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69章 勃朗寧輕機槍
  第569章 勃朗寧輕機槍
  讓阿瑟沒想到的是,和菲律賓的軍火貿易沒進行多久,澳大拉西亞的軍工廠就迎來了新的客人。

  這些客人來自東亞,和島國也並不遙遠。他們來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購買澳大拉西亞的軍火武器,及相應的生產技術。

  東亞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和澳大拉西亞的糧食,肉類,甚至軍火都有大量的合作。

  況且軍火貿易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是有益的,阿瑟自然也不可能拒絕這筆送上門來的訂單。

  最終,客人和澳大拉西亞簽訂了一份高達30萬支步槍,一億發子彈,200挺重機槍,150門M1897-75毫米火炮,120門CA-1-37毫米機關炮和15門克虜伯105毫米榴彈炮的訂單,並且還有相應配套的機槍子彈,炮彈。

  對方想要購買步槍和子彈的生產線,阿瑟考慮良久,將Gew-98式步槍的生產線以略高於成本價的價格出售給他們,還有相應的子彈生產線。

  除此之外,AS-1898半步槍的生產線也已經很落後,在澳大拉西亞屬於淘汰的產品,也被阿瑟當做順水人情,成本價出售給了對方。

  這一大筆軍火的貿易讓皇家軍工廠獲得了200萬澳元的收入,對於雙方來說也算是雙贏。

  除了這些軍火貿易之外,對方甚至還提出想要購買澳大拉西亞的坦克和飛機,並且動用這些武器裝備,重新武裝澳械師。

  澳械師這個概念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那時候所謂的大清王朝還沒有滅亡。

  只不過,那支軍隊只是拿著澳大拉西亞的武器裝備,靈魂仍然還是那個落後的軍隊。

  對方提出重建澳械師的時候,很明顯是想邀請澳大拉西亞的軍事專家作為指導,學習澳大拉西亞陸軍的作戰能力。

  阿瑟對此也不意外,甚至還樂於和這個國家打好關系。

  一來,能避免河蟹大神的製裁,二來也能為將來的經濟危機尋找一個可靠的市場。

  而且島國的擴張計劃也會受到嚴重的限制,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完全能夠將島國拖延在亞洲。

  再說了,這筆貿易澳大拉西亞也完全不吃虧,該賺的也都賺了,誰又會拒絕一大筆生意呢?
  澳大拉西亞對外出售的坦克和飛機全部都是第一代的產物,本來就已經落後的不知道多少代了,出售多少對於澳大拉西亞本身來說也沒有,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資金收益。

  在一眾人的笑談之中,一大筆軍火貿易的訂單又被確定,這也讓軍工廠的專家們紛紛喜笑顏開,因為他們又多了一大筆研究資金來改進澳大拉西亞的武器。

  1922年3月,皇家軍工廠郊外的測試場地。

  這是皇家軍工廠精心準備的一次軍火測試,不僅邀請了軍方和國防部的重要官員,還邀請了阿瑟親自視察。

  之所以如此興師動眾,因為皇家軍工廠在軍事技術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進步,相應的軍事武器也有了一定的改進。

  首先是機槍方面。

  在一戰之前,比較出名的就是馬克沁重機槍,在一戰中也發揮了相當不錯的。

  但馬克沁重機槍需要好幾個人操控,轉移的時候對於運輸來說也是一個負擔,總體上來說性能優良但並不方便。

  這也讓軍工廠的專家們有了一個想法,如果能夠盡可能保留機槍的火力,同時減少機槍的重量,將機槍變成一兩個人就能夠操控和運輸的武器,不就可以大幅度減輕後勤的壓力嗎?

  甚至這樣被改進後的機槍還可以大規模的裝備部隊,將機槍裝備到以班為單級的作戰單位,還能夠大幅度加強澳大拉西亞軍隊的火力。

  在這樣的猜想下,軍工專家們對於輕機槍開始了大力研發。

  相較於重機槍來說,輕機槍更加注重靈活性和便攜性,因此對於整個機槍的理念都需要進行改變。

  首先是供彈方式,相較於重機槍所使用的布袋彈鏈,設計一個便攜有效的,並且易於更換的彈倉才是輕機槍的最好選擇。

  作為著名的輕武器射擊專家,勃朗寧在阿瑟的支持下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並且最終設計出了專攻輕機槍使用的圓盤式彈倉,在稍微影響機槍手視線的代價之下,成功換取了足足36發的彈量。

  這支經過改進和重新設計的輕機槍,被軍工廠命名為勃朗寧-1導氣式輕機槍,簡稱為BLN-1機槍。

  雖然儲彈量遠遠大於步槍,但相較於使用彈鏈的重機槍來說,只有36發的子彈儲量,毫無疑問大幅度降低了機槍的火力。

  雖然便於攜帶,但在陣地戰的時候就遠遠落後於重機槍的作用,並沒有達到勃朗寧兼顧重機槍火力的預期。

  因此,在此基礎之上,勃朗寧又對供彈方式進行了改進,研發出了使用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並且將其命名為BLN-2機槍。

  從外觀上來看也沒太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圓盤式的彈倉,改為了使用彈鏈進行供彈。
    彈鏈供彈可以讓BLN-2機槍的火力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火力能夠遠遠超過BLN-1機槍。

  唯一的不足就是,因為總體上仍然是輕機槍的設計,如果長時間開火會導致槍管過燙,甚至整個機槍會炸膛。

  不過,長時間大范圍應對敵人的掃射,以及對整個集團軍的火力壓製都是重機槍的任務,輕機槍主要負責的是對小規模軍隊的火力輸出,一般也不會存在長時間掃射的情況。

  想要靠輕機槍完全取代重機槍根本不可能,這兩種機槍設計各有應用場景,但毫無疑問都能大大豐富澳大拉西亞的武器體系。

  今天的第一項測試,就是針對這兩項新的機槍的測試。

  其實說是測試,不如說是對阿瑟和軍隊高官的展示。

  因為早在軍工廠測試期間,就對這兩挺機槍的性能進行了大范圍的實驗,已經能夠保證基本不會出現問題了,才會正式的邀請軍隊高官和阿瑟前來觀看。

  要不然,阿瑟是不可能為了一挺還沒有經過實驗的機槍,親自趕來觀看一場沒有必要的測試的。

  觀看完整個機槍測試以後,包括阿瑟在內,對於這兩挺新的機槍的優缺點都已經很是明了。

  BLN-1機槍總體設計很是輕便,甚至重量維持在十公斤以下,一個士兵就能夠輕易的拿動。

  但缺點也很明了,因為只有36發的裝彈量,導致一陣快速的射擊之後,就必須要進行彈匣的更換。

  在作戰中,機槍是非常強大並且可靠的火力來源。因為彈匣更換導致的機槍火力的中斷,在作戰中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勞爾部長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盡量搭配裝彈量不同的彈匣,來避免敵人在有經驗之後,對於機槍更換彈匣的預判。

  當然,這一點還需要機槍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更改。有些情況下,並不是子彈打完再換彈夾才是最好的情況。

  雖然這麽做會減小後勤的壓力,但對於戰爭來說,就讓敵人更容易預判更換彈夾的時間了。

  讓更換彈匣的時間變得不確定,就能夠讓敵人不能輕易預判更換彈匣的時間,機槍的存在也會讓敵人感到忌憚。

  畢竟只要不清楚有沒有子彈,那敵人就是有子彈。機槍除了火力壓製之外,它的威懾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BLN-2機槍就明顯改善了這個缺點。彈鏈式的供彈方式,讓BLN-2機槍更換彈匣的需求大大降低,火力也不容易中斷。

  不過,長時間的掃射對於輕機槍的設計來說是一種負擔。雖然擁有彈鏈式的供彈設計,但還得提醒使用這挺機槍的機槍手,不要長時間的掃射,並且盡量采取點射的方式。

  彈鏈供彈雖然加強了輕機槍的火力,但整個機槍的便攜程度也被大大降低。

  總體上來看,這兩種機槍和重機槍可以分別看做輕機槍,中型機槍和重機槍。

  這三種機槍的設計在運用領域各不相同,但都能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阿瑟和勞爾部長,包括軍方的諸多高層,對於這兩挺新的機槍的性能還是很滿意的。

  特別是輕機槍的便攜度,這代表著機槍能夠裝備到以班為單位的作戰單位,極大程度的加強澳大拉西亞軍隊的火力。

  特別是一些重機槍不容易攜帶的情況下,裝備大量的輕機槍,能夠確保軍隊的火力不會有太大的降低,在一些情況下能夠徹底左右戰爭的局勢。

  如果一戰中的一些突襲能夠攜帶大量的輕機槍,也能夠盡可能減少軍隊的傷亡。

  而且輕機槍更容易裝備在飛機,坦克和汽車上,作為這些武器的副武器選擇。

  確定了這兩種機槍都可以大規模生產之後,勞爾部長當機立斷,決定將輕武器裝備到以班為單位的澳大拉西亞軍隊,即刻起開始大規模的輕機槍采購,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加強澳大拉西亞軍隊的火力。

  好在國防部剛從阿瑟那爭取到了一筆高達4700萬澳元的資金,下達這筆輕機槍的訂單沒有任何問題,勞爾部長也沒有任何心疼。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