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84章 黑人力量
   第684章 黑人力量
  第一鎮市。

  自從東非準備在八十年代末加強武備後,相關準備工作就分散掉東非政府大部分精力。

  好在東非現在各項工程完成大半,所以不至於忙的手忙腳亂,可以比較從容的在東,南,西三個方向完成軍事部署。

  而這也體現了東非當前地緣上的劣勢,如果算上北方的埃及(英),東非四面皆敵,東非也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內解決這個隱患。

  而隨著備戰工作的展開,對人口,尤其是戰爭相關人口的統計工作也開始展開。

  其中黑人人口數量是一個重要指標,在東非歷次戰爭中,黑人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群體。

  在八十年代以前,東非每有大戰,黑人都是東非經濟平穩展開的一個重要保障,因為前線抽調軍隊,勢必影響後方生產工作,同時後勤保障也需要大量人手,這種工作一般都是東非國民來完成。

  所以黑人是保證東非生產工作的穩定劑,時間越是往前,越是如此,在東非殖民地時期,後方生產工作基本上由黑人展開,東非則全民皆兵。

  後來東非人口上來了,也就漸漸不需要再那麽多軍隊,職業軍人數量就足夠了,但是黑人依然補齊了東非一定的勞動力缺口。

  所以黑人人數是東非戰爭的一個重要數據指標,不過黑人統計和東非國民統計是分開計算的,屬於非國民人口。

  民政部大臣威馬爾向恩斯特報告道:“王儲殿下,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止到1885年,我們國內黑人總數從八十年初的1950多萬減少到1490多萬人,其中按照年齡被淘汰出口的總共210多萬。

  這是東非在過去五年“黑奴貿易”的主要數據,兩百萬年紀達到標準的黑人被東非銷售掉。

  當然,這也和東非的國策有關,東非的國策之一就是“騰籠換鳥”,黑人數量是最直觀反映這一政策的標準數據。

  巴西這五年成為東非黑人第一大目的國,總共超過83萬,剩余部分主要在拉美各個國家平攤50萬左右。”

  而去年開始,東非就已經著手相關統計工作,人口意味著戰爭潛力,黑人也是東非戰爭潛力的一部分。

  奧斯曼帝國依然是主要買家,包括北非等名義上依然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區域,總共是35萬左右,中亞和其他阿拉伯地區,包括波斯是20萬左右,美國因為上一次和我國交惡,奴隸貿易受到限制,只有10余萬左右。

  這72萬人,實際上就是老弱病殘,東非自然不會養著一批閑人,而且這72萬人也沒有辦法銷售,所以只能政府花點力氣送往西非,只要不死在東非境內,也就眼不見心不煩。

  “最後,也就是在東非被消耗掉的黑人勞工,包括壽命短,疾病,體力勞動量過大,被野生動物襲擊等等,各種原因造成的自然損耗,差不多是170萬左右。”

  “其中有72萬人被我們流放到西非地區,這部分人口,大多是有所缺陷,以至於其他國家不被接受。”

  這部分黑人,也是東非基礎設施建設的“功臣”,東非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大工程,包括公路,鐵路,農田開荒,水利建設,房屋修建等等。

  在黑興根王室殖民以前,整個東非境內唯一有基礎設施的也就只有東部沿海的阿拉伯人居住地區,或者是那個早就已經滅亡的大津巴布韋遺址。

  所以東非建國是真正的“平地起高樓”,短時間內補齊東非國家的短板,而東非面積達到千萬平方公裡,隨便一條公路建設就突破上千公裡。
    所以在二十多年間,建設全國性的公路,鐵路,水利等系統,亦或者是開荒,建設住宅等工程量都是天文數字。

  而這些都建立在東非對上千萬黑人的壓迫之上,截止到目前為止,因為工程建設而折損在東非的黑人數量就有四百萬之多,尤其是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東非的大基建時期。

  “目前西部幾個省份的黑人數量最多,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詳細調查,我們預估在在800萬左右,包括剛果雨林,東阿讚德省,新巴伐利亞省,尼羅河行省,西南非洲,多瑙河省,萊塔尼亞省。”

  這幾個省份和地區是東非黑人最後的自然聚集區,其他區域存在的黑人基本上都被登記在冊,為東非的農場,種植園,公路,鐵路,水利工程建設,礦山等工作。

  當然,之所以西部保留如此龐大的人口,這和東非在西部省份和地區移民人口稀少有關,就比如東部和中部,移民人口多,黑人數量就少。

  “我們東非勞工數據的準確數字是6403207人,是東非非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幾年對東非經濟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七十。”

  在東非勞工其實就是指代黑人,但是黑人不一定是勞工,因為只有登記在冊的黑人才屬於勞工。

  就比如西部那些黑人自留地,就不屬於勞工,他們暫時也沒有辦法為東非創造價值,目前真正為東非工作的黑人數量也就是這六百多萬人。

  不過自留地黑人也不是沒有作用,那就是補齊東非每年黑人缺口,畢竟東非勞工損耗巨大,沒有蓄水池,早就竭澤而漁了。

  在1880年東非國民勞動力大約是五六百萬左右,而非國民的黑人勞工,當時數量達到了七百萬,勞動力數量佔據東非的一半以上,而且從事的基本上是最累,最危險的工作,所以東非經濟輝煌的背後,是無數黑人的血淚史。

  現在黑人勞工數量已經下降到六百多萬,這也和東非工程量下降有關,尤其是全國性水利工程建設這項大工程。

  全國性水利工程建設涉及的黑人數量就超過一百多萬,而現在很多水利建設已經完工,所以東非勞工數量也有一定下降。

  當然,還有中東部的“牲畜化”運動帶來的影響,在東非農業,尤其是種植業中,牛馬等大型牲畜,正在逐步取代黑人勞動力,這也是勞工數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體而言,東非“騰籠換鳥”工作成績斐然,東非黑人數量也減少到一千四百多萬,下降了接近五百萬,不過東非想徹底解決黑人問題,短時間還是沒有辦法落實。

  不僅如此,東非黑人數量還有可能會再次上升,因為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存在大量的黑人人口。

  兩塊殖民地黑人數量少說也在五百萬以上,如果東非吞並這兩塊殖民地,那東非的黑人數量可能直接重回兩千萬規模以上。

  而造成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黑人數量如此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非當年對黑人的“暴政”,很多東非境內黑人逃亡葡萄牙人殖民地。

  畢竟和西非相比,葡萄牙人的兩塊殖民地,以及南部的開普敦,顯然更適合黑人就近跑路。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