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十三、大禮
李筠終究聽從了父親李儒的意思。李儒胸中釋懷,又將珍藏的玉珠贈送給李筠。隨後令人做好迎接石城凱旋的準備工作,在長安東門十裡長亭處弄上錦繡彩旗,盡量滿足新帝的慾望,又不能完全喜慶,讓先帝的葬禮形同虛設。

與此同時,石府上下也是做好迎接準備。在石勒出征之前,戚瑩已經懷孕,現在挺著個肚子翹首以盼,一上午派出幾路人馬外出探聽情況,石寬進入房門安慰道:「知曉嫂子相思心切,不過放心等待,如今大事已定,早晚能到長安,能有什麼差錯?好生將養身體,等兄長回來,方有精神相見。」「哪裡想他,就算呆在長安不也是早出晚歸的,我早習慣了,只是挺著個肚子,總得要讓他好好侍候我吧。」「是是是,等兄長回來,我便勸他多陪陪嫂子。」「豁,小石寬,差點忘了,你馬上也要去兗州赴任,你也不小了,終身大事怎麼辦?」「這,這是我自己的事,不牢嫂子煩心」「可以,等石勒回來,我也勸勸她,幫他最愛的弟弟尋得一門親。」「哎呀,我好心安慰嫂子,嫂子為何捉弄,嫂子安歇,我去找二娘了。」

六月初五,斥候傳報,班師大軍已經抵達洛陽。六月初七過潼關,新帝連忙催促諸大臣,由夏震率領一千禁軍護衛先行到東門十裡外駐紮等待。直到六月初九清晨,斥候飛馬奏報大司馬大將軍距離東門不到五裡。漢帝立即鼓噪大臣軍士速速列好陣型,備好車駕,李儒站在大臣首位,自己站在中央,陳塘跟在身後手捧禦酒。

不一會,漢軍身影越來越近,石城看著漢帝站在隊伍中央,命令軍士放緩行軍速度,在距離百米時下馬步行,上前行禮道:「臣石城率兵平叛,現大功告成,特向陛下交旨。」漢帝雖然年少,不過行為舉止卻也有章法,扶起石城道:「大司馬大將軍正月誓師,五月平亂,勞苦功高,朕方繼位,受先帝遺命賴卿以為國家柱石,望卿再接再厲不負朕望,將軍遠來先賞禦酒一盞。」隨後示意陳塘,陳塘捧過禦酒,石城接著,感慨道:「臣必當不負陛下。」一飲而盡。

漢帝繼續下令:「朕思念將軍,如今返程,卿與朕同乘禦輦。」石城推辭不過,於是登上禦輦。漢帝又讓陳塘侍坐,三人一道啟程。李儒卻尷尬了,堂堂輔政大臣,竟然一句話也插不上,和其他普通大臣一道跟在禦輦後面。李儒心中極為不滿,但對於周圍官員行禮,依舊喜笑顏開,不露聲色。倒是李筠混在人群之間,無法看到新帝的正面,通過側臉倒是清秀明亮。可是陰差陽錯,李筠卻和陳塘對視了一眼。

陳塘不僅儀錶不凡,年紀輕輕且行為舉止頗為謙遜,身為皇帝近臣,坐在禦輦上不驕不躁,即便對駕車的車夫也是藹然可親。想想自己的父親平日處事又如何霸道,李筠感到耳目一新,瞬間便有親近之意。不過想想父親要強行將自己送入宮中,又有感傷。

漢帝隊伍臨近宮門,為首以宋國公戚榮,身後跟隨禁軍都督、禁軍中郎將、中宮校尉等禁宮官員。戚榮帶頭行禮,石城連忙還禮,對漢帝道:「承蒙陛下厚愛,一路同乘禦輦,如今已到宮門,臣理當下車隨行。」漢帝道:「將軍大功於朕,朕自當敬重將軍,繼續無妨。」石城也就不再勉強。看著身後的官員送著自己入朝。

李儒走到戚榮面前,低聲道:「今日我朝大喜,舉城歡悅,宋國公可有心意,今夜到我府上共飲幾杯?本府新進一批舞姬,正當妙齡,身姿誘人。」戚榮笑道:「丞相如此興緻,戚某怎能謝絕好意。」李儒點點頭,微笑著離去。

漢帝迎接石城的禮儀來到落幕,群臣肅立,石城、李儒列於中央,待漢帝坐下,石城上前行走三步:「大司馬大將軍石城,奉詔討逆,賴帝恩廣布,得勝回朝,向陛下交旨。」漢帝正要說話,李儒上前道:「大司馬久戰勞苦,實為大漢擎天支柱,如今新君作踐,你我受遺詔輔政,還望大司馬休辭辛勞,共同安置天下。」石城道:「臣定當不負陛下厚望。」「由大司馬相助,我天漢中興有何不可?」李儒說罷,對漢帝道:「大軍征戰勞苦,士卒家屬倚門而望,請陛下降旨退朝,遠征將士也好早早歇息。」

本來漢帝的興緻挺高的,還想著借今日遊城風光在朝野之間樹立威望,好拉攏遠征將士為自己效命,不想李儒如此不給面子,他這番言語難道沒有道理?這嘉獎作用要比自己在這激昂演講來得強,作為新皇也只能同意。於是漢帝也只能不好氣道:「令有司按功勞獎賞,傳令遠征將士放假歇息,各自與家人團聚。諸大臣也勞累一天了,就各自散了吧。」說完,漢帝向陳塘招一招手,二人徑直離開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