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香江大財閥》第157章 【出售資產】
  第157章 【出售資產】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81年。

  1月1日,星期四。

  今天是元旦,香港放假一天,林正傑也趁機休息一天,好好陪伴家人。

  吃早餐的時候,林正傑、李翠娥、關嘉慧、林嘉萱圍坐在一起。林嘉萱因為放寒假,也從舊金山回到香港度假。

  吃早餐時,關嘉慧突然捂嘴,隨即引來大家的關注。

  關嘉慧小跑到衛生間,發出乾嘔的聲音,三個林姓成員紛紛高興起來。

  李翠娥激動的說道:“我去把驗孕棒拿過來,老天有眼,我林氏終於有後了。”

  她這話有些問題,畢竟林正傑第一是年輕,第二是前面是不想要孩子,所以用‘終於’這個詞有些誇張。

  不過林正傑也沒有在意,拍著關嘉慧的後背,說道:“辛苦啦,今天我們去逛街購物,好好享受一天。”

  關嘉慧高興的回頭,說道:“就怕不是懷孕呢!不過這兩天總有乾嘔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懷孕。”

  林正傑笑著說道:“八九不離十,不過我們身體都非常健康,這次沒有懷上,下次肯定懷上,多做點功課就是。”

  林嘉萱在一旁,害羞的說道:“哥,我還在這裡呢!”

  林正傑不在意的說道:“你都十八了,聽下怕什麽。”

  一陣手忙腳亂後,關嘉慧被確定懷孕,一家人非常的高興。

  經過一系列的測試,關嘉慧對於林正傑在外風流的忍耐程度,已經是相當的大,所以她生子就意味著妥協。

  當然對於林正傑來說,以後肯定是多撒網,多為人類進步事業做貢獻。至於家產,當然是會以信托、家族辦公室的方式來傳承。子女之間有競爭也很正常,所以林正傑不會考慮那麽多。

  上午,林正傑帶著家人來到尖沙咀,他們來到半島酒店的LV商店。

  LOUIS VUITTON在1979年,開設了位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的首間商店。

  而在這在之前,大概是在1971年開始,Giorgio Armani、PRADA、John Galliano等時裝屋通過 Joyce Boutique(馬郭志清,永安郭家的女性成員,嫁給了先施馬家),而被引入香港市場,當時是首家全港設計師服裝精品店,並在文華酒店開設。

  逛奢侈品,當然是女人的最愛。家裡的三個女人都喜笑顏開,哪怕是李翠娥,也早已經改變自己的生活習俗,融入‘貴太太’身份。

  收獲滿滿之後,關嘉慧挽著林正傑的胳膊,說道:“正傑哥,今天會不會消費有點高了!”

  林正傑得意的說道:“灑灑水啦,我在股市溜達一圈,就夠買下這樣的幾家門店了。”

  他說的是事實,上個月他就順利做了一個T。維港投資從股市套現三億後,沒成想恆生指數一路下跌,12月中旬最低竟然只有1225點。

  所以在跌至1300點以下後,林正傑果斷又將維港投資的3億資金買了進去。果不其然,12月下旬恆生指數大幅反彈,漲幅高達20%多,最終以1480收盤。

  林正傑的三億溜達一圈,便獲得六七千萬的盈利,可謂賺錢實在輕松。

  實際上,像林正傑的這種操作,除了知曉大體走勢外,更重要的是林正傑的心態很好。合適就拋掉,跌至預期就買入,反正最後也是穩贏的局面。

  關嘉慧雖然不知道林正傑在股市有多厲害,但林正傑在商界的影響力,她還是知道的,所以很是崇拜。

  “正傑哥,你說我要不要學著投資?”關嘉慧帶著希冀的表情問道。

  她跟了林正傑那麽久,除了她和她母親都得到一套房子外,其她就是每月的固定生活費五萬,以及一些禮物什麽的。

  林正傑知道,女人不可能一點沒有‘私心’,畢竟誰不喜歡錢。

  不過他很真誠的說道:“現在不是投資的好時機,等機會到了,我給你本錢,和教伱投資。”

  關嘉慧還是很高興的說道:“謝謝正傑哥!”

  香港富豪的家屬,肯定都有炒房的風氣,所以讓關嘉慧以後炒房,也算給她一個事業。

  翌日,林正傑準時來到鐵行大廈上班。

  上午,泰富集團召開管理層會議,林正傑開始布局新年的任務。

  “去年12月,杏林街‘海寶花園’兩日售罄,打響我們發展地產商的名氣,同時也回籠資金3.88億港幣.南灣島的地盤也順利出售.剩下的四個地盤要在這個月銷售完畢。”

  林正傑接管泰富集團以來,一共才做了6個發展地盤(出售為主的住宅地盤),其中海寶花園算是一個比較大的項目,總樓面面積48萬多平方尺。而長實、新鴻基、恆基一年的銷售樓面,也就200萬平方尺左右。

  當然不是說這三家公司的開發實力也不過如此,其實是這三家地產公司非常重視‘土地儲備’,購入的地皮地盤是不會馬上開發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越到後面,他們開發的成本越低,賺得越多。

  而不重視‘土地儲備’的發展商,最終只能和這三家地產公司拉開距離。

  銷售部經理李躍升,連忙說道:“沒問題,這四個地盤我們已經籌備銷售很長一段時間,再加上如今市場火熱,第一時間售罄沒有問題。”

  林正傑點點頭,說道:“嗯,正好回籠近7億的資金,拿出3.5億劃入尖東五星級酒店項目,2億劃入遠東金融大廈項目,剩下的資金則償還一些利息。”

  這些樓盤的貸款方是銀行,所以泰富集團可以第一時間拿到所有資金。

  陳偉忠說道:“好,前面的資金基本已經到位尖東酒店、遠東金融大廈分別在本月、下月進行動土,是我們泰富集團的一個裡程碑發展。”

  一座中環金鍾的摩天大廈,一座尖東的五星級酒店,這已經是很大的投資,只有大型地產公司才敢投資的。

  會議室的高層,都忍不住流露出榮耀的表情。

  畢竟誰也沒有想到,泰富集團發展是如此的快。

  反倒是林正傑並沒有在意這些,因為他知道‘泰富集團’正處於一個‘風險’當中,他需要冷靜的來處理好,否則他在香港商界將名譽大損。

  “Charlie,對外放出消息,聯邦大廈和國際大廈有意放盤!”林正傑對陳偉忠說道。

  陳偉忠隆重的說道:“好按照當前的行情,這兩幢大廈至少是20億以上,我們不僅順利完成對賭合約,還能賺個5億以上。”

  林正傑嚴肅的說道:“價格不能低於22億,才有得談!”

  開什麽玩笑,如果是20億多一點,那豈不是說明才勉強完成炒樓任務,但那一點都不完美。

  聯邦大廈、國際大廈,都是位於德輔道中的名牌大廈,是六十年代香港最高的兩幢大廈。而德輔道中的地段,是絲毫不弱於皇后大道中的地理位置,都是香港的金融街。

  而且,聯邦大廈、國際大廈目前也算是臨海的大廈,每幢大廈都在三十層出頭,物業面積三十萬平方尺出頭。
    從各方面來看,這兩幢大廈都值22億以上!
  陳偉忠連忙說道:“好,我明白了!”

  其余高層暗暗咂舌,老板在炒樓這一方面,還真是‘快狠準’。這兩幢大廈充其量才持有半年出頭,拿的時候才10億港幣而已,如今翻倍不止了。

  而林正傑為什麽篤定賣得出去,是因為香港的有錢人是真的多。

  散會後。

  林正傑回到辦公室,坐在位置上陷入思考。

  泰富集團有三個資產業務要出售:

  第一個資產業務,就是物業。包括聯邦大廈、國際大廈、遠東金融中心大廈(在建項目),甚至包括集團總部大廈——鐵行大廈,最後還有就是一些零散的物業。這些物業若是全部售罄,預計可為泰富集團套現32億港幣,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

  第二個資產業務,就是股票。兩筆投資的證券,基本是在今年的六七月高峰時套現,預期可能套現15億,比去年11月份預估的還多出兩億,畢竟是在高峰時套現。

  第三個資產業務,就是黃金。泰富集團總投資3億港幣的沽空黃金,預計利潤也可以達到1個億,再加上本金(2.6億,本來是兩億,又在黃金賺了6000萬),這裡也將有3.5億港幣左右。

  三個資產業務若是順利套現,總計可以回籠50億港幣多。

  除此之外,旗下三家子公司也可以大額分紅。

  所以,泰富集團很快將成為資金實力雄厚的大企業。

  新的一周開始,恆生指數承接上個星期五的漲幅,一路飆升,很快達到1580點以上。

  相當的刺激!

  香港這種股市就是大起大落,大盤一天漲過5%以上,跌個5%以上,似乎已經是見怪不怪。

  在這種行情下,最容易被洗出去的當然是韭菜,不對,是散戶。而往往這些散戶又會在漲的時候,進來追高。幾番下來,散戶的資金就被人收割了。

  當天中午,林正傑來到亞洲證券。

  “下午開始,得安排維港投資的證券套現了!”林正傑吃著盒飯,一邊安排道。

  馬雅文站在一旁,看著心上人吃飯,偶爾伺候一番,她都是等林正傑吃的差不多了,才會吃上幾口。

  在這一方面,她做的比誰都好。

  “維港投資的證券規模,已經超過了20億。而如今香港一天的交易量在6~8億,想順利套現怕是至少得30個交易日。”

  如今正式香港交易最活躍的事後,若是換成下半年,交易量肯定會降低不少。而歷史的這一年,香港證券交易全年突破了1000個億,算是創造新的記錄。

  林正傑說道:“那就按40個交易日來,而且必須在1550點以上,我不急著用錢。更何況,我猜測應該還有一波調整。”

  他都不需要和機構沆瀣一氣,反正到了心裡標準他就拋,不到他就等。

  當然,若是今年6、7、8月還沒有順利套現,林正傑是直接沒有心裡標準,會馬上安排套現了。

  歸根到底,玩的是心態!
  “嗯,我記下了!”

  此時。

  永安公司的會議室,正在進行一場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不少郭家第三代人物。

  以經營百貨業為主的永安公司上市歷史較悠久,它在股市有過一次大行動,但險遭滑鐵盧——1973年,永安公司每股拆細為50股,股票面值由100港元改為2港元,另每股送3股紅股,5股供1股,每股供2.5港元。集資目的,是將永安百貨公司舊址改建現代化商業及寫字樓大廈。不久,股市崩潰,銀行利率上調,永安中心的建築費大增,而落成後租金收入又比預期的低。

  最近幾年,香港地產市場再次火爆,永安公司郭家卻一直冷眼旁觀,並沒有采取行動。

  不過到了今年,郭氏家族第三代再也不能淡定起來,因為地產漲得太好了。

  坐在主席位上的是永安創始人‘郭泉’之孫郭志權,還有永安集團的董事總經理郭志仁,以及郭家第三代郭志梁、郭志衍等,豁然都是永安公司、永安集團的高層。

  永安系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公司,永安集團原身是永安保險公司,在1973年上市後,購入大量的永安公司股票,因此成為其母公司。

  永安集團經營主要是人壽及其他保險業務、金融業務、證券投資,後又開辦期貨公司及食品加工銷售。另外,永安集團還控股非上市企業永安銀行。

  這就相當於,永安集團是一家金融企業,當然也非常的多元化發展。

  永安集團旗下的永安公司,則是專門從事物業投資,並持有非上市企業‘永安百貨’。

  所以說,收購永安集團的話,勢必就是控股了永安公司。

  郭氏第三代,有數十人之多。正如“樹大有枯枝”一樣,第三代個別成員假公濟私,醜聞迭出。郭氏家族第一代,兄弟齊心,路人皆知;第二代尚能基本維持和睦;到第三代,此時才剛剛上位,就已經出現一些負面消息,讓一些老臣子寒心。

  今天。

  永安公司、永集的郭氏家族以及老臣子坐在一起,氣氛卻相當不錯。

  身為永集的董事局主席郭志權,率先開口說道:“泰富集團決定出手德輔道中的聯邦大廈、國際大廈,要求價格是必須高於22億港幣。今天召集大家來,是想討論一下,永安公司投資者兩幢大廈的可行性!”

  泰富集團一放出消息,永安公司便蠢蠢欲動。

  作為二把手的郭志仁馬上說道:“這兩座大廈都是優質中環大廈,物業總面積有60多萬平方尺,僅每年的租金就可以達到1.5~2億港幣.如今香港地產旺盛,而本土百貨業遭到日本百貨的擠壓,已經沒有太大的潛力.所以,我支持購入這兩幢物業,作為長期穩定的收租之用。不僅僅如此,這兩年永集、永安應該積極投資物業,作為長期穩定收租。”

  郭氏第三代或許不夠團結,但智商肯定是差不多的,所以沒有一個人反駁這種觀點。

  當然,郭氏第三代的思想,也和香港大多數物業投資者的想法是一樣的。真正能預判形勢的,又有幾人?

  就怕是李家成、鄭裕彤、李兆基、郭德勝,也沒有想到風險來領。他只是在‘負債率’控制得很好,同時又因為地產大旺,成為主要的受益人。

  最終,經過一番討論後,郭志權說道:“好,我們馬上和泰富集團進行洽談,收購這兩幢優質中環大廈。”

  永集畢竟是一家金融機構,還全資控股這小型銀行永安銀行,所以才實力上還是非常強的。

  就算是旗下的永安公司,資金實力也是非常強,擁有永安百貨這個現金奶牛,本身也有物業投資。

  所以永安的實力,是非常強勁的,別說兩幢大廈,就是更多的物業,他們也買得起。所以,國際大廈和聯邦大廈,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