農牧業人口規模大約在七百萬左右,佔據人口總規模的將近三分之一。

  目前農業人口的規模因為農業機械化的原因,已經在進一步降低了。

  但畜牧業因為更為複雜,需要妥善的照料牲口,還沒有機械能夠替代畜牧業的人工。

  不過因為澳大拉西亞的牛羊肉名聲在外的原因,畜牧業的收入反而超過農業。

  根據數據來看,澳大拉西亞的農業人口人均收入在50-60澳元左右,畜牧業人口人均收入已經超過了60澳元。

  雖然牧場主拿走了大部分收入,但牧場的員工拿到人均收入水平的薪水還是沒問題的,這也是澳大拉西亞畜牧業發展的如此龐大的原因。

  當然,更多的人選擇自己創建牧場,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中小型牧場數量多不勝數,牛羊飼養總量甚至已經無可估量。

  從1850年開始,澳大利亞地區就承擔了大英帝國一半以上的羊毛進口,目前更是佔據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80%以上。

  作為被稱作坐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拉西亞目前的飼養牛羊數量已經超過兩億隻,哪怕每年出口大量的牛羊肉,還是抵擋不住牛羊數量的瘋狂增長。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