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吉時已到》第246章 世間最殘忍的屠戮
  茶霧漸淡間,青年開了口。

  “薑世叔——”

  薑正輔面容微顫,慈聲應了聲:“哎。”

  在世人眼中,他冷肅漠然,不易接近,向來不是甚麽溫和泛愛之人。

  事實也的確如此——

  他此生隻娶妻一人,未曾納妾,未曾續弦,僅得一兒一女。

  而摯友家中之子敬之,在他眼前長大,三歲開蒙第一句詩詞是他所授,小小的手第一次試著握筆,是他手把手所教……

  那個處處出色的孩子,在他眼中,與親子無異。

  而如今,記憶中意氣風發的少年已長成了沉定內斂的青年,是大盛開國以來最年輕的一位鎮邊節使。

  薑正輔幾分歡喜慶幸幾分欣慰窩心,開口時卻只剩下了慚愧:“世叔如今才將你認出……此前因雲朝之事,聽信了許多風言風語,一直對你存有諸多偏見,於你百般為難針對,實在不堪為人長輩。”

  “如今一切皆已明朗,方知世叔這數年以來,所謂針對,也不過是使裴氏暗中監視我之舉動,欲尋出我之真正錯處把柄,而從不曾於暗中行構陷暗害之舉。”蕭牧道:“敬之從前深知世叔為人,該知世叔行事有底線,不屑行陰私手段——”

  青年說到此處,微一頓後,如實道:“只是自九年前之事後,我待世叔,亦生出了極深的偏見誤解與猜疑。”

  於是,他無法再相信以往的認知。

  “可你這些年來,卻也未曾因這份猜疑而試圖出手對付過我。”薑正輔看著他,問:“敬之,你這些年來重權在握,難道便果真不曾想過要……”

  余下的話,不必明說了。

  “若說從未有過此等念頭,便太過虛偽了。”蕭牧坦言道:“想過,且不止一次。”

  青年微垂眸,看向小幾上的那盞繡著墨竹圖的紗燈:“只是每每夜中登高望及四下燈火,念及幼時在父親面前所立誓言,便又動搖了。如此反反覆複之下,時常不知究竟何為對,何為錯。”

  “直到後來,我遇到了一個人。”話及此處,青年眉宇間肉眼可見頃刻變得從容且明朗了:“見她所為,聽她所言,便答案漸明,從此不再被困守其內了。”

  薑正輔聽得眼眶愈紅,眼底卻滿是欣慰:“世叔猜測過,你或還在人世,常會擔心你為仇恨蒙眼,失了本心。報仇無錯,你做什麽,也都不為錯,但你自幼心志堅正,心懷蒼生公義,這些本心不可能被全然抹滅,兩相煎熬之下,我恐你就此被磨碎……”

  薑正輔聲音已是微啞:“你能於此間守住本心,尋得平衡之道,世叔當真感到萬分慶幸。此乃你我之幸,亦是天下之大幸。”

  他看著面前挺拔磊落的青年,面上帶笑,淚水卻已濕了眼角:“若雲朝知曉你回來了……還不知要高興成何種模樣。”

  “雲朝被害枉死,我定會為他討回這份公道——”

  “不。”薑正輔緩聲道:“此事該由我這個做父親的去做。”

  他看向蕭牧:“還有當年時大哥之事……敬之,你如今是否也已知曉真凶何人了?”

  蕭牧微抿直了嘴角:“是,往事已悉數明朗。”

  四下安靜了片刻,薑正輔啞聲問:“當年之事,我雖非知情者,但袖手旁觀亦是事實……敬之,你可怪我嗎?”

  “從前恨過,怪過。”蕭牧就像個尋常晚輩那般坦誠地道:“我曾想,縱只是袖手旁觀亦為幫凶。但一路走到今日,此時已明白了世叔之身不由己——且當年之事,君心已定,誰也無法更改。”

  “君心已定……”薑正輔的眼神有些遙遠:“當年在天牢之中,你父親,也曾對我說過這四個字。”

  “當日,前去舒國公府拿人,乃我自薦。”他回憶著那一日皇帝勃然大怒的模樣,道:“事出突然,此前我並未得到絲毫風聲,聖人召我等入宮相議,態度無可轉圜……於是我自薦前往查辦此事,出宮之際命人傳信給雲朝,讓他務必將你拖住……以換取些許生機可能。”

  蕭牧聞言,不由想到那日在臨水而建的酒樓內,好友拉著他投壺,如何也不肯放他歸家的畫面——

  原來……竟是如此。

  “我彼時想,此事由我來經手查辦,總好過交到旁人或時家政敵手中。”薑正輔將往日一切言明:“而聖人因此,對我亦存下了‘考驗’之心,一直在暗中緊盯著我的一舉一動。那晚我於天牢內見了時大哥最後一面,他反倒勸說於我,勿要再插手此事……”

  回憶到此處,薑正輔露出一絲苦澀笑意:“我那時便知道,兄長那些話,是為了讓我的良心好過一些。”

  他強壓下翻騰的淚,看向蕭牧:“你可會覺得,世叔此時與你說這些已難辨真假之言,是在為自己開脫嗎?”

  “不。”蕭牧道:“我信父親——”

  那是父親會做出的事,說出的話。

  他看向面前發鬢蒼白,面上有著淤青與血跡,眼底寫滿了愧疚的薑氏家主,道:“如今也信世叔。”

  青年起身,朝薑正輔抬手施禮:“敬之多謝世叔當年暗中相護之恩。”

  “……”薑正輔緩緩起身,顫顫伸手相扶,眼眶中的淚終還是落了下來。

  有些話,只需一句,便是莫大救贖。

  他不需要這句謝,但需要這份發自內心的諒解以作自我救贖。

  蕭牧扶著他緩緩坐了回去。

  許久,薑正輔複才得以平複心緒,道:“……我早該想到是李蔚了,她自幼性情張揚熾烈,本就非那肯安於深宅的籠中鳥池中物,這些年來如此模樣,我早該察覺到異樣的。”

  “只是她先是失了駙馬,之後又遇你家中遭難,老師之死訊忽然傳入京中,打擊接連而至,她就此一病不起,演得入木三分……我實也被她徹底蒙騙了。”薑正輔緩緩吸氣,平複著氣息:“如今回頭細思,實覺可怖。”

  “這些年來,我也未曾懷疑過她半分。”蕭牧眼眸半垂:“便是近日晨時醒來,也常有一瞬恍惚,隻覺身在夢中,如何也無法將其同那滿手血腥者融為一人。”

  他自認早就練就了辨別並接受人心變幻虛實的本領,可此一事,仍讓他久久無法接受。

  正因此,愈可見對方這些年來,藏得究竟有多麽一絲不漏,演得溫慈模樣究竟又有多麽深入人心。

  他尚且如此……

  阿衡又當是何心境?

  世間最殘忍的屠戮,也莫過於此了。

  “莫非你與李蔚這些年來一直有著往來?”薑正輔聽出了關鍵所在。

  “是,當年我離京後……”

  紗燈內的火燭輕輕跳動著。

  蕭牧將一切前因後果言明,包括晏泯的經歷此時也一並說明了。

  薑正輔聽得脊背發寒:“一個是手握盧龍軍的鎮邊節使,一個是她暗中扶持起來的大盛第一商號家主,皆將她視作恩人至親……她想做些什麽,實在是易如反掌。”

  他看向面前的青年,心驚之下隻覺慶幸:“幸而你足夠清醒堅守,不曾為她所誤,若不然此時這天下江山,還不知是何殘破光景。”

  而後定神深思道:“照當下來看,她必不可能隻將籌碼壓在你二人身上……”

  蕭牧道:“大行皇帝之死,實為被人毒害。”

  薑正輔驀地抬眼:“……聖人也是為她所害?!”

  而問罷,便覺多余了。

  “所以大行皇帝身邊,東宮之內,處處皆有她的眼線內應。”蕭牧道:“這些年來,她從未停下過布局。從大行皇帝駕崩起,即是她現身收局之日了。”

  “如此說來,朝堂之上必也有她的人了,咳咳咳咳……”薑正輔目色沉沉,心緒牽動之下劇咳了一陣,好一會兒才得以繼續說道:“想必,用不了多久,操持喪儀即要順理成章地變成過目國事了!”

  “所以世叔必要保重,她今晚急於下此殺手,恰可見世叔之緊要。”蕭牧看著那形容虛弱之人,道:“大盛朝堂,如今需要世叔來守。”

  “大盛更需要你。”一陣咳後,薑正輔語氣愈發無力了:“她的陰謀,如今既已浮出水面,想必為清掃前路,亦會對你下殺手,你定要多加留意,顧好自身……”

  “世叔放心,敬之明白。”

  “還有一事……”薑正輔望著面前的青年,虛弱地開口。

  蕭牧正色以待之:“世叔請講——”

  “你方才言及……得遇一人,使你不再困守煎熬,那人是男子還是女子?”

  蕭牧:“?”

  但見那位世叔眼底隱有期待之色,他遂答道:“自是女子。”

  “我猜也是。”薑正輔放心地笑了笑:“那便是有心上人了?”

  蕭牧也難得露出一絲笑意:“是。”

  “是北地哪一家的女郎?”薑正輔笑著問。

  “是京師女郎。”青年眉眼與語氣皆無比柔和:“吉家二娘子,名喚衡玉。”

  “……竟是老師家中的吉家二娘子?”薑正輔微吃一驚,旋即笑得更開懷了:“好啊,好……甚好。”

  看著面前青年眼底含笑的模樣,薑正輔蒼老沉暗的眼底也現出了一絲希冀神采:“待諸事落定後,我與你二人做媒,替你將這樁親事操持得圓圓滿滿。”

  他已無子女,面前這“失而復得”的孩子,便是他的孩子了。

  蕭牧笑著點頭:“如此世叔更要保重身子了,不久前侄兒剛得罪了她,隻恐自己不爭氣,一年兩年尚哄不得她消氣松口下嫁。”

  “你好端端地,得罪人家一個小娘子作何?”薑正輔笑道:“無妨,待得來日,世叔與你一同前往吉家登門致歉,或看在我這張老臉的份兒上,未來親家能心軟替你減上個一年半載之刑。”

  蕭牧先道了謝:“那到時便有勞世叔了。”

  二人笑談,燈火可親。

  ……

  次日,薑正輔遇刺險些喪命的消息,在朝堂之上傳開,惹得人心惶惶。

  偏是此時,又有一則軍報傳入京中——

  “突厥異動,正大肆集結兵力!”

  “這……我當時便說,那伽闕殺不得!偏那蕭節使毫無忌憚,竟入宮親自將其手刃!突厥那般蠻人,豈能忍得下這口氣?”

  “南境本就未平,如今突厥又有異動,這下可如何是好?”

  “令公病重又遇刺襲……誰人又能決斷此事?”

  “不如……去請示長公主殿下?長公主早年曾數次迎戰突厥,在此之上定有見解!”

  面對這個提議,有官員面露遲疑之色。

  “據聞長公主住進了甘露殿,此事是真是假?”

  “是有此事……說是為了方便與禮部官員議事。”

  “可這於製不合!甘露殿乃帝王居所!不行,我要去禦史台說明此事!”

  有官員往禦史台而去,亦有數名官員仍去了甘露殿,向永陽長公主請示突厥集兵之事。

  也有官員私下交談罷,出宮暗下去了定北侯府拜訪蕭牧。

  甘露殿內,永陽長公主聽著各處的動向,邊彎身修剪著一株松景。

  “那些去往禦史台的官員名單,皆在此了。”劉潛將一折名單遞上。

  “放那裡吧。”永陽長公主漫不經心地道:“先隨他們去吧,必然要有這些聒噪之辭的,往後只會多,不會少的。”

  “是,殿下大量。”

  “先退下吧,待會兒本宮還要與諸位大人商議應敵突厥之策。”

  劉潛遂應聲退下。

  “敬之那孩子……”永陽長公主剪去一截松枝,歎氣道:“本宮殺人,他救人……真是讓人頭疼。”

  其蓁垂著眼睛,靜靜聽著。

  長公主將纏著紅繩的剪刀放下,直起了身來,隨口說道:“算算日子,頭七都過了,倒也該給昶兒之事一個交代了。”

  ……

  翌日。

  一隊衛軍,闖入了湘王府中。

  “你們要作何?”

  “湘王刺殺儲君一事已證據確鑿!來人,將其拿下,押至大理寺天牢!”

  “什麽證據確鑿?我沒有殺阿兄!”湘王驚惶不已:“我要見永陽姑母!”

  為首之人舉起手中詔書:“此詔便是永陽長公主殿下與諸位大人所擬,長公主有言,湘王謀害兄長,有悖綱常,罔顧手足之情,實在使她寒心,故交由三司依律處置,不再過問此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