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138章 呂蒙吐血壽將盡,孫權送妹學勾踐(
  第138章 呂蒙吐血壽將盡,孫權送妹學勾踐(求追)

  向寵語氣凜冽,擲地有聲。

  孫皎又驚又疑,掃了一眼戰書的內容,又抬頭審視向寵:“向將軍這是在戲弄我等嗎?”

  孫皎並不相信向寵的說辭。

  關羽遠在樊城,來偷襲陸口的蘇非也退兵了,怎麽看都是江東兵佔優勢。

  向寵一封戰書,就想讓孫皎匆匆忙忙的去請示孫權?
  那不是瞎鬧麽!

  向寵見孫皎不信,也不多言,拱手告辭:“我今日只是來送戰書的!”

  “將軍若認為我是在故意戲弄,大可將這戰書燒了。”

  “我主只等吳侯十日,十日後,戰場生死,但憑天意!”

  見向寵要走,孫皎身邊的將校持刀攔住:“這裡是陸口,不是江陵,豈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向寵面無懼色,回看孫皎:“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若斬來使便無余地。”

  “將軍此意,是準備現在就代表吳侯,欲與我主漢中王決一生死嗎?”

  孫皎面色一變,斥退攔住向寵的將校:“若是斬了使者,豈不是讓人笑我江東人不知禮數,放他離去!”

  是否斬來使,孫皎不在意,可“代表吳侯”四個字,就有些誅心了。

  身為孫權的堂弟,孫皎很清楚,自家這堂兄猜忌心重得很,哪怕是族親犯了僭越的忌諱也會嚴懲不貸。

  待向寵離開,孫皎的眼神陡然變得嚴厲:“派遣快船,速往江陵打探消息!”

  一裨將問道:“將軍,你真相信那向寵的說辭?或許是故意來亂我軍心的。”

  孫皎蹙眉:“莫要多問,先探江陵戰況。”

  探子去得快,回來得也快。

  當探得呂蒙的大船正返回陸口時,孫皎頓時心中一沉。

  “呂都督真的往陸口而來?”孫皎喝問,鋒利的眼神讓探子忍不住心驚膽戰。

  我就一探子,別老嚇我啊。

  “稟將軍,小人仔細看了,的確是呂都督的戰船。”探子連忙回答,生怕慢了半句就被孫皎拿去問罪。

  孫皎面色陰沉:“可看清有多少戰船?”

  探子不假思索:“五十余艘。”

  “五十余艘?你可看清了?”孫皎語氣一緊,再次喝問。

  探子遲疑片刻,肯定道:“絕不會超過六十!”

  孫皎喃喃自語:“去的時候七十余艘,回來的時候不到六十艘。”

  “看來那向寵並未胡言:陸遜損兵折將,六千余江東將士被擒,真是奇恥大辱。”

  “呂蒙信誓旦旦的向至尊保證,一定能拿下江陵城。”

  “如今卻損兵折將,狼狽而歸。”

  “待呂蒙歸來,定要問責。”

  孫皎立即撰寫戰報,又喚來親信:“速將此戰報和戰書送往建業,務必親手交給至尊!”

  眼下的局勢,已經不是孫皎能做主的了。

  不論是呂蒙損兵折將自江陵撤兵,還是劉備遣向寵送來的戰書,都得由孫權來決斷。

  旁人是決不能僭越決定的!
  呂蒙率眾返回陸口水寨時,已經是第二日晌午時分。

  生了一夜悶氣的孫皎,對遲遲歸來的呂蒙怨氣大增:“呂蒙,伱為何要不戰而逃?”

  呂蒙吃了一驚:“征虜將軍何出此言啊?”

  見呂蒙裝傻,孫皎不由冷笑:“呂蒙,你以為你瞞得住嗎?”

  “陸遜被劉備擊敗,六千余將士被劉備生擒,你在江陵城又自挫銳氣,不戰而逃。”

  “至尊不惜背上背盟的汙名許你出兵,你卻辜負至尊的信任,該當何罪?”

  呂蒙面色大變:“征虜將軍,你從何處得來的消息?”

  孫皎見呂蒙到現在還在裝傻,怒由心起,拍案而道:“你問我從何處得來?”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昨日劉備帳下部將向寵,孤身來陸口水寨下戰書,限期十日,讓至尊決定是戰是和。”

  “若十日內無答覆,劉備將調回樊城的關羽。”

  “劉備又令向寵帶話:開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要麽至尊死,要麽劉備亡。”

  “你還敢隱瞞?”

  呂蒙驚得上前幾步,喝問孫皎:“戰書在何處?”

  孫皎見呂蒙如猛虎瞪眼,下意識的按住劍柄:“戰書我昨日就送往建業了,此刻想必也快到至尊手中了。”

  “呂蒙,你太無禮了!我好歹也是征虜將軍,豈是你能喝問的?”

  呂蒙聞言大怒,怒指孫皎:“孫皎,誰允許你擅作主張將戰書送往建業的?”

  “我才是此戰都督,你竟敢背著我私自決斷,你問我該當何罪,我亦聞你該當何罪?”

  孫皎自恃身份,並不懼呂蒙,怒目而視:“至尊乃我堂兄,我亦不隸屬你管轄。”

  “戰書是送給至尊的不是送給你的,如何能叫私自決斷?”

  “呂蒙,你太猖狂了!你有何資格來指責我?”

  想到戰書送到建業的後果,呂蒙心中更怒:“愚蠢!”

  “劉備故意搶在我前面送戰書來陸口,就是怕我私自扣留戰書,讓至尊有了應對的時間。”

  “你這莽夫,不識大局,隻知愚忠;你可知你戰書一送,至尊將面臨兩難抉擇。”

  “曹操在北,若跟劉備死戰必為曹操所趁;若跟劉備言和,至尊必受劉備所辱。”

  “至尊遠在建業,又不知江陵具體戰況,只會誤以為我在江陵城是勢窮而走。”

  “倘若江東謠言再起,劉備便奸計得逞了。”

  “至尊怎會有你這般愚蠢的堂弟!”

  孫皎被呂蒙一陣怒罵,這心底也是怒火直冒:“呂蒙,若非你戰敗,又豈會讓至尊抉擇兩難?”

  “你若不是勢窮,又豈會不戰而逃?你不反省自己的錯誤,反而來責怪我,你當真不知羞嗎?”

  “你竟然還想扣留戰書?這江東到底是聽至尊的,還是聽你呂蒙的?”

  孫皎的誅心之語,引得呂蒙氣血再湧。

  一陣暈眩感忽然滋生,呂蒙的雙目也在那一瞬間也不能視物。

  “噗!”

  一口黑血噴出,呂蒙仰面而倒。

  “都督!”

  潘璋大驚,忙上前扶住呂蒙。

  虞翻也急步上前,按捏呂蒙的人中穴。

  呂蒙為了用苦肉計取得關羽的信任,自去年落水到如今,一直風寒未愈。

  再加上那個用藥吊病的老鄉,這大半年以來給呂蒙用了不少不該用的藥物,嚴重的透支了呂蒙的精氣血。

  呂蒙沒吃藥而死,那老鄉都能稱為小神醫了。

  然而。

  是藥三分毒,呂蒙的身體早就千瘡百孔,虧空過甚。

  雖然虞翻用藥調理,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為了偷襲江陵,呂蒙又殫精竭慮;江陵城功虧一簣,呂蒙又心神損傷。

  今日又連遭孫皎誅心喝問,心情澎湃下的呂蒙再也支撐不住。

  孫皎見呂蒙竟然口吐黑血,臉色也多了異樣。

  虞翻更是怒斥孫皎:“征虜將軍,你中劉備詭計尚不自知。”

  “你對江陵城的戰事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都督為何要撤兵。”

  “你不問緣由,擅作主張將戰書送往建業,竟還沾沾自喜,至尊怎會有你這麽愚蠢的堂弟!”

  潘璋和馬忠也是忿忿的盯著孫皎。

  若不是顧及孫皎的身份,馬忠當場就要拔刀了。

  見犯了眾怒,孫皎欲言又止,只是暗暗握緊了劍柄。

  陸遜的眼神也變得冰冷:“我雖敗陣,但罪不在我。”

  “是李異謝旌攻城不利,又不聽我言,導致全軍覆沒,讓劉備趁夜闖了我的船陣。”

  “具體詳情,都督都寫在了給至尊的戰報中。”

  “征虜將軍只是聽信劉備部將一面之詞,開口就定我的罪,莫非是將軍想要效仿昔日項伯,欲求謀身進退之道?”

  昔日項伯本為項羽族人,卻總是替劉邦考慮,助劉邦多次化險為夷。

  陸遜將孫皎比為項伯,這是在暗指孫皎私通劉備。

  孫皎也是讀過書的,聽到陸遜這般比喻,氣得須發皆張:“陸遜,你竟敢將我視為項伯?你以為你是至尊的侄女婿,我就斬不得你嗎?”

  陸遜冷笑:“你能顛倒黑白亂定我罪,行這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我為何不能視你為項伯?”

  只聽得鏗鏘一聲,孫皎配劍出鞘,劍指陸遜:“陸伯言,你莫非以為我劍不利嗎!”

  見孫皎拔劍,陸遜也是利劍出鞘,回指孫皎:“你劍利,我劍也未嘗不利!”

  眼見衝突將起,呂蒙又吐血昏迷。

  孫河之子孫桓連忙出列擋在孫皎和陸遜中間:“討虜將軍,右部督,此事尚有誤會,切莫中了劉備的離間計。”

  孫皎見孫桓阻攔,喝道:“孫叔武,你亦是至尊族親,豈能偏袒外人?”

  孫桓暗罵孫皎愚蠢,婉言勸道:“討虜將軍,在場的都是至尊親信,無分彼此。”

  “既然戰書送到了建業,不如靜待至尊的軍令。”

  “若要戰,我等也不是懼死畏戰的;若要和,至尊自有和的考量。”

  爭執間。

  呂蒙也悠悠醒來。

  見陸遜和孫皎拔劍對峙,呂蒙歎息:“伯言,事已至此,無需再爭,靜待至尊軍令吧。”

  陸遜冷哼,雖然收劍回鞘,但那雙眼睛卻是殺意未減。

  在返途中,呂蒙將潘璋、馬忠、虞翻、孫桓等人聚在一起,解釋了撤兵的原因以及要替陸遜攬罪的理由。

  哪怕是孫桓,也欽佩呂蒙忠於孫權的用心。
    故而眾人都默認了陸遜戰敗之罪,首罪為呂蒙用人失誤,次罪為李異謝旌不聽陸遜言。

  呂蒙的這份恩,陸遜是要銘記且償還的。

  建業。

  孫權緊蹙眉頭。

  自得到呂蒙的書信,得知曹丕將呂蒙偷襲江陵的秘密私下告訴了關羽,讓江陵城有了防備後。

  孫權就盛怒難消,昨夜更是徹夜未眠。

  喜歡背刺的孫權如今也被背刺,這內心的挫敗和鬱悶可想而知。

  “沒想到,竟被豎子曹丕擺了一道!”

  “江陵城若有了準備,呂蒙在短時間內就拿不下江陵城了。”

  “倘若這次拿不下江陵城,很難再尋到機會了。”

  事不過三。

  兩次偷襲都不能將劉備從荊州驅逐,劉備今後在荊州必會駐扎重兵。

  孫權很清楚。

  除非萬不得已,是不能跟劉備決戰的。

  想要荊州,只能靠偷!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先搶地,再談判。

  就如同四年前呂蒙奪三郡,奪的城池不會歸還給劉備,但俘獲的文武官吏可以歸還給劉備。

  只要劉備勢力弱小,就只能被打碎了牙齒還得自己吞。

  孫權的目的始終如一:讓劉備替江東看門守戶,而不是滅了劉備!
  先是施壓讓劉備不能在江夏郡立足,又以“借南郡”的方式假意施恩給劉備,成功讓劉備成了荊州抗曹第一線。

  就如同昔日劉表用張繡。

  宛城可以給張繡,但張繡得給荊州看門守戶。

  然而。

  劉備又豈會鬱鬱久居人下,去給孫權看門守戶。

  漢中斬夏侯淵,樊城敗曹仁擒於禁,都昭示劉備的勢力成長到可以跟孫權和曹操扳手腕了。

  昔日的看門犬,如今變成了雄獅猛虎,孫權這心中就不樂意了。

  只有將劉備的勢力削成狗,孫權才能放心的跟劉備結盟。

  在孫權心中,跟劉備結盟不是為了抗衡曹操,而是“我看你可憐,才跟你結盟,你別不識好歹!”

  陣陣思緒在孫權腦海中盤旋,那種身體很想睡但腦子卻焦慮不安無法入眠的困擾,讓孫權難受不已。

  正思間。

  人報孫皎遣使緊急求見。

  孫權聞言,心中忽然有了不好的預感。

  “莫非孫皎丟了陸口?”

  心中起疑的孫權,忙令使者入內。

  當孫權劉備的戰書和孫皎的戰報時,整個人都驚呆了。

  “陸遜兵敗,呂蒙竟不戰而逃?”

  “劉備這老卒,竟要跟孤決戰?”

  “限期十日,這是在威脅孤嗎?”

  “真以為孤不敢跟他決戰嗎?”

  孫權拍案而起,那雙虎目有陰狠有惱怒。

  向來只有孫權威脅他人,何時輪到他人來威脅孫權了。

  在孫權心中,劉備就一老卒,雖說自稱漢室後裔,身邊連個族親都沒有,如何能跟累世豪族的江東孫氏相提並論?
  聽聞孫權要跟劉備決戰,張昭急急來見孫權。

  作為江東元老級名仕,張昭在江東的地位是超然的,不僅是孫策和吳夫人托付後事的人,也是孫權的蕭何。

  孫權每次出征,都會留張昭鎮守後方,總領府署的事務。

  “聽聞至尊要跟劉備決戰,莫非是呂虎威襲取南郡有了變故?”張昭見到孫權,開口就問。

  以張昭在江東的地位,孫權無需隱瞞,遂取來孫皎遣人送來的戰報和戰書給張昭觀閱。

  “劉備自恃武勇,揚言要與孤決戰定乾坤。”

  “皓首匹夫,蒼髯老卒,僥幸贏了幾場,就真以為能跟孤一戰了?”

  “孤若不應戰,豈不是讓這老卒小覷?”

  孫權忿忿。

  然而張昭卻是洞若觀火,在觀閱了戰報和戰書後,直視孫權雙眸:“至尊初時要搶奪南郡,老夫之所以不反對,是因為關羽出兵在外劉備遠在西川。”

  “搶奪南郡,利大於弊。”

  “而如今,關羽在樊城隨時可以回軍,劉備出現在江陵城,呂虎威又新敗。”

  “至尊若要跟劉備決戰定生死,必然要抽調淮南駐兵。”

  “若勝,至尊不僅能得荊州,亦有可能再得西川,屆時與曹操南北對峙,二分天下,則天下大勢未可知也。”

  “可若不勝,至尊不僅會與劉備再無回旋余地,北面的曹操也會趁勢走淮南進兵,江東三代基業一朝盡毀。”

  “至尊真有一戰定乾坤的覺悟嗎?”

  張昭字字璣珠,句句洞悉孫權內心。

  孫權冷哼:“孤的確沒有一戰定乾坤的覺悟,可那劉備就有這覺悟嗎?”

  “劉備這老卒,定是在那虛張聲勢,若孤向劉備示弱,這談判桌上就佔不了優勢了。”

  張昭語氣微凜:“至尊為何認為,劉備沒有這覺悟?”

  “四年前若不是曹操有意進兵漢中,劉備當時就要跟至尊決戰分生死了。”

  “今年劉備在漢中大勝,斬殺了曹操的征西將軍夏侯淵;關羽又緊隨其後,在樊城擊敗了曹操的征南將軍曹仁,更是生擒了左將軍於禁。”

  “呂虎威奇襲江陵城,本是黃雀之舉,然而劉備卻出現在了江陵城。”

  “當黃雀的不是呂虎威,而是劉備!”

  “江陵城空虛,是劉備故意釋放的誘餌,就等著呂虎威前往江陵城。”

  “若非如此,以陸遜的能為又豈會輕易敗陣?呂虎威又豈會不戰而走?”

  “老夫以為,定是呂虎威和陸遜覺察到江陵城就是一個圈套,這才果決撤離。”

  “否則至尊四萬兵都折損在江陵城,桂陽長沙和江夏,皆會不複存在!”

  “關羽舉兵北伐,倘若沒有任何的戰果,又豈會善罷甘休?”

  “若關羽拿不下襄樊,就必然會調頭來搶桂陽長沙和江夏。”

  “以前至尊還能跟劉備談借荊州一事,可湘水劃界後,荊州歸屬名義上已經不存在借或不借了。”

  孫權聽懂了張昭的意思,惱怒道:“老師之意,這是要讓孤主動向那劉備道歉請和嗎?”

  “難道還要讓孤將桂陽長沙江夏都讓給劉備不成?”

  張昭搖頭,語氣狠辣:“桂陽長沙和江夏,一個城也不能給!但必須有人為此事而負責!”

  “陸口的呂虎威,聽聞關羽擅取湘關米,怒而舉兵江陵城索要糧米。”

  “至尊因為染病,未能及時阻止,等得知呂虎威私自舉兵時為時已晚,為了避免事態擴大,至尊連下四道軍令強召呂虎威回軍。”

  “又令蔣欽和孫皎引兵沔口和陸口,避免呂虎威擁兵叛亂。”

  “只要至尊不同意決戰,又有大軍駐扎陸口,劉備就不可能真的跟至尊決戰。”

  孫權聽得心驚:“可子明是為孤而出兵,若歸咎於子明,江東士人又會如何看待孤?”

  張昭目視孫權,一字一頓:“呂虎威剛烈,自江陵城撤兵時,定然就有了這覺悟。”

  “這戰報和戰書,是不明前線軍情的征虜將軍送來的,而不是呂虎威送來的。”

  “定然是劉備見呂虎威果決撤兵,想避開呂虎威直接向至尊下戰書,以此來給至尊施壓。”

  “若老夫料得不差,劉備會遣人在江東散布流言,說這戰禍是至尊背信棄義背盟偷襲南郡引起的。”

  “倘若至尊受不得氣,憑血氣之勇要跟劉備決戰,江東的士族豪強,定會因此而怨恨至尊。”

  “至尊,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戰敗了,就要去想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抓住手中的利益。”

  “是舍棄一個有死志覺悟的呂虎威,還是舍棄江夏長沙桂陽等地,請至尊深思明斷。”

  “成大事者,當有勾踐之忍,不可因小怒而壞大業。”

  孫權沉默。

  張昭也沒繼續再勸,行了一禮就退了出去。

  接下來的幾日。

  孫權閉門謝客,拒見任何人。

  哪怕是江東傳出的流言,也被孫權拒之門外。

  直到第六日。

  儀容整潔的孫權再次召見張昭,那雙虎目中少了傲氣,多了幾分豪邁謙遜:“老師,可願與我同往陸口,會會那漢中王劉備。”

  張昭的眼中微有驚訝,拱手道:“老夫願與至尊同往。”

  孫權大笑:“老師,以後稱我吳侯吧。成大事者,當有勾踐之忍,豈能妄自尊大稱孤道寡。”

  見孫權的言行舉止中少了傲氣多了沉穩,張昭仿佛看到了赤壁鬥曹操時,那個謙遜而不失豪邁的孫權。

  到了府外,早有兩輛馬車在府前靜候。

  張昭看向後一輛馬車左右侍立的侍女及衛隊,微微錯愕。

  孫權笑著解釋道:“小妹與漢中王已經八年未見了,甚是思念,正好順道送小妹去荊州。”

  “我與漢中王本就有姻親情誼,前番讓小妹回江東,也是因為阿母年事已高,甚是想念小妹。”

  “如今阿母已逝,小妹也完成了守孝之禮,自然該回漢中王身邊了。”

  孫權說這話的時候,語態輕松自然,仿佛讓呂蒙偷襲荊州的事完全沒有發生過似的。

  張昭捋髯含笑,暗暗稱讚:“吳侯素來瞧不起劉備,如今能放下高傲正視劉備,呂蒙雖敗,吳侯猶勝啊。”

  “劉備和曹操已老,而吳侯正當壯年,如今又因敗知恥,欲效仿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忍,此乃江東之幸啊!”

   合章拉拉均定混混推薦,一爆更這均定掉得我眼皮發跳。看在我時不時爆更的份上,求多多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