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十五、李筠入宮
戚榮在太后宮中用完午飯,便告辭離開,向李儒告知太后已經答應李筠入宮,戚榮沾沾自得:「今日事多半已成,為丞相可謂大德乎?丞相可不的忘卻今日之事。只是李筠年紀尚小、又逢國葬,先將李筠送入宮中教養。」

李儒聽到喜訊,不禁興喜,連連道謝。趕緊令人收拾一番,領著李筠入宮面見太后,太后笑道:「丞相為何如此著急,本宮已經答應,大可選個良辰吉日送入宮來。」「太后厚愛,臣不敢懈怠,畢竟不是婚禮,倉促一些倒也無妨。」「丞相說笑了,就讓令愛進來讓我瞧瞧。」「太后說的是」隨即出宮牽著李筠進殿。

李筠躡手躡腳地跟父親進殿,先向太后行禮,完全沒有父親的氣場,倒是文文弱弱的。戚太后端詳一番,微微點頭:「丞相教養有方,筠兒必不負陛下。」李儒聽到此話,連忙陳謝。

太后便招呼道左右:「先將椒房殿西廂房收拾一番,委屈讓筠兒先住下,畢竟現在還不是皇后,等大婚完畢,再入住椒房正宮。你意如何?丞相。」李儒笑道:「太后吩咐的是,由宮廷教養,臣放心多了。」接著太后又賞給李筠一對玉鐲,讓人帶著李筠先熟悉宮中地形,自己和李儒又聊了幾句平常事,李儒便告辭離開。

李儒前腳剛走,中宮校尉夏讓便走了進來。夏讓在很早就已經與戚家結交,因為侄子夏震在禁軍的威望,夏讓顯得舉足輕重,另外夏讓與戚榮共同執掌三千禁軍,在長安也是一股不容輕視的力量,因此戚太后雖然依賴夏讓禁宮力量,卻也懼怕夏讓。

夏讓雖然是先帝死忠,也明白先帝遺詔的意思,就是讓自己牽製李儒、石城,但夏讓性格也比較直率,面見太后,也不客氣幾句便直言勸諫道:「聽說太后納丞相之意,欲聘丞相之女作為陛下之妻?」夏讓的性格讓太后習慣了,太后也不客氣:「此乃家事,我也看過,丞相之女確實端莊清秀,有禮有節,他日亦可擔起母儀天下。」「太后莫怪臣直,皇后所立關係國家大事,豈能倉促定奪?怎能在尋常言談中就能決斷,且陛下尚未知曉,太后此意恐有後患。」

「有何後患?天子與重臣聯姻,體現君臣一體,校尉莫要危言聳聽。」「太后!李儒為國家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外朝橫行霸道,行事專斷,中央大員半數為其黨羽,地方州牧刺史十有七八出自其幕府門下,休說百官懼怕,就連陛下也畏懼三分。可是他一如禁宮便低身下氣,阿諛諂媚,何意?就是其還未能掌控內廷,一旦謀立皇后,只會如虎添翼,李儒便難以製服,朝廷恐被傾覆。」

「即便如你說,本宮已經答應李儒,若在反悔,豈不傷了李儒面子?難道就沒有後患?」「雖然太后應承,但畢竟是皇后人選,太后可言陛下不喜李筠,以重禮送還。」「這……」「太后還猶豫什麼,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看筠兒模樣倒是有些喜歡,性情溫柔,與其父不同。」「如此更不能納為皇后,若其聽命與李儒,宮中必將大亂。如果太后喜歡,就納為義女,也不失皇家恩澤。」「算了,我知校尉一片赤誠,等陛下回宮,讓陛下看看,如果陛下喜歡,立後不動,若皇帝不喜,本宮再聽校尉之意。」「這」「好了,校尉就不要多言了,快去歇息吧。」

夏讓無奈退走,等夏讓離去,太后才對身邊貼身侍女道:「這老東西,仗著先帝信任,就這般驕橫,我看朝外李儒朝內夏讓,都是一路人耳,爭權奪利,哪裏把本宮和皇帝放在眼裏。」此時在太后身邊的有三名心腹宮女。

立在太后左側穿淡紫紗衣,為典儀玉潔,戚太后還未入宮時就伴隨身旁,年二十七,也算是宮廷「老女」,每日太后梳妝都出自其手,不僅如此,在漢帝六周歲前尚養育於椒房宮時,日常起居也由玉潔負責,如此資歷,即便太子登位,也需禮讓三分。

居玉潔之左,穿淡粉繡花衣,為尚儀玉凈,年二十四,跟隨太后時間也久,在太后誕下皇子後為漢帝賞賜。太后的衣食安全都託付於玉凈,玉凈也不負太后所望,熟絡太后喜好,深得太后信賴。

最後立於門口,送夏讓遠去的,穿月白蝶紋束衣,為贊儀玉露,曾在永安十七年受命服侍前廢後蘆妝,不過才半年,蘆妝亡故,其名下宮女或因年長被放出宮廷,或分配賞賜於后宮妃嬪,僅玉露一人被戚後看中收容。當時還引起一番風波,盧妝之兄幽州刺史盧爽、盧妝所生哀思公主沐陽都認為盧後死於非命,並且認為玉露被戚後收買,因無實際證據,盧爽、公主沐陽都要求讓玉露等宮女一同殉葬。漢帝怒斥按下此事,隨後導致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暫且不表。總之,戚太后認為自己救了玉露,玉露也定當感激不盡,對玉露也是坦誠相待,玉露聰慧幹練,沒讓戚後失望。

戚後對三人道:「李筠入宮之事我先不召見皇帝,你們吩咐下面的宮人,一等到皇帝狩獵回來,告訴皇帝椒房宮中已入住新人,讓陛下先行看望一番,也不要說出李筠背景,陛下若有問題,再讓陛下找我;二要告知李筠,面見陛下及時行禮,問答不要提及家世。」玉潔笑道:「看來太后還是看上李筠了。」「這筠兒還是對眼,看起來老實,本宮喜歡。」「得嘞,奴婢這就去安排。」

三人行動下去,一面通知宮人侍衛,一面派人侍奉李筠香湯沐浴,一面安置漂亮衣物,金玉首飾。李筠雖是相府愛女,不過從未享受道這般待遇,讓李筠受寵若驚。看著這宮女進進出出,一會來人鋪上軟榻,一會來人服侍吃飯,送來文房四寶,美衣寶飾,又來四位宮女共同服侍沐浴。折騰到深夜,李筠疲憊不堪,倒床便睡。

李筠不知睡了多久,模模糊糊間感覺身邊有些嘈雜,睜眼一看,兩名少年就站在床邊。李筠驚醒,迷糊間問道:「難道宮中也是這般無禮嗎?未經同意,擅闖閨閣。」卻聽得「還閨房呢?這天下,朕何處去不得?何況在這宮中。」李筠定睛一看,距自己稍前的不就是那日出迎大將軍的天子咯,身後立著的不就是一眼傾心的隨侍俊秀。

李筠不知如何回答,陳塘倒是低聲道:「陛下不必威逼太急,這姑娘怕是嚇著了。」「朕又沒怪罪她,平常朕的語氣也是如此。何況母后為朕找的新人,以後可是朕的皇后,難道不順著朕?」「哎呀,這凡間女子難得一睹龍顏嘛。」「你小子說的倒是。」「好吧,這位姑娘,你叫什麼名字?」「李筠」李筠輕聲回應。「朕的皇后可不能膽小怯懦,你先洗漱,朕先去太后,陳塘,走。」李筠太望了一眼,心想:原來是陳塘,聽父親提及過,是司徒陳仁壽之子。

漢帝出殿後餘光看著李筠就這般呆望著,心中一股自信爆棚,正好遇見玉潔來喚李筠。玉潔還沒行禮,漢帝低頭附耳問道:「此女果真為母后所選?」「陛下可有不妥?」「初見一面,未置可否,不過倒是順眼。」「如此倒是恭賀陛下,太后有旨,讓陛下去長安宮,我催促李筠隨後便來。」漢帝點點頭,和陳塘走出宮門,見四周無他人,漢帝問:「朕今日容顏如何?」陳塘沒有回應,漢帝回頭打了陳塘一巴掌,陳塘這才回過意:「恕臣疏忽之罪。」

「你在想什麼?剛才朕問你今日容顏如何。」「何必問,陛下精神飽滿,氣宇軒昂,容光煥發,威風凜凜。」「怪不得,朕如此魅力,惹得新人一見傾心吶。」「當然,休說新人,臣當初一見陛下,那也是欽慕之情溢於言表。」漢帝大喜,又拍了一巴掌:「少貧嘴,昨日你狩獵作假,盜取禦箭,給朕多射了十二頭鹿,你以為朕不清楚?你我從小一起學文習武,你的本事、朕的本是都很清楚,多次說過,你不要匡朕,你即便贏了朕朕並不會怪罪,朕輸了才會有奮起之心。」「臣謹記。」

「你剛才在想什麼?」「哎,不是大事,就是聽到新人名字感覺耳熟,以前就聽到過,但又沒見過,因此疑慮。」「疑慮?你怕見姑娘魅力,是有覬覦之心吧,憑你我君臣關係,只要你想要,朕可以相讓,畢竟才入宮還沒成皇后呢。」陳塘嚇得趕緊跪下:「臣縱然萬膽也未有此心。」「好了,朕知道你無此心,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