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一、虎兒石勒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賓士在前往幽州的大道上。朝廷分派出各路使臣,宣布皇帝駕崩的消息。其中李儒的心腹張耀帶隊正加速前往石城大營。

永安二十三年二月,大將軍石城受詔統領並、冀、幽三州兵馬共計九萬大軍出征幽州遼東郡太守孫琛的叛亂。可是大軍抵達房山後,偏偏遭遇大雪封路,為保證後勤穩定,不得不休整待命,耽擱了進程。

孫琛也是當年楚軍降將,當年曾率部從高唐一直打到巨鹿,之後定陶大戰後察覺楚軍前途不妙,是最早一批接受招安的楚將,由於獻出了巨鹿、南皮等十餘座城池,以及一萬五千兵馬,因而最初封為巨鹿太守,依舊統領舊部。等楚軍平定後,山東降將在大軍撤走後陸續爆發大大小小的兵變,最小的就是一個縣令開展暴動,最大的如東海郡,境內十個縣城同時叛變。所以李儒重新安置原先楚軍舊將,或明升暗降,或遷徙遠地,或廢除兵權,孫琛也由巨鹿太守遷為遼東太守。

看起來也是平調而已,可朝廷終究剝奪其舊部,隻讓他帶領千餘兵馬進入遼東,而遼東苦寒,富庶程度遠遠不及巨鹿,孫琛逐漸再生反意,暗中招練死士,尤其是由中原發配過來的罪犯,便被孫琛充分利用,表面維持朝廷法令,私下進行恩惠收買,僅僅兩年時間,手中直接控制的軍事力量多達三萬人。

孫琛到底是有兩把刷子的,擁有雄厚兵力也不急於起事,也知道石城的厲害,也知道目前的力量倒是可以席捲幽州,但想進一步發展或者阻擋漢軍討伐就不太容易。孫琛派人以通商為名,聯繫匈奴單於,訂立盟約,兵變之後互相形成照應。孫琛知道北方嚴寒,冬天起事,朝廷肯定會考慮天氣對作戰整體影響,應當會在氣候好轉維持溫暖後才會進兵,所以與匈奴密約。

永安二十三年正月初一,孫琛在舉國歡慶時發動兵變,一日夜就奪取整個遼東的控制權,所有不服從自己號令的官吏,全部誅殺。

兵變順利進行,孫琛隨後率軍西征,在錦州和匈奴會師,兩股力量合計十萬眾,很快佔據大片幽州。可是屁股沒有坐熱乎,就傳來石城大舉東征的消息,而且先鋒騎兵部隊一萬五千人每日前進一百二十裡,主力步軍每日前進八十裡在後跟隨。孫琛本想和匈奴先會合預定在薊城全殲漢軍先鋒部隊,在薊城進行精心布置,於是面對漢軍基本不戰而逃,漢軍先鋒也被一路吸引,幸好抵達房山後大雪封路,先鋒騎兵也就不在前進。

等漢軍主力抵達房山後,又是連續十天大雪。匈奴兵馬可沒有這麼耐心繼續靜坐在薊城四周,很快自行劫掠起來。孫琛估計計劃破產,於是大膽構思,再派人聯繫匈奴單於,想借一口吞併漢軍兵團,一旦成功便有顛覆天漢的可能。

計劃就是薊城之戰的翻版,只是場面更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即本部及匈奴兵馬乘漢軍主力在房山休整,採取堅壁清野的措施,分享財貨各自班師。漢軍以平亂為首要任務,定然會全力討伐遼東,孫琛表示將繼續吸引漢軍主力。等到漢軍主力深入遼東,孫琛會派人燃起遼東長城之烽火,匈奴大軍見烽火為號,便率領大軍重新佔領幽州,切斷漢軍退路,然後再大軍合圍,即便打不過漢軍,也能據險而守,數萬漢軍將坐以待斃。

匈奴單於同意這一計劃,於是幽州叛軍及匈奴開始執行堅壁清野,匈奴擄走大量牲畜金銀,擄走民戶千戶,叛軍將其餘幽州民戶房屋毀壞,強行遷離,不從者立刻斬首,三萬戶百姓因此不得不遷往遼東,幽州境內一片沉寂,只有少數豪強大戶,依仗本人部曲,前往投奔石城,並向石城上報幽州境況。石城一面緩緩進軍,一面將幽州情況上報長安。

進入三月,氣候好轉,漢軍徐徐前進走過薊城,入駐漁陽。

石城帶領親兵巡視漁陽邊防,看著毀壞的城防,荒蕪的營田,石城不禁憂慮,輕輕悲嘆一聲,伴隨春風的呼嘯,基本沒有人聽見。作為主帥,石城又不敢做出輕率的舉動,以免打擊軍心。不過石城身旁的年輕小將,察覺到石城的不安,於是湊近石城:「父帥心中有事?」石城微微點頭,卻也不作回應。「可是擔心我軍主力向東,匈奴襲擊後方,如今漁陽城防毀壞,難以防備,不遠征卻又不能徹底平亂,若遠征一旦後路被斷,大軍即可傾覆。」石城先是一愣,然後欣慰一笑,回頭對將士道:「收兵回營,中軍議事。」話音一落,駿馬嘶鳴,煙塵瀰漫。

卻說這小將是何人,乃石城長子姓石名勒,年紀二十六歲,現任建武中郎將。

石城目下生養二子二女,長子石勒,次子石寬,長女石雙,小女石歡。次子石寬小石勒四歲,從小體弱多病,自小愛慕文人雅士,又常年居家不出,皮膚嫩白與長期在軍中的石勒形成鮮明對比,自嘲閑家病子。石寬出生六年後,石勒生母尤子蓮去世,臨終前告知石城,如今尤氏家道中落,特請石城迎娶並善待自家小妹,因此在一年後,石城又取了尤氏小妹尤欣慧為妻。

尤氏父母祖上曾經是天漢功臣,歷經三代已經成為洛陽地界較為普通的豪強,自家富足倒是不憂衣食,可洛陽地界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豪強,都是皇親國戚,功臣之後。河南尹看上尤氏名下良田,暗中買通府中下人,誣告尤氏侵佔皇田,隨即公權私用抄沒尤氏家產,石城上門理論,河南尹倒是看中石城儀錶堂堂,頗有才能,於是放了尤氏一馬,隻沒收了尤氏所有田產,其餘家產送還。經此一事,尤氏元氣大傷,府中下人紛紛私自捲款出逃,尤氏只能將所有下人放走,欣慧父母因此鬱鬱而終。因為尤門無男丁,當時尤子蓮尚在,便將所有家產移在石城名下,欣慧實則從小便居住在石城府上。

欣慧隻比石勒大八歲,欣慧就如同帶弟弟般照顧石勒、石寬,石城在軍中時,就領著石勒兄弟嬉鬧,石勒開始一直稱呼欣慧「小姨」,感情愈加熟絡,石勒蹬鼻子上臉,嬉笑道:「小姨不過長我八歲,怎能是我長輩?不如以後擬做我的好姐姐?」欣慧轉轉眼珠:「按情理討論,你現在應當尊我為母親的,不過你可以問問令尊,他若同意,我就收下你這個弟弟」。石勒卻當了真,等石城回家後,石勒領著石寬前往父親書房,隨即欣慧便聽得書房傳來石城的罵聲以及「劈裡啪啦」責打,伴隨著石勒的嚎叫,石寬的哭聲,暗自發笑。

第二天一早,石城提溜著石勒、石寬到欣慧跟前,欣慧望著石勒,雙手托腮暗自發笑。石城讓叫娘,石勒不聽,石城揪起石勒耳朵,不情願的帶著石寬稱呼欣慧為「二娘」,石城鬆了鬆手,繼續告誡石勒應當直接叫娘,石勒覺得愈發聒噪,乘父親手滑立馬一路小跑離開。

只有石寬剛要跑,卻被石城牢牢抓住胳膊,老老實實挨訓,結果石寬雖然行動敏捷不及石勒,倒還有些骨氣,對父親道:「兄長不叫,我也不叫。」石城都氣笑了,只能讓管家帶石寬去吃飯。

欣慧見石寬走了,起身靠在石城後背,嬌聲勸阻道:「罷了,二娘便二娘,如果兩小子不舒坦,我也無法安心,何況再繼續叫娘,卻把欣慧喊老了」石城回身扶著欣慧:「就擔心愛妻委屈,如何告慰你姐姐在天之靈。」此事就此作罷,母子關係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後來石勒發現父親在軍中從不和自己聊家事,便天天到洛陽軍營嬉戲,和軍營小將來往密切,石城一生氣也是想鍛鍊石勒,就讓石勒入了軍營,這反倒遂了石勒的意願,卻使石城和石勒天天相見,父子情感倒是不曾減少,石城在前往滎陽期間,也只有石勒陪伴。到永安十三年,欣慧生下長女石歡,石城待如珠玉。永安十九年,小女石歡降生,抓周時不碰琴棋書畫,爬到石城槍架前指指點點,前來赴宴的四方賓客,拱手向石城稱賀:「貴府千金必將是一代巾幗英豪,不負將軍血脈」。石寬、石雙、石歡暫且按下不表。

卻說石城最重視者終究是長子石勒,一是從小習武,擅使長槍,騎射本領很是高超,二是年僅十四歲便縱馬疆場,在定陶大戰中建立功勛,在平亂之後年紀輕輕便得到覲見漢帝的許可。

漢帝見到石勒身材魁梧,健步帶風,頓覺全身充滿力量,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不禁撫掌:「真將門虎兒」,留在宮中擔任禁軍提點,即為準時核查禁軍執勤情況的官員,所謂官卑而權重。石勒嚴於紀律,禁軍士卒無不畏懼。

擔任禁軍提點三年後,時東海郡復叛,漢帝下令讓石勒征討,石勒用兵在於急速行軍,破敵於不備,出兵一個月後,捷報就傳到長安。

石勒因功封建武中郎將,宋國公戚榮認為石勒前途無量,於是找人做媒,將自己女兒戚瑩嫁給弱冠之年的石勒,戚家雖然無能人,但不得不說家族血脈如斯,無論男女皆稱美人,不然一個戚菱如何能迷得當今天子魂不守舍,不禁免了戚榮死罪,還在平亂之後加封戚榮為宋國公,戚家雖無實權卻也富貴榮華。此外戚皇后也孕育一位皇子,兩位公主,后宮妃嬪無人能撼動其皇后寶位。

再說戚瑩腮凝新荔,鼻膩鵝脂,身姿妙曼,頗顯輕盈,石勒血氣方剛自然沒有推辭。兩家聯姻,有和天子有了聯繫,一時朝中傳為美談,自然不免有妒忌之人,也有吹捧石勒之人,石勒沒有察覺其中隱患,倒還欣然接受,不免有些飄飄然,這次平亂出征也是主動請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