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07章 老將出馬
  第707章 老將出馬
  1928年10月7日,休整了一段時間的澳大拉西亞軍隊從俄勒岡州東進,兵鋒直指愛達荷州。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愛達荷州的地理位置還是十分重要的。

  雖然不是海岸城市,人口也不是那麽發達。但愛達荷州的西部是屬於海岸地區的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東部是農牧業較為發達的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南部也有內華達州和猶他州,在美國西部也算是較為中心和樞紐的地區了。

  如果喪失了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將如同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由澳大拉西亞軍隊宰割。

  更要命的是,再往東就是南北達科他州,再過了明尼蘇達州就是五大湖地區了。

  雖然美國政府也制定了放棄西部堅守東部的計劃,但要是讓澳大拉西亞軍隊進攻到五湖大湖地區了,那堅守東部還有什麽意義呢?

  因此,美國陸軍司令部給西部劃分了一條底線,也就是在愛達荷州,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堅守。

  不過美國軍隊錯誤的高估了國民警衛隊的戰鬥力。雖然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相較於美國陸軍來說也算是有戰鬥力了,但在澳大拉西亞精銳軍隊面前卻如同紙糊的一般。

  這也不怪美國。除了一戰之外,美國所經歷的上一次較大規模戰爭還得是30多年前的美西戰爭。

  30年的時間足夠淘汰好幾輪的士兵,國民警衛隊也同樣如此。

  各州的國民警衛隊不僅沒有經歷過戰爭,甚至就連槍械訓練都很少。

  雖然穿著統一的製服看起來很像樣,但也只是看起來威風凜凜罷了。

  真的打起來,國民警衛隊就立即變成亂糟糟的一團,在戰壕和掩體中亂竄,仿佛受驚的螞蟻一般。

  而且愛達荷州的人口也不多,整個州的人口也就40多萬,國民警衛隊的人數甚至才3000人。

  3000人的規模怎麽抵擋一萬多人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進攻呢?在付出了100多人的傷亡之後,愛達荷州的國民警衛隊很乾脆的投降了。

  是的,就是投降了。

  雖然國民警衛隊的士兵們在被美國政府洗腦之後,也不是沒想過榮立功勳成為將軍什麽的。

  但問題是,看著敵人滿空飛舞的飛機,再看看自己頭頂鳥都沒有一隻的天空,這樣的差距可想而知。

  不少有家人和朋友在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的士兵已經得知他們的處境。

  既然澳大拉西亞佔領這些地區沒有進行屠殺和虐待,那麽他們為什麽要反抗呢?
  甚至如果給這片地區換個統治者的話,說不定還能讓他們更快的走出經濟危機。

  許多士兵可是聽說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建設情況。雖然不至於說經濟好,但已經有大量的失業人口找到了工作,這樣的處境難道不比之前好嗎?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國民警衛隊的士兵投降的很乾脆,甚至投降的時候臉上還帶著一絲解脫的笑容。

  戰爭確實是可怕的,死亡和受傷無處不在,隨時都能威脅到每一個士兵的生命。

  對於這些沒有經歷過真正實戰的國民警衛隊士兵來說,或許投降對他們來說是件好事,至少內心不用受折磨。

  也正因為這些國民警衛隊的投降,澳大拉西亞對於愛達荷州的接收很快,並且很快就將戰線推進到了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

  當然,主要的進攻方向還是蒙大拿州。目前的懷俄明州只有20萬出頭的人口,國民警衛隊的數量甚至不足1000人。

  也正因為實力差距如此懸殊,懷俄明州在得知愛達荷州淪陷之後,州長很快命令國民警衛隊向澳大拉西亞投降。

  雖然國民警衛隊加民兵的人數也有3000人,但靠著3000人就阻擋澳大拉西亞軍隊的想法毫無疑問太過瘋狂。

  別說3000人,哪怕人口再翻十倍,懷俄明州的州長都不覺得自己能夠抵擋住澳大拉西亞軍隊。

  畢竟美國也不是沒有聰明人,他們也會調查聯合軍隊佔領各州之後的行動。

  在不傷害他們利益的前提下,對於這些已經身居高位的人來說,誰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並不重要。

  甚至如果投降的快一點,說不定還能撈到什麽功勳,將來繼續坐穩自己州長的寶座,服侍著新的統治者。

  如果說西北方向的進攻很順利的話,那麽西南方向的進攻就只能用迅速來形容了。

  當然,這也不奇怪。

  因為西南方向所面臨的兩個州人口最多也只有40萬,最少的內華達州甚至只有幾萬的人口。

  這樣的人口規模就已經注定了他們抵擋不住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進攻。
    特別是內華達州,幾乎沒有太多的抵抗州政府就投降了。但之後接收內華達州以及布置軍事管控的時間耗費了好幾天,拖延澳大拉西亞軍隊進度的反而成了這些州龐大的土地面積。

  愛達荷州、內華達州、懷俄明州和猶他州相繼淪陷之後,美國西部實際上已經有大半的土地落到了澳大拉西亞的手中。

  剩下的土地對美國來說也不是那麽無關緊要了,因為這些土地普遍緊鄰著美國東部。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俄國軍隊才緊趕慢趕地抵達聖弗朗西斯科。

  俄國可以說是聯合軍隊中集合速度最慢的國家了。因為他們在國內集合就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從歐洲向美國西部運輸軍隊又用了接近兩個月。

  等到美國軍隊抵達舊金山的時候,澳大拉西亞都已經將整個猶他州攻佔下來了。

  不過此時阿瑟也不會對俄國人的遲到說些什麽,畢竟美國的利益就這麽多,遲到的人注定瓜分到的利益也會少很多。

  在這次進攻計劃中,俄國軍隊的進攻方向在西北部,他們還要從加利福尼亞趕往蒙大拿州,加入對北達克他州的進攻。

  這也代表著他們還要趕路一段時間。要不是澳大拉西亞軍隊借給他們一些軍用卡車的話,恐怕俄國軍隊可以直接前往華盛頓慶祝戰爭勝利了。

  當然,借給俄國軍隊軍用卡車也自然不是沒有代價的。

  俄國軍隊的最大作用就是炮灰,他們將減少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傷亡,和菲律賓以及加裡曼丹的軍隊聯合起來,成為率先進攻的先鋒。

  為了應對來自西線的威脅,老將軍潘興率領自己新訓練出的10萬軍隊,從華盛頓向西前往南達科他州,並且準備在那裡部署防線。

  南達科他州再往東就是明尼蘇達州了,這裡已經能夠威脅到五大湖地區,因此自然不能讓明尼蘇達州落到澳大拉西亞手中。

  這也代表著必須要用這十萬軍隊將澳大拉西亞軍隊阻擋在明尼蘇達州以西,最好直接抵擋在南達科他州以西,這對於潘興將軍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潘興將軍出生於1860年,目前已經68歲的高齡。這樣的高齡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相當高齡了,讓這樣一個老家夥統帥軍隊親自作戰也足以證明美國的人才空缺。

  當然,潘興將軍也不可能以這樣的高齡掌控軍隊的一切。因此,他在出發前特意找到了自己曾經的住處,大名鼎鼎的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這位美國歷史上的二戰名將,此時也只是稍稍有一些名氣的上尉而已。

  特別是潘興將軍之前退休之後,小喬治·史密斯·巴頓的職位頻繁調動了十多次,始終沒有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

  這位曾經因為外語不好而在西點軍校留校一年的指揮官,歷經助手、參謀等職位,終於在潘興將軍的調動下迎來自己的曙光。

  潘興將軍被任命為西線作戰總司令,而小喬治·史密斯·巴頓也被臨時提拔為西線作戰參謀,少校軍銜。

  在小喬治·史密斯·巴頓麾下,他還統帥著整整一個步兵旅,負責保護潘興將軍。

  雖然美國軍方是行動了,但這支軍隊從華盛頓前往南達科他州需要的時間不短,目前也只能祈禱著西線的國民警衛隊和民兵能夠再支撐更長的時間。

  要不然,要是在這些軍隊到達之前南達科他州淪陷了,也就只能在明尼蘇達州組建最後的防線,為了五大湖工業區和澳大拉西亞軍隊殊死一搏了。

  但如果只靠一個明尼蘇達州就想抵抗住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進攻就有點不現實了。

  而且,要是明尼蘇達州西部全部淪陷了,對美國來說跟所有國土淪陷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敵人的飛機仍然可以威脅到五大湖工業區,甚至如果敵人想的話,對華盛頓發起大規模轟炸也不是沒有可能。

  美國軍隊目前要做的並不只將聯合軍隊的進攻抵擋在外,他們還需要來一場相當漂亮的勝利,才能盡可能損失不大的結束這場戰爭。

  畢竟在美國各州要麽中立要麽獨立公投的情況下,很明顯率先堅持不住的只能是美國。

  這場消耗戰的結果無論誰勝誰負,對美國政府來說都不算是個好消息。

  就算能夠拖住敵人的進攻,自己也會崩潰於內部的混亂,還是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