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74章 討論
  第474章 討論
  萊福德的悲觀情緒歸根到底還是錢的問題,本土只會從莫桑比克吸血,所以莫桑比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像東非那樣把資金投入到本地發展中來,沒錢就算了,葡萄牙本土也無法給莫桑比克提供其他有利支援來壓縮殖民成本,這樣開源節流的路子就都堵死了。

  東非海軍演習讓莫桑比克新總督有些認清了現實,而英國納塔爾殖民地對於東非演習的態度則是“知道了”,不冷不淡。

  東非海軍確實具有一定的威脅性,不過這種威脅英國人並不害怕,在1877年,英國共有接近一百八十多艘主力軍艦,東非海軍在英國皇家海軍面前像一隻螞蟻。

  當然,這隻螞蟻在西印度洋地區還是有些威脅力的,因為皇家海軍是全球性力量,不可能集中到一處來碾死這隻螞蟻。

  “德意志人這是想幹嘛?示威麽?如果他敢到印度,開普敦和紅海這麽玩,那我會欽佩他們,可在納塔爾搞這種毫無意義的演習就太看的起我們了!哪怕換成開普敦恐怕都會讓德意志人知道什麽才是世界第一海軍。”

  納塔爾殖民地說到底只是一個圍繞德班港展開的小型殖民地,和開普敦那種級別的大殖民地有很大差距,所以東非的行為在納塔爾總督眼裡很是不屑,這就好比兩個人打架,有人卻跑到敵人家裡恐嚇對方的孩子。

  而東非的目的也不單純展示肌肉,更多層面上來說是為了對外表明一種態度,那就是東非和其他地區國家不一樣。殖民者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是要對目標進行篩選的,要不然真碰到硬茬子翻車就尷尬了,這種事在世界上屢見不鮮。

  而東非海軍是最好展示東非精神狀態和國家治理能力的一個窗口,海軍發展的不錯,說明自身政府組織能力也不會太差,而組織能力強的國家一般都是殖民者最難啃的硬骨頭。

  至於陸地上,東非陸軍就不要出來晃悠了,說實話,東非陸軍放在歐洲也算二三流的強軍,頂多比列強陸軍差一點,萬一把周邊勢力嚇到就不好了。

  總體上東非海軍演習的作用還是有的,至少讓英國人知道東非有一支看起來實力不錯的艦隊,如果不用大手筆,想要殖民東非就是千難萬難,不過最讓英國人忌憚的還是東非到底是哪一頭的?

  經過半年多的調查,本傑明獲得了比較全面的信息,英國政府對於東非殖民地的面積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

  “從東北方向的索馬裡沙漠一直到西南非洲的納米布沙漠,剛好可以在非洲大陸上對著赤道地區,劃一條斜線,這條斜線區域已經可以明確是東非王國的領土,這也幾乎是東非王國的國土形態,加上葡萄牙人的兩塊殖民地一左一右,恰好說明東非國土就是斜線狀,所以估計這個斜線的區域范圍我們認為東非的國土面積至少在七百萬平方公裡左右,天哪!光是數字就很可怕,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比東非還大。”

  本傑明:“面積大,不代表有用,澳大利亞的沙漠,加拿大的冰原,巴西的雨林,所以最終還是要看有效國土,你們認為東非的有效國土是多少?”

  “首相閣下,這很難描述,不過可以肯定西南非洲絕大部分區域是沒有什麽價值的沙漠區域,而東非東北地區同樣是面積不小的沙漠地帶,這兩塊區域恐怕就有近兩百多萬平方公裡,而像巴西那樣的雨林應該也有,但是具體多大面積不好分析,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的,那就是非洲開發規模應該不大,如果非洲想像美洲那樣被徹底開發出來,恐怕要上百年時間。”

  “這麽想應該是不對的,美洲開發會遇到人力不足的約束,所以有了上百年的黑奴貿易,可是非洲不一樣,他本來就是黑奴的故鄉,我是說如果東非人用黑人來開發非洲,那會怎麽樣?”
    “異想天開,如果黑人真有那麽好用,那根本就輪不到德意志人來撿這個便宜,你真應該和黑色人種多交流交流,我敢肯定除了極個別的個例,絕大多數黑人都有突破天際的愚蠢,以至於他們做不好任何事,而且他們也沒有機器可靠,機器不會暴動,而黑人卻會,我認為東非境內的黑人也是如此,他們很有可能像印第安人一樣,反抗東非的殖民。”

  印第安人你可以說他們菜,但是他們反對侵略的決心還是不錯的,只可惜印第安人沒有統一的核心力量來和卑鄙的白人殖民者對抗。

  美國屠殺印第安人用了一百多年時間,那東非王國想在東非殖民擴張,那一樣會遇到黑人反抗者。

  不過他沒沒有意識到,東非的黑人數量並不多,或者說東非的德意志人數量太多,黑人在東非面前的抵抗力已經被徹底瓦解,所以黑人在東非的地位就是非買賣得來的奴隸。

  當然,非洲面積再大,國力可不是因為面積一個因素決定的,尤其是移民國家,巴西和阿根廷自然條件那麽好,都爛成那樣,所以本傑明政府不認為東非國力會比美洲那些國家高。

  至於美國那種特例,可不是東非能碰瓷的,“天選之地”的名號確實有些道理,可即便這樣美國發展成列強之一也用了百年時間,所以本傑明政府不認為東非也有這個潛力。

  所以東非本身不值得過多關注,而是東非背後到底有沒有德奧兩國政府的支持,如果是兩國對海外殖民地不感興趣,本傑明自己是一萬個不會相信。

  “黑興根王室和普魯士王室一樣也是霍亨索倫家族,而且兩家關系相當親密,和羅馬尼亞的錫格馬林根是一個道理,我甚至認為除了德國,另外霍亨索倫家族所領導的國家可能都是有預謀,即通過家族聯系來形成一個國家關系網,所以東非肯定和德國是一夥的。”

  “馬爾多思,伱的想法根本不成立,因為我們的情報調查顯示,東非明顯和奧匈帝國走的更近,尤其是雙方簽署的同盟條約,這說明東非在選擇陣營時是投靠了奧匈帝國,而非德國的,同樣的在經濟層面也是如此,東非的貿易對象也是奧匈帝國排在第一位,從商船目的地就可以看出來。”

  本傑明:“東非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也許他並不是德國或者奧地利的殖民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以前英國對於東非的認知是這個國家可能是普魯士搗鼓出來的,畢竟霍亨索倫這個姓氏可以說明許多事,但是東非後來的行為卻不是這樣,東非反而和奧匈帝國走的更近。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