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九、何魁受命
雙方激戰正在興頭,孫琛下令鳴金收兵。王凝趕忙詢問孫琛:「戰前將軍已經說過,此戰當一鼓作氣,如今我軍士氣正旺並無頹勢,何故鳴金?」

孫琛道:「之前戰略是因不知石城就在此堡,如今既然漢軍之首在此,漢軍總數必然在此,故而不用前往錦州,我軍只要拿下此城,即便石城逃脫,漢軍之威立解,而石城多謀,連日內石城嚴加防範,一直在收縮兵力,河西堡是一塊硬骨頭,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士氣不能泄,讓士兵保持體力。放心,如今漢軍糧草不繼,不能久戰。」

王凝聽從,招呼各軍撤退。叛軍撤退,搬離器械,留軍殿後,一切井然有序,漢軍並無追殺的時機,石城不禁嘆道:「可惜!可惜!」

不過孫琛因信息匱乏,自己並不知道漢軍主力都在錦州四周,也不知道河西堡內漢軍總數其實和自己不相上下,石城不過藏拙而已,將軍隊分為四隊,輪流守城,並且將令除非叛軍入城則平時作戰皆按時換班,保證孫琛難以明確漢軍數量,保障漢軍有充沛精力,來穩住孫琛繼續留在河西堡。

孫琛大軍僅僅後撤五裡安營,並且迅速下達作戰部署,要求各部嚴格報名執行。孫琛也將大軍分為三隊,王凝自然是先鋒統帥,明日統領六千兵猛攻河西堡,不要吝惜戰力,所有攻城措施都可採取,今晚就將攻城器械準備好。自己率領萬人穩控中軍,為王凝壓陣的同時,隨時支援王凝。主簿苗須率領其餘兵馬留守營寨,防備漢軍偷襲的同時,暗中挖掘地道,一明一暗謀取河西堡。

第二天上午,王凝率領部隊先行出發,先採用投石器,將油脂塞滿陶罐,點燃投擲到城樓。石城令兵士掀起刀排攔截,大多陶罐都掉落在城下,燃成一片。王凝見火攻不行,令人塞上巨石拋向城樓,刀排無法阻攔,石城下令全軍避與死角處。故而王凝拋了半晌,城樓毫無動靜。王凝大怒,令軍士推動雲梯,衝車,強攻河西堡。

石城聽得敵軍開進,叛軍投石器也暫停使用,立即下令萬箭齊發。城樓漢軍迅速起身,張弓搭箭,也不管瞄沒瞄準,對著敵陣就是一通亂射。王凝見狀,立即讓兵士使用木幔阻擋弓箭,緩緩前進,掩護衝車雲梯部隊抵達指定位置。叛軍一面猛攻城門,用大斧鐵鎚賣力鑿牆,一面從雲梯開始登頂。石城為了能夠緊緊拽住叛軍,選擇一面使用檑木滾石破壞衝車和阻擊鑿城部隊,一面縱容雲梯叛軍接近並進入城牆近戰。

王凝看到自家兵士已經登上城樓,在和漢軍廝殺,紛紛下令加大進攻力度,派出更多的士兵通過雲梯進入城樓。石城看到面前的三座雲梯聚攏了不少叛軍,擂鼓進軍,第二輪漢軍部隊立即登樓接戰,第一輪守城漢軍逐步撤離休整。第二輪漢軍早已經憋了一股勁,手持兵器猛地撲向叛軍,登上城樓還沒站穩的叛軍節節後退,擊殺之後將屍體扔下城樓,漢軍陣勢擺開弓弩對準雲梯,見到人影立即發射,叛軍不敢冒頭。王凝看到自己的士兵從城樓被扔出,心中悲憤,自己左手持盾,右手拿劍就親自攀爬雲梯。

孫琛得知前方激戰,王凝又親自上陣,擔心王凝出事,下令鳴金收兵。由於叛軍前鋒不能被漢軍弓弩阻擋,王凝還堵在雲梯半腰,聽到後方鳴金,只能下令整合兵馬,有序退兵。

孫琛收兵回到營寨後,詢問苗須地道開通進程。苗須回答道:「若要進入城內,照此日夜不停輪流作工,至少還需三日完工。」「好!就予你三天時間,如今漢兵死守河西堡,激戰損耗頗大,既如此,令全軍堅守營寨,等地道完工一同進攻。」眾將領命,各自休整。

石城在孫琛退兵後,迅速檢查城內軍械,記錄損失,一場激戰下來,陣亡士卒二百三十人,傷一百七十人,發射箭矢五千預支。石城本來已經安排好防務,等待叛軍第二天的進攻。結果第二日,叛軍堅守營寨,卻不出戰。

石城有些納悶,於是派遣費濤率領千餘步卒乘夜色發動襲擊來試探叛軍,結果叛軍有所防備,弓弩不停,將費濤逼退。費濤率軍回到城內,向石城彙報。

「末將奉命夜襲試探叛軍,不出將軍所料,叛軍營寨防守嚴密,無懈可擊,我軍退敗,也不追趕。叛軍行為,實是可疑。末將有一番建議,會變更將軍謀劃,但不知將軍可否採納?」石城笑著搬來一把凳子:「請坐,本將洗耳恭聽。」

「孫琛堅守營寨不出,必定有所圖謀,至於其中深意,末將大膽猜測定是在挖掘地道,暗中突破河西城防。」

「孫琛只是堅守營寨,汝為何知道其就是在挖掘地道?」「啟稟將軍,其一、孫琛敢於渡河西進,是聽得我軍缺糧,後路危險,因此為了能夠配合匈奴,必須加速進軍,能夠迅速對我漢軍展開合圍,否則錯失良機,不僅長久計劃付之東流,自家後院也難以顧及;其二、昨日激戰,叛軍死亡甚多也未能得手,料想孫琛為人怎會善罷甘休,今夜之戰,叛軍防備甚嚴,說明並無退兵之心,既不退兵又不進攻,空閑大軍於地,必有所陰謀,且敵營裡城不遠,因此心想孫琛所謀畫者定是挖掘地道,一明一暗破我城堡。」

「費中郎細緻入微,所言甚善,然你有何計?」

「之前將軍布置,乃是引誘叛軍渡河,然後逐次抵禦,最後退向錦州,控制時機拖延叛軍,等待叛軍後方危急,軍心不穩之時一戰而定。此乃萬全之策,可畢竟耗時過長,且遼東能否成功響應還是未知之數。」

「末將淺見,一、放棄河西堡,大將軍與主力兵馬攜帶糧草輜重退回錦州,留下一部忠勇但老弱傷殘的士卒堅守城中,在叛軍入城後投降,孫琛定會向士卒打探情報,這時向孫琛說明目前糧食將盡,大將軍不得不收縮兵馬,拋棄傷殘士卒,目前錦州也不過萬餘漢兵,糧草只夠十日。」

「二、這可是孫琛急切需要的戰機情報,孫琛聽得此信,容不得他多想,無論是否懷疑,必定率眾向錦州進發,這時大將軍設置好的軍灶便可發揮其功效,藉此迷惑敵軍輕易出師。叛軍輕視驕縱,而我軍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強於叛軍,到那時大將軍統率全軍與孫琛戰於錦州之下,孫琛必敗。孫琛的敗績一旦傳到遼東,讓眾多百姓增添信心,敢於和孫琛對抗,孫琛也無計可施,戰果一切如將軍謀劃一般。」

「費中郎所言,真乃妙策。本將軍立即布置。」說完,召集眾將議事,將費濤所提建議和重將說明,於是令趙歇率領五千士兵先攜帶糧草輜重先行返回錦州。在挑選留守人員時,幕府文書何魁挺身而出:「何魁久在將軍帳下恨無微功,今願留守河西堡,成將軍大計。」

何魁僅僅一名文書,本是冀州渤海人,是大將軍幕府中最底層的人員,不過資歷很老,早早就跟了石城,年紀已經四十五歲,雖然能說會道,識文斷字。可惜出生低微,父親只是一佃農,因為何魁從小聰慧,被鄉紳看中作為一名書童,因此早年有此機會學得幾本儒學經典。後來就是普普通通的鄉間書生,靠寫祭文度日,因家園受災不得不選擇逃荒,求生的途中又傷了左腳,至此行走有些趔趄。

當何魁一瘸一拐的來到洛陽時,衣衫襤褸,如同乞丐。正要進城,卻被守城軍士阻攔:「洛陽縣令有令,外方流民乞丐不得入城,向北行三十裡孟津寨設有義坊。」「稟兵長,某雖背井離鄉,並非乞丐,習得幾個文字,一路為人撰寫文字還是有些小錢,流落到此,隻想在此尋個活路,見見這中原世面。」

那士兵聽了,滿臉壞笑:「哦,看你衣著破舊,又拄著一根木棍,不想是個學究?」「兵長切莫取笑,某的確如此。」「那你有何憑據?要不讓我看看你的小錢?」何魁一聽,知道這是在索要賄賂,可畢竟自己也只有幾個小錢,摸摸口袋,掏出五文錢,陪笑道:「兵長你看,的確只有點小錢,不是乞丐,這點小錢暫且孝敬兵長,你看姑且讓某進城吧。」「哼!五文錢?你不是要飯的,難道我就是?」說完,士兵一把扯過何魁口袋,倒出所有積蓄,也不過二十文錢。士兵取了錢不還,卻冷嘲道:「哪裡取笑?就你這還不是要飯的?你也配進洛陽?這洛陽東都,哪一個不是皇親國戚,富商豪傑,金枝玉葉,你這窮苦醜陋之人豈不汙了大人們的眼?」

何魁聽罷,勃然大怒:「難道傳聞中富甲天下的洛陽,竟是這等苟且之地?難道我等小民就不是朝廷百姓?你不過一守門小卒,何來的優越?為虎作倀,守門之犬爾。」士兵聽完,把手中銅錢扔了,舉起手中木棍:「看來你想全身殘廢?左右給我痛打!」說著,就招呼左右同伴來打何魁。何魁的木拐根本擋不住,又是一個鄉間文人,哪裡遇到這種陣仗,被狠狠一棍打在背上,跌倒伏地。周圍兵卒不依不饒,依舊要打,結果正撞到時任洛陽守備的石城回城。

石城連忙製止,喝問道:「此人何罪?可否按律辦理?為何毒打?」周圍兵士一看是石城,連忙行禮。何魁如同抓住救命稻草,連忙爬起身來拉住石城衣袖,看著面前一身戎裝的軍官,何魁道:「將軍救命!小生乃是渤海一書生,因家鄉受災,鄉人四散逃命。小生聽得洛陽富庶,百姓安樂,因此趕路到此。不想城門士卒欺我為乞丐,又奪我錢財,百般欺辱,甚至動手責打,難道洛陽的王法如此殘酷不仁?」石城怒道:「無辜欺凌百姓,你等回到軍營,各領二十軍棍,若還有下次,定斬不赦!」這些士兵哪還有剛才的姿態,只是唯唯諾諾,慌忙離開。

何魁見士兵離開,立即下拜石城:「多謝將軍救命!小生姓何名魁,孤單到此,卻遭遇責難,剛才那些兵士也說得極是,洛陽多富貴人家,何魁隻身到此,恐懼人間是非。何魁畢竟識得幾個字,若將軍不棄,何魁請求將軍收留,若有效命之時,刀山火海,在所不惜!」「你說識得幾個字?你讀過哪些書?」「稟將軍,儒學經典多少有所涉獵,不過只是白面書生,還望將軍不要嫌棄。」「也可以,我兒石寬剛滿三歲,缺一啟蒙師傅,那我得先說好,我可以供你吃住,但不一定發放薪俸,你可願意。」「將軍大恩大德,何魁感激不盡。」「既如此,你隨我回府。」

就這樣,何魁從此和石城相識,先做了石寬一年的免費老師,教上幾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之後和石城熟絡了,開始幫著石城抄錄軍中要件,或是根據石城意思撰寫文書。等到石城當上大將軍後,幕府人員的選擇過程中,石城覺得何魁跟隨自己的資歷做一個長史沒有問題,詢問何魁意見。何魁倒是謙讓:「小人幸得將軍厚待,殘疾之軀,白面書生,能做將軍一文書足矣。」石城也清楚何魁的能力,能做事但無法謀事,放在高位反倒會誤了何魁,也就同意讓何魁擔任一員文書,不過享受的薪俸同長史一般。

石城每次出戰,考慮到何魁身體,都希望何魁留守京城,陪同掌事侯安。但何魁不辭辛苦,堅持陪同出征「魁孤身於世,唯將軍待遇親切,此生除死絕不遠離將軍,將軍無需顧忌,凡事隻管吩咐。」

至此,幕府文書何魁作為殿後部隊首領,統領漢軍老弱傷殘六百八十人留守河西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