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八、孫琛渡河
王凝自己本是窮苦人家,早年父母雙亡,靠著給豪強種地幹活為生,雖然積攢一身力氣,卻受盡屈辱苟且偷生,因此王凝將提拔重視自己的孫琛視為再生父母,對孫琛言聽計從,說一不二。

還在楚軍時,王凝就已經是孫琛的先鋒,最耀眼的戰績就是在進攻南皮時,僅僅率領八十人裝扮為難民混進南皮,分為四隊分散在四門,就靠這八十人在夜間大肆縱火,製造混亂,也是當年南皮縣令膽小如鼠,庸懦無能,被一番驚嚇後就要帶著家眷連夜棄城逃走,路上又偏偏遇上王凝,結果全家十九口都被斬殺,財物也被王凝奪取,王凝乘機用木杆挑著縣令首級布告南皮軍民,南皮軍民在混亂中迅速放棄抵抗。第二天清晨,孫琛才率領大軍進駐南皮。

可以說,王凝膽子大武力高性子比較直率,孫琛尤其喜愛,當初獻出河北之地歸降石城時,石城要求孫琛到帳下聽您調遣,但所部需當留駐當地,隻帶上親衛即可,結果孫琛諸多親兵擔心石城在弄鴻門宴,並不願意跟隨孫琛前去,只有王凝第一位出列願意跟隨孫琛前去,並且勸孫琛道:「目下朝廷正安撫英雄之士,若朝廷重視將軍,漢軍便可得人心,速速平楚;若朝廷害將軍,朝廷無信,則漢家滅亡不遠。故漢軍必不害將軍,將軍儘管放心。」這一番言語甚得孫琛之心,索性隻帶王凝前往。

當其他招安將領都帶上百餘人的部隊,唯有孫琛只有王凝陪伴,這讓石城刮目相看,孫琛一句:「漢軍天威,將軍仁德,何來異心?」更讓石城對孫琛印象加深。

在李儒下令孫琛遷居遼東時,曾經舊部只能挑選千人帶走,孫琛立馬選中王凝,作為副將幫助自己前往遼東。

孫琛在長年交往中知道王凝秉性,一直視王凝為心腹。所以,此番王凝上報漢軍似乎缺糧的信息,讓孫琛無比激動,孫琛覺得是匈奴得手了,只要在堅持一下,漢軍就能不戰自亂,自己的勝算更大,於是便將渡河時間稍微延後。

王凝是如何探知漢軍缺糧?這其實是石城散播的假消息。

從漢軍在遼河西岸漫不經心的造船開始,遼河東岸的叛軍可就坐不住了,紛紛怒斥上將膽小,隻守不戰,為漢軍所嘲笑,向王凝請求渡河出戰。王凝一開始也很戒備,拒絕士兵請求。後來遼東傳來平民暴動,王凝擔心孫琛狀態,畢竟當下孫琛已經對自己的大略,迷幻於能夠大破石城揚名天下,已經有些魔怔了,王凝暗中也想改變了。

於是,王凝耍了一個小聰明,派數百名士兵裝扮成難民,陸陸續續渡過遼河,聲稱遼東已亂逃命過河,尋求漢軍庇護,希望漢軍發動進攻,叛軍內外夾擊必然瓦解。

趙歇控制這些姦細後,將情況報至石城,石城微微一笑,下令道:「遼河戒備,豈是平民輕易渡河的,其中必然有詐,傳令趙歇將軍處,凡是對岸有人來投,一律不納,隔河對喊:『如今軍中糧草不濟,難以接濟百姓半粒糧食,爾等不可輕舉妄動,等待天兵平定叛軍,朝中另有官員安置。』」

就這樣,王凝不加思索的相信漢軍不渡河是因為糧草不濟,不敢繼續深入,而佯裝造船其實是緩兵之計,真實情況有可能漢軍大部隊已經撤退回擊匈奴,現在可是機不可失。

王凝對孫琛道:「末將已經派遣斥候探知,漢軍糧草已經不多,應當是匈奴得手,目前漢軍採取是緩兵之計,其主力應該在回撤幽州,目下造船是為了迷惑我軍,拖延我方攻勢,我軍可立即採取攻勢,完成將軍大略。」

孫琛現在是極度相信王凝的信息,但沒有立即同意王凝發起總攻的建議。

又拖到四月二十九這天,遼東方面傳來,孫宇所部在瀋陽取得勝利,斬黃匡首級,殺八百人,另外張為國、董成旭率領殘部退入山林,不知所蹤。孫琛覺得目前後方暫時安穩,可趁機渡河。於是下達渡河命令。

五月初一凌晨,由王凝擔任先鋒,率領大軍分三路渡過遼河。西岸漢軍偵察發現叛軍動向,連忙警戒。王凝身先士卒,最先攻到岸邊,漢軍只有數百人接戰,見叛軍大部分已經渡河,這些漢軍便紛紛撤退。王凝大喜,令人一面燒毀船隻,一面徐徐開進構築防禦,等待全軍過河。

到了清晨,河邊下起綿綿細雨,孫琛渡過遼河,抵達西岸和王凝會面。王凝興奮的對孫琛道:「將軍你看,果不出所料,漢兵果然無糧少人,不僅接戰的漢兵不足千人,就連漢軍營壘中的軍灶只有一千個。按照漢軍軍製,五人一灶,岸邊漢軍之數也就五千多人。」

此時的孫琛依舊謹慎:「全軍不得鬆懈,慢慢進軍,小心漢軍陰謀,留下三千人防守河岸。」王凝即可布置,留下守備安在緒指揮防守河岸。

叛軍繼續西進,前鋒能夠摸到漢軍的腳步,漢軍似乎就在眼前逃跑。河西堡前營,叛軍進駐後,漢軍已經撤退,留下不少軍械裝備,一些軍灶還有餘溫,顯然是撤退不久。孫琛下令細心檢察軍營,搜索半日,並無異常。於是孫琛下令今日暫住此地,全軍安歇造飯,明日進攻河西堡。

孫琛在巡查的時候發現此地漢軍的軍灶要比河岸要多,而且有一半的軍灶似乎很久沒有使用,此時的孫琛逐漸放下戒心,心中暗想:漢軍主力果然遠遁,某大計已成,石城一世英名合當墜落於遼東。不過石勒久經沙場,定然留有防禦部隊,不過數量應當不多,漢軍目前一直退卻,莫非就是在收縮兵力?莫非漢軍都聚在錦州?快速拿下錦州不太現實,但漢軍缺糧,圍困三五日應當可勝,就是不知匈奴人馬是否能夠堅持。

就這樣,孫琛翻來覆去,沒有入睡,一大早就連忙集中全軍撲向錦州。

同時,漢軍各部行動依次進行。在叛軍渡河時,趙歇一面接應岸邊各軍撤退,一面派人上報石城。等到確定叛軍都駐紮在河西堡前營時,石城下令河西堡備戰,暗中令夏侯祜急速趕往寧遠。密令楊斛、夏侯祜率兵暗渡渤海,從寧遠出發到蓋州登陸,限期十日。抵達蓋州後,大軍直指遼陽,一面聯繫當地義軍,一面號召百姓共同抗敵。夏侯祜領命後,騎馬賓士一晝夜抵達寧遠。

此時楊斛也已經收集好大小船隻二百餘條,楊斛精心挑選可渡海所用大船六十艘,於五月初二下午,率領部眾登船渡海直撲蓋州。

五月初三上午,孫琛率領主力抵達河西堡,先行斥候上前奏報:「河西堡有漢軍駐紮,不曾撤退。」孫琛下令:「此乃漢軍阻截,全軍當一鼓作氣為我擊破之,不然會糾纏此地,錯失圍攻錦州良機。」王凝答應一聲,縱馬當先:「全軍隨我進攻。」

攻到城下,王凝依舊先行勸降:「城中漢軍聽著,今我孫將軍親領大軍大軍到此,本想踏破此城,但可憐爾等留守兵卒,何不歸降明主,享受榮華富貴。」

這時,城樓傳來洪亮的聲音:「王凝,見到本將軍還不下馬乞降?」王凝定睛一看,不是別人,紅袍錦鎧,氣場十足,正是大將軍石城。

王凝見到石城,本能的勒住馬匹後撤幾步。石城笑道:「王凝,去叫孫琛來見我。」王凝竟然脫口而出:「是」王凝說完,恨不得扇自己耳光,隻得帶軍隊後退百米,自己去中軍見孫琛。

王凝向孫琛稟報石城就在河西堡,孫琛先是一愣,接著笑道:「石大將軍良苦用心,自己殿後充當魚餌,也罷,魚餌誘人,我這條大魚就上一上這道鉤。」王凝接著說:「石城要見將軍,將軍何意?」「走,好歹是故人吶,當初臨淄一別,已經十餘年沒見了。」

孫琛這便來到河西堡城下,騎馬拱手:「大將軍,孫琛兵甲在身,不能全禮,當年受教頗深,此番孫琛兵至,正與將軍討教一番。」

「孫琛,當初我知你頗有才能,好不容易棄暗投明,保奏你作為一方郡守,前來遼東你可攜帶千人入境,這是諸多降將所未獲得的榮譽。而你不知感恩,聯結匈奴,禍亂邊庭,整個幽州已是殘破不堪,你若還有半點良心,即當倒戈卸甲,負荊請罪,本將軍還可保你家眷一命。」

「朝廷恩賞?大將軍,大丈夫一世,怎能如同腐草朽木不求身後功名?我不是沒有嚮往過朝廷,可朝廷的做法令人心寒。當初我跟隨討寇將軍東征,不過一個小小的轅門守衛,可戚討寇已然家纏萬貫,還在剋扣我等錢糧,是楚王重用,我方顯名一時。楚王雖有恩遇,但畢竟胸無大略,當將軍力保河東,延津不破之時,我已經察覺楚王末日不遠,因此獨自領兵北上,奪得河北二郡十五縣。大將軍仁威並施,我等確實拜服,可朝廷不公!朝中袞袞諸公,多少能勝我者!巨鹿本為我有!什麼遼東地廣!這裡能有多少良民?不是罪犯,便是流寇!身在此處,豈能乾休!」

「大膽孫琛!本將軍之前還敬你為豪傑,可今日你心腹之言,令人心寒,原是一個反覆難養的小人!大丈夫,能屈能伸,難道遼東不是天漢疆土?你身為遼東太守、孚威將軍,既然有遼東軍政實權,見到遼東貧苦,就當發揮才智,整治遼東,安民保國,如此才可洗刷舊恥,獲得升遷,名留青史。即便自身前途渺茫,也當屈身守分,為子孫謀福,看看樂意伯蘭昭,你何其愚蠢!為你一己之私,讓幽州百姓伏屍百萬,血流成河,數萬將士勞苦征戰,身死異鄉!生靈塗炭,內耗不止,豈不縱容外寇趁虛而入,天地容你,本將軍也不容你!」

孫琛冷冷一笑:「將軍大義,此便是你我生死之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完,立馬轉身回到本陣,下令:「全軍進攻!先登奪城者,賞萬金,斬石城首級者,裂土封侯!」說完,叛軍擂鼓而進。石城下令:「諸將奮戰,除此逆賊,存國疆土,護存家人!」

王凝率軍直撲城門,叛軍多是罪人,既是亡命之徒,又有孫琛將令,人人興奮,推動衝車,搭建雲梯。石城先前已經加緊對河西堡進行過整修,守城器械也準備充足,叛軍尚遠箭矢隨便發射,叛軍推至城下,檑木滾石上前招呼。不到半個時辰,城下死屍已經堆積如山,戰況已經非常激烈。雲梯才剛剛準備推進,孫琛下令鳴金收兵。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