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68章 軍火援助
  第568章 軍火援助
  在悉尼電影節六個獎項中,愛國主義電影包攬了五個獎項,只有一個宣傳景點的大投資電影獲得了最佳攝影獎。

  不過,這樣的結果並未遭受到來自民眾的異議,民眾們對於這個結果還是很認同的。

  畢竟那些獲得獎項的愛國主義電影都是三大電影廠耗費大投資製作的電影,不僅劇本來自於多位文學工作者的努力,就連攝影也請的是最專業的導演。

  相應的音樂製作,場景布置等等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亞最頂級的,這些電影要是不佔據獎項的大多數,才證明獎項的評選有問題。

  電影節的當天和第二天,相關的獎項獲得成了澳大拉西亞熱議的話題,也讓那些獲得獎項的電影多了許多熱度。

  總體上來看,這屆悉尼電影節還是很有效果的。不僅讓許多電影重新恢復了熱度,也讓拍攝這些電影的公司和相關的導演以及演員,在民眾的心中有了印象。

  這個時代的電影相較於後世來說,可沒有什麽藝術上的追求,也沒有什麽刺激眼球的場景。

  畢竟畫面全部都是黑白的,而且畫質部分情況下比較模糊,能夠講清楚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說追求畫面上的刺激感,通過畫面來震撼觀眾了。

  這也是目前電影發展的潮流,因為技術原因,普遍放棄了畫面,轉而選擇更加動人的故事。

  而《澳大拉西亞之夢》其實也很簡單,說白了講的就是澳大拉西亞崛起的夢想。

  雖然只是一個夢想,但卻是上到阿瑟,下到每一個澳大拉西亞人想要完成的事。

  作為第一部澳大拉西亞的有聲電影,這部電影帶給澳大拉西亞人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不管每年會出多少新的愛國主義電影,澳大拉西亞之夢每年都會在國慶節免費放映,並且都會得到熱烈的歡迎。

  就拿今年的數據來看,明明是一部已經耳熟目染的電影,但還是吸引了上百萬人觀看,這已經是一個比較誇張的數字了。

  現在這部電影還在國外吸引了不少的模仿者,就連島國都拍了自己的島國野望,吸引了大量的島國人觀看。

  只不過,澳大拉西亞的崛起已經是一個快要實現的夢想,而島國的野望,實現起來的難度比澳大拉西亞崛起都要大上不少。

  隨著時間進入二月,阿瑟簽署了一項法令,關於加大對新幾內亞的移民引進,包括各殖民地的移民引進。

  這項法令是為了促進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加快澳大拉西亞的殖民地本土化進度。

  爭取在二戰前,將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皇家領地,蘇拉威西島等重要地區全部本土化,這樣才能夠在戰爭時期穩定國內的局勢,也不用擔心戰爭後的殖民地體系崩潰。

  甚至在二戰後,澳大拉西亞只需要維持波斯灣領地,這會極大程度的減少政治壓力,以及軍隊所面臨的軍事壓力。

  就算波斯灣領地丟失了,只要能夠保住大洋洲的基本盤,澳大拉西亞仍然是那個南半球的霸主,在南半球的地位是無法改變的。

  在帝汶的殖民地本土化戰略取得完全的成功之後,全國的目光都放在了新幾內亞的殖民地本土化工作上。

  新幾內亞對於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來說十分重要,不僅是潛在的水資源供應地,同樣也是澳大拉西亞北部重要的屏障,以及一塊面積十分龐大的領土。

  這座島嶼上的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無論是從戰略地位還是從經濟價值來說,這都是澳大拉西亞必須要掌握在手中的領土,最好的掌握方式也就是本土化。

  不過壞消息也正是新幾內亞太過龐大,想要完善的開發和佔領,就需要比帝汶更多的人。

  新幾內亞的領土並不輸澳大拉西亞的州級行政區,想要進行完善的開發人口沒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只是初步的開發,也至少需要百萬以上的人口,才能做到基本穩定新幾內亞的局勢。

  而且新幾內亞原來的土著也是個問題,目前還有一些土著停留在蘇拉威西島,這是必須要盡快遣散的。

  首先,這些土著都是黑人,根本不在澳大拉西亞的任何計劃內。

  其次,這些土著在理論上對於新幾內亞擁有主權,新幾內亞的土著部落遺跡也證明了這些人曾經在新幾內亞居住了很長時間。

  殖民地體系崩潰的時候,這些殖民地的原住民也就自然的獲得了殖民地的主權,這是阿瑟根本不會允許的。

  因此,盡早的將土著驅逐出澳大拉西亞的國土,讓他們在國外混居很長時間,能盡可能減少這些土著對於殖民地的影響。

  等到二三十年後,這些土著又怎麽說的清他們是新幾內亞的原住民呢?
  二月底,菲律賓終於撐不住了,再次請求澳大拉西亞的支援。

  當然,這裡的撐不住並不是軍隊的撐不住,而是武器和彈藥的撐不住。

  菲律賓沒有太多軍工行業,也自然不可能製造配套澳大拉西亞武器的子彈。

  他們能夠使用這批武器的唯一方式,就是從澳大拉西亞購買大量的武器彈藥。

  雖然澳大拉西亞接連兩批援助給菲律賓的武器彈藥並不少,但戰爭的消耗是無可估量的,更何況是菲律賓這樣訓練不佳的作戰軍隊。

  這次阿瑟並不是無償援助了,而是要求菲律賓提供同等價值的資源,或者直接提供人力。

  澳大拉西亞國內開啟了鐵路的建設,將來還有各種各樣的大工程,菲律賓提供的人力能夠更好的補充澳大拉西亞的人力資源空缺。

  同時,這些菲律賓人對澳大拉西亞也不會產生影響。相較於土著來說,菲律賓人完成自己的任務後就會被遣返,相當於一批臨時雇傭工。

  長時間的作戰不利讓美國人動了真格,再加上已經到了美國政府的換屆期,讓威爾遜總統十分頭疼。

  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威爾遜總統已經簽署了關於增兵的條例,接下來在菲律賓戰場,還有更大的戰役要展開。

  阿瑟自然也不會坐視菲律賓被美國人擊敗,在援助武器裝備的時候,還是相當大方的。

  菲律賓方面,曼努埃爾同意付出十萬人的人力,再加上菲律賓國內礦產資源的優先開采權,換取高達20萬支步槍,5000萬發子彈,200門各口徑火炮,150挺重機槍,10萬發炮彈,300萬發機槍子彈和眾多其他武器裝備。
    在攻堅戰中表現良好的手榴彈也被菲律賓采購了上百萬枚,這批武器裝備足夠菲律賓將自己的軍隊再擴充一倍了。

  不管美國人是否動真格,有了這批武器裝備武裝的菲律賓軍隊,勢必能讓美國人喝上一壺的。

  最好能讓菲律賓獨立戰爭變得更大規模,更加焦灼,這樣才能拖延美國人更多的注意力。

  如果美國人能夠深陷菲律賓的泥潭,那對於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美國的換屆期,菲律賓獨立戰爭勢必會成為總統候選人競選總統的議題。

  承諾盡早結束菲律賓獨立戰爭的,或許會獲得美國民眾的支持。

  但問題是,菲律賓獨立戰爭真的那麽好解決嗎?目前的跡象已經表明了菲律賓背後站著其他列強,而且大概率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中的一個。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想要快速的解決菲律賓戰爭,除非能夠獲得其他列強的支持。

  但問題是,目前美國的名聲可不太好,就連自己的盟友島國都不一定堅定的支持自己。

  而且美國加島國的國際地位,肯定比不上英國加澳大拉西亞的國際地位。

  畢竟英國和澳大拉西亞背靠整個世界聯盟,團結了數十個中小國家,這是遊離在世界聯盟之外的美國根本無法企及的。

  想到這兒,威爾遜總統對於國會的那些廢物們也就更加憎恨了。

  如果不是國會強硬的阻攔了美國,美國早就先英國一步創建了國際聯盟,又怎麽會遊離在這個世界最大的聯盟之外呢?
  要知道,像世界聯盟這樣的組織,對於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甚至往長遠了說,英國的行動可以隨時變成整個世界聯盟的行動,天然上就具有道義上的優勢。

  美國和英國的競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美國和世界的競爭,再加上美國的糟糕名聲,美國面臨的下場可想而知。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美國的總統競選者不承諾盡快結束菲律賓戰爭,美國民眾會支持他嗎?恐怕未必。

  目前的菲律賓獨立戰爭已經成了美國人的心結,這是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爆炸的矛盾,也會點燃美國人心中的不滿。

  如何妥善的處理菲律賓戰爭的問題,既能盡快結束這場戰爭,又不會讓美國損失什麽,這是現任總統威爾遜以及幾位總統候選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要不然,就算他們成功當選了總統,也要被菲律賓問題弄得頭昏腦脹。還不如提前做好準備,隨時等著上任後實行自己的解決辦法。

  相較於美國政府的頭疼來說,阿瑟就顯得輕松了許多。

  首先是距離優勢,其次是澳大拉西亞還有著英國的支持。而且,美國的經濟狀況不見得良好,因為流感的大量賠償,早就讓美國政府的財政進入拮據狀態。

  再說了,美國政府是否團結一心也是個問題。就算美國總統想要繼續戰爭,也得看國會同不同意才行。

  說白了,如果阿瑟真的想把美國拖在菲律賓的戰爭泥潭,美國真的還不好掙扎出去。

  除非美國白白放棄菲律賓,但美國人是否會同意,這同樣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於現任美國總統威爾遜和接下來的美國總統來說,如何選擇,如何付出相應的行動,就知道深思再深思了。

  安排了武器裝備前往菲律賓,阿瑟也算是放下心來,順路開始視察軍工廠目前的情況。

  說起來,澳大拉西亞的軍工行業也是支柱產業,目前的規模在國際方面也是頂尖的。

  因為德國和奧匈帝國都被嚴重限制了軍事發展,這導致在武器裝備出口方面,澳大拉西亞直接超過了兩個名次,來到了僅次於英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

  是的,澳大拉西亞的軍火貿易已經來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大英帝國坐享第一其實並不奇怪,畢竟英國在歐洲范圍內有一眾小弟,這些小弟都會購買英國的軍備。

  而美國之所以位居第二,因為美國和島國的貿易條約,讓島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美式武器。

  如果不是這份條約的存在,美國的軍火貿易市場其實是比不上澳大拉西亞的。

  畢竟澳大拉西亞的軍火貿易可是在一戰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成長,是一戰協約國的武器提供國之一,出口武器的總數量在所有協約國中是最多的。

  之前是賣給俄國,現在是賣給俄國和菲律賓,甚至還有不少的亞洲國家從澳大拉西亞訂購了裝備。

  這些軍火貿易的訂單林林總總加起來,不僅能夠輕松養活皇家軍工廠,甚至還讓皇家軍工廠的規模一直保持在一個相當誇張的數字。

  軍火帶來的利潤完全不輸於其他行業,甚至出口軍火的暴利,在某些方面遠勝於農業和牧業。

  進行一次軍火貿易的利潤,要出售上百萬噸糧食或許才能賺到。

  阿瑟暫時也沒有裁撤軍火工業的想法,畢竟俄國內戰帶給澳大拉西亞的收入,就足以養活軍工行業了。

  這也是為什麽歐洲各國不願意結束俄國內戰的原因,單單是俄國內戰帶給歐洲各國的收入,就足以讓這些國家改變自己的立場。

  雖然在一開始對蘇維埃俄國實行了嚴格的封鎖,限制任何物資進口到蘇維埃俄國。

  但這樣的限制真的有效嗎?如果真的有效的話,蘇維埃俄國也不會堅持到現在了。

   4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