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七、反客為主
石勒指揮的灤城反擊戰大獲全勝,灤城守軍上下士氣大振,包括前鋒軍的面貌都煥然一新,石勒本人在軍中的威望更是上升到一個高度,不到五天,整個幽州都傳揚者石勒的威名,諸多因叛亂戰爭躲進山林的民眾竟陸續回到城鎮,一些鄉紳老人成群結隊拜謁石勒,送上自家釀造的渾酒,希望石勒不要嫌棄,石勒最喜歡這樣的場景,當眾人們飲下送來的好酒,然後分發將士。

另一邊,董斌所部也在四月初三抵達灤城展開協防,整個灤城一線,漢軍數量已經超過留守漁陽總數的一半。左賢王部在探知灤城一線漢軍力量又有增強後,再一次後撤三十裡,達到一個令雙方安心的安全距離,自此不再南下,漢匈之戰暫時停止。

只是左賢王雖然停戰,但在以軍力定地位的匈奴陣營中,不敢宣揚自己損失慘重,所以一沒有上報單於,二沒有通知孫琛,這一步將導致孫琛的計劃徹底破產,即便孫琛大展神威在遼東戰場擊敗石城,但漢軍已經在幽州重新站穩腳跟,孫琛終究難逃覆滅的結局。

在漢廷,李儒和石城面和心不和,朝中大臣都能知曉,各自站隊,征北將軍馬戎是偏向李儒一黨,但也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一味聽從李儒安排。此番參與東征之前,馬戎是得到李儒叮囑的,盯住石城父子,一旦能抓住把柄,就能夠從中取便打擊石家勢力。

馬戎在漁陽開戰之前,故意給石勒分撥不堪一擊的前鋒軍,但並不是要致石勒於死地。畢竟自己跟著大將軍東征的,石勒死在自己手裡是要負責的,尤其是當今陛下對中郎將的重視,弄不好是要陪葬的!而這肯定會被李儒利用,成為李儒保全自身鞏固權勢的祭品,自己要保證目前的高官厚祿,即便是李儒是自己的貴人,也要為自己前途著想,石城的勢力可以打擊但不能消滅,像前鋒軍這樣的兵馬面臨兇狠的匈奴大軍肯定會潰敗的,既可以讓石勒出醜,也好給李儒有個交代。

馬戎的布局也並不指望石勒成功守住灤城,所以石勒的兵馬都不是主力精兵,而且孤軍北上遠離漁陽城一百四十裡。此外將董斌、蔡遠道布置在漁陽城東西各相距約六十裡紮營,保證可以隨時支援漁陽,這才是守衛漁陽的主要力量。

在布局之後,素來穩重保守的馬戎心中愈加不安,前鋒軍的確如同棋子,無用則可丟棄,可還有五百弓箭手和五百騎兵,這是暗中留給石勒保命的稻草,可反覆想著石勒那大膽衝動的性格,一旦利用這些士兵死戰到底,若有閃失豈不又折騰一番?

所以,馬戎趕緊讓徐巨率領八百士兵攜帶物資前往灤城,探查石勒底細,如果石勒沒有信心守城,就借坡下驢讓徐巨勸石勒帶兵返回,也可以說明石勒膽怯,徒有「虎兒」的虛名;如果遭遇戰事,徐巨則奉命參戰,同時保證石勒活著回到漁陽,一樣可以消耗石勒的名氣。

結果現在石勒的名望在幽州境內顯然超過自己,連徐巨暗中傳遞信息時也忍不住誇讚石勒武藝超群,膽氣過人。事已至此,馬戎也決定好人做到底,一面向大將軍石城處報捷,一面向朝廷請功。

四月初六,石城大軍正在錦州周邊鞏固戰力,準備一鼓作氣渡過遼河時,石勒的戰報就傳到錦州。馬戎的使者當著諸位將軍的面,繪聲繪色的講訴建武中郎將是何等的神勇,石城得到兒子勝利的消息自然是高興的,可聽到石勒親率騎兵襲擊敵營,遭遇兇險時,立即不悅,這絕非三軍統帥所為。不過帳內的朱監軍首先起身恭賀石城:「令郎智勇足備,將來必能為朝廷三軍統帥,承大將軍之功業。」其他將領也紛紛附和誇讚,石城不好意思,隻得陪笑道:「諸位將軍謬獎,犬子恃勇少謀,焉能統帥大軍,此番獲勝實屬僥倖。」

石城令使者不得向其他兵士宣揚,讓李守良準備一下,款待使者。

正好此時,費濤率領斥候探查前線敵情,回營上報:「啟稟大將軍,末將奉命向東探查叛軍動向,發現凡遼河以西,人煙稀少,而遼河以東,發現有眾多敵軍扼守險要,且船隻盡被叛軍扣在東岸。若要強攻,還需建造渡河船隻,敵軍據險而守,我軍死傷必然慘重。」

石城聽罷,沉思一會兒,笑道:「大事成已!勝負已分,平叛之日指日可待。」眾人疑惑,詢問石城。石城手指地圖道:「自從我軍進入幽州起,叛軍總是停停打打,吸引我軍深入,其目的必定是聯合匈奴,依靠匈奴斷我大軍歸路,自己據險而守,等待我軍糧草不濟上下疲乏之際一口將我軍全殲。起初我雖看破敵軍用意,留征北將軍固守漁陽,但我以為留守兵少,我軍能牽製敵軍已實屬不易,故而本將欲速戰速決,一路尾隨叛軍至此。」

「諸位來看,灤城勝利已過五日,目前叛軍集中力量依舊呈守勢,如此看來匈奴停戰似乎未曾告知叛軍,叛軍匈奴離心此我軍一勝也。」

「灤城大勝,我軍後方穩固,不再擔憂後路補給;反而叛軍因肆意擄掠百萬百姓東渡遼河,擠在狹小險峻的苦寒遼東,人口激增僅憑遼東儲蓄之糧草,如何夠用?需知道,叛軍雖在幽州全境劫掠大量物資,但有點價值的都歸叛軍私有,即便孫琛強製百姓種植,糧食又無法瞬間生產,遼東必會因糧草不濟而生亂,此我軍二勝。」

「當前遼東人口密集,且多為受難百姓,被叛軍強遷到遼東,怎會心服口服,我軍替天行道,遼東百姓必心向我軍,此我軍三勝也。」

「孫琛一心圖謀全殲我軍,將遼西險要盡皆拋棄,如今漁陽堅守,又有遼西險要,我軍可攻可守,而孫琛困守遼東,不能長久,必然幻想著匈奴襲破幽州斷我歸路,我軍可加以利用因勢利導,此我軍四勝。」

「諸位將軍,由此四勝,我軍必定獲勝。本將已經謀定,之前的行動,我軍頗為被動一直受到叛軍牽製,如今我軍無後顧之憂,應當反客為主,掌握戰場主動。」

帳內諸將見石城胸有成竹,而且言之有理,不約而同地回復:「請大將軍下令,我等聽從調遣。」

「朱軾聽令,監督遼西新任官員,嚴防匈奴與遼東聯繫,不得讓雙方一人一馬通過,邊界凡有異常舉動,馬上奏報,同時監督帳內諸將,嚴守軍令,不得擅離職守。」

「好!費濤、陳凡,你等率前鋒軍準備造船之物,就在遼河西岸,明目張膽的打造30艘運兵船隻,船隻自然保證質量,如果敵軍主動進攻,立即放棄製作,迅速後撤,若叛軍一直堅守不攻,造船完畢後,則聽候調度。」

「趙歇聽令,汝率一萬兵馬日在遼河西岸西岸紮營,日夜巡視,一來保護造船士卒,若敵軍來攻,迅速接應撤退,若引誘到敵軍深入,則在河西堡與敵交戰,若敵選擇破環船隻,可以乘機攻打,但不可貿然渡河。若叛軍未曾渡河,一樣堅守遼河,聽候調度。」

「紀侃聽令,你領三千兵士,先到遼河西岸限一日內製作一千個軍灶,再到河西堡前營於三日內製作五千個軍灶,錦州到河西堡之間六日內製作一萬個軍灶,另有他用,不得有誤。」

「諸位將軍,明日起,本將將率領五千士兵進駐河西堡,未有軍令的諸將當堅守錦州,聽從征東將軍調度,需依令而行,不得有誤,散帳!」諸將受命離開。

石城見眾人走後,立馬叫上幕府官員議事,對參軍楊斛道:「如今全軍積極備戰,你們都是本將心腹,且做個見證。本將將交付三千親兵由楊斛負責,這三千士兵是本將早年囑託蘭亭所挑選的擅長水戰之士,楊斛你率領兵馬到寧遠周邊查探,尋找搜集民間船隻,最好能一次性載滿這三千士兵,籌齊之後就暫在寧遠駐紮,備足糧草軍械,等我軍引誘叛軍主力過河時,我會讓左領夏侯祜親自帶傳將令,到時你和夏侯祜一道乘船偷襲遼東,號召遼東百姓義士一同抗擊叛軍,叛軍進退失據一戰可定。」

隨後將夏侯祜叫到跟前,從腰間拿出一件玉佩,是一件玉龜,由前後兩瓣合成。石城取下龜背,交到楊斛手中:「憑此物調動親兵。另一半我暫且拿著,我傳將令時再交給夏侯左領帶往,汝需要人物核對方可出兵。」楊斛、夏侯祜領命。石城再對其餘屬官道:「諸位勞苦,隨我一道進駐河西堡,暫且修整,聽我將令行事。」

石城發布將令後,漢軍各部依令而行。

果不出石城所料,孫琛一心等漢軍猛攻遼河,為保證遼河不被漢軍突破,能夠挫敗漢軍進攻,孫琛自己親自在遼河前線,將主力盡數布置遼河沿岸,並且修築長城土樓,強弓勁弩準備齊全,只要漢軍渡河失利,叛軍內部會因勝利而保持團結,平民也不敢輕舉妄動,那麼遼東局勢還在自己掌握之中。

令孫琛失望的是,據士兵奏報,漢軍雖然抵達遼河西岸,卻慢慢悠悠的打造船隻,毫無緊張之意。這就說明漢軍在一段時間內不會主動進攻,可畢竟兩軍對壘,遼河一線的防務依舊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前線的軍需消耗正加劇叛軍內部的緊張。

孫琛到此時已經迷信自己的戰略規劃,現在距離漢軍深入已經半月有餘,只要漢軍有異動,則必定是後方不穩,也就到了自己揚名天下的時候。

等到四月十五,漢軍還在打造船隻,巡邏的漢軍也不催促,各行其是,叛軍內部終究出了問題。

由於孫琛的主力都放置在遼河沿線和漢軍對峙,遼東內部的軍事力量極為空虛,漢軍又在氣勢上給叛軍造成壓力,叛軍上下的注意力都在遼河。

四月十八這日,綠林義士張為國、董成旭、黃匡號召百姓發動起義,初始義軍雖然不過數千人,但以遊擊的方式轉戰遼東各地,極大威脅孫琛的統治。孫琛急需一場勝利提高自己的威望,哪怕一場小勝。

孫琛很快將目標頂上河對岸那漫不經心的漢兵,馬上制定計劃,先讓兒子孫宇率領三千人馬返回遼陽鎮守後方,自己召集兵馬擬定在四月二十五這天發動一次突襲,擊潰河西造船漢兵。

在四月二十三這天,孫琛心腹王凝向孫琛彙報:「漢軍後路已斷,糧草不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