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二、漁陽備戰
如今即是一方叛亂,又是一次機遇,石勒跟隨父親出征,褒義來說是豪情萬丈,建功立業,貶義來說就是充滿野心,期待著能和父親一樣,統領萬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石勒畢竟年輕氣盛,到目前來說人生一帆風順,心中所思所想,都被石城有所察覺,石城既想讓兒子承繼父業,又擔心兒子輕狂,陷入朝臣的阿諛奉承,根本沒有注意到朝廷的陰暗,如何應付面對詭譎的廟堂。

漁陽的夜幕轉瞬降臨,軍中點燃火把亮如白晝。伴隨軍中報號「監軍朱軾,征北將軍馬戎,征東將軍袁秉,安遠將軍趙歇,蕩寇將軍紀侃、鎮軍將軍蔡遠道、扶軍將軍范定國、輔軍將軍劉鈺、虎賁中郎將董斌,建武中郎將石勒、忠義中郎將費濤、護軍校尉陳凡、鎮軍校尉李守良已到帳外,請大將軍下令。」中軍帳衛士拉開帷幕,石城道:「請諸將入座。」

等諸將坐閉,馬戎最先開口:「大將軍緊急傳令,不知有何要事。」石城微微一笑:「漁陽乃幽州重地,可我軍自進駐漁陽以來,感覺人煙更加稀少,各位將軍可否視察一番?」

馬戎與袁秉相視一笑。

「稟報將軍,這幾日我與征東將軍視察一番,所到之處儘是凋敝荒蕪,路有遺骸,甚是淒慘,漁陽長城似有破損,看來此番匈奴犯邊除了劫掠財貨人口,還乘機破壞我北方防線,我等擔心漁陽善後之事,我大軍遠征,後路不得不防。」

石城道:「將軍所言甚是,我也發現漁陽困苦,如今賊軍盤踞遼東,前途未知,匈奴來去無蹤難以及時察覺其動向,如果後路不保,大軍有傾覆之險,我意在漁陽留有一軍,一面修繕城防,安頓遺骨,一面監視匈奴,為我大軍策應,不過東征兇險又無法留更多的兵馬。」

馬戎道:「將軍隻管安排,我看留有部分軍士即可,估計遼東情況也同樣惡劣,叛軍意圖拖死我軍,我等心中應當有所估計,大軍在漁陽也不可久住,需盯住叛軍速速平叛,同時將漁陽情況在詳細彙報朝廷。」

「馬將軍所言甚是。依將軍之見,誰可坐鎮漁陽?」石城話音剛落,石勒迫不及待地起身:「啟稟將軍,末將願意留守漁陽。」石城罵道:「本將正詢問征北將軍意見,小子無禮趕快坐下。」馬戎道:「留守漁陽,乾係甚大,建武中郎將既然主動請纓,必然胸有成竹,在下倒是同意。」石城又看看帳中其他將領,監軍朱軾道:「稟大將軍,令郎年少有為,從軍作戰也有十餘年,倒是可以勝任。」石勒聽罷,樂呵呵地笑道:「大將軍,你看馬將軍、朱監軍並無異議,您就同意了吧。」

石城背過身,心中其實有些埋怨石勒出頭,年輕氣盛沒有錯,可是石勒年紀雖然最小,軍中資歷倒還不少,十幾年戎馬竟然還在如此冒失,防備漁陽重任,其中的乾係豈是一個小小建武中郎將能夠承擔的?現在石家是風生水起,短短十幾年就從俸秩二百石的洛陽守備做到萬石的大將軍,爵位飛升到國公,除去有祿無權的宗室親王,實權的國公兼大將軍,不少朝臣可是嫉妒已久,另外朝中還有一個比自己地位略高的笑面虎李儒,誰知道帳中將領是心甘情願讓石勒防守漁陽,還是想抓住石勒把柄再看石家笑話?

思慮一陣後,石城轉過身來,:「本將下令,著征北將軍馬戎、鎮軍將軍蔡遠道、虎賁中郎將董斌、建武中郎將石勒留守漁陽,聽從征北將軍調度,留守步軍一萬,騎兵兩千,以及幽州投奔的豪強部曲一千五百人作為前鋒軍,一定要細心防守,不得讓匈奴或叛軍有可乘之機。」石城接著分發將令「其餘兵將再三日後啟程,大軍進發一舉蕩平遼東。」眾將領命,各自離開。

石城心中擔心石勒莽撞,此次布置中雖然保留了石勒的意願,但並沒有讓答應讓石勒做主將,反而在留守將領中,石勒的座次位居最末,需聽從所有人的指揮。

馬戎為將貴在穩重,行軍作戰偏向保守,這讓馬戎在朝中形成進攻不足守城有餘的名聲,當初馬戎還在是河南校尉的時候,每次主動出擊楚軍都慘遭敗績,後來石城都督冀州、並州、豫州兵馬時,因為多次敗績將馬戎而被貶謫成為延津守將,結果馬戎駐守延津半年,未能讓楚軍前進半步,為漢軍集結兵馬糧草留出充足寶貴的時間,臨時經略李儒在之後恢復了馬戎的官職,在平亂之後,李儒更是舉薦馬戎,提升馬戎做了京兆校尉,成為馬戎官職高升的貴人。

從這一點來看石城的舉動意在讓穩重的馬將軍鎮住漁陽,也約束一下躁動的石勒,這樣即便石勒有所失誤,也不至於出大紕漏,承擔領導責任。

可石城沒有再繼續細想,也沒有想到這一次一向作戰穩重保守的老將,竟然一改往日作戰風格。

等石城率領大軍離開後,馬戎並沒有將軍隊集結在一處,讓諸將聽從自己的號令。

下令讓石勒率領前鋒軍,以及弓弩手五百,騎兵五百屯軍灤城,即漁陽最北端要塞,蔡遠道率步軍兩千屯軍於平谷、董斌率步軍兩千,騎兵五百屯軍於潮白河西岸,自己領其餘兵馬駐軍漁陽。馬戎一面令各軍就地修整城防,賦予所有將領便宜行事之權,若匈奴兵至,立即派人稟報;一面告誡不可輕敵,若敵眾我寡可據險防備,實在難以抵擋,再有節製的退回漁陽,別有商議。

起初蔡遠道和董斌都對此行動表示反對,認為留守兵馬本來就不多,直接進言:「如今漁陽郡各地殘破,隨時可能面臨匈奴犯境,目下來看應當步步為營不能犯險,先集中軍力完善漁陽城防,再伺機由近及遠徐圖恢復漁陽防守。」

馬戎解釋道:「依靠堅城防守,雖然於目下似乎有利,但匈奴南下並無定數,僅僅依靠漁陽一城,如何防備匈奴給予牽製,豈不是縱容匈奴劫掠他出?何況漁陽郡內各地城池皆有破損,豈是輕易修好的?故應當先趁匈奴還未南下,搶佔險地,慢慢將這險要地界的城防修復,哪怕匈奴騎兵會蜂擁而至,但終究沒有攻城器械,只要細心防守險要之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漁陽必然無憂。繞開險要直接進入漁陽腹地,這要看匈奴有沒有這膽子,進來容易回去難,爾等回軍夾擊,或攻其後翼,匈奴豈有不敗之理?」

這也是一番道理,可蔡遠道和董斌還是覺得目下兵力單薄,分兵據守壓力太大。結果石勒表示贊同馬戎:「這匈奴來否尚無確切消息,如果一味堅守漁陽城,倘若匈奴不來,豈不延誤恢復其他要地的時間?末將贊同馬將軍意見。」蔡遠道一看石勒贊同,畢竟大將軍之子,朝廷新秀,也就不再多言。

可石勒的發言不過是明面上的話語,石勒本來想擔任一方主將,再向天下展示一番自己的軍略雄才,可父親偏偏安排了三員比自己官職高的將領,分明就是要壓製自己。石勒不理解,自己充當一方主將,明明是給父親張臉。如果馬戎按照以往穩重的性格,自己怎會有出頭之日?偏偏這一次馬戎竟然甘願冒險,竟然無意遂了自己的心願,有獨立的領軍機會,蔡遠道的建議雖然也有道理,可是機會難得,怎能輕易放棄?

石勒到底還是率軍走了,蔡遠道和董斌也聽從了馬戎的軍令,反正匈奴要來,第一個交鋒的就是石勒部隊,自己有何擔憂的?大不了石勒難以抵擋,自己再率軍返回支援唄。而馬戎本人,終究是怎麼想的呢?匈奴主力又會不會大舉南下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