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75章 出手
  第475章 出手
  英國政府盤算著東非的實力,越盤算越發覺拿東非沒有什麽好辦法,體量雖說不大,但是放在非洲一畝三分地上卻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

  畢竟除了開普敦和北非,非洲再也找不到一個能和東非比拚白人人口的勢力,而且東非這個國家的還是德意志人組成的,雖然不是很純,可是文明認同天然偏向德意志。

  這對於英國意味著什麽?一個德國就夠英國頭疼的,那加上奧匈帝國,德意志人的影響力足以改變整個世界世界,如果再讓東非充當這兩個工業強國的原材料供應基地,那英國的霸主位置就會受到極大威脅。

  本傑明一想到這裡,面色凝重的說道:“東非不是一般的國家,對於這種獨佔非洲幾百萬平方公裡的私人殖民公司,嚴重破壞了區域的和平和穩定,作為世界秩序的維護者,我們不能繼續放任東非無序發展下去,必須重拳出擊!”

  本傑明明確的將東非定義成英屬東印度公司那樣的私人殖民集團,英屬東印度公司的輝煌是霸佔了印度,可印度殖民地也才三百萬平方公裡,東非王國確是印度面積的二倍還多(英國政府這麽認為),東非王國可能土地沒有印度那麽優越,人口也沒有印度豐富,但是如此大國土面積的國家,遲早有一天人口會堆積上去,成為足夠影響世界格局的力量,不說影響世界格局,現在西印度洋的格局就已經改變了。

  本傑明接著嚴肅道:“我們可以在世界其他區域尋找打手,對付那些我們很難克服的潛在敵人,實現戰略均衡,但是非洲請問有能和東非對應的對手麽?”

  “而且,東非王國的野心遠遠不止如此,他們還在擴張之中,大西洋東岸的已經出現他們的身影,西南非洲即將落入東非手中,而非洲還有廣闊的內陸地區大有可為,現在東非的國土是七百萬平方公裡,明天可能就是上千萬平方公裡,以後是不是要獨霸非洲?”

  說到這裡本傑明自己都忽然發現自己對東非產生了一絲恐懼,不過他又試圖冷靜下來。

  財政大臣說道:“首相閣下,或許情況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嚴重,東非的土地面積雖然大,但是我認為東非的潛力頂多就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一個級別,我們本身也在非洲有殖民地存在,而且條件絕對比非洲優越的多,一個黃金海岸,一個開普敦都是非洲價值最好的土地,但是說實話,現在這兩塊殖民地的對大英帝國的重要性顯然在整個體系中並不突出,尤其是經濟價值並不算高,所以東非想要發展起來光有土地可不行,在非洲發展絕對是舉步維艱的難度。”

  財政大臣收沒收東非的錢先不說,主要原因還是現在政府實在沒錢了,海軍這個吞金獸的經費每年都節節攀升,加上經濟危機下政府支出本來就大,再者說現在英國在南亞地區的開支就佔了很大的精力,現在俄國人越來越不老實,大有想突破封鎖的跡象,俄國可不是東非那種能不能發展起來都要打問號的國家,而是一個真真有實力打破英國霸權的威脅,這個威脅甚至在德意志人之上。

  “現在沙俄改革已經完成,亞歷山大二世也是雄主,沙俄的威脅明顯應該放在第一位,德國雖然發展很快,但是有法國人在一旁盯著,奧匈帝國也和沙俄之間存在利益分歧,但是沙俄在中亞,遠東地區明顯是最大的威脅,甚至直接關系到印度的安全問題。”

  東非海軍實力不錯,但是英國完全放在眼裡,僅靠印度的皇家海軍力量,就有能力把東非死死的限制住,沙俄就不同了,沙俄的戰略方向是陸地,而那恰好是英國軟肋。

  財政大臣的話沒讓本傑明感到輕松,反而更加沉重,沙俄,美國,德國,遠東算半個,東非勉強算半個,這些國家這幾年發展都很不錯,相對應的英法兩個世界秩序維持者的話語權就受到挑戰。

  本傑明感慨道:“競爭者越來越多,帝國的地位維持成本也就越來越高,真是分身乏力!”

  話鋒一轉道:“但是,越是如此我們越不能對東非的存在視而不見,不能再給帝國增加新的挑戰者,你們都想一想辦法,我們該如何把東非扼殺在搖籃之中?”

  恩斯特如果聽到這句話恐怕會笑死,說搖籃也沒錯,在恩斯特看來東非確實很脆弱,但是這些年的偷偷發展,東非也有了一整套應對危機的能力,勉強算個巨嬰,英國要是想徹底扼殺東非,那低投入可不行,高投入就必須考慮會被其他國家偷家的風險。

  本傑明的話這讓眾人有些犯難,東非的弱點是什麽呢?讓恩斯特來說那就是貿易,把東非本土對外貿易斬斷,那東非才是真難受。
    可是英國人陷入了思想誤區,東非有對外貿易麽?答案肯定有,問題是東非的貿易體系更像是德奧貿易的延伸物,是依托兩國貿易體系,偽裝成德意志資本對外輸出的,所以英國人能感受到德奧尤其是德國商品的競爭,對東非確實沒有什麽感覺。

  本質上東非就是一塊德奧兩國的殖民地,只不過這塊殖民地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在經濟上東非對德奧兩國犧牲了巨大利潤,只不過這些好處是通過黑興根財團來分配的,從東非轉入黑興根財團手中,而黑興根財團又確實是德意志資本的一部分,這部分資本在德意志地區創造的財富,確實惠及了平民,政府和黑興根資本關系密切的商業群體。

  外交大臣適時的問道:“東非是一個很封閉的國家,完全就是德奧兩國的傀儡,和世界市場也不接軌,甚至有時完全感覺不到東非這個國家的存在,他們也沒有和我國有外交往來,這種感覺就像沒有被我們強行打開國門之前的遠東帝國一樣?可是東非的統治者是黑興根王室,純正的德意志貴族,他們為什麽要這麽乾?經營殖民地,那就必須考慮成本問題,黑興根王室難道真想只在非洲建立一個中世紀的封建君主國!”

  閉關鎖國的效果就體現在這裡,東非可以透過窗口窺探世界的動向,而其他國家就對東非兩眼一摸黑,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了解東非,極少數在東非投資的奧地利商人對東非就有清晰的認知,但是他們並沒有四處宣揚,因為東非的經濟體制在他們看來太過大逆不道,完全和資本主義經濟背道而馳,而且他們也害怕奧地利政府有樣學樣,把東非那一套學過去。

  東非的經濟體制是相當複雜的,不過這個經濟體制中君主無疑是最大的獲益者,其次是東非的貴族和官僚群體,最後是平民,偏偏就是沒有資本家的位置,而且這個模式貌似被東非應用的還不錯,所以他們心照不宣不把東非的國情說出去,萬一哈布斯堡家族也這麽搞,那誰受的了!而且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就比如經濟危機中奧匈帝國的鐵路國有化。

  當然,反過來說,也可以把東非描述成中世紀的農奴製國家,問題在於農奴製也不是奧地利商人們想看到的,所以東非還是自己在一畝三分地玩這一套吧!只要別出去霍霍別人就可以,再者說和東非合作能賺錢就行了,誰也不願意放棄這種吃獨食的好處。

  嗯,東非的成分確實複雜,封建,君主,專製,農奴,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壟斷資本,什麽都集齊了。這也是無奈選擇,專製君主按照歷史進程,那就應該扔進歷史垃圾堆,但是恩斯特的屁股不能歪,那就只能從其他制度裡都抄襲一點,最後東非就成了四不像。

  本傑明:“如果東非真是遠東那種油鹽不進的封閉國家,那就只能用武力來解決掉東非,逼迫他們開放!”

  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誰也不知道東非這種國家的最終訴求是什麽,那就只能找和東非最相似的遠東做類比,本傑明假設東非是想和以前遠東帝國一樣,搞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這麽一想,兩者還真有許多共同點,包括人種上的共同點。

  “可是我們東非宣戰麽?”

  “當然不是,東非軍隊的戰鬥力我們並不清楚,所以不能貿然行動,這樣,葡萄牙殖民地不正好在東非兩側麽?我們先讓葡萄牙試試水,如果東非只是樣子貨!那我們就把它肢解掉。”

  “首相閣下,可是葡萄牙人的戰鬥力……我不知道東非軍隊是不是樣子貨,但是葡萄牙人一定是樣子貨!”

  “沒有關系,葡萄牙不行,不還是有我們麽?我們拉著法國人一起行動,給葡萄牙提供一些支持,武裝一下葡萄牙兩塊殖民地!我相信法蘭西人對於陸軍調教還是有能力的,尤其是上次他們輸給德意志人,這正好讓他們在殖民地再和德意志人掰掰手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