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謀亂帝國》四、塞外「飛將」(上)
士氣倒是振奮了,可石勒心中清楚,大軍戰力士氣是一方面,兵員素質也是一方面,目前來看前鋒軍的戰力是堪憂的,幾乎沒有和匈奴正面交戰的經歷,現在沒有遭遇戰事,倒還義正詞嚴,真正面臨大戰又是否能堅持下來?還需要加強訓練,前鋒軍的職責就全盤負責堅守,至於出戰或巡視還是得依靠剩下的五百騎兵,五百弓箭手,另外城外土坑收拾殘骸後,也紛紛改做成陷馬坑。

灤城還在飄散著臭氣,大軍只能暫時居住城外,偃旗息鼓,秘密駐紮。石勒將帶來的數百壇好酒,令軍士噴灑在城池內外。直到五日後,隨著春風略境,灤城的氣息才恢復正常,漢軍這才搬入灤城。此外,石勒又精心挑選三十名幹練騎兵擔任斥候,分成十隊,在方圓五十裡內進行探測。看著漁陽地圖,在北地五座烽火台處共計留守士兵五百人,前鋒軍和老兵各佔一半。

此外剩餘兵馬也做出如下安排,上午訓練,下午、傍晚修築城防,夜晚輪番巡視。

又過了五日,運送糧草的征北將軍左領徐巨率領八百人將糧草箭矢等物資送到灤城,石勒一面吩咐軍士安置物資,一面拉著徐巨縱馬草原。徐巨看出了石勒神情是有話要說,正要想問,石勒直接了當的塞了一句話:「灤城空虛,我想留下你所部部分兵士,還望你不要推辭。」

徐巨一愣,連連擺手:「不可不可,馬將軍知道必然責罰,而且運送後勤事關重大,不宜抽調人手。若中郎將缺少兵馬,可派人向馬將軍說明,增發援軍。」

「哎,塞外兇險,誰知匈奴大軍何時抵達,如果依照程序申請,即便將軍同意,發兵到此也需四五日,現在正好你有兵馬,就不必拖延時日,都是朝廷軍馬,你回到漁陽再將是由稟報給將軍,將軍自然不會怪罪,徐左領就不必吝嗇了。」

「這豈是吝嗇,軍令既然佈置,這八百士兵便是本部統屬,缺少便是我之罪責,非主帥下令這一兵一卒都不能留下」「徐左領何必如此刻板!那我從前鋒軍中與你調換五百士兵,這下總可以了吧」徐巨還是沒有答應,石勒顯然有些急躁,又不願意直接說出不相信前鋒軍戰力的緣由。

這時,一溜煙塵,一隊斥候急速趕來:「稟報將軍,向北五十裡發現匈奴大部隊,正在緩緩朝我軍靠攏,照此速度估計在明天便可達到。」石勒突然興奮:「傳令各部將佐,收縮兵馬,除了烽火台士卒,全部返回灤城堅守。」斥候領命而去。

石勒拍拍徐巨肩膀:「你看,左領若來遲一日,我灤城防線豈不更加危險?這匈奴說來便來,這下大戰在即,徐左領所部也就全部留下吧,此戰結束再行返回。」大戰在即,徐巨也只能拱手:「事發突然,徐巨領命。」「好!我軍上下眾志成城,必能擊敗匈奴。」說完,便和徐巨一同返回灤城安排守城事宜,今日起全軍戒備。

石勒一面親自檢查城防設施,守城器械,一面派出兩隊斥候,一路上報漁陽,一路上報石城。

次日清晨,伴隨著朝陽升起,遠處掀起的灰塵,響徹山野的奔騰聲,驚動野禽亂鳴,漢軍打顫。休整多日,灤城應該守的住吧?至少許多將士都是如此抱有僥倖,才敢站在城頭眺望備戰。石勒率領部將登上城頭,以穩固軍心。

石勒看著遠處煙塵,回頭對中郎將護衛楊熙、中郎將督兵何長遠、征北將軍左領徐巨道:「諸位猜測一下,前方賊寇數量多少?」楊熙道:「估計萬人?」徐巨道:「應當比一萬數多,估計二萬左右」石勒笑道:「我意與徐左領相當,擬當二萬有餘,此番強敵,數倍於我,傳令各軍不可輕率也不可怯陣,敵軍雖眾然雜亂無章,先堅守城池,等搓其鋒芒後,再行商議如何行動。」

這匈奴來的如此迅速及時,實則看到遼東烽火,以此響應孫琛戰略。

此時石城率領大軍長途遠征,叛軍繼續不戰而逃,漢軍行軍過於順利,離開漁陽才五天,漢軍就已經收復遼西郡。太過順利,作戰豐富的漢軍上下都保持懷疑,開始緩速前進,孫琛察覺漢軍動態,親自率軍氣勢洶洶做出簡單反擊,不出意料的大敗,折損六百人再次東逃。這一下漢軍覺得就是叛軍太弱,不敢接戰,石城也同樣認為,就這樣漢軍很快穿過大凌河,抵達錦州,可是錦州同樣被搶個精光。

孫琛覺得時機已到,現在漢軍不僅深入我軍腹地,漢軍所經之地也幾乎被自己破壞,而且漢軍上下目前極度輕視叛軍,可以一戰,於是派軍堅守遼河防線,隻守不攻,一面點燃遼東烽火。

就這樣,匈奴單於在極短時間內知道了遼東軍暗號。同樣的,匈奴單於認為現在幽州殘破不堪,率領傾巢兵馬也得不到合算的戰果,於是隻命令離漁陽最近的左賢王莫尹率部側應遼東。左賢王也就率領部眾二萬五千人南犯漁陽。

不一會,匈奴大軍的身影便出現在漢軍眼中,如同洪水一般席捲山野。石勒擊鼓一聲,城樓兵馬偃旗息鼓,嚴陣以待。匈奴越來越近,五裡……四裡……三裡……二裡……,城外戰馬奔騰,灤城一片寂靜,石勒站在城樓能夠聽見急促的呼吸和心跳。

「轟隆」一排馬隊掉入陷馬坑,讓本來行軍毫無章法的匈奴騎兵顯得更加凌亂,緊挨著又是幾座馬坑,匈奴兵馬明顯有些措手不及,但畢竟匈奴人數眾多,石勒並沒有乘機掩殺,不過經歷陷馬坑的阻攔,匈奴兵團的氣勢也被削弱了不少。

還未開打匈奴便折損銳氣,這讓匈奴騎兵在城下罵罵咧咧,叫嚷著衝破城門。匈奴離城門只有一百米,石勒擊鼓三聲,城樓鼓噪吶喊,弓箭手站立兩列,第一列已經準備多時的弓箭手現將手中勁矢射出,旋即換位退後,第二列弓箭手換上,繼續射箭。漢軍準備充沛,匈奴騎兵前鋒應聲而落,一番箭雨落馬者兩百來人。剩下的匈奴兵馬本想繼續進攻,忽然後方傳來哨聲,匈奴兵馬停止進攻,又相互招呼呼嘯而走,一退又是數裡開外。

石勒等匈奴遠去,再次派出斥候探查消息,也將城外死屍經行清理,此次小戰匈奴陣亡三百三十人,因受傷撤退未及時被俘虜者四十五人,此外漢軍還獲取一百六十匹匈奴好馬,以及三百把匈奴彎刀。

這一陣,前鋒軍也就完全不在怯陣,部分兵士甚至輕視起來,相互討論:「原來匈奴外強中乾,看似氣勢洶洶卻又如此不堪一擊,當初就應當順應天兵截殺奴兵,幽州也就不會遭此大亂。」

恰好石勒經過,聽到如此言語,回顧道:「匈奴退兵,完全是因措手不及戰場不利導致,匈奴初挫銳氣固然好事,但匈奴沒有莽撞攻城,說明匈奴主將知曉戰場形勢,看吧,明日匈奴必當復來,而明日的戰鬥恐怕不會輕易結束,不可輕敵。」隨後下令全軍依舊戒備,不能輕敵。

第二日,匈奴大軍捲土重來。這一次匈奴兵馬大部已經改成步戰,只有千餘騎兵壓陣。匈奴兵馬如烏雲般奔向灤城,騎兵緩緩跟隨在後。離灤城數百米,匈奴不在前進,大軍左右排開,揮舞彎刀。只見十餘騎簇擁一員猛士大將行至陣前,帶看來人絡腮鬍須,身材魁梧,身著華麗,腰間還盤著玉帶。

那人又近灤城數百步遠,派人喊話道:「城中漢將聽著,我乃匈奴左賢王,奉大單於命令進取幽州,本王身後是數萬驍勇猛士,大軍一旦破城可憐爾等將為齏粉,如若開城投降,我一律善待,不僅得以保全,你城中主將可封賞千頃草原。」

「奴賊休得胡言,我與爾等不共戴天,凡城中一兵一卒皆願死戰。倒是爾等應當收兵回去,我大軍支援便在身後,免得身死人滅。」

「漢將聽著,汝當三思而行,你一人身死事小,可憐城中兵士性命!」

石勒聽罷,張弓搭箭:「爾等儘管前來!」瞄準匈奴使者,一箭射翻落馬,左右匈奴士兵連忙將使者拖回陣中。左賢王大怒:「本王仁盡義至!灤城漢軍好自為之」說完轉身回陣。旋即匈奴擊鼓,大軍開始攻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