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38章 利益交換
  第638章 利益交換
  弗朗茨聽後嘴角抽搐了一下說道:“真能折騰!”

  英國一貫攪屎棍風格,歐洲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奧匈帝國這種被英國重點“照顧”的,心裡都是門清的。

  “現在布爾人應該也算他們自己人了,還搞製衡那一套,不過這一點也符合英國人的一貫做法。”

  弗朗茨對英國很是無感,不過有一點確實很佩服,那就是英國的手段確實高超,其他不說,英國本土是三部分組成,加上愛爾蘭那就是四部分,但是英格蘭能把其他三部分輕易拿捏的本事就很值得弗朗茨佩服。

  畢竟奧匈帝國裡,奧地利想拿捏匈牙利就做不到,後面還有一堆想和匈牙利一樣作妖的邦國和地區。

  這要是奧地利有英格蘭的本事,怎麽也要匈牙利嘗嘗愛爾蘭大饑荒的威力,不過英國畢竟是島國,不容易受外國干涉,所以兩國還是有很大不同。

  “如果你們擺平不了英國,我們也是可以提供一些支持的,雖然不能直接出面,但是幫你們解決一些麻煩還是可以的。”弗朗茨說道。

  現在東非地位不一樣了,所以有價值被拉攏,如果還是那個縮在“坦噶尼喀”的東非殖民地,恐怕只會得來“誰是東非?我不認識。”這種情況。

  “呵呵,這倒是不用,現在東非最主要的還是發展經濟,所以奧匈帝國能多在教育,技術,文化等領域給我們放些水就好。”恩斯特說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像蘇聯那種手把手教學的大冤種,奧匈帝國肯定是不會做的,不過東非自掏學費,過來求學,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自然沒有問題,不過我們的工業品你們是不是幫忙多分擔一部分?”

  “這我不能瞎做主,東非雖然地方大,但是真窮啊!不過很多我們東非不能生產的商品我們可以幫助消化一下。”

  商品和工業品還是不一樣的,包括農產品也可以作為商品,奧匈帝國本身是個農業強國,且處在溫帶,有很多作物,東非是沒有的,所以這方面是可以考慮的。

  而工業品就需要東非慎重了,恩斯特盤算了一下接著說道:“奧匈帝國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農業,工業是沒有德國和英法強大的,不過我們東非現在忙著搞基礎設施建設,伯父伱也知道,非洲那片土地在之前從來沒有被開發過,所有東西都要我們東非自己建設,我們今年和羅馬尼亞打算修建一條鐵路,直達非洲腹地的乍得地區,這條鐵路倒是有很多技術性難題,如果奧匈帝國參與進來,我們可以多讓渡一些利益。”

  北方鐵路中西段的難度,絲毫不遜色於西伯利亞鐵路,如果單靠東非自己來搞,大力出奇跡,確實也可以辦成,但是很不劃算。

  這方面,讓奧匈帝國參與進來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奧匈帝國境內的地形相當複雜,在修建山區鐵路這個層次,是歐洲經驗最豐富的。

  雖然修建鐵路的主力是黑人,但是黑人的命也是命不是!所以有奧匈帝國參與減少一些人命損失,對東非來說沒有壞處,還能加快工程進度,北方鐵路早一日通車,那就能早一日構建東非北方人口隔離帶。

  “奧匈帝國的石油產量也是歐洲第一,這一點我們東非可以多進口一些。”恩斯特說道。
    奧匈帝國現在還有前世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所以石油資源比較豐富,產量在歐洲排在第一位。

  而東非要推動內燃機產業和汽車產業發展,石油資源必不可少,所以只能走進口的路子。

  至於東非本土的石油,恩斯特雖然知道大概區位,但是當前時代的技術和理論,未必能支撐內陸石油勘探,而且資源勘探也是一個相當費力的活。

  地質人員經常要風餐露宿,入山探洞,在外面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所以非常耗時耗力,而且這個時代對元素和礦產的認知也很簡陋,技術也落後,所以找礦是相當有難度的技術活。

  而東非國內礦產勘探的好處就在於黑人幾乎沒有對這片土地怎麽開發,很多礦產可能就在地面上,這要是放在歐亞大陸早就被前人消耗殆盡了。

  而這幾年東非交通的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采礦業的發展進步,地質勘查人員不僅可以深入更多的地區,機械設備也能借助鐵路公路進入開發,最後再通過鐵路被運送出來,然後東非自己利用或者出口,充分驗證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真理。

  鐵路投資是這個時代的潮流,就像二十一世紀什麽新能源,人工智能之類的,處在這個時代鐵路就是這種新鮮事物,雖然歐洲鐵路已經大量普及,可那只是針對歐洲五大流氓,英法德奧俄,其他國家就差很多意思。

  東非把奧匈帝國拉進來,可以進一步消化奧匈帝國國內的鋼鐵產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這就已經是相當大的誠意了,畢竟北方鐵路中西段放在奧匈帝國裡就是妥妥的全國性工程,因為奧匈帝國和東非相比,面積就那麽大。

  而恩斯特有加了一個石油進口,那就讓弗朗茨更滿意了,雖然這個時代石油產量有限,可這也從側面說明石油價格高,畢竟物以稀為貴,石油除了做燃料,用途還是很廣泛的,要不然洛克菲勒也不會以石油發家致富。

  東非從奧匈帝國進口石油,那對奧匈帝國來說就不是一筆小收入,雖然恩斯特沒有說具體數目,但是肯定少不了。

  恩斯特倒是無所謂,因為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的石油產業,很大一部分是黑興根財團投資的,這樣從自家企業進口石油,無非就是給奧匈帝國多交一筆稅,在人家地盤上做生意,交稅是無法避免的。

  得到滿意答覆的弗朗茨,也詢問道:“之前你說教育上的事,我就不過多詢問,但是這一點還要看帝國境內各個學校的嗎需求,畢竟他們也要按照自己能力來招生,而且每年在奧匈帝國留學的東非學生本來就不少,我們倒是可以在技術和文化方面探討一下。”

  東非是奧匈帝國國內第一大留學生群體,基本上每所大學都有東非學生存在,所以弗朗茨說的一點問題也沒有,不過東非人也算半個德意志人,所以在德意志地區留學也不怎麽突兀,這個時代大學水平和素質也高,不會出現什麽歧視之類的問題。

  到歐洲學習的國家不計其數,而很多精明的投機商人會承辦一些野雞學校來騙取學費,這個時代留學費用高昂。像東非這種直接和各國政府合作的留學方式,也就避免了許多問題,所以東非確實佔了很多便宜。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