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十一、盪山之役
王凝身死,石城令人戰下首級,用長桿挑著,令費濤率五千騎兵攜帶王凝首級乘勝追殺孫琛。而孫琛領著敗軍馬不停蹄趕到河西堡,何魁率眾緊閉城門。孫琛在城下叫罵,何魁道:「孫琛,吾乃天漢忠臣,豈能為汝效力?還不下馬受降。」孫琛佯裝可憐:「我待先生不薄,先生何忍?」「私情而言,魁感激不盡,然足下叛國大盜,放你出走,於國有害!」這時,後軍士卒報信:漢軍已經追殺而來!孫琛翻臉下令:「全軍隨我破城!」

叛軍為了順利逃命,攻城極為猛烈,何魁本就是文士,手下又都是老弱病殘,無法阻攔孫琛。叛軍很快打破城門,但因為後方有漢軍追趕,孫琛也顧不得何魁,率領部隊直奔城門,再次奪門而出。費濤率兵隨後進城與何魁見面,何魁隨即告知戰況,費濤繼續讓何魁守城,自己再次追擊。

等到石城主力重新進駐河西堡,天色已晚。何魁迎接,石城笑道:「此番雖未阻攔孫琛,然殲滅其臂膀,亦是大功一件。」何魁笑道:「殘疾之人,能為將軍、國家效力,雖死無恨!」石城點點頭:「目前孫琛兵無戰心,又少了王凝,必然亂了心神,藉此良機不容錯失。」於是又讓趙歇繼續率兵追擊接應費濤,務必一舉渡過遼河。

孫琛一路敗走,得知安在緒前來接應,這才稍微停住腳步,這個功夫才知曉王凝已死,孫琛一時心慌,跌下馬來,諸將立馬扶起,安在緒勸道:「將軍不可自亂,已不可痛悲,此乃王將軍之命數,還望將軍收拾戰心,再戰石城。」這時後方傳報漢軍逼近,孫琛隻得吩咐安在緒:「我軍新敗,不能力戰,你所部人馬當速速殿後,整頓後撤,其餘軍士立即渡河。」

安在緒奉命,率領所部人馬前往抵擋漢軍,想要拖延時間。結果兩軍一交鋒,戰不三合,費濤一刀劈傷安在緒,安在緒跌下馬來,被漢軍擒獲,其餘叛軍見主將被擒,登時大亂,或自行逃命,或繳械投降,或負隅頑抗,總之不到一個時辰,安在緒所部全軍潰敗。費濤正要繼續追擊,手下左領黃充勸阻道:「我軍至清晨到夜間,已經連續激戰一日,叛軍潰逃百裡,我軍也是強弩之末,若繼續追擊,恐有不測,何不·就地歇息,明日再行進攻。」

費濤想了想,否決道:「戰機難尋,就在辛苦辛苦諸位將士,目前距河西大營還有十幾裡,我軍到達大營後再歇。」「可是此戰我們還投降抓獲俘虜不少叛軍,如何處置?」「多少人?」「約四五百人。」「此戰我軍殺敵多少?」「不清楚,估計千餘。」「那好,就地消滅,算作殲敵數。」「這……」黃充有點遲疑,費濤厲聲道:「動作迅速,非常之時非常處置!」於是漢兵瞬間將俘虜的叛軍全部殺光,費濤看著安在緒的屍首:「此人衣甲與他人不同,或是叛軍大將,將其首級一同挑高,隨我出征。」黃充聽令,漢軍立即啟程追趕。

孫琛渡河的隊伍開始也有些秩序,結果不少安在緒手下士兵逃回,軍中開始鼓噪。孫琛不得不先行一步,等到漢軍殺到時,孫琛渡河全軍才渡走一半,孫琛還立在對岸指揮軍士秩序。這時漢軍已經殺到,費濤看到還有大量叛軍還未渡河,令人叫喊著,率先沖向叛軍。叛軍紛紛搶船,隊形再次混亂,不少人緊急之下投河要遊過對岸。孫琛在對岸看著心急如焚,可是又無能為力。於是渡河兵士都在勸孫琛趕緊返回遼陽,孫琛淚如雨下,於是拋棄西岸士卒,率兵而走。

費濤領著漢軍廝殺一會,見對岸兵馬遠去,於是對叛軍喝到:「你等已經被拋棄,何不立即歸降?」叛軍這才逐漸放下兵器,選擇投降,這一戰,不僅俘獲降兵三千餘人,還獲得船隻二十條。費濤這才指揮兵士看守降兵,等待大軍主力東渡。

孫琛一路逃往遼陽,一路淒涼,不過數日,當初三萬大軍西渡遼河,以為一戰而穩定遼東,結果現在倉惶逃亡,東歸士兵不過四五千人,況且視為左膀右臂的王凝也死了,豈不天要亡我?不過孫琛還是有一絲心存僥倖,認為錦州之戰,是漢軍反擊之戰,依舊幻想漢軍糧盡而退,不過自己也無法橫掃北方了。

只不過他沒想到,遼東已經陷入混亂,敗亡之日不遠。

在五月初七夜間,楊斛、夏侯祜所領船隊抵達蓋州,當夜就向蓋州發起突襲,由於蓋州守備空虛,不一陣漢軍便佔據蓋州。次日清晨,安撫百姓,號召共抗孫琛,剿滅叛賊。蓋州降將徐允道:「孫琛暴虐,手握重兵,不從者皆已死,然如小將苟且者亦是多數,將軍只要發佈討賊檄文,不過數日,各縣必反正歸國,孫琛窮途,必然受戮。」楊斛笑道:「你所言正合我意。」

於是令文書立即寫下檄文,又謄抄數十份向各地派遣士兵,發放檄文。兩日內,復邑、金邑、海邑派遣使者告知楊斛,宣佈反正。至此遼南擺脫孫琛控制,在遼陽的孫宇連忙關閉主要城鎮之間的正常流動,宣佈戒嚴。

在孫琛東渡遼河之日,張為國、董成旭再次起事,聚攏兵馬七千五百人,佔據太子堡,整個太子河一線盡在義軍手中,並且派遣士卒逼近遼陽。由於威脅到遼陽,孫宇只能率兵進攻義軍。孫宇也只有三千餘人,但都是經過訓練的可戰之兵,義軍雖眾,都是民戶出身,大部分剛上戰場,於是一戰潰敗。孫宇一鼓作氣就包圍了太子堡。這時傳來父親兵敗返回遼陽的消息,孫宇不得已只能返回遼陽。

張為國等商議,認為目前義軍戰力較弱,孫宇之兵尚且不能得勝,何況孫琛已經回到遼陽,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一面派遣精幹人員先行前往遼南向漢軍稟告情況,一面放棄太子堡,整頓兵馬南下搶關奪寨,要和漢軍會師。而孫琛要全力對戰即將渡河的漢軍,不想將剩餘兵力浪費在義軍。於是收縮兵力,備戰漢軍。

由於遼南漢軍的檄文攻勢,加上義軍這一鬧,孫琛又收縮兵力於遼陽,結果各地民變四起,當初孫琛肆意擄掠百姓來到遼東,希望增加遼東人口軍力,可是敗的太快,自己的幻想將吞噬自己。

五月十一,石城率領主力漢軍兩萬五千人東渡遼河,一路順暢無阻,並在次日召開誓師大會,鼓勵全體將士一鼓作氣一舉消滅叛軍。五月十三日,大軍順利抵達遼陽,石城沒有發動進攻,而是將遼陽圍困起來,召集各路人馬共同前往遼陽會師。同時,張為國等已經和北上的楊斛會師,一同接受漢軍指揮。五月十四日夜,楊斛、夏侯祜、張為國、董成旭率軍抵達遼陽,共計兵馬一萬人,奉命再次攻陷太子堡等地,警戒四周,準備阻擊可能前來支援的叛軍殘餘力量。

漢軍不慌不忙,每日三次派人向城內喊話投降,兩天下來,孫琛被激怒開始射殺使者,漢軍又謄抄勸降書,令士兵每日向城內射上幾輪箭。如此幾日下來,搞得遼陽城內人心惶惶。漢軍信中又多次提及除了孫琛,其餘不但一律免罪,若能生擒孫琛者,賞萬錢,封爵賜田,限孫琛首級者,賞五千錢,賜田。孫琛軍中議論紛紛,孫琛極度緊張,下令凡是看過、聽過信件內容的人員全部誅殺,並且獎勵告密者。結果諸將士卒相互誣告,甚至累及百姓。漢軍還未動手,叛軍就在內亂中消耗了數百人,還擾亂了軍心,士氣低迷。

五月十九日,漢軍再次向遼陽喊話,聲稱遼北諸城已經反正歸漢,整個遼東只有遼陽孤城一座,漢軍即將發起進攻,需要反正的軍民做好準備,孫琛這才完全從幻想中清醒過來,漢軍後路根本沒有斷!

次日清晨,石城率兵親臨城下,發佈攻城將令。漢軍不分彼此,凡遼陽四門皆出全力進攻。此時的叛軍早已經沒有多少士氣,除了孫琛、孫宇親自防守的西門、南門戰鬥較為激烈,相持不下,北門、東門在一個時辰內就相繼丟失,遼陽城內兵變、民變四起,反正士兵反穿衣甲,倒戈攻打孫琛、孫宇。

首先是孫宇支持不住,只能丟棄南門防守,帶領殘兵與孫琛合兵。孫宇向孫琛報告城內混亂、士卒相互攻殺,漢軍已經攻破北門、東門,遼陽已經無法守住。孫琛慨然道:「既然大勢已去,我父子只能死戰。」孫宇勸阻道:「遼陽雖然危險,父親卻莫要輕生,我看北門漢軍乃是張為國這烏合之眾,其軍戰力最弱,父親只要帶領親兵突擊,定能突圍成功,然後我等前往胡地,再圖恢復。」孫琛笑道:「我兒清醒,為父聽你之計。」

孫琛便和孫宇領著數百人直奔北門,一路凡有阻攔,不分部眾漢軍百姓,全部砍瓜切菜般強行突圍,從西門到北門之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由於遼陽叛軍、入城漢軍、倒戈兵馬都混戰在一起,平民也就遭了殃,諸多士兵趁亂劫掠,殺人縱火。不僅導致遼陽死傷慘重,還讓孫琛、孫宇順利突出北門。由於孫琛父子是直接逃亡,根本沒有顧上家眷,倒戈士兵便將怒火灑向孫氏家眷,一股腦的湧向將府,整個孫琛、孫宇家眷、僕從一共二百六十七人全部屠滅,財物盡皆掠奪。

直到下午石城進駐遼陽,節製全部兵馬,這才安撫百姓,恢復治安。聽說孫琛父子從北門逃走,石城讓趙歇、費濤率騎兵兩千人追擊。

孫琛一路狂奔六十裡,這才清點身邊士卒,僅僅四百六十人。孫琛哀嘆一聲,下令繼續北上。又行數裡,途經隸屬遼陽的盪山村,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孫宇對孫琛道:「如今遠去胡地,我軍匆忙,不曾帶上糧草,只有劫掠一番充實糧草,方能遠行。」孫琛點頭吩咐道:「各軍入村,自行劫掠,自備三天糧食。」

可惜這一命令加劇了孫琛的敗亡。漢軍之前告誡遼陽城時,所說的遼陽已經是孤城,並不時虛言。從遼陽被圍,明眼人都知道孫琛敗局已定,許多漢軍還未進攻的地方,都派人送來糧草、丁壯以示歸順。包括遼陽管轄的六座村寨以及三座堡壘,石城為避免孫琛敗走時負隅頑抗,早就安置好部分兵馬進駐附近的村寨城堡,盪山便是如此。,

孫琛率先衝進村子,可村子內不僅有青壯民眾數千,還有三百兵士協防。在孫琛逼近時,已經做好主動出擊遲滯孫琛的想法,現在孫琛主動進入村子,正好求之不得。於是漢軍與民眾一起分割阻擊孫琛,還設置陷進活捉了不少叛軍,雖然大部分青壯幾乎不能交戰,好在有三百漢兵穩住陣腳,沒有潰散。

盪山還是依靠人數優勢將孫琛殘兵退路截斷。孫琛指揮兵馬反覆衝殺,可惜效果並不明顯,包圍圈反而越來越狹窄。由於叛軍早已沒有人心,不僅是村中青壯,甚至老人婦孺都參與防備,隨著漢軍及民眾越來越多,就把孫琛圍困在盪山內的一座小山包之上。此山還是有許多樹木可以作為屏障,孫琛將兵馬圍城一圈,凡是漢兵攻山,就放箭射擊。圍山的漢兵不想耗費兵力,於是加強包圍人手圍而不攻,一面派人速速聯繫漢軍主力。

孫琛望著山下密密麻麻的人群,知道自己已經插翅難逃,激動地拔刀砍石,自己之前以為只要自己乘虛搶掠,村中平民會自行逃命,那時乘亂搶一些糧食錢財,沒想到如今都擰成一股繩和漢軍一起圍攻自己,自己也陷入死地。孫宇也無計可施,任由父親發泄,全軍上下戰意全無。

由盪山派出的聯絡人員出行不到數裡,就碰上趙歇、費濤率領的騎兵部隊,趙歇又派遣數騎回遼陽稟報消息,自己和費濤一起前往盪山。

趙歇所部不一會便抵達盪山。

孫琛站在山包上,聽得大量馬匹嘶鳴的聲音,望著一篇黑壓壓的騎兵部隊,知道徹底無望,自嘲著說了一句:「又給大將軍送上一功。」說完,面向晚霞,拔劍自刎,血流如注,倒地氣絕,年四十七。孫宇哭喊著「父帥!」帶領周圍士卒向漢兵發起衝鋒,只是敗局已定,勞而無功,趙歇可不想再有兵卒傷亡,命令士兵亂箭射殺。孫宇沖在最前,身中四箭,倒在陣前,年二十四。主將已死,再行搏命已經沒有意義,剩餘叛軍放下武器,紛紛投降,趙歇清點俘虜,共計二百二十四人。

孫琛之亂,歷時五個月,於五月二十日夜被消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