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世間長生仙》78.第78章 賜法吳帝 界主劃分之法與遊吳朝京
  第78章 賜法吳帝 界主劃分之法與遊吳朝京城
  十二月二十七。

  這日上午。

  寒風吹襲下,帶來點點雪花。

  寧郃和西周也來至了吳城之外。

  “吳朝的京城果然熱鬧。”

  此刻,西周瞭望四野,看到吳城雖然隻比寧道友所在的梁城大上一些,但此刻附近連綿的攤子,卻是擺滿了城外官道的兩側。

  又在稍遠的位置,還有不少縣與村坐落。

  若是從天空望去,用這官道上來往的行人串聯四周的縣與村,那這吳城更是連綿方圓數百裡,比梁城還要大上許多倍。

  且四周不時響起的炮竹聲,讓年關的氣氛渲染了這邊方圓,也讓相互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了一些。

  西周甚至覺得官道上再建一些茶館、酒樓等建築,那這真成一圈一圈的城外城了。

  這吳朝的京城,確實很熱鬧。

  僅次於他千年來所見過的一些大王朝之都。

  看來寧道友所在之朝,山下學堂所在之朝,以及吳朝的眾修士齊聚,下界的修士飛升,也讓吳朝沾染了不少的氣運。

  說不得千百年後,這裡就是所有修士所向往的仙朝了。

  一時間,西周思索著,又感受著這過年的氣氛,還順手在城外的一處攤位上買了一串炮竹。

  遇到一座仙朝的誕生之初,是該慶祝一下。

  等買好,他又把這百顆炮竹逐個拆下來,裝到一個撿來的破布口袋裡。

  寧郃就在一旁看著,也不急著進城。

  只是拆著拆著,等拆完,西周卻道:“買的時候只顧著買來放,卻忘看了。”

  他說著,晃了晃口袋,“這一串只有九十九個,但好在都能響。”

  他說到這裡,還準備分給寧郃四十九個半。

  那半個他準備豎著分開。

  寧郃看到他遞來,卻沒要,“先進城。”

  “好。”西周看到寧道友沒要,那就自己放。

  就這般,兩人排著隊的時候,西周是時不時的朝遠處沒人的地方扔個炮竹。

  不一會,還引來幾個孩童觀看。

  西周倒好,借以帶他們放炮為由,讓幾位孩童輪換著為他排隊。

  他則是帶著剩下的孩童,去旁邊炸土堆了。

  這一炸,排隊中的不少大人也接連望去,亦是準備買些炮竹玩玩。

  但沒西周開這頭的話,他們身為大人,還真放不下這臉面,像孩童一樣去炸土堆玩。

  並且他們還覺得西周不會玩。

  要是他們,他們就去炸結冰的河水,炸鍋碗瓢盆,那不比土堆好玩?
  他們心裡想著,是覺得可惜這炮竹了。

  寧郃是沒管西周,反而一邊繼續排著隊,一邊望著前方回家的行客與賣年貨的行商。

  又在城門下,還有負責收入城錢的一眾將士和幾名文吏。

  望著望著,寧郃看到行客進城,是不收入城錢的。

  只要樣子不是城牆上貼的通緝犯,就通通放行。

  可是帶包袱的話,卻是要檢查一下,防止有人帶違禁的物件與偷帶貨物進城。

  因為來往的行商要一一驗貨,收稅。

  並且還需要一個資證。

  此刻正有一車隊的行商被查驗。

  寧郃靈識望去,看到資證上是此次的貨物數量與名稱,然後按照資證上的金曹批示交入城費。

  沒有資證的,則是由附近的金曹官員上前檢驗貨物,然後大致估算出稅收。

  這個稅就要比有證的貴了。

  且來來往往間,許多行商都沒資證。

  不像是梁城那般,基本都有證。

  寧郃略微一想,也大致知曉是梁城勢力不多,加上知府大人又支持。

  所以金曹獨自為大,便可以統一所有行商線。

  但吳城這裡來來往往的都是天南地北的人,興許一年就跑這一趟年貨。

  再加上吳城屬於京城,勢力繁多,自然是各種利益牽扯。

  哪怕是掌握稅收的戶部就在這裡,可戶部也不是一家為大,說整合就能整合的。

  說不定哪位行商的家裡長輩,就是朝裡的哪位大員。

  以這樣複雜的情況,沒哪個人可以統合。

  就算是吳帝下令統合,裡面也是關系盤根交錯。

  而寧郃之所以知道這些,也是河神經常找寧郃閑聊。

  再加上河神近幾年來修國運。

  繼而河神說起話來,多多少少會聊一些朝廷之事。

  寧郃也當聽個樂。

  亦在寧郃想完此事,又想著這吳城裡有哪些美食的時候。

  西周看到隊快排完,也把剩下的三十三個炮竹稍微施法,隨後交給了那幾名孩童。

  這樣就算是這些孩童失手,也不會傷著他們,但會讓他們有一種鑽心的很疼。

  以防這些小娃娃們失手炸著自己,又看無事之後,就真以為炮竹不傷人。

  等做完這些事。

  西周就走回隊伍中,跟著寧郃走到了城門邊。

  將士看到寧郃和西周與尋常行客沒什麽區別,又沒有行李包袱,再加上西周看似有些貴氣後。

  守城將士以為西周是朝裡的哪位官員,就想也不想的直接放行。

  西周看到這一幕,也收回了點點氣息。

  千年前他就是一朝國師,身上自然是有貴氣顯露的,只是平常都收斂而已。

  再等進了城。

  西周也開始打量城內,這一眼望去,他發現和城外差不多,都是人來人往,馬車、轎子,也在人群中穿行。

  偶爾還能看到幾位身穿官服的大人,或是幾位盡顯貴氣的員外。

  也有幾位少爺小姐在一眾護衛的保護下閑逛。

  京城內的大官與大商很多。

  “去哪?”西周看了看這熱鬧景象,又聞了聞附近酒樓內傳出的飯香,一時食指大動。

  寧郃也看向了旁邊的酒樓,“進去嘗嘗?”

  “真要吃飯?”西周先是詢問一句,當看到寧道友點頭以後,便設下一隔音術法道:“論這吳朝京城中哪裡有好吃的,那自然是皇宮後廚,其次就是城南的洐彥樓!”

  西周說著,瞭望四周來來往往的行人,“我雖然是第一次吳朝京城,但城中這十裡內的人,當提起吃飯喝酒的地方,都說那洐彥樓是除皇宮禦廚之外的最好去處。”

  “走。”寧郃聽到有好去處,那就去嘗嘗。

  西周也是一邊笑著跟上,一邊又忽然問道:“哎,他們還說,洐彥樓裡有不少大廚和皇宮內的禦廚一樣,都是出自慶縣。

  這慶縣..”

  西周看向寧郃,“是吳朝出名廚的地方?”

  “是如此。”寧郃一邊走,一邊瞭望慶縣方向,“但不是說吳朝名廚皆出自慶縣,而是慶縣為吳朝內最有名的食縣,吳朝地界的香料皆是出自那裡。

  久而久之,那裡就匯聚了不少名廚。

  許多人也在那裡學藝。”

  “這是要瞧瞧。”西周點點頭,又再言道:“我曾路過一地,那裡有一城,名為客城,裡面沒有民居,全為書坊、客棧、酒樓、茶館。

  城外是遍布百裡的田地,穿行的河流。

  有茶樹、肥羊、果子、紅椒..
  整個城池都是吃喝的地方。

  不知比起這慶縣如何?”

  西周說到這裡,又笑道:“先說好,咱們的大廚玄門主,都喜歡在那裡買菜取料。所以我覺得那城應該就是五洲第一食城了。”

  “還有這般城池?”寧郃看向西周,“在何處?”

  “不遠。”西周看向大西邊,“距離此地只有二百三十萬裡,位於中州南的余朝。

  趕些時日的話,初七前就到了。

  只是我境界不高,元神只能雲遊十萬裡。

  否則用元神趕往,不出兩個時辰,你我就可以在那客城的茶館裡品茶聽戲了。

  但..又可惜..”

  西周一歎,“等年關一過,我還要聽一位寧姓高人的吩咐,在東州尋雲煙。

  你瞧,這喝茶聽戲的日子就不知要多久了
  可歎、可歎啊”

  言落。

  西周是連連搖頭,一副在礦山裡被督軍監督的砸石頭模樣。

  好似這石頭砸不完,鞭子就要抽到頭上了。

  “那等明年夏至。”寧郃看到西周賣可憐,卻是笑道:“等見禮完諸位界主去學堂接人,見證過新界主一事。

  你我喚上雲鶴四位道友,我等一起去客城一遊?”

  “大善!”西周可憐的模樣一變,又換成了滿是笑容。

  隨即他更是大手一揮,指了指前方的三層大酒樓,“洐彥樓到了,這頓飯我請,道友莫要推辭。”

  他說著,就在小二的熱情招待中大步走了進去。

  寧郃也跟著小二的虛引,走進了酒樓當中。

  這一望,哪怕如今還是上午,這一層的八十二張桌子依舊是坐滿了。

  從中空的樓閣望去,二層雖然只有六十張桌子,但如今還有一些空位。

  三層則是二十個大小雅間,坐了一半。

  西周亦是靈識一掃,就選了一個面朝東的雅間,讓跟行的小二安排。

  再略微施一術法,讓進來客棧的眾人都無視這雅間。

  不然自己和寧道友吃飯的時候,忽然來個權貴之人,再來一式雅間之爭,那就太掃興了。

  況且他也覺得寧道友此次前來,應該是有什麽事情。

  那還是少點打擾為好,先言正事再說。

  亦是這般想著。

  等來到雅間裡,點了四道樓內的名菜,還有一壺好酒。

  再等小二上完茶離開。

  西周就向正在喝茶的寧郃問道:“道友,此次來吳朝京城,也是要去陰司內赦免某人?”

  “倒不是赦免一事。”寧郃把茶杯放下,“而是界主一事。”

  “界主?”西周好奇,“在泠城司內,我就聽道友說起界主一事。

  難道真讓陰司神官任界主?”

  西周說到這裡,又搖搖頭,“陰司事務繁多,而尋奇才一事繁瑣,且香火之封也難以離開自身地界太久。

  這事怕是有些不太妥。”

  “是有些不妥。”寧郃沉思,也未再言,更沒說陰司之後的吳帝事,而是先推演陰司的可行之道。

  畢竟等五洲上的金丹修士分完界主之後,陰司就要頂上去了。

  並且這也是寧郃第一次開始真正推演陰司掌管一界的可行性,而不是之前的大致想法。

  這一算,是要算整個五洲的陰司與江河各神。

  要確保掌管一界之後,不會影響到他們各自的修行,也不影響他們的事務。

  也是這一算。

  這直到小二敲門進來,稍後把燒青魚、柳海參、燜野兔、白斬雞、荷藕湯、竹風琴酒一一擺上。

  再等小二告辭離開。

  寧郃又推算百息後,才牽引茶水,在半空中畫出了整張五洲圖。

  “道友且觀。”

  寧郃指著五洲圖,“五洲有三萬城,一千二百大江。

  雖然府君與江神各有其事,亦要修煉悟金丹之道。

  但按十城共執一界來說,便不會耽誤各司其事,亦不會勞累諸位道友。

  再按兩江掌一界。

  共能掌管三千六百界。

  若是這些道友皆有意掌管,近些年來,我等應是無憂界主之事。

  於此,神官行界主一事是必行。

  此事等來年夏至,我等再聚之後,我也會和雲鶴道友等人言說,看幾位道友之意。”

  寧郃說到這裡,又看向了如今就點頭同意的西周,
  “但本想等五洲的諸位金丹道友任完,就讓棋道人與蒼山道友也掌管一界,或者今後多掌管幾界,可依照幾位道友的隨性行事,我就斷了這念想。”

  “對!”西周大讚,“棋道人和蒼山就是這般性子!

  整個就是,伱有事,我幫。

  你修煉遇到難題,我解。

  你看到妖邪,我二話不說的出手相助。

  你說去雲遊觀景,那便同行。

  你悔棋,亦可。

  甚至下棋下不過我,掀我棋盤也無事。

  但你要讓我掌管一界?
  那不行!
  也就玄門主喜歡建建宗門,雲鶴喜歡收收徒弟。

  蒼山他們,還是喜歡瀟灑一些。”

  西周言道此處,就先夾起一塊白斬雞,仔細品了品,“他們是喜歡雲遊天地美景,品盡天下美食,聽盡天下戲曲,嘗盡天下美酒,會遍天下的棋術高手。

  界主一事,是留於後輩。”

  西周說著,嚼了嚼,把口中的雞骨頭也咽了下去後,又嘗了嘗其他菜品。

  等嘗完一遍,他才接著言道:“雖然這家廚子的四道菜皆不如玄道友,但也是七成。

  尤其是這白斬雞的味道,能有玄門主的八成。

  不愧是帝都之地中還能出名的酒樓!”
    “的確如此。”寧郃也品了一塊雞肉,發現入口即化,油而不膩,繼而是同意西周的說法。

  同意他說的這菜品,也同意他對於棋道人的說法。

  因為自己和西周亦是這般,喜歡雲遊天地,隨性而為。

  遇見有緣法之人,就點化一番。

  遇見不平事,就出手相助。

  遇見有趣事,就在旁靜觀。

  也或許只有玄門主與雲鶴執著於建建宗門,收收徒弟。

  這也是他們的樂趣。

  寧郃想到這裡,又看到美食當前,那就先不言。

  反正陰司的事已經有完整的計劃,那吳帝的事情等吃完飯再說。

  西周也是默契的品著菜肴,也不多問。

  但心裡是知曉寧道友帶他來此,應該是不止這些事情。

  這直到一頓飯落。

  時至中午。

  喚來小二結帳。

  寧郃又點了兩壺美酒。

  等取完酒。

  寧郃就向著酒樓外行去。

  西周結完帳,也隨後跟上。

  只是這一跟,他就發現寧道友遮攔了周圍常人的視線。

  之後又用術法蹬空,坐落在遠方的皇宮雲層之上。

  西周不解,也用遮掩術法來至雲端。

  “道友來皇宮之上”西周猜到了一些。“是為吳朝帝君?”

  “嗯。”寧郃把一壺酒遞去,“正有兩人談起吳帝,不妨先聽一聽。”

  話落,寧郃指了指下方。

  皇宮演武場外的一處小邊角,正有兩位大內侍衛在偷偷的閑聊。

  西周望去。

  看到一位中年侍衛昂首挺胸,正向著旁邊的年輕同僚,說著一些他所知道的聖上秘聞。

  這也是這位年輕同僚是中年侍衛的堂弟,他才敢言說當今聖上的事。

  “你是不知道”

  這位中年侍衛此刻說著,還特意壓低了聲音,“在二十多年前,當今聖上還為一縣中文吏。

  但沒能忍受這前朝的貪官與暴君,便最終揭竿起義,殺了那裡的貪官後佔地為王!
  那時你還小,你是不知!

  那年當有人聽聞聖上除惡官的一事後,猛將與有才之士盡皆奔投而來!

  為兄當時就是從龍之人!

  就連幾位知府大人,邊城將軍,亦是改投聖上麾下,共伐世上貪官!
  僅僅四年,便改換朝名,有了如今的大吳!

  當今聖上,實乃民心所向!”

  中年侍衛說到這裡,看向滿臉都是崇拜的年輕侍衛,又換為了語重心長,“如今我好不容易把你帶進宮,更在聖君面前為你謀了一個職,你可莫要丟了!”

  侍衛說著,完全是一副他能在聖上面前說上話的模樣。

  可實際上,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內侍衛。

  最多是和大內之中的一位小統領有些交情,繼而能拉個親戚進來。

  可不管如何。

  這年輕侍衛是聽的感恩戴德,覺得堂兄是他們家裡最有出息,最有本事的人!
  但更感覺當今聖上乃天命之人!
  好似天生就是當皇帝而來,所以才會這般順風順水,沒有一點波折。

  看似振臂一呼,就是從者如雲,盡皆來投。

  實則具體如何,其實那位中年侍衛也是聽人言說。

  同樣,此刻在雲上。

  寧郃也是經常看遊紀,是早已習慣這民間的誇大傳說。

  畢竟在五洲的歷史中,沒有哪位皇帝是單靠運氣,就能簡單坐上帝位的。

  這般想著,寧郃也把目光望向了后宮的一座禦書房內。

  裡面的桌案後面,正坐著一位四十有二的壯漢。

  他身穿龍袍,目光沉穩,正在仔細的審改桌上奏折。

  但身無靈氣,也無內力。

  在長時間的費神之下,雙鬢已經有一些發白。

  甚至握毛筆的右手,也有一塊不太起眼的老人斑。

  此刻,吳帝每當審改奏折時,看到這塊斑點,總是不經意的一歎。

  同時,西周看到寧道友在觀察禦書房中的吳帝後,也不由好奇道:“道友為何尋帝王?難道這凡間帝王也可掌管一界?”

  “有何不可。”寧郃看向西周,“我在吳朝七年,見百姓安居樂業,也少有山匪之患,以國運觀之,就知吳帝善治世之理。

  只是吳帝征戰多年,殺戮過多,也無天地善封加身。

  可不能否認,若他為界主,以此治世之理,興許能掌管一方天地。”

  “也是,帝王本就有治理一朝。”西周默默點頭,“若是能當得界主,是比我等要強上不少。

  我等也只是尋得奇才,然後不管不顧。”

  西周說到這裡,又問道:“但最重要的接引一事怎講?壽命怎講?

  尋常之人只有數十年壽,管數十年王朝,但一界可不止數十年。

  難道是要引他入修行?”

  “修行一言尚早。”寧郃品了一口清酒,“等三千六百界之後,再談吳朝帝王的修行一事。”

  “三千..”西周盤算了一下道:“依照我等原先遊歷,以及近兩年的特意尋雲煙。

  今年的雲煙,或許是靈氣加身的緣故,又多了些,我如今隻走了東洲一半,卻已經尋得了九朵。

  再算上還有金丹修士未任界主。

  那可能四十年不到,就無神官任界主了。”

  西周說到這裡,看了看遠方的吳帝,“觀他魂燈,他如今只剩十六年壽,估計是撐不到了。

  到時,是去陰司接他?然後引他入修行?
  還是此刻續一些陽壽?
  若是此刻續陽壽,那就有意思了。

  估計一些皇子要心急了。”

  西周說著,又仔細一想道:“也不對,因為你我也不知那些太子皇子的品性如何,且我此刻靈識放開,於城中聽來。

  這皇子太子也未做過什麽為吳朝的大事。

  所以先賜於吳帝德報,確實無錯。”

  “正是這般。”寧郃點頭,“但是否添陽壽,還需測一測這位陛下的內心所想。

  如若真為開明之君,添一些陽壽也無妨。”

  言落,寧郃就這般靜坐雲端,等待吳帝休息的時候,準備入夢一測。

  這樣也不會耽誤他處理公務。

  西周也未多言,而是躺在雲上望著天上的太陽。

  直到半個時辰後,太陽偏西了一些。

  吳帝揉了揉發酸的脖頸,也躺在了書房的軟塌上午睡。

  這樣下午的時候,才能有精神處理事務。

  寧郃見到吳帝睡著,也分出了一縷神念入夢。

  在這夢裡,吳帝會按內心所想去做事,去言語,隱瞞不了絲毫。

  就如四紀圖錄之遊。

  同時。

  在有些虛幻的夢境中。

  吳帝正迷迷糊糊的走在一條官道上,記得自己今日是屏去了左右護衛,又特意出宮,想要去拜訪一位好友。

  那位好友就在前方的茶攤之中。

  慢慢走近。

  茶攤內,寧郃正在溫茶。

  見得吳帝走來,也虛引他落座。

  吳帝未多言,也沒有皇帝的架子,就這麽坐在了茶攤的破板凳上。

  頃刻間,寧郃也溫好一壺茶水,推到了他身前,“多日未見。”

  “是啊..”吳帝長歎,記得自己未成帝王之前,就喜歡在這茶攤裡品茶,然後結識了這位店家,與店家成為了好友。

  之後因為起義一事,兵荒馬亂中失去了聯系,如今才堪堪找到這位好友。

  寧郃擺好茶,也坐在了吳帝的面前,卻直接問道:“經十幾年前起義,如今吳先生貴為帝君,不知陛下對天下民生一事所想?”

  “莫稱陛下。”當面對好友的詢問,吳帝卻先搖頭道:“你我相交多年,喚我名姓,吳茂昌即可。”

  他說完這事,才回答民生一事,不僅毫無隱瞞,甚至還吐露朝廷機密道:“近年來,經十六年前戰亂之禍,民生也逐漸恢復。

  而等年後,我有意大動工部各職,招攬天下奇工巧匠,開鑿運河,開墾更多良田。

  雖會勞百姓之苦、傷朝野上下之財,亦會有不明事理者,罵聲向我。

  但二十年、三十年後,我朝疆土內的運河橫縱間孕養萬田,我等後輩子孫卻能承此之德。

  可若是專注於當下余生之樂,後人哪會有此得?

  我所想的吳朝,是吳朝前人半世苦,後朝百世興,而不是此刻吳朝興,後人百世苦。

  哪怕改朝換代,這疆土是不變的,血是不變的。

  只是喚法不同而已,興許百年之後,那吳江就是燕江,亦或是李江,但又如何?

  運河養的一樣是我等後人。”

  “天下出財,百姓勞作。”寧郃看向吳帝,“只要勞與得平,未有強行招百姓修河,這何有苦之說?

  但,天下出財,國庫是如何出銀?你又如何出銀?可有藏私?”

  “國庫是屬於朝廷,不是歸於我。”吳帝搖搖頭,“但若要讓我來分,那國庫內隻留各部朝臣與大軍俸祿,來年各城預留的賑災銀兩。

  剩下的金銀珠寶與糧草,自然是用於修河之用。

  天下大商,本是取之於民,亦要出些銀兩還之於民。

  雖然到時罵聲頗多,但我亦然受著。

  興許百年之後便可懂我之心。”

  吳帝說著,搖晃了一下兩側衣袖,“而我當這皇帝十六年,山珍海味是吃過,美女奇珍亦是見得,但從未去貪圖這般享樂。

  如若拿國庫之銀貪圖享樂,和前朝昏君又有何區別?

  我之願,是回報天下百姓,亦如十六年前,天下民心助我登基為君。

  僅此而已。”

  “此願不足以平天下人心。”寧郃搖頭,又問,“身為一朝之君,為天下身死可願?”

  “死?”吳帝猛然聽到這句,卻不由大笑道:“我是在十六年前成君。

  但在二十年前,我未起義時,我並無向帝之心,也不願做這皇帝。

  我只是見到前朝民不聊生,暴君紙醉金迷,不問天下世事。

  亦在大揚城內,貪官橫行朝野,敢於言之的清官,隻得被陷害後落於牢獄。

  哪怕一縣之令,亦是貪食百姓之血,與山匪結盟,坑殺江湖豪俠。

  南關大俠行俠一生,便是被這等奸邪小人所害。

  而二十年前,我只是一縣小吏,見得縣令強搶民女,便忍不了這霍亂世道,當即拔刀殺之。

  我當日之願,也隻為百姓喊出心中不平之事,亦將性命拋之腦後,更未有建朝之思。

  誰曾想,經此一事,我卻受縣裡百姓擁戴,亦有江湖俠客投至,助我逃脫朝廷追捕,於一村內稱義士。

  之後,從者如雲,我亦從一村為守,攻於一縣稱令、佔於一城稱將,三城稱王,直至天下稱君。

  只是征戰四年,橫屍遍野,卻有失我之本意。

  但若是起義那日,有人言,以我一文吏之賤命,或以今日區區之帝命,換那四年來的橫屍遍野,換天下太平,換七年前暴君清醒,換貪宦收心..”

  吳帝看向寧郃,心無所動,“我自然是願。”

  寧郃搖頭,“不是賤命,而是天命。”

  寧郃言道此處,一指點在吳帝眉心,“今日聽君一言,知君之心。

  寧某便代天地之道,添你三十年之壽。

  此壽不受災禍,不受邪妖。

  天地見證此壽萬法不侵。

  日月為眼,以觀五洲,仙魔人神不可取之。

  違者,天地驅之。”

  言落。

  寧郃身影消散。

  此方天地也化為一片虛無。

  嘩—

  禦書房內。

  吳帝猛然從睡夢中驚醒,望著禦書房內熟悉的景象,發現之前的仙之一事,好像只是一場離奇的夢。

  但他如今起身之後,卻發現肩膀處沒有往日的酸痛。

  就連眼前的事物也清晰了許多,不似原先的眼花之感。

  手上一塊小小的斑點,也在漸漸淡化。

  吳帝覺察此事後,就望向了牆壁上的一面銅鏡。

  下一刻他驚奇的發現自己鬢角的一些白發也在逐漸的化為烏黑。

  他正在一點一點的變年輕,好似壽命在這一刻定格在了五年前的正逢壯年時。

  見得這神異一幕,吳帝知曉那夢中之景與行天地之道的寧仙皆為真的!

  仙,真的存在於世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