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十二、心計
孫琛、孫宇已死,漢軍大勝,於次日攜帶著兩人屍首以及俘虜返回遼陽。

石城已經在遼陽準備好了歡迎儀式,派兵民列陣達五裡,迎接趙歇、費濤。二十一日正午,趙歇等抵達遼陽,石城令楊斛獻上清酒。趙歇、費濤飲酒之後,下馬行禮:「末將奉命追擊逆賊孫琛,於盪山同百姓一道擊斃孫琛父子,如今運回屍首,繳還將令,如何處置請將軍下令。」

石城先是正色道:「逆賊孫琛父子,聚眾謀逆,惑亂幽州,荼毒百姓,天地不容,如今敗亡合乎天道。只可惜未能親審其罪,著孫琛父子戮屍梟首,遼陽示眾三日。」費濤奉命,親自拔劍斬下二人首級。

隨後石城稍稍悅色一些,對眾人道:「二月發兵,陛下親送於渭水,如今叛亂已定,本將也可告慰陛下。諸位將士浴血數月,皆按功勞給予封賞。遼東既平,各方百姓自行回家,自謀生路,從良民之業,本將發誓,天兵所到之處庇佑我天漢子民。天漢萬年!漢軍威武!」列陣士兵盡皆附和高呼。完畢,石城統領軍民一同返回遼陽。

當日,石城一面派出使者趕赴長安報捷,一面就在遼陽設宴。酒宴之上,石城因張為國、董成旭號召義兵討伐叛逆,告知正式收編其部眾,並表奏由張為國擔任遼東太守,董成旭擔任遼西太守,黃匡之子黃丹擔任遼東備禦,遼東、遼西兵馬空缺就用其手下義軍補上。張為國等人大喜,紛紛拜謝石城。

石城在遼東休整三日,五月二十五日班師啟程返回幽州。剛渡過遼河,袁秉派遣的使者就遇上石城,告知永安帝已經駕崩,來自長安的使者——黃門侍郎張耀已經在錦州等候大將軍。雖說永安帝對百姓沒有什麼功德,但對臣下倒是厚待有加,石城能夠從一介小小的洛陽守備到如今的大將軍離不開永安帝的提拔,石城一時控制不住,悲泣起來,說道:「先帝待石城厚恩,石城本欲親自向陛下陳奏討逆成功,不想事與願違,未報答君臣之義,可嘆!可惜!」

石城率兵一路偃旗息鼓,返回錦州時,錦州已經懸掛白帆,三軍素縞。當然,張耀和袁秉還是列陣出城相迎。

進入錦州後,張耀從袖中掏出先帝遺詔,以及一份當今天子詔書,不過天子年幼,詔書是李儒所擬。

張耀誦讀遺詔,石城得知自己是託孤大臣,悲戚道:「石城定當不辱遺命!」隨後張耀誦讀新君詔書「昭曰:朕沖齡作踐,不諳世事,尊先帝遺命,授大司馬李儒、大將軍石城共理朝政,以定內外。大司馬久居中央,熟悉國務,特恩加丞相,增稅祿千石,蔭長子李咎中書舍人,次子李秀任黃門侍郎,建昭中郎將李旭兼任涼州牧。大將軍石城保境安民,加封大司馬大將軍,增稅祿千石,長子石勒出征平叛有功,賜子爵,蔭次子石寬兗州安撫使。黃門侍郎張耀外任幽州牧。」

聽完詔書,石城謝恩起身。張耀笑道:「如今將軍可是大司馬大將軍,位極人臣,功成名就。如今又力平禍亂,安定四海,是應當返回中央,享受富貴。」石城道:「奉先帝遺命輔佐朝政,有得新君恩寵,石城如何能追求安逸?」張耀道:「將軍所言甚是,幽州新平,殘破貧窮,張耀新任幽州牧,自當擔負一方州牧職責,使幽州恢復元氣,將軍返程班師之日,恕在下不能陪同。」石城答應一聲,便安排設宴,令軍士修整。

三天后,石城班師,一路上彙集馬戎、石勒等人,共同返回長安。

大軍凱旋班師,可是新君上任一大喜事。從石城開始班師開始,新帝就催促李儒每天上報返程情況,李儒多次勸諫:「為君者應當自重為是,喜怒不能顯於臣下。」新帝本來就年少,正是好動不安分的年齡,又當上皇帝,更加自以為是,可繼位還沒多久,就聽到李儒多次勸阻。新帝不大高興,回應道:「朕的喜怒怎能聽臣下操縱?」李儒也不高興,自己主掌朝政數年,先帝尚且沒有這樣說話。可李儒畢竟老練,應承一聲:「陛下所言甚是。」便退出朝堂。

新帝看到輔政大臣也不過如此,更加興奮,立即喚來多年侍讀的陳塘,讓他到時候隨立在自己身旁。

李儒可是野心勃勃之人,輔政大臣可是攬政的絕好機會。李儒在這時退避三舍,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李儒不想現在就和新帝的關係鬧僵,是因為新帝還未立後,打算將自己女兒李筠送入宮中立為中宮皇后,以此掌握更多的權利空間。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此事,並減少阻力,李儒當上丞相後大方的拉攏了一番各路人士。例如帶頭給太后上昭明太后的徽號,給石城一派大臣給予升賞,也給偏中立的大臣,例如戚榮也增加食戶二百,陳仁壽也加封長沙郡公,陳塘年僅十三歲,也封為散騎常侍,依舊是新帝近臣。當然少不了給己方黨羽通風,只是沒有和李筠說過。

李儒回到家中,在後院看到正專心練習書法的李筠,李筠年僅十二歲,一眼望去聰明伶俐,顯得溫柔可人,是李儒極少的用情之人。李儒偷偷放輕腳步來到身後,看看女兒已經書寫的幾行小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整潔清秀。此時李筠剛寫好「浩然正氣」四個大字,李儒忽然拍一排女兒肩膀。李筠一驚,一行墨跡橫叉在紙面上。

李筠佯裝生氣:「父親來便罷了,還偷偷摸摸,你看,完好的紙面就此作廢。」李儒笑道:「可我覺得幾個大字可比你那幾行小字寫的完美。為何想起寫大字。」「今日孩兒看見先生揮毫成書,心中仰慕,因此學習一番。」「看來筠兒還有幾分豪氣哦。只可惜女子,不然為父好歹讓你入朝歷練歷練。」「父親這話不對。女子又如何?我聽聞石家妹子石歡不過四歲,卻舞槍弄棒的,府上也沒人阻攔。」

「哼!好的不學,就學差的。石家將門,幼年學些武藝並不奇怪,女子學武只是玩鬧,待其成人又有何用?看看他姐姐石雙,還比你小兩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長安多少富貴人家已經懷有聘請之意,這才招人喜愛。」「父親又來這套。我一直勤學書畫,也不見得父親如此誇讚。」「哪裏」李儒趕緊撫慰:「我女兒天下第一,為父掌上明珠,只有天子配得上。那石雙也不夠格。」

「父親說笑咯。」「哪裏,等石城班師回朝,我便奏明太后、天子,我女兒便是母儀天下。」李筠露出驚詫的表情,隨即眼淚開始打轉:「女兒不嫁,宮中有啥好處,那戚太后自從入宮之後就沒有出過宮」「那又如何?皇宮雄偉,后宮盡藏天下珍寶,禦花園彙集四海群芳,貴為皇后又得萬民敬仰,做皇后可是為父為你苦心打造未來生活。」「萬民敬仰?怕是父親要的吧。」「放肆!」李儒生氣道:「父親是為你著想,一來當今天子生的俊俏,二來往後日子不愁吃喝,此意已經決斷。現在諸大臣已經開始走動,就不要多想了。這段時間就好好在家休息,不要亂跑胡鬧,等石城班師,你隨我通往,可先隨我一睹天顏。」

李筠自幼教養嚴格,嚮往自在卻也不敢違背父名,只能默默接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