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61章 最終的海軍比例
  第561章 最終的海軍比例
  各國提出的海軍比例基本都參照著自己的利益,哪怕是澳大拉西亞的海軍比例,其實也是為了加強英法和自己,保持英國對美國的差距,以及澳大拉西亞和島國的差距的提議。

  雖然各國明明知道自己提出的比例並不合理,但這可是切實的關乎到自己國家利益的,這些外交人員們沒有別的優點,臉皮是真的厚,不肯做出一絲半毫的讓步。

  這也讓會談持續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最終英美提出了殺手柬,用來恐嚇對海軍比例不肯讓步的島國:“如果島國繼續堅持下去,島國每建造一艘主力戰艦,英國和美國將建造四艘。”

  這樣的威脅並不誇張,英國在海軍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都能夠保持對德國的海軍優勢,更不要說一個小小的島國了。

  而島國的各項發展目前都是美國讚助的,島國想要在資金方面和美國對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解決了島國方面的糾紛之後,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美國和英國的海軍比例了。

  在這個爭議方面,美國和島國支持美國與英國同比例,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支持英國略勝於美國。

  這也讓接下來法國的意見變得比較重要。各國都開始拉攏法國代表,提出自己的條件。

  11月底,各國的商談還處於僵持階段。

  在此時,英國代表找上了法國代表,盡力拉攏法國代表的支持。

  輕抿一口產自法國的紅酒之後,英國代表托馬斯笑著開口:“提雷克先生,大英帝國需要貴國的支持,看在英法友誼的份上,還請不惜幫助。”

  法國代表提雷克並未直接回應,而是轉移了話題:“大英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就連愛爾蘭獨立戰爭這樣重大的危機都能夠輕易解決,又怎麽會需要法國的幫助呢?”

  毫無疑問,提雷克隻關心托馬斯能夠拿出什麽條件,對於托馬斯所說的英法友誼更是嗤之以鼻。

  雖然一戰中英法確實進行了親密合作,但在英法的歷史中,關系友好的時間要遠遠少於戰爭時間,英法可是真正的擁有數百年淵源的鄰居,關系不見得比法德關系好上多少。

  相較於英法關系來說,說不定法美關系才是更加親密的。畢竟當時的法國可是一手促成了美國的獨立,要是沒有法國人砸鍋賣鐵的支持,當時的美國13殖民地可遠遠不是英國的對手。

  如果說大英帝國和澳大拉西亞的關系有點相似於母子,那麽法國和美國的關系就相似於父子,只不過美國人並不認同。

  “法蘭西仍然強大,我相信這次摩洛哥危機也會很快解決,裡夫人或許能夠抵擋住西班牙軍隊的進攻,但絕對抵擋不了法國軍隊的進攻。”英國代表托馬斯笑著說道。

  雖然沒有光明正大的承諾,但身為資深外交家的托馬斯和提雷克,也自然明白這段話說出的意義到底是什麽。

  與其說是大英帝國相信法國能夠快速的解決摩洛哥危機,不如說是大英帝國支持法國解決這次摩洛哥危機。

  這也是英國開出的條件之一,支持法國人迅速平複摩洛哥,避免一次消耗戰爭。

  “托馬斯先生,你知道的。法國是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我們理應獲得更多的海軍比例分配。鑒於法國的損傷情況,我們同意和澳大拉西亞一樣的比例,但決不允許島國的比例超過或者等同於法國。”提雷克代表笑著說出了自己的第二個條件。

  法國在一戰前還是頂級列強,一戰後已經和英美拉開了差距。

  這次海軍比例的分配,各國除了爭取自己的利益之外,同樣也是在為自己爭一點面子。

  要是法國人的比例等於島國,這讓數以千萬的法國人怎麽想?一個幾十年前還是落後國家的島國,短時間內就爬在了法國頭上,這不是對歐洲霸主法國的侮辱嗎?

  特別是在一戰之後,法國人自認為自己的國家已經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但不會容許法國的比例比島國還要低。

  至於澳大拉西亞,雖然也是一個短時間內才崛起的國家,但畢竟它的國民大多都是歐洲人組成的,被歐洲人追評也沒有那麽可恥。

  更何況,美國和島國並不支持法國的海軍比例超過島國,但澳大拉西亞提出的海軍比例中,法國的比例是要超過島國的。

  兩者相較之下,哪一方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已經顯而易見,法國人自然也不介意和澳大拉西亞抱團取暖。

  “嗯,這是自然。不考慮其他的,法國也是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理應擁有遠超島國的海軍比例。歐洲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島國這樣的蠻荒國家,沒有任何資格和我們相提並論。”托馬斯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法國人的提議。

  如果能夠讓法國人支持自己,那麽五國海軍比例將會是英國>美國>法國=澳大拉西亞>島國。

  就算提升了法國的海軍比例,也根本不可能威脅到英國的海軍地位。

  相反,法國支持英國,讓島國的海軍比例成為各國中最低的,自然也會遭到島國的記恨。

  讓法國人站在島國的對立面,相當於站在美國的對立面,這對於英國人的戰略利益來說是有益的。

  在兩位代表的談笑之中,一份足以決定世界局勢的海軍噸位比例也被確定。

  第二天的會議上,法國一反常態,態度鮮明的支持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提議。

  這也讓美國和島國措手不及,在陷入劣勢的情況下,最終不得不進行更進一步的妥協。
    最終,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於五國海軍規模的比例終於有了一個初步的框架。

  英國還是獲得了對美國的微量優勢,主力艦的噸位限制在60萬噸。

  美國緊隨其後,主力艦噸位被限制在55萬噸。

  接下來是法國和澳大拉西亞,各自擁有35萬噸的主力軍艦噸位。

  最少的就是野心勃勃的島國,主力軍艦噸位被限制在了30萬噸,不過和法國以及澳大拉西亞的差距也並不是太過龐大。

  這也是互相妥協的結果,雖然英國對美國,澳大拉西亞和法國對島國都保持了優勢,但優勢都被限制在五萬噸,也就是一艘主力戰艦的噸位。

  隻相差一艘主力戰艦的話,海軍的實力差距也沒有那麽懸殊,還是有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希望的。

  這五個比較重要的國家的海軍比例確定之後,接下來也只剩下意大利的海軍劃分了。

  意大利政府漫天要價,直接開出了35萬噸的要求,自然被五個國家聯合拒絕。

  開玩笑,這樣的海軍噸位可是五個最強大的國家耗費了一個多月時間才得出的妥協結果,自然不可能是意大利這樣的國家就能夠撼動的。

  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意大利人的海軍噸位被限制在了17.5萬噸,直接將意大利人的要求砍半,體現了五個國家聯合起來的霸氣。

  加上意大利的海軍噸位,這六個國家的海軍噸位已經決定了世界各國的海軍噸位。

  因為其他的國家再也沒有在海軍方面能對這幾個國家產生威脅的,德國和奧匈帝國被限制了海軍發展,俄國忙於內戰沒有時間發展海軍,自然也不需要進行相應的限制。

  不過,這不代表海軍限制條約就已經正式達成了。

  除了對主力軍艦的限制之外,各種輔助軍艦,包括潛艇在內,都成了接下來討論的重點話題。

  因為一戰的影響,英國人很忌憚其他國家的潛艇。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一戰期間,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讓英國的軍艦和商船都吃夠了苦頭,這也成了英國海軍刻骨銘心的記憶。

  但很明顯,其他國家對於潛艇的發展都有著不同意見。

  潛艇能對一些軍艦造成巨大的威脅,也是海軍比較弱小的國家對海軍強國的唯一反抗手段。

  如果禁止了潛艇,這也就相當於破滅了海軍弱國對海軍強國的反抗希望,這是很多國家並不願意見到的。

  特別是島國,本來海軍規模就是各國中最低的,自然不同意英國徹底禁止海軍潛艇發展的提議。

  也讓本應該快速達成的海軍限制條約進入了停滯期,關於中小軍艦和潛艇的商議,沒有幾個月的功夫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三艘R108戰列艦的建造已經進入尾聲,預計在半年內就會先後完工,並且正式的進行下水測試。

  只要能夠再拖上半年的時間,澳大拉西亞的三艘戰列艦就可以趕在海軍限制條約簽訂前完工,也不算違背這份海軍限制條約。

  為了給造船廠拖足夠的時間,澳大拉西亞的外交代表獲得了來自阿瑟的指示,加入關於中小軍艦和潛艇的爭論中,並且盡可能將水攪混,讓各國爭吵更長的時間。

  好消息是,關於單艘主力軍艦的最高標準排水量,以及航空母艦的總噸位限額都需要進行商議,這也會讓海軍限制條約的達成時間再次延後,總體上來說不僅滿足阿瑟的要求,甚至有可能超出預期。

  不過,還是有一項附屬條約被很快確定。

  這項附屬條約和各國的海軍規模無關,隻關乎到各國在太平洋所佔領的島嶼上的要塞。

  據規定,除了各國的法理領土之外,其他的太平洋島嶼不允許修建新的海軍基地和要塞,降低各國在太平洋地區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對澳大拉西亞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澳大拉西亞的軍區劃分早已經完成,海軍基地早都建設完了,這份附屬條約沒有任何影響。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6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