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85章 人盡其用
   第685章 人盡其用
  恩斯特對威馬爾說道:“黑人是重要的兵員,尤其是現在我們東非人口結構實在太年輕化的情況下,而且現在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我們東非國土比從前擴大了六七倍不止,以前我們的核心領土僅僅在東部地區,現在還要加上中部和南部,這兩個地區都會受到戰爭威脅。”

  東非新增人口的主力實際上已經從移民變成了生育,所以東非也面臨著人口壓力,這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反之,如果一個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恐怕就笑不出來,在恩斯特認知裡這樣的國家都是走下坡路,當然,這也是未來東非的必經之路,除非東非沒有一點長進,和前世非洲國家一樣常年混跡第三國家。

  在新一代成長起來之前,東非的養育成本相當高,但是未來,等接受過義務教育的新生代成長起來之後,東非國力一定會在某個時間段爆發出來,大概也就在未來二三十年內。

  “王儲殿下,我們已經對所有勞工登記在冊,同時更新了數據,如果應對衝突,可以保證隨時從其中抽調人手。”威馬爾說道。

  東非黑人更新頻率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大基建的這幾年,每年都會造成幾十萬傷殘和死亡,所以數據更新很快,這對東非統計部門來說是一件很苦惱的事。

  不過有些事必須做,萬一一個不小心讓黑人翻盤了,恩斯特哭都沒地方哭。

  “對於黑人,我們無不得已情況下,才能讓他們進入軍隊系統,除此外就讓他們好好的當農民工,在東非永遠不能上演馬穆魯克式的逆襲劇本。”恩斯特強調道。

  馬穆魯克是古埃及從阿拉伯地區引入的奴隸,更準確來說是“奴隸兵”,所以說這些馬穆魯克翻身做主,成為埃及的主宰階層,就是讓奴隸進入軍隊系統引發的惡果。

  軍隊是一個磨礪人的場所,而且不出意外也是最容易“翻身”的場所,畢竟軍隊更看重軍功,馬穆魯克就是憑借掌握軍事力量實現了逆襲。

  東非的黑人未嘗不能走這條道路,畢竟東非不可能給黑人仆從軍完全發放“劣質武器”,炮灰也要有“稱手”的武器。

  實際上在東非之前和非洲土著的作戰中,“翻車”的事跡一點也不少,就是拿著石矛弓箭的土著部落,也可能給東非掉以輕心的軍隊造成重創,只不過東非後方源源不斷的移民,使得這種罕見的戰況無法成為普遍現象。

  就比如前世,德屬東非的德國人只有幾千人,一些黑人部落就能和德國人打的有來有回。

  最出名的就是1905年在金吉基蒂萊·恩瓜萊的領導下,德屬東非爆發了大規模反抗殖民統治的馬及馬及起義,迅速席卷德屬東非南部地區。

  隨後,1907年德國通過饑荒等殘酷手段將起義鎮壓,但是馬及馬及起義嚴重打擊了德國的殖民統治,迫使德國采取溫和手段管理德屬東非。

  所以對黑人的嚴防死守,是東非的政治正確,也是恩斯特治理國家的重要方針。

  威馬爾表態道:“是,王儲殿下,我們一直都沒有放松過對黑人的監視活動,畢竟黑人暴動在東非並不罕見,每年都有幾十起,不過都不成氣候。”
    東非對黑人待遇再好,那也是奴隸,即便是平民也有對政府不滿的人,何況奴隸這種連社會最底層都算不上的,畢竟奴隸前面還有牛馬,牛馬這種牲畜排在奴隸前面,也是奴隸社會的一大特點。

  “很好,小范圍的暴動對於我們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可以接受只是說客觀事實上接受,這種差錯無法避免,但是後續程序上絕對不容手軟,該追責的追責,該懲罰的懲罰,而且相關人員和部門要做好檢討,同時要計入檔案,作為考核的參考標準。”恩斯特意特強調道。

  這就和理論上所有的飛機事故都是人禍是一個道理,即便是二十一世紀的遠東帝國都無法避免,東非這種落後國家就更不用提了,但是東非在這個時代,行政效率已經比普通國家高了一大截。

  “當然,分工要明確,現在我們還不需要黑人進入軍隊,所以要讓他們繼續堅守在崗位上,穩定生產秩序,尤其是農業和工程這兩個大項。”

  恩斯特要做的就是戰爭期間,保證國家生產穩定,畢竟戰爭是相當燒錢的,很多財政情況不良國家面臨戰爭,整個國家的未來基本也就搭進去了,所以一個國家從戰爭廢墟上崛起是很艱難的事,尤其是那些戰敗國。

  這就不得不提到德國的底蘊,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最後還能成為歐洲的話事人之一,所以德國統一和積累的財富是無法想象的,更主要的是人才上的積累。

  恩斯特接著說道:“我們要戰爭,除了應對自從1884年柏林會議後的世界變局外,也是為了解決掉東非的地緣劣勢,尤其是印度洋和大西洋兩大洋的海岸線,海岸線的不完整,既會對東非經濟布局和發展造成困擾,同時也加大了我們的國防難度。”

  “沒有完整的海岸線,那很多鐵路和港口就不能直接連接,就像奧匈帝國以前失去威尼斯地區後,不得不把資源集中在的裡雅斯特,而西南非洲顯然沒有這樣的人口和產業承載力,這不利於我們對美洲和西非的貿易往來。”

  “印度洋范圍,莫桑比克的優良港口眾多,而且莫桑比克南部沿海平原可以說是非洲農業基礎最好的土地之一,其肥力和地形不在大湖區之下,而且有優良港口作為依托,發展外向型經濟農業的優勢比索馬裡還要有優勢,索馬裡只是距離上佔便宜,但是未來隨著技術進步,船舶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樣莫桑比克的農業優勢就可以充分發揮出,而且莫桑比克南部領土,已經屬於亞熱帶氣候,這一點是最為重要的。”

  “當然,這些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下,那就是做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一但開戰,那我們就面臨被四麵包圍的風險,盡管東非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國,但是我們的國土面積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的人口密度反而比不上很多國家,這種地廣人稀的國情之下,如果敵人和我們搞運動戰,以摧毀東非的基礎設施和工業生產能力為目的,那我們這麽多年來的積累也就會打水漂。”

  “而且我們的敵人實力並不弱,他們如果盡全力,調動百萬大軍,那也是有這個可能性的,所以我們的軍隊和前線居民,都要做好戰爭姿態,不能被打個措手不及。”

  當然,恩斯特還有一句話沒有說,那就是東非從七十年代就開始搞大基建,完全是為了在未來實現“工業發展計劃”,讓東非和前世蘇聯一樣,抓住機遇短時間成為工業國。

  而工業化是需要資金的,所以絕對不能讓戰爭打斷東非的生產秩序,所以作為重要勞動力資源的黑人,維持東非工業生產秩序,保證戰爭期間東非國家財政營收穩定增長,是東非積累原始資本的重要手段。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