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133.第133章 山下學堂的發展變化
  第133章 山下學堂的發展變化

  且也在張護衛這般心心念念。

  又在城外,孫修士亦是一心去往學堂的時候。

  誰都沒注意。

  梁城隍和梁河神的身影卻突然浮現在了城外。

  再當孫修士動用術法的急行中,背影徹底消失在城外。

  梁河神是忽然笑了起來,向著城隍道:“瞧瞧,又是一位大機緣者出世。”

  “這也是百年後世了。”城隍也是笑呵呵的,看似也是知道不少關於‘百年封界主’的事情。

  因為他和梁河神都收到了方學士的邀請。

  只不過他們沒有選擇去,反而依舊準備在梁城這裡待著。

  哪怕他們將要元嬰。

  同樣,也是最早與寧道長結識的因素下,為最早道友的情誼中。

  兩人所知道的事,不比諸位界主少。

  皆因寧郃都會讓方學士告訴他們,告訴自己這兩位老友。

  只要有合適且符合他們的機緣,寧郃身為人,自然也是有感情,更是會先偏向自己好友。

  正因為如此。

  兩人知道的多,自然也知道這位孫修士今後‘不一般’了。

  也由此,梁河神還打趣道:“別說是這四成修士,哪怕是一成資質的修士,只要進了山下學堂,在那般仙靈之地,一來,必定能習得術法。

  二來,就有了最為重要的背景!

  想想山下學堂內走出的人,這身份在先天上就與其余修士不一樣!”

  “背景?太俗了..”城隍聽到這詞,卻是搖了搖頭,又思索幾息,才言道:“應該叫‘跟腳不凡,福祿深厚’。”

  “福祿深厚?唉?”梁河神一愣,隨後琢磨幾遍,不由高聲大讚,覺得梁城隍一下子就說到點子上了!
  於是。

  棋盤從儲物內拿出。

  這事既然聊完了,那就再來幾盤棋吧。

  而也在梁河神與梁城隍,你悔一步棋,我也耍賴不算的時候。

  在三千裡外的歷山之中。

  一處山林內的溪水旁。

  遠遠看來,這裡沒什麽奇怪。

  偶爾還有小動物在溪邊河水,或是在附近奔跑。

  完全就是一副再平常不過的林中小溪景象。

  但只要破開這迷陣,就會發現周圍的景象撕裂,便能來到一處滿是靈霧繚繞的神仙之地。

  此處,就是如今的山下學堂。

  且其地域還是與原先一樣,甚至樣貌也和曾經沒什麽不同。

  但天地初開前的那個時候,學堂內的學生還是練氣修士為主,且數有十萬余。

  可如今的山下學堂內卻只有九千修士。

  並且這剩余的九千修士之中已經再無練氣者。

  不過,這倒不是修為低於築基的修士,皆被山下學堂給趕出去了。

  相反,學堂內從來沒有趕過人。

  而那些離開的修士之中,很多也是心血來潮,想出去走走。

  也或許和許道人一樣,想要出去做一些事。

  亦或者是想去小仙界。

  想去小仙界的人,也是最多的。

  皆因他們有時從學堂內出來後,又遊歷五洲塵世時,總能碰到‘道不同’的新修士,也能感覺此世有些不太一樣。

  尤其再當聽到小仙界的傳聞,聽到那裡不僅有五洲‘前風之氣’,且很多相識的好友都去往了那裡以後。

  他們便也動了心思。

  既然動了心思,那便走了,不需要什麽理由,也不需要什麽耽擱。

  最多就是和相熟的神官道別,或者留言幾句給其余的好友後,就瀟灑的去往東海了。

  同樣,在北河之上的寧郃看來,這些離開山下學堂的學生,算是‘道歸’於小仙界了。

  簡單形容的話,就是不僅人去其他的城市了,就連心也跟過去了。

  再加上仙樹一事,是天地承認小仙界,承認這為第二個‘五洲’,是身為父母的蒼天,給與法修的‘新家。’

  所以,他們很大程度上是不準備回來了。

  於此,他們也算是在學堂內出師,不算是學堂內的‘在讀’學生了。

  當然了,他們不管在哪裡,還是可以以山下學堂內的學生自居。

  並且這些離開的學生,也確確實實以這個身份自稱。

  因為每當他們報出自己的身份,那引來的都是無窮的羨慕眼光。

  而這些在外的修士,共有九萬余。

  不僅大部分在小仙界。

  有的也在五洲雲遊,亦有人去往飛升之地,下界去往其余天地內遊歷。

  但一般情況下,天界中的修士是很少去往飛升之地。

  皆因這幾十年過去,很多修士還是以為那裡是‘閑修莫入’。

  也只有山下學堂的修士,經常接觸諸位界主,又在界主講道之後,聽諸位界主聊一些閑話,繼而才知道飛升之地是所有人皆可進。

  自然,這也是能去北河,能上島,甚至能去飛升之城。

  這些事,很少很少一部分的修士也都知道。

  但能不能下界,這是界主說的算。

  界主,又虛無縹緲,在很多修士想來,可能尋及一生,若是無緣也難見到。

  不像是山下學堂的修士,只要報出自己是‘山下學生’,那接引弟子多少會開一點後門,用界主法令將人送下去。

  至於其他人,若是法修,那可能要多詢問幾句,問問跟腳,基本走個過程就放行了。

  要是新修士,還是不認識的,那你想去哪界,就去尋哪界的界主。

  聽起來,是很不公平。

  但很多無邊之海內,一身殺伐之氣的接引弟子也直白承認,這就是區別對待。

  無邊之海的修士一向直性子,看不慣新修士,那就是看不慣。

  而諸位界主對此沒有什麽看法,覺得這都是後輩的事。

  就算是鬧起來,鬧得再大,眾界主是一條心,這晚輩還能反了不成?

  最多就是和正邪之戰一樣的小打小鬧,給他們劃千萬裡疆域,或者單獨給他們劃幾方大界,讓他們各自布局,打一架、鬥一法就好。

  可一般情況下,要是真的發生,界主還是不希望老一輩的法修參與,因為太尬欺負人了。

  最多最多,是新修士中的法修和真正的新修士參與就好。

  畢竟如今的老一輩法修,也是今非昔比。

  元嬰者太多太多了,基本都是新修士的兩倍有余。

  而這些元嬰法修,基本都是天地初開前的金丹修士,以及築基圓滿的修士。

  哪怕是山下學堂內的練氣小修士,如今也是金丹頗多。

  同樣的。

  如今還在山下學堂內的留守修士,基本都為金丹。

  並且老一輩的法修中還流傳一句話,那就是‘山下九千道德丹、魂魄修得渾圓滿。’

  亦為,如今山下學堂內的九千學生,皆是有化神之望。

  尤其不止如今尚在山下的學生,哪怕是早已雲遊萬界、或是此刻在小仙界內懷念曾經五洲的學堂修士,但凡他們只要在學堂內用心學過的,那都是金丹有望,元嬰可期。
    也是經過這幾十年。

  很多法修,甚至天下的一些修士也都明白了。

  山下學堂才是成道之所。

  只要哪位修士進過學堂,那基本都可以提前被人喚一聲,“元嬰小真人”。

  不過。

  也在此刻。

  在歷山外五裡的林中。

  孫修士倒是不知道這些。

  因為他修為太低了,又是築基沒多久,所以很多修行界內的大事,秘聞,他都是一知半解。

  自然也不知曉,‘只要進過學堂,就必定元嬰’的事情,以及為何這般的原因所在。

  可哪怕是一知半解,他也知曉山下學堂為聖地!
  更通過前幾天方前輩的言語點醒,知曉了學堂之所在。

  所以也在此刻。

  他望著前方看似一片尋常山林,實則為學堂入口的遮掩陣時,便帶著十分虔誠的心思,當距離學堂法陣還有九十九丈的時候,可謂是一步一停,一步一禮的向著學堂走去。

  但他卻不知道。

  在他無法觀察到的另一邊。

  遮掩陣內的山下學堂中。

  方道士和五十余位元嬰小成修士,正淡笑的望著法陣外正拘謹行來的孫修士。

  並且在孫修士一步一禮的時候。

  在方道士等人靜靜看著的時候。

  遠處路過的一些山下修士,當見到方師與另幾位老師像是觀察什麽時,也是好奇的走了過來。

  他這一來,也引得更多的修士來至。

  同時,他們也看到了陣法外的孫修士。

  略微一觀,身為金丹的他們,也看透了孫修士的根底,知曉了孫修士只是一位築基修士。

  當看到這些,不少修士都略感無趣,便向著幾位老師一禮後,就又隨心閑逛,或是找哪位道友論道去了。

  可要是換成幾十年前,當一位築基修士來到學堂,那還真是萬眾矚目的高人、前輩!
  因為那時候學堂內教術的幾位老師,也只是築基境界。

  所以每當新的築基修士來到,這肯定會讓不少修士議論紛紛,甚至大規模的聚在一起討論。

  當然,這個論,也不是背後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比如說‘這位築基修士是哪哪哪的人士’,或者說‘我見過這位修士,知道他名字叫什麽’。

  這樣的話題,沒人去談。

  相反,不少修士會根據這位前輩的行走樣子,還有氣質風度,繼而以這位前輩身上‘淺淺的靈韻’為話題,探討什麽是‘修行。’

  靈韻,就是法修踏入築基時的感悟,繼而所形成了一種氣質。

  其中有和藹、沉默、冷酷、高傲。

  這種虛幻的感覺,都可以實質的浮現於表。

  再加上修士很少隱藏自己的想法,於是在修士行走之間,基本就是把表情寫在臉上了。

  這種靈韻氣質,只要修士本身不變換道統的前提下,基本上也會伴隨修士一輩子。

  但不是說,冷酷的修士就真的冷酷,對所有事情都淡觀漠視。

  也不是說和藹的修士,就真的和藹,當碰到邪妖害人時,全都束手束腳的以勸為主。

  相反,和善的修士當碰到惡事時,也有雷霆之怒。

  冷漠的修士,當看到沒有神官所在的地界內,那些百姓受大旱之苦時,亦會千裡迢迢的請相鄰的眾神官相助。

  如今,在一眾新修士看來,隻按‘規則行法’的威嚴神官們,當知道這些事情,也會徑直離開自身的地界,前去外界施法落雨,解大旱之苦。

  所謂靈韻,就只是一種氣質,但人不是只有一種情緒。

  同樣。

  也正是氣質靈韻的特別,這所謂的七情六欲,也是眾法修們一輩子都在琢磨與熱論的修行話題。

  亦是山下學堂內最重要的‘課。’

  且每次的討論,對於山下學堂的眾修士來說,都是一種修心。

  只是這樣的傳統,在三十年前就漸漸消失了。

  因為那時候山下學堂是不再收人了。

  可也是不收人,又與外界隔閡起來。

  在山下學堂的眾法修想來,這也是一種修心。

  隨性而為,隨遇而安,是所有法修的基本心境。

  莫說,這幾十年過去,山下學堂裡如今境界最低者,都已經是金丹小成。

  而法修只要修得金丹,這後天資質中的心性一項,已經是九成之上。

  如果沒有九成,法修是修不得金丹的,也看不透生死之謎。

  可也是這般的艱難修心,使得五洲幾千年過去,才出了幾位元嬰。

  所有的一切,都是法修先求心,再求行,最後洞虛求法,仙境求道。

  這一開始的門檻有點太高了。

  如今的修士恰恰相反,是先身體力行的求法,最後再言其他。

  且關於新修士的法,在山下學堂的藏書閣內也有不少。

  山下眾修士也觀過,但卻沒有否認與批喝,甚至還稱讚過。

  因為新修士的法沒錯,相反還快了許多。

  只是順序不一樣而已,且最後同為求道,那就是道中之友。

  而山下學堂的修士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思,這樣的平靜,也是經常受諸位界主教誨,繼而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些容法之道。

  也由此看出,山下學堂內的三千修士,之所以能盡皆擁有化神之資。

  其一是三十年前的修心之法,觀人千百修士的靈韻,映照自身,論心論行。

  其二,諸位界主時不時的來山下學堂講道,也是在修士們打好自身基礎的情況下,奠定了向上的根基。

  其三,寧郃有意將緣法賜予學堂,且只要學生們肯學,就已經封住了所有人的下限,也提高了所有人的下限,讓他們的下限不會低於一個界點。

  而這個界點,不是化神,而是洞虛之上的大乘。

  同樣,在寧郃的想法中,山下學堂不是教術,而是教人成仙的地方。

  但如今,孫修士卻不知道這些。

  相反,他是迷茫又拘謹的被方道士等人接進來,然後就這樣融入到了學堂中去。

  就這樣,五十二位元嬰師者,九千金丹弟子,還有一位築基小師弟。

  這就是孫修士目前的處境,也是他如今的‘師門跟腳。’

  且隨時間過去。

  在孫修士入山下學堂五日後,慢慢開始適應周圍都是金丹高人的師兄時。

  同在北河。

  寧郃看到山下學堂一事暫落後,也大致整理完了三千小神通。

  對於算是自己親手打造的山下學堂,寧郃還是很重視的。

  因為這未來的九千仙者,也算是自己座下的半個學生。

  這總是要教一些東西的。

  同時。

  寧郃又等待了一會,看到雲鶴等人論道多日,終於結落之後,也向其言道:“我有意三日後於山下學堂講道,傳神通之法,諸位道友可願同行?”

  “法主有令,自願往!”雲鶴等人一笑,收拾了雲上的桌椅板凳,茶水瓜皮。

  隨後,眾人又一同向著山下學堂行去。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