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
  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

  “技術是多層面的,涉及各個行業,不一定要局限於工業領域,就比如醫學行業,手工業,東非向來重視醫學發展,但是這畢竟不是我們東非這種新國家的強項,雖然我們大量汲取傳統醫藥業的精華,但是我們同樣需要奧匈帝國的幫助。”

  恩斯特這樣說,實際上奧匈帝國的工業發展也就是近年來的才開始取得長足發展,在幾個頂級列強國家中可能也就比沙俄強一些。

  當然,落後也只是相對於英法德這三國而言,現在也是東非望塵莫及的存在。

  奧匈帝國的主要傳統國外市場是巴爾乾半島和奧斯曼帝國,國內則是一個內循環的大市場,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關系就是如此。

  而奧匈帝國國內大市場卻並不穩固,最主要的是各民族經濟之間矛盾重重,影響著這個市場的穩定性,多民族屬性激化了奧匈帝國的市場穩定性,這是奧匈帝國工業發展上的阻礙。

  相同的問題,比如東非的資源調配,南邊疆省的煤炭資源,助力了東非沿海城市工業的發展,南邊疆省的人不會認為這有什麽不對。

  而要是奧匈帝國境內,就容易引起誤會:“奧地利人在掠奪我們的資源。”這種錯覺。

  所以奧地利想整合奧匈帝國非常困難,匈牙利這種投機分子反而還能協商,遇到塞爾維亞那種極端民族主義,直接對老大帝國重拳出擊。

  前世經驗證明,即便沒有奧匈帝國,塞爾維亞也休想成為南斯拉夫亦或者巴爾乾半島的領導者,成也極端民族主義,敗也極端民族主義。

  反觀東非這種釜底抽薪式的民族政策,更好的實現了東非各個民族或種族之間的融洽相處,凝聚了國家共識。

  當然,現在還看不出什麽效果,因為第一代德意志移民心中還是有傲氣的,但是當他們和其他民族和種族通婚後,那就天然成為家人關系。

  “這方面我們也只能牽橋搭線,不過真想學習到有價值的東西,也只能靠你們自己。”弗朗茨說道。

  奧匈帝國國內的資源,除非是國有企業,亦或者是皇家企業,其他的弗朗茨還真做不了主,畢竟“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而東非就相反,東非資產掌握在國家手裡,換句話說掌握在黑興根王室手裡,所以恩斯特可以調動整個國家的資源,而弗朗茨就做不到。

  不過有奧匈帝國政府的支持,那東非也能省去不少麻煩,雖然他們不能出力,可要是真想拖後腿,卻也是很容易。

  ……

  這次和弗朗茨之間的交易,恩斯特沒有佔到便宜,甚至有些虧本,雙方之間獲取的利益並不對等,不過這就是落後國家必須付出的代價。

  而且奧匈帝國對東非幫助確實足夠多,就比如東非海軍如果沒有奧匈帝國的幫助,那就無法組建起來,光是這一條就十分難得。

  還有奧匈帝國在教育上對東非的扶持,這也是無價的,所以奧地利對東非這個盟友,算是足夠盡心盡力了,那相對的幫助奧地利消化一部分工業產品也說的過去,屬於禮尚往來。
    就像前世遠東帝國成為世界工廠,那也是裝十幾年孫子換來的,那麽大一個國家,而且是擁核的大國,把自己偽裝的人畜無害,忍氣吞聲,這個功夫一般國家根本就玩不轉,要是北方鄰國,早就破防了。

  這麽一比較下來,東非的行為根本就不算什麽,要是這個時候的日本能遇到這種好事,恐怕認賊作父的事都乾的出來。

  當然,這次在弗朗茨手裡沒有討到便宜,也從側面說明,東非之前從奧匈帝國學到或者是獲得的太多。

  現在再要,那就是奧匈帝國的看家本事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種事,正常國家肯定都不會乾,所以恩斯特能從奧匈帝國手裡掏出一點東西就很滿足了。

  實際上弗朗茨也相當頭疼,恩斯特這個“要飯”的還挑上了,這也從側面說明東非作為國家,發展上的迅速,很多低端產業都已經看不上了,或者說已經擁有了,所以想著向中高端更進一步。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那還是因為東非根本不是小國,隨便給點錢和援助就能打發了。

  東非要是算上黑人,人口直接超過五千萬,直接比奧匈帝國人口還多,這種情況下,奧匈帝國根本就帶不動。

  所以兩國只能從軍事政治角度上采取更加緊密的合作,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海軍方面,非洲雖然距離歐洲不算遠,也隔著地中海。

  而且東非陸軍人數和奧匈帝國差不多,可東非的地盤卻是奧匈帝國的數倍之多,攤子大了就容易顧頭不顧腚,這也是東非在外交政策上采取“北防南攻”的原因。

  南方的國家,也就是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對東非敵意大,而北方國家威脅就小很多,所以東非采取緩和態勢,而且扶持和東非關系友好的比利時和錫格馬林根作為屏障。

  國土大了也就需要更多的軍隊來防守,而東非又養不起太多的軍隊,所以維持在二三十萬是一個合理區間,像美國乾脆連軍隊都省了。

  三十多萬歐洲水平的正規軍隊,其開銷不是一個小數目,也就德國等財大氣粗的國家才配置的起。

  所以東非的軍隊開銷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而奧匈帝國軍隊剛好也是維持在三十多萬上下,就這已經讓奧匈帝國感到一定壓力。

  而且奧匈帝國比東非的國防壓力還要大,德法俄三國哪個都不是好惹的主,也就是和德俄兩國現在是結盟狀態,要不然三十萬軍隊根本就不夠用。

  一個俄國就有百萬常規部隊,雖然水平達不到其他國家標準,但是對付奧匈帝國就綽綽有余了,這是恩斯特的想法,畢竟在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之後,沙俄已經在工業領域和奧匈帝國十分接近,當然,奧匈帝國想做到禦敵於國門之外還是可以的,歐洲各國之間維持著脆弱的軍事製衡。

  在19世紀,有一點比後世強,那就是只要國家有自主權,努力發展工業,那就有追趕的可能性,沒有自主權那就只能充當殖民地,而努力發展工業,在這個時代只要勇於付出,那就容易出成果,因為技術壁壘並沒有後世嚴格。

  就拿各個國家的裝備水平來說,列強之間幾乎不存在代差,武器仿製也很容易,尤其是陸軍裝備,真正有壁壘的還是海軍這種高科技軍種,這也是英國能維持海軍領先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