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134.第134章 寧郃的開壇講道與修法
  第134章 寧郃的開壇講道與修法
  在去的路上,哪怕是三天后就要開壇講法。

  寧郃也沒有提前去通知方道士,讓學堂準備什麽事宜。

  相反。

  寧郃除了整理這神通以外,也沒什麽準備。

  一時讓雲鶴等人看來,寧道友完全就是一副隨性去往的模樣。

  不僅是這樣。

  眾人走著走著,在第二日夜晚,途徑二十萬裡外豐朝的時候,寧道友還特意去看了看運河之法。

  雲鶴等人見了,也是跟了過去。

  並且經得雲鶴等人之前的言說,如今李宗主與恆宗主二人也是知道劉大人的事跡,亦知道豐朝是劉大人西行傳法的第一個王朝。

  尤其隨著十幾年過去。

  如今的豐朝雖然還不如早幾十年就施展運河之法的吳朝,但經過這些年的灌溉與修整,還有朝內的神官出力。

  豐朝亦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大興之氣。

  而這大興之氣,不是形容,反而是真能看到的。

  此刻在高空中的寧郃等人觀來,豐朝上空就有一片柔和的薄霧,淺淺籠罩著整個豐朝疆域。

  這些薄霧還有不少正在融入金色國運,為國運帶來一些提升。

  當然,這‘觀運’之法,也只有寧郃與諸位界主會。

  因為這屬於天地之秘的其一,被天地之法所遮掩。

  但要是習得小神通‘觀運法’,也是可以看到這些的。

  只不過寧郃等人看的更為仔細,且還能看到國運之中有一個小小的缺口在遺失國運。

  特別是這缺口,還逐漸有放大的趨勢。

  雲鶴等人看到這些,又看到豐朝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倒是來了好奇,不知道這國運為何會流失?

  畢竟依照如今豐朝的氣態景象,只要皇帝不傻,又無外患,那足矣保千百年盛世。

  再看皇帝能施展此法,同意劉大人的運河之想,這也證明此人是開明之君。

  可這缺口明顯是從內部開的,證明皇帝做了一件庸事,更是一件大錯事。

  若是此事真成,那必定是缺口大開,屬於豐家自身的國運盡散。

  換句話來說,那就是豐家的皇帝位置坐到頭了。

  但事情起因是什麽,這缺口為什麽出現?
  再具體一些,雲鶴等人短時間內就推算不出來了。

  且這凡塵之事,他們也不想太多干擾。

  尤其劉大人也與寧道友相識。

  不由得他們就看向了寧道友,想知道這缺口是怎麽回事。

  寧郃也是看了一眼缺口,隨後又依循天地之機,將目光看向了九萬裡外的一處朝內。

  此刻,在此朝此城的一家客棧內。

  劉大人正與一位妖修交談,這妖修是他的‘護法。’

  但又在客棧之外的二百丈處,這裡還有一個小客棧,裡面住著的是豐朝高手與豐朝皇子。

  只不過十幾年過去,曾經年輕的十九皇子,此刻也是一位成熟的漢子。

  又或許在外多年奔波,也沒有了曾經的養尊處優之感,反而是多了一些江湖行者氣息。

  可無論樣子與氣質如何變,他如今心中的目標還是如何得到長生之法。

  且通過這麽多年的觀察,他也發現劉大人確實‘不老。’

  但恰恰是跟了這麽多年,見劉大人連走九萬裡,為兩朝傳法,為兩朝百姓。

  這使得十九皇子在‘窺長生’的心思中,也對劉大人產生了很大的敬佩之情。

  甚至現在說是在窺長生,不如說是在暗中保護。

  只是他所帶的一些高手,還是懷著竊法的心思,更是代表著豐朝皇室。

  亦是這般心思之下,恩將仇報之中,才使得天地有鑒,削減在豐家身上的國運。

  可正好是十九皇子壓著,這樣的別扭製衡之中,使得豐家雖然有國運流失,但對整個豐家可以忽略不計。

  最多也就是當今聖上快當到頭了。

  說不定要不了多久,聖上就忽然染惡疾病逝,然后宮內派人傳十九皇子回來祭拜。

  但真到那時,這些高手為報得皇恩,又深知劉大人會‘長生’後,八成就要動手了。

  那時才是圖窮匕見,也是如今缺口一直維持的真正原因所在。

  可以說是,皇帝將來的想法,害死了如今的自己。

  這就是天法。

  畢竟劉大人此刻是為天下西行,為東州生靈西行。

  使得劉大人如今所懷的緣法,已經不能以常理度之。

  也好比是寧郃賜法護吳帝。

  只不過此次是天法自佑,不是寧郃有意為之。

  而寧郃得知這些以後,也是毫無隱瞞的告訴了雲鶴等人。

  雲鶴等人聽完之後也是嘖嘖稱奇。

  可也知道劉大人有此緣法護佑,很大因素上其實還是有寧道友之意。

  雖不是有意,但也是偏心。

  說到底,劉大人是出自於吳朝,也是寧道友相識已久的茶客。

  換成他們,他們也會多少偏心一些。

  但必須是劉大人一心為法,而不是貪圖什麽。

  可正好是聊到緣法,又見劉大人雖然不修行,可也算是類似七竅的‘天賜機緣者。’

  一時間玄門主閑來無事,倒是向著恆宗主言道:“劉大人雖然不修行,算不得我等修行之輩。

  但七竅卻不同,為賜法賜術者。”

  玄門主說到這裡,就像是打探敵情一樣,笑呵呵的問道:“恆道友,我還沒問,你那位弟子,也即是那名七竅帝尊的弟子,他如今習得是什麽法?”

  玄門主的那位弟子也是七竅,如今問問,就是想對比一下。

  “金行小術詳解。”恆宗主聽到玄門主所問,壓根都沒管玄門主打聽這個是做什麽,便直接言明弟子的底細道:“且前些年他入我宗門後,我已經將他晦煞散去。

  其資質完全浮現,靈根為七成,悟性亦為七成。

  行屬為、水、金、土。

  金為主,水土為輔。”

  “那倒是與我那位弟子一樣。”一旁的李宗主聽到這話,也是隨即開口道:“我那位弟子也是三行屬,但資質是比這位弟子弱上一些。”

  “資質不是最重要。”玄門主卻是搖頭,“瞧那褚源,他身為兩位的弟子,兩位道友也是知曉他靈根與悟性皆不高。

  但如今卻依舊在七十年內凝得金丹,更有望元嬰境界。

  所以說,資質還是不能決定將來種種,就像是我等資質也不高,但依舊修得這般境界。”

  “玄道友說褚源我是知道的。”李宗主這時的臉色卻不太好看,“但玄道友說他是我弟子,這我心裡就不高興了。”

  “對!”恆宗主聽到李宗主這話,倒是難得和經常騙他的李宗主站到了一隊。

  因為褚源的事情,說到底有點不太好聽,算是下界恆仙宗的一個汙點。

  雖然褚源在天界這麽多年,也沒有說自己是恆仙宗弟子,更是不敢說這話。

  但是消息靈通的一些高境界修士,還是多少知曉這個事的,知道這位名聲不好的邪修,是出自於恆宗主的下界宗門。

  也是如此,曾經一些年內,一些元嬰真人就算是發現了褚源的蹤跡,繼而也沒有擅自的動手,亦沒有出手將其擒獲。

  更多是通知天界恆宗的道友,讓自家人處理自家事,以免擅作主張之中,一不小心得罪了界主。

  同樣也是如此。

  褚源在金丹之前,隱逸之道還不是很高的時候,才沒有被一些高境界修士擒拿。

  當然,這麽多年來,也只有一位元嬰修士碰到過褚源,且察覺了褚源的身份。

  畢竟五洲太廣太廣,想要從方圓數千萬裡內碰到一個人,那不亞於尋常人在大海裡撈針。

  且也是五洲太廣,尋常修士趕路也是難題。

  繼而最近幾年內,寧郃等人倒是聽說,南海一群主修殺伐的老一輩法修,正在合力煉製一艘‘法寶之舟。’

  其想法出自於玄門主的金舟、還有傳信飛劍,再以凡塵的大船為原型。

  只要煉成,能在海上日行百萬裡,亦能在空中飛渡。

  甚至南海修士還放言,只要舟成,這每隔一月、或幾月,在法舟來往五洲與無邊之海盡頭的大荒時,船上能承載十萬修士往返!
  可惜這幾年過去,他們這舟還沒什麽眉目。

  也是這次帶頭‘煉寶’的修士,只是化神境界。

  點子是不錯,但術法上有些太低了。

  再算算時間。

  若是再有一個月練不好,那就是平白操勞了五年,還是丁點未成。

  而寧郃等人聊著褚源的事,聊著聊著,七拐八拐的也聊到了這裡,聊到了這位想為南海同道出力的化神修士。

  那正好,等傳法結束,就去南海那邊轉一圈。

  如果此法可行,其余三海也效仿一番。

  並且這次不是關於天地緣法的事,也不是關於寧郃自身的事。
    於是從始至終寧郃都沒有提前去看,沒有去推演,而是想和眾位道友一同去親眼所見。

  這過程頗有曾經遊歷時的未知與好奇,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再經‘塵世’,再煉塵心。

  寧郃雖為法道之主,天地之主,也是一直在修行與修心。

  因為在寧郃想來,境界一詞有盡頭,但法是無止境的,心是無止境的。

  就像是一方大道中,悟透了無情道後,又覺得有情道好,等有情道修得圓滿,又覺得世間無情好,天道無情好。

  哪怕是萬千大道之中,隻悟兩道,但這般兩道來回反覆之間,心卻每每都有所悟,亦是有無限的收獲。

  寧郃如今就這樣。

  如果說,他人是與外人論道,聽天地之法道。

  那寧郃如今卻是自己與自己論道,在萬千道法中感悟。

  且就算是隻論一道,又在這一刻走到了盡頭,但只要自己的心還活著,有新的心思出現,那這道就是無止境的。

  尤其在寧郃自己看來,個人見解,如果道有盡頭,也只是前人走的太遠太遠,而後世的人望眼欲穿,千辛萬苦也難以到達,才誤以為那裡就是盡頭。

  實則盡頭之後,又是新一世的開始。

  而這一世,就是此人所留下的道了。

  一個真正的盛世,就是後人不停地超越前人所傳下的成就。

  寧郃如今所做的就是這些,只不過是在以‘天地’的身份引導,教習。

  就像是如今的新修士,雖然很多老修士們不待見他們。

  可他們也算是打破了舊念,為自己開了一道修法。

  這修法,是‘天地大道’的修法,還不是類似於氣血金丹,佛門金丹的‘道統。’

  並且還有一些修士舉出了簡單的例子,稱,道統好比武功秘籍,有了秘籍才能照著修煉。

  修法,是我要怎麽去修煉?
  也像是正邪修士,便是一種修法,是兩方統稱。

  真要細分,這‘兩方真正大修法’中是包含天下萬道,也包含法修與新修士。

  自然其中還有一道,為容法天地之道。

  但此道不是去修的,而是有資格成為界主時,領悟此道才有意義。

  否則在哪次正邪大戰裡,這正不正邪不邪的,兩邊都得打你。

  可要是成為界主,先不論這身份,單論有一方天地之力加持,那也不怕被圍攻了。

  而如今。

  寧郃也是一邊回顧著自身的修行之道,一邊與諸位道友繼續南行。

  亦在第二日的中午,來至了山下學堂外。

  又在此時此刻。

  學堂內正在講術。

  依舊是大山之下。

  不高的術台之上,方道士端坐地面正首處,兩側是四位元嬰修士。

  又在前方,是九千弟子分別盤膝而坐。

  孫修士就在靠前的位置,時而沉思,時而不解。

  而今日講的術,是水行之屬,也是方道士的行屬。

  他旁邊的四位元嬰,亦是修得水行之道。

  剩下的元嬰師者,則是和台下弟子一樣,端坐在了人群之中,聆聽方道士的講術。

  講術中也無一人言語,只有方道士的聲音。

  哪怕是有人不解疑惑,也無傳音波動。

  一切的一切,都是等下課堂之後再言。

  課堂上是禁止言語,除非是講術的師者在中途告一段落,且點名讓人提出疑問時,學生才能開口。

  可也在這時。

  方道士講完一段術法,正準備讓學生提問的時候,卻忽然聽到了什麽,繼而頓了一下,表情也略有些激動。

  台下的一眾修士見了,也是好奇望去。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之中,方學士一向是沉穩刻板的老夫子形象,從未見過這般‘失態。’

  但在下一瞬間,他們又驚奇的看到方學士忽然起身,向著他們後方行‘弟子禮。’

  而這弟子禮,是學生向老師行的,這是五洲常識,沒什麽奇怪。

  可是方學士的老師?這如今天地間好像只有一位。

  眾人修士想到這裡,想到來者是誰之後,繼而慌忙的齊齊起身朝後行禮,卻又不敢抬頭望去,只有話語回蕩天際,

  “山下弟子,恭迎法主!”

  “諸位道友多禮。”寧郃看到眾人緊張之意時,也露出和善笑容,“寧某此番是講術而來,諸位落座即可。”

  寧郃言語間聲音平靜,看似尋常無奇,隻為讓諸位學生靜心。

  但在眾人聽來,卻像是縹緲的九天之音從天外垂落,落於五洲大地,才現世於吳朝學堂,顯聖於眾人之前。

  直到這時,再品出法主言中的平和之意,感受到一種平靜的意境後,眾人才敢悄悄的抬頭望去。

  只是這一看,他們卻是先看到了曾經來學堂內傳過法的李界主與恆界主皆在,且傳說中的五位仙者也在法主身側同行。

  最後,他們才逐漸看清了法主,也看到了方學士再一施禮起身,亦看到了法主走到了講術台上,盤膝落座。

  之後,他們驚奇的看到了自己,亦看到了天上的星辰。

  也有的學生看到了凡塵過往,宛如從凡塵開始,又重新證得一次金丹妙法。

  更有的學生看到火屬靈氣萬千,像是一條條盤旋於九天的萬丈巨龍。

  眾人所觀,各有不同。

  同樣,寧郃講道,也無需多言,也無需多說。

  不需之乎者也,也無用道法自然之妙。

  因為寧郃本身便是日月天地之道,是無窮天地之道的顯化在世之身。

  於是。

  當寧郃來至山下學堂的時候,散開道韻的時候,九千金丹修士恍然一悟之中,就已經陷入了天地道妙之境。

  且他們所看的景象也各有不同,皆是由各自心念而生。

  有的是重新修行、靜心,有的是感悟道法。

  就像是看到火龍的學生,便是從天地之中悟得了一些小神通之道。

  或許假以時日,他能完全領悟這道小神通之術,就施展今日所看到的萬丈火龍盤旋於高空。

  同時在一眾學生看來,也只是僅僅一眼,就已經經歷了千百種的心念所得。

  之後,當山下學堂的眾弟子陸續醒來,也已經是三日時間過去。

  只是這三日,他們也經歷了不下於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靜修。

  甚至悟性高者,觀之一眼道韻後,在這三日來就平添了幾十年的道行,更是從中觀得符合自己行屬的小神通之術。

  同時在講術台上。

  盤膝而坐的寧郃當看到眾人醒來時,也浮現為人師者的長者笑容,向著一眾學生問道:“可有所得?”

  九千修士齊齊一禮,“弟子謝法主賜神通之道!”

  “嗯。”寧郃微微點頭,“術有萬千,法亦有萬道,萬象雖無形,卻也有形於心中所念。

  而諸位今日能從萬道之中悟得多少,皆為平生所學之感悟,今日結為術果之神。

  是得法自然,也是悟道之必然。”

  寧郃言道此處,又將目光望向了藏術閣的方向,“而術果之神,又為天地神通之術。

  無盡天地中共有三千三百道。

  其大道神通為一百零八種,每種皆可顛倒日月乾坤,逆轉陰陽五行,奪生死之造化輪回。

  小神通為三千一百余,習得之後,翻江倒海,搬山移嶽,呼風喚雨也視為等閑。”

  寧郃說到這裡,也看到眾學生露出向往的神色,
  “至於諸位能習得多少,且看各自之緣法了。”

  言落。

  寧郃心念閃過,頓時種種行屬在空中顯化,又化為一本本書籍,存放於藏術閣的頂端。

  這便是三千三百神通之道,觀書可觀其神通道韻。

  又有限制,悟得十二種小神通者,才可觀大神通。

  等術法落去。

  寧郃才再次看向了暗自激動,恨不得此刻就前往藏術閣的一眾學生,“才學得修行,又忘了靜心。

  諸位,還是要勤勉修心。”

  “是!”眾學生被法主一點,又想起之前種種,頓時心念有感,各有所悟。

  寧郃見了,亦是爽朗一笑,與雲鶴等人同行離去。

  “山下弟子恭送法主、仙者!”

  眾弟子與方道士一同行禮,久久不願起身,心中也雜念盡去。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