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附 將軍幕府和中郎將
征北將軍,是帝國四征將軍之一,堂堂二品重號將軍,俸秩高達七千石,在帝國武將官製體系中,凡重號將軍皆有屬官。

下設將軍屬官由高到低,分別為將軍掌事(掌管將軍幕府內條例軍令,參政議事,傳達將令,基本會留在幕府後方)、將軍長史(管理後勤、「文書」、參政議事,基本會跟隨將軍作戰)、參軍(參政議事,主抓軍務,基本會跟隨作戰,有獨立領兵之權)、左右統軍(受掌事節製,主抓征北將軍統屬兵馬整合軍務)、左右僉事(受參軍節製,另有監督、訓練之權)、左領右領(將軍直接統屬,聽從將軍號令,屬於將軍的護衛部隊首領)、文書(由長史節製,起草文書等職務)、執事(長史節製,負責落實制度、後勤等事務)。

一般來說,掌事一名,參軍一名,長史一名,統軍、僉事、執事各一名,右領左領根據將軍需要設立,但最多各三名,文書一共八名,執事十名,這就是一個將軍幕府的構成,幕府的人員基本效忠於將軍本人,且無論大小不能過問其他朝政,隻負責將軍本身軍務職責,當然如同大將軍幕府,因為大將軍職權特殊,則其幕府與小政府沒有多大區別。

此外幕府人員自然也就由將軍自行任命,一旦簽訂任命劄書,中央就認可其幕府身份,一般任期三年,三年期滿後如果將軍不換幕府人員,人事任便長期留用不需更改,劄書檔案繼續留在檔案處,直到幕府人員死亡或因故調離。如果變化可以從地方、軍中官員中選擇,也可以選擇品秩低於將軍自身的官員,當然這也需要對方同意。不再擔任幕府的吏員,朝廷可以根據將軍評價給予相應的任用。

幕府官員是個平台,有權無職,受人尊敬的背後就看是那個將軍(或者是丞相、大司馬的)幕府。幕府的官員根據將軍本身地位對應相應品級,所謂「宰相門人七品官」,就四征將軍左領的地位而言已經相當於朝中正五品官員,對應武將官職為重號中郎將。

中郎將一職,在當前帝國中共有一十三位,本來是一項普通的武將官職,但在永安一朝中郎將的性質發生變化。十三位中郎將,都是年輕將領,永安帝初衷也就是將來帝國將軍的後備人選,是國家重器,所以永安朝的中郎將也有屬官,但畢竟中郎將自身品職有限,中郎將的屬官無法和將軍屬官相提並論的。中郎將的屬官性質更類似於警衛,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永安帝的苦心。

楚軍之亂給了永安帝一個沉重的打擊,不僅是國家現狀沒有緩解反而日益惡化,還有中央人才的匱乏讓漢帝感到心痛。嘗到李儒、石城的井然有序的平叛能力後,漢帝愈加推崇人才治國,一面恩欲朝臣後裔,一面敢於破格提拔能力之士。

這樣的好處使朝廷很快重新充滿生機,人才濟濟,充實著年輕才俊,未來棟樑,壞處是漢帝醉心於組建人才隊伍,待遇深厚,可是卻又往往忽略底層百姓的生活,提拔賢能固然有利於國家穩定,可忽視最根本的問題,沒有打壓豪強,沒有嚴懲貪汙、放縱貴族驕奢淫逸,兼並土地,並沒有發揮人才的作用,將人才當作財寶一樣收藏卻又捨不得用在合適的位置。

就以這十三位中郎將為例,人人恩賞,俸秩千石,還有良田沃土,錦衣玉食,與底層流民形成鮮明對比,反正在漢帝眼中,朝廷擁有天下最善戰的人傑資源,根本不再懼怕「刁民」作亂。

重號中郎將為:禁軍、虎賁、狼牙。

禁軍中郎將目前由夏讓的侄子夏震擔任,剛滿三十歲,夏震為人豪爽,又箭法超群,當年楚軍作亂時,長安曾一時混亂,盜賊起事,竟然聚集數百人就想奪佔長安,可還沒攻城,夏震百步穿楊擊斃匪首,叛軍立即瓦解,永安十一年就封為中郎將,很早的時候夏讓與戚家就達成政治聯盟,戚家因平叛失利失去軍權,禁軍中郎將又實權在握,戚家和夏讓都不能失去這一軍事力量,因此夏震擔任禁軍中郎將到現在長達十二年。永安帝駕崩後,夏讓、戚榮直接控制的禁軍不過三千,而夏震一旦站位叔父就能掌握三萬禁軍,這是京兆地區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

虎賁中郎將董斌,年二十七,父親是京兆尹董威,若論董斌實力,其實武力超群能蓋過石勒,當初和父親外出打獵,父子路遇猛虎,董斌正要射虎,結果一聲虎嘯,坐騎受驚掀翻父子二人,那猛虎立即撲上前來,董斌翻身抱虎,一個翻滾將猛虎壓在身下,老虎張口便咬,董斌雙手用勁握住虎頭,連續發力按住虎頭撞向旁邊巨石,直到虎頭破裂流血,老虎氣絕。後來在父親推薦下進入禁軍,永安一十八年受封中郎將,外號「打虎將」,夏震曾稱讚董斌的武力為禁軍第一,不過董斌平時十分低調內斂,所以此番出征在平叛中和石勒比起來並不顯眼。

狼牙中郎將劉贇,是宗室子弟,年二十一,永安帝弟弟成都王劉旭的第二子,因為是庶子,劉旭並不想將成都王的位置留給劉贇,同時劉贇的確有能力,劉旭既擔心長子劉宥的位子也可憐劉贇的能力,於是就將劉贇送入軍營,沒想到劉贇擅長依靠地理進行伏擊,每次軍中演練,劉贇所領小隊都能最快尋找到有利地勢,常常據險獲勝,宗室能有如此子弟,漢帝自然是高興的,於是在永安二十年讓劉贇做了狼牙中郎將。

雜號中郎將本當地位一致,但畢竟如果聚在一起,簽寫名帖總要有個先後,再列下雜號中郎將朝中排序:

建昭中郎將:李旭,大司馬李儒的侄子,是李儒家族中唯一喜好兵事的,年二十四,目前留居長安,能力在十三位中郎將中最為平庸。但叔父是朝中大司馬,永安帝為籠絡李儒,因此李旭位居雜號第一,永安二十年受封,而且封子爵,是目前唯一封爵的中郎將。

建武中郎將:石勒,大將軍石城之子,年二十六,出討叛軍。

建業中郎將:牛傑,年二十八,是漢軍征討楚軍時,在下邳收留的孤兒,隨軍作戰後發現頗有勇氣,敢於斬將先登,被石城發掘,在永安一十九年受封中郎將。

忠義中郎將:費濤,年二十五,父親是前廷尉費陵君,但費陵君在永安二十一年奉命出差到江南安撫,路遇洪災遇難,漢帝特許,將費濤恩尚中郎將。費濤為人穩重,頗有耐心,能獨自安靜端坐一日,喜怒不形於色。

忠節中郎將:薛卓,年僅十九,自幼喪父,蒙舅父征東將軍袁秉撫養於軍中,喜好讀書,自幼便熟讀兵書,作為軍人卻不精武藝而通琴棋書畫,軍中呼做「儒將」,每當演練帶隊從不親戰,而是穩坐中軍遙控指揮。袁秉此番從征叛軍,稱讚其有帥才,特鬥膽奏請封賞,漢帝許諾,永安二十三年正月受封。

都討中郎將:王朔,年二十五,是兗州安撫使、偏將軍王平的弟弟,在平定楚軍後,王平留守臨淄,弟弟王朔託付給石城,石城念及王平功勞及私人情感,帶到長安撫養,刀法精妙,於永安二十一年受封。

都招中郎將:何魁,年二十六,原是漢帝時期年東巡洛陽時,守衛行宮大門的士卒,生的虎背熊腰,力氣極大,正逢地震行宮坍塌,宮門傾斜,一根柱子斜落擋住宮人逃路,諸多宮女魂飛魄散頓時哭泣,何魁上步抱柱搬離,使宮人安全逃離,漢帝大喜,不僅將何魁帶回宮中做侍衛,再得知何魁尚未成家後,將當初何魁救助的宮女叫來,讓何魁從中選擇屬意者立為妻子,何魁感激萬分發誓效忠漢帝。永安二十年受封中郎將,目前奉命領兵一千駐守鳳翔。

都遠中郎將:張楚,年二十九,是禁軍教頭張勇之子,張楚本人從小就精通槍棒,在永安十八年,曾奉命教授漢帝庶長子高平王劉緒六個月槍棒,因劉緒不想再學而結課,當年即受封中郎將,目前留居長安。

安撫中郎將葛善周,年僅二十,父親是大將軍葛瀾,葛瀾中年得子一直溺愛葛善周,葛善周最開始只是普通權貴間的紈絝子弟,可是葛瀾在永安十七年因大將軍位置被石城頂取鬱鬱而終,家道中落,當年經常恭維自己的官員轉瞬間冷眼相待,葛善周瞬間醒悟成長不再廝混。當年葛善周因父親去世恩裳受封中郎將,但未能承襲父親安康伯的爵位,想著父親臨終前念念不忘要讓自己從石家手裡奪回大將軍的位置,心中充滿能量同時也對石家充滿敵意。不過葛善周知道目前石家風頭正生,也沒有正面頂撞過石城,石城軍功大盛又年過半百,葛善周將競爭的目標對準同樣風頭正盛的石勒,暗中處處與石勒比,知道石勒槍法好就苦練槍法,聽說石勒騎射好,也苦練騎射,總之到目前從未向外人展露鋒芒,但實力不俗。目前留居長安。

安度中郎將:蘭亭,年二十九,父親是樂意伯蘭昭。蘭昭即在楚軍陣營時主動獻出重鎮定陶,並幫助漢軍在定陶擊敗楚軍主力,完成楚漢之戰的攻守易勢。當年蘭亭也僅僅比石勒大三歲,僅僅率領二十名騎兵就從層層包圍中安全突圍抵達滎陽,之後也輔佐石勒燒毀楚軍糧草,可以說在整個定陶之戰中立下卓越軍功。但呂茂受首後,蘭昭主動順應國策,放棄軍權,帶領家人來到長安。在李儒建議下,廢軍權,賞富貴,蘭昭爵封樂意伯,不問政事,但經過石城舉薦,漢帝欣賞蘭亭,將蘭亭調入禁軍。蘭亭的確頗有戰力,很快在禁軍中脫穎而出,而且蘭亭圓滑易處,禁軍出身的包括夏震、劉贇、董斌、石勒、張楚都與蘭亭關係友善。於永安一十九年受封中郎將,現率兵一千駐守鎮江,是長年在關外的唯一中郎將,也是唯一會指揮水戰的中郎將,因此幾乎被朝野上下視為鎮南或征南將軍的預備人選。

由於雜號中郎將為從五品,所以在地位上是低於重號中郎將。但因為此時的中郎將地位特殊,是漢帝最為倚重的人才儲備,所以即便是大司馬、大將軍都會禮讓三分,這也就是為何石勒能作為一方主將,而相對職權略高的征北將軍左領也甘心聽從安排的原因。

這也是為何石城總是在有意約束石勒,不讓石勒太過活躍的原因,石勒人生太過順利,過於美滿,也導致石勒也過於驕傲,過於輕視朝廷的人傑,在朝臣的吹捧中飄飄然。

站在石城的角度看,高處不勝寒,現在的朝廷,雖然聚攏著五湖四海的能人,卻又沒有人盡其才用於治國,而是如同養蠱一般集中在長安周邊,時間越久毒性越大,僅僅就是這十三位中郎將,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都是年輕才俊,也有自己的背景和野望,卻又沒有一個像石勒這樣鋒芒畢露,怎能不讓石城擔心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