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華夏真相集》第二集 南華老仙
關洛道上,數聲寒鴉,幾株枯樹。

獻帝見李樂等擊退李傕,極力安慰褒獎,詔命繼續東進。

李傕等整軍再來追趕,又大敗楊奉、李樂等。楊奉與眾臣簇擁獻帝退至陝縣,結營固守。獻帝此時四顧,見身邊衛士已經不足百人。

李傕率軍圍營,喧嘩喊叫,催命眾官隨天子出壘,形勢十分危急。

太尉楊彪一面遣使至李傕營中虛與委蛇,一面暗使李樂夜渡黃河,尋得渡船,迎接獻帝過河。黃河岸高十餘丈,眾人背負獻帝下船,極歷艱辛。

隨駕士卒皆爭攀援上船,渡船險些傾覆。董承、李樂以劍斬眾兵,舟中斷指可掬。

獻帝終於逃過黃河,同行者僅余皇后、楊彪等數十人。

進至大陽,河內太守張楊派人背負糧米貢奉獻帝;至安邑時,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綿帛。

獻帝免於饑寒,命改元建安元年,拜張楊為安國將軍,胡才為征東將軍,封王邑為列侯。

建安元年正月,董承、張楊欲使獻帝駕還洛陽,楊奉、李樂等人不從,諸將又互相猜忌。二月,韓暹攻打董承,董承逃奔野王;胡才又欲攻韓暹,獻帝使人製止。

直到秋初七月,獻帝在楊奉、韓暹等人護送下,方才回至洛陽,路上整整走了一年。

洛陽經過董卓之亂,已成廢墟,更無一間完整宮室。獻帝居於新修之南宮楊安殿,百官皆無住所,乃披荊斬棘,依附牆壁之間。

當時州郡貢奉不至,洛陽糧荒,郡臣飢乏,各都樵採於山林,君臣處境十分狼狽。

儘管如此,獻帝猶以護駕之功封贈諸臣,遷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假司隸校尉,皆假節。又命人傳檄山東州郡,宣佈天子還都洛陽之事,號召勤王。

檄文傳至河北,冀州牧袁紹召集群僚,商議對策。

謀士沮授力勸袁紹迎獻帝於鄴,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但謀士郭圖與大將淳於瓊皆都反對,認為如將皇帝接至身邊,行動反受牽製,不如割據冀州,自在為王。

袁紹認為郭圖之說有理,竟不聽沮授建議,更不迎納獻帝。隻一心要消滅宿敵公孫瓚,天並幽州以為己有。

公孫瓚自殺劉虞,獨佔幽州之後,州內吏民懷念劉虞昔日恩惠,皆都懷怨。

時有幽州從事鮮於輔糾合州兵,欲為故主劉虞報仇,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

閻柔在幽州及胡人中向有威望恩義,遂招集胡漢之眾,得兵數萬,進攻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二軍大戰於潞縣城北,閻柔大敗鄒丹,斬首四千餘級。

鮮於輔復又聯合烏桓峭王,聚胡族騎兵七千餘人,南迎劉虞之子劉和,欲奉之為主。

劉和時奉冀州牧袁紹之命,與大將麴義、鮮於輔、烏桓峭王等合兵十萬,共攻公孫瓚。由是合三路人馬之力,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

代郡、廣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吏民因懷念劉虞,趁此皆叛公孫瓚,起兵攻殺其所置長吏,與鮮於輔、劉和等合兵,聲勢大壯。

公孫瓚一敗再敗,隻得退守易京。因放眼四周皆是敵人,便在易京周圍修築十道塹圍,塹內有土台多座,皆高五六丈,上設望樓。

居中亦建一座土台,高達十丈,摩天接雲。公孫瓚自居其上,以鐵為門,不許男人入內,除以台上巨嗓婦人叫喊傳令,其餘公事文疏,皆以繩索系之上下。

公孫瓚自此遠絕賓客,無所親信,又於台內貯糧谷三百萬斛,自謂萬無一失。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復說中原。

呂布戰敗,東走歸於徐州劉備。張飛不喜呂布為人,與關羽皆勸劉備不納。

劉備正是積累海內人望之時,遂不聽二弟之言,厚待呂布,並使其屯駐小沛,與徐州以為犄角之勢。張邈一路追隨呂布,派弟張超帶家屬保守雍丘。

興平二年秋八月,曹操兵圍雍丘。十二月,雍丘糧盡矢絕,守兵崩潰,張超橫劍自殺。

曹操率軍攻入雍丘,殺盡張邈三族,以報前仇。張邈引殘部投奔淮南袁術,中途卻被部下叛兵所殺。由此兗州平定,曹操領兵向南,攻略淮汜。

建安元年二月,曹操以兗州為基,率軍南征,欲與袁術爭奪淮南。

當時汝南、潁川黃巾軍四起,何義、劉辟、黃邵、何曼等各有兵眾數萬,分據各縣。曹操率兵進擊,先在許縣擊破何義,隨即進攻中許,勢力發展到豫州一帶,軍隊實力迅速增強。

漢廷聞之,獻帝親派使者前往許縣傳旨,封拜曹操為建德將軍。

是年六月,袁術從淮南起兵進攻劉備,準備奪取徐州,藉此與曹操抗衡於淮北。

劉備使司馬張飛鎮守下邳,親率軍進至盱眙、淮陰一線,迎戰袁術。二軍相守月余,各有勝負,僵持不下。此時陶謙故將曹豹與張飛發生矛盾,張飛襲殺曹豹,城中混亂。

中郎將許耽招引呂布襲取下邳,張飛兵敗逃走,下邳遂被呂布佔領。

劉備急忙帶兵回救,軍至下邳,不戰自潰。復收合散兵,與袁術再戰於廣陵,又大敗。遂因軍糧斷絕,退無所歸,於是請降呂布。

呂布既奪徐州,心滿意足,便納劉備之降,並表為豫州刺史,使還軍屯於小沛。

袁術遣大將紀靈率步騎三萬再攻小沛,劉備向呂布求救。呂布率兵千餘馳援,卻不欲與袁術結仇,乃將紀靈請至營中,欲與其兩家解和。紀靈仗其兵多,堅執不肯。

呂布大怒,引眾出帳。命小校樹立自己所使大戟於營門之外,持弓說道:君子好成人之美。若我箭中戟上小枝,請你二家罷兵;如若不中,但憑爭鬥!

說罷引弓發矢,一擊而中。紀靈大驚,因畏呂布之勇,引兵退去,劉備之圍遂解。

劉備還兵小沛,收合舊部兵馬萬餘,聲勢復振。呂布恐劉備勢大難製,乃接受陳宮之策,親自率軍攻打。其年九月,小沛失陷,劉備逃亡,呂布由此全據徐州。

此時曹操攻下許縣,便與眾謀士商定迎接獻帝南來,定都於此。

於是派遣大將曹洪,前往洛陽迎接獻帝。但因董承等人拒險阻擋,曹洪未能如願。

此時獻帝在洛陽度日艱難,大臣楊奉、韓暹、董承等人之間,互相猜忌不和。議郎董昭時見楊奉兵馬最強,便假作曹操口氣修書,密送楊奉。其書略雲:

操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今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冀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必須眾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將軍當為內主,吾為外援。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

楊奉得書喜悅,對部下諸將說道:兗州諸軍近在許縣,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賴仰仗。正宜互通有無,不宜可乎?

遂表奏曹操為鎮東將軍,襲其父爵費亭侯。

董承回朝,見韓暹、張楊等居功自傲,在朝中胡作非為,欲借外力除之。為不使楊奉獨得薦賢之功,又自悔當日以兵抗拒曹洪,遂暗中寄書曹操,召其帶兵入朝,以製約韓暹等人。

曹操見書大喜,遂帶兵入洛陽朝見獻帝,劾奏韓暹、張楊擾亂朝綱之罪。

韓暹見曹操兵強馬壯,對己興師問罪,知道己非其敵,因而逃奔楊奉營中,尋求庇護。

獻帝因韓暹自長安到洛陽一路護送之功,詔令赦免其罪。遂命曹操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假節鉞,一舉而登九卿高位。

曹操亦以護駕之功,奏封衛將軍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更以通叛罪殺侍中台崇、尚書馮碩等三人,就此斬官立威,初執朝政。本欲奏請遷都於許,但恐遭人非議,為此猶豫不決。

正在此時,門人入報:議郎董昭來拜。

曹操知道自己此番得以入朝執政,全靠此人在背後運作,於是親迎入府,引其同席而坐,虛心問道:今某入朝,百廢待興。則應當採取何計,以興漢室?先生必有以教我。

字幕: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初舉孝廉入仕,首任袁紹帳下參軍,多有戰功。因見袁紹喜聽讒言,不納忠語,於是投奔張楊。張楊率軍迎漢獻帝還都,董昭隨行,拜為議郎。

董昭見問答道: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入朝天子,輔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然朝廷播越,新還舊京,遠近跂望,冀一朝獲安。今復徙駕,不厭眾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算其多者。

曹操喜道:先生此言,正合我意。楊奉近在大梁,兵精將勇,得無阻止我遷都之策乎?

董昭說道:楊奉部下雖眾,但少黨援,將獨委質。授公以鎮東將軍、費亭侯之事,皆是楊奉所定,足以見信。公宜就便遣使厚遺答謝,並說京都無糧,欲奉車駕暫幸魯陽;而魯陽近許,轉運稍易,可無懸乏之憂。楊奉為人勇而寡慮,必不見疑,比使往來,足以定計。以明公之才,十倍於楊奉等輩,其何能為累!

曹操心花怒放,以手輕擊董昭之背贊道:公言極善!

即遣使齎持厚禮,並攜密書,前往大梁城來見楊奉,盛讚其護駕之德,並舉薦之恩。最後方才談及京都無糧,欲奉車駕暫幸魯陽之事。

楊奉果然滿口應允遷都魯陽就糧,且以部下兵馬沿途護送。待見車駕路過魯陽不停,竟將獻帝一直徙奉許縣,這才知道上當,罵道:這個奸賊,怎地反將天子劫入他老巢去了?

由是大為失望,乃與韓暹等引兵來追,並縱部下抄掠定陵。

曹操不理追兵,密派夏侯惇引精騎往攻楊奉梁城大營,一戰而勝,降誅即定。楊奉、韓暹失地喪眾,至此進退失據,隻得引其餘部東至壽春,投降袁術。

獻帝至此遷許,終於不以饑寒為憂,於是心中大定,遂詔命便以許縣為都,改稱許都。

歷史真相:董昭隻此遷都一策,便為曹氏代漢立下首功,也便奠定其在曹操麾下首席功臣之基。魏營謀士極眾,荀攸、賈詡、程昱、郭嘉等都廣為人知,而唯獨董昭名聲不顯,是因小說家言揚此抑彼之故。若論功勞,荀、賈、程、郭之流,皆都遜於董昭定策大勛一籌。其生平所展現謀略,亦被陳壽推崇,認為可與郭嘉、程昱等人比肩。毛玠、荀彧都曾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實際操作,卻成就於董昭。

建安元年九月,獻帝以曹操護駕之功,詔拜大將軍、封武平侯,命令進討楊奉、韓暹。

曹操聞說二人已投袁術,遂進兵攻佔梁縣,安排曹洪領兵把守,自引軍班師還於許都。

袁紹得知,遣使至許都與曹操交涉,要求使獻帝改都於鄄城,因此地位於冀州與許都之間,而離冀州較近,以便控制朝政。

曹操不傻,自然一口拒絕。獻帝忌憚袁紹勢力,詔拜其為司空。

袁紹恥於位在曹操之下,不肯接受。曹操一時不敢得罪袁紹,於是甘將大將軍名號相讓,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袁紹自是大為高興,遂領大將軍之職。

由是曹操便將獻帝控制在手,以親信充任皇宮宿衛,專斷朝政。又以親信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此後每次自己出征,便由荀彧總理朝政。

鏡頭轉換,按下朝堂,復說江湖。

建安元年九月,曹操攬政之際,劉備被呂布攻破小沛,拋棄妻子而逃,十年努力皆都成空,只能一切從頭再來。

十月,劉備投奔許都,求見曹操。曹操素重劉備,待之甚厚,表奏為豫州牧,又供其軍糧,增其將士,使劉備收合散兵,東擊呂布,以報前仇。

與此同時,孫策從丹楊起兵,東渡浙江,進攻會稽郡。

會稽太守王朗派兵扼守浙江濱城固陵,孫策數攻不克。叔父孫靜進言道:何不從固陵以南查瀆奇襲?必可收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之效也。

孫策採納,命軍士多點火把以為疑兵,然後分軍經查瀆襲擊高遷屯。

王朗大驚,派故丹陽太守周昕率兵迎戰,周昕倉惶應戰,被孫策殺死。王朗軍由此大敗,從事虞翻保護王朗從海路逃至東冶。孫策追擊不舍,王朗投降。

於是孫策自為會稽大守,又攻破江東嚴白虎,遂佔有會稽全郡。

是年曹操為解決軍糧問題,命在許下屯田。後令各郡皆置田官,召募百姓屯田;更在中央及各郡縣分置大司農、典農中郎將、典農都尉等官,以主管民屯,收穫後與政府分成。

期年之後,收糧數十萬斛,民屯大獲成效。

曹操見此,復命開展軍屯,由大司農派出司農支校尉、度支都尉等田官主管。當時糧食奇缺、飢荒不斷,屯田不但解決軍糧問題,也使北方久經破壞經濟得到恢復。

便在此際,首席大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如失左右手,茫然不知所措,傷心之餘寫信給荀彧,命其推薦一位可接替戲志才者。

荀彧見書,就推薦好友郭嘉,盛讚其才,但稍薄其品行。曹操大喜道:當今天下大亂,某隻惟才是舉,何論人品德行哉!

及聞郭嘉來到,親自接入營帳,與其並望而坐,共論天下大事。

郭嘉比曹操小十五歲,但對曹操志向愛好卻了如指掌,指畫而談,如掌上觀紋,並建議道:當前之計,可趁袁紹攻擊公孫瓚無暇南顧,先滅呂布。如此不僅奪取徐州,擴大實力,又可避免以後對袁紹決戰之時,呂布從東面側翼之威脅也。

曹操聽罷,因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當即封官,命為軍師祭酒。

郭嘉離開營帳,也大喜過望道:此真吾主也。

字幕:建安元年夏,張濟因兵缺糧,自關中入荊州界北,攻打穰城,為流矢所中而死。

消息傳入襄陽,荊州官屬皆向牧守劉表道賀。

劉表卻道:張濟以勢窮而來,因作為主人者無有迎客之禮,方才至於交鋒,令涼州英雄命喪我鄉。此非牧守之意,我今隻受弔祭,不受賀也。

乃使人北出穰城,盡納張濟部眾入境,並使張濟族子建忠將軍張綉統領,屯於宛城。張綉及其涼州部眾聞之大喜,因此皆都歸心劉表。

張綉此時正當青壯,武藝絕倫,槍法天下無二,號為北地槍王。自此便代領叔父部眾,鎮守宛城,以為荊州北藩。

鏡頭閃回,張濟既死,復說賈詡。

當初漢獻帝既出長安東歸之時,宣威將軍賈詡上還印綬辭官,前往華陰投靠段煨。

段煨及其軍中將士無不敬畏賈詡,聞說來此,皆都踴躍;及至到達,更禮奉甚恭。

賈詡安頓家屬於華陰已畢,便即謀劃離此而去,南歸張綉。

部從大都不解,因而問道:段煨相待使君甚厚,因何反要去投晚輩張綉?

賈詡說道:你等不知,段煨生性多疑,有忌憚我賈詡之意。其禮待雖厚,便不可恃久,久則必將為其所圖。我若離去,其心中必喜,又期望吾為其結大援於外,必厚待我妻子。張綉新領其叔部軍,苦無謀主,亦必願得詡前去,且以長輩之禮待我。此去一舉兩得,則身傢俱全。

由是留書辭別段煨,徑往宛城。張綉果執子孫之禮迎之,段煨果亦善視其家。

賈詡見張綉對自己百依百順,便勸其依附劉表,以為靠山。張綉從之,並請賈詡為使,往襄陽去見劉表,以通和好納誠之意。

未料賈詡襄陽一行,回至宛城便對張綉說道:劉景升若處太平之世,實乃三公之才。但處此亂世,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劉表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果然境內無事,關西及兗、豫學士歸之者千數。又建立學校,講明經術,命故雅樂郎河南杜夔製作雅樂,將荊襄九郡經營如世外桃源,亂世樂土。

時有平原禰衡,字正平,少有才辨,尚氣剛傲,孔融薦之於曹操。

彌衡依仗口舌之利,於宴會之際辱罵曹操,張遼等眾將皆請斬之。

曹操卻道:禰衡豎子,孤若殺之,猶滅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不如遣其為使,前往襄陽,勸說劉表歸降朝廷。

彌衡不願為曹操所使,堅執不去。曹操便使武士押送上路,裹脅而行,終至襄陽。

劉表早聞彌衡清名,聞其奉使前來,延禮上座,以為上賓。彌衡稱讚劉表之美盈口,而好議貶其左右群僚。於是荊州名士皆怒,因形容捏造言辭,譖之於劉表道:彌衡稱將軍之仁,雖西伯不能過也;唯以為不能決斷,終不濟者,必由此也。

劉表大怒,知道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欲借刀殺人,便使彌衡前往江夏。

黃祖亦知彌衡盛名,也以上賓之禮深加善待。其後連日聚眾設宴款待,漸漸不分彼此,相互之間調笑為樂。一日彌衡酒醉,當眾詬辱,黃祖果然怒而殺之。

字幕:建安二年正月,曹操為解除許都南部威脅,率兵進擊宛縣張綉。

曹軍進至淯水,張綉就依賈詡之諫,率領全軍投降。

曹操準納張綉之降,命其駐軍城外,自己率虎賁軍居於城中。因嫌夜來獨睡寂寞,侄兒曹安民猜測叔父之意,薦以張濟之妻鄒氏,容貌絕美,可奉枕席之歡。

曹操見之大喜,納其為妾,並移至城外營中同居。

張綉聞之不滿,怒道:曹賊欺我太甚!

有人聞聽此語,私下告知曹操。曹操亦怒,乃以重金收賣張綉親信胡車兒,使其行刺張綉。

卻未料胡車兒乃是鬼谷門掌門史子眇親傳弟子,奉師命欲保師弟諸葛亮復興漢室,清除權臣曹操,便將此事反而泄露給賈詡。賈詡聞之,復又告知張綉。

張綉聞而驚懼交迸,遂復聚眾造反,率軍襲擊曹操。

曹軍毫無防備,因而大敗。曹操右臂中箭,坐騎大宛馬受傷而死。長子曹昂將戰馬讓與父親,曹操方得免難。中軍校尉典韋、曹昂及侄曹安民皆死於亂兵之中,貼身衛士損失殆盡。

張綉帶兵追趕,曹操在舞陰設伏,將其擊退,遂留曹洪留守,自回許都。

曹操回師,上表請罪,獻帝不怪,反以善言安撫,設宴慰勞出征將士。

此時長安飛表到京,說關中諸軍再次作亂,侵掠三輔,驚擾先帝陵寢。胡漢將帥十數股之多,各自為政,以韓遂、馬騰實力最強。

曹操聽從謀士荀彧之議,舉薦鍾繇前往督撫關中。鍾繇奉旨前至關中,駐節長安,派使者分別寄書給韓遂、馬騰等諸路將帥,對其陳說利害,各個擊破,深加撫慰,恩威並用。

韓遂、馬騰畢竟不敢與皇帝對抗,各遣質子入侍許都,以示服從,關中得以暫時安定。

三月,曹操使將作大匠孔融持節至冀州,拜袁紹為大將軍,兼督冀、青、幽、並四州。

袁紹大為滿意,便與曹操暫時相安無事。

名士應劭時為袁紹軍謀校尉,因聞獻帝遷都許昌,宮藏典籍蕩然無存,於是慨然嘆息,遂親自綴集舊聞,撰成《漢官禮儀故事》奏上。

此後魏晉朝廷制度、百官典式,皆據應劭所言而立,可謂絕大貢獻,功高蓋世。

鏡頭轉換,按下袁紹,復說袁術。

袁術佔據淮南,聞說朝廷拜庶兄袁紹為大將軍,不由大怒,口不擇言道:本初生母出身婢女,低賤至極。我為袁氏嫡系子孫,此大將軍之位不傳於某,反予我家賤奴耶!

一眾僚臣聽罷,俱都默然。

袁術退回內府,術士張炯來見,問道:明公曾聞「代漢者當塗高」之讖語乎?

袁術不答反問:此語何謂耶?

張炯答道:當董卓伏誅之時,有女巫曾對李傕雲,「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傕同闕,另極高之人謂傕。」李傕聞而大喜,故此敢於造反。

袁術:然則李傕終至敗亡,卻是為何

張炯:其女巫所雲讖語雖是,但解之誤矣。使君家門四世三公,且具大才,可試解之。

袁術詳審其讖,試言道:吾表字是為公路。公者,百官中至高者也;路者,非途而何?途者,塗之通字也。則代漢者當塗高,非孤正應其讖乎!

張炯撫掌大笑:人謂天縱聰明者,明公之謂也。

當即三拜九叩,山呼萬歲。

袁術大喜,果然以為自己上應天命,遂於壽春稱帝,自稱「仲家」。詔命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設置公卿百官,依天子之禮郊祀天地,就此登上皇帝寶座。

孫策時在吳郡,聞說袁術踐位稱帝,恐因曾與其聯盟而受連累,故立即親寫書信,勸喻不可如此。袁術不聽所勸,兩人於是絕交,不再有往來。

孫策復又寫書遣使,告知舅父吳景、族兄孫賁、孫香等人,勸其速離袁術,免受連累。吳景接到手書,當即放棄廣陵,東歸外甥孫策。

袁術任命孫賁為九江太守,孫賁拒不就任,被困江北,後亦尋機拋棄妻兒,返回江東。

孫香被袁術任為汝南太守,雖然接到孫策書信,但因道路遙遠被阻,未能歸返。

袁術復遣韓胤為使,至徐州來見呂布,告知稱帝之事,並請呂布履行當初婚約,將女嫁與己子,以備立為太子妃。

呂布聽從沛相陳珪之勸,拒絕其婚請,並將韓胤遣送許都,以附逆罪名斬首。曹操代天子復詔,加封呂布為左將軍,又親寫書,深加撫慰。

袁術聽說呂布毀婚斬使,勃然大怒,派大將張勳、橋蕤前往征伐。二將領命,乃與韓暹、楊奉二軍聯合,共率步騎數萬,進攻下邳。

呂布當時僅有步兵三千、馬四百匹,眾寡懸殊;聞說袁術派將來伐,因而大懼。

陳珪又獻離間之計,呂布從之,寄書給韓暹、楊奉道:二位將軍前曾護駕返歸洛陽,我又親自誅殺董卓,都為朝廷立有大功。今公等焉能與袁術合汙,同為國之反賊?不如共誅袁術,為國除害。待破袁術之後,某必不取分毫,悉將袁術軍資,贈與二公。

韓、楊二人覽書,皆都表示同意,乃遣來使回報溫侯。

呂布既得回書,遂率軍出城進攻。距袁軍大營不到百步,韓暹、楊奉便命部下呼喊相助,與呂布共攻張勳。

張勳大敗而逃,呂布與韓、楊聯手,水陸並下,直追至鍾離,離壽春僅二百裡。

袁術親率精兵五千,屯於淮水之南觀望動靜。呂佈於淮水之北令軍士大聲呼喊,嘲笑袁術一番,然後回師北還。張勳全軍覆沒,僅以身免;袁術經此一敗,勢力漸弱。

楊奉、韓暹協助呂布擊破袁術,留駐下邳。因當時徐揚糧食奇缺,楊奉欲辭別呂布,至荊州投奔劉表就食,呂布不許。

當時劉備暫棲小沛,因徐州之事對呂布心存嫌怨。楊奉探知其事,便遣人與劉備相約共擊呂布。劉備雖恨呂布,但亦厭惡楊奉為人,於是假裝許諾,派張飛暗迎楊奉軍至小沛。

楊奉既至小沛,劉備置酒相待,便於宴席間使人縛殺,將其軍士部眾據為己有。韓暹聞說楊奉已死,自己勢孤力單,便率十餘騎逃奔並州,途中為人所殺。

字幕:建安二年九月,袁術率軍攻打陳國,誘殺陳王劉寵,並有其地。

曹操聞報大驚,奏請獻帝允準,親率大軍東征。

袁術聽說曹操親來,不敢交鋒,棄軍逃回淮南,留大將張勳、橋蕤、李豐等退守蘄縣。曹操揮師進擊,陣斬袁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只有張勳再次倖免於難,匹馬逃回淮南。

曹操解除許都威脅,得勝還朝。

袁術一年之中,先敗於呂布,再敗於曹操,將士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

鏡頭轉換,按下淮南,復說江東。

孫策取得江東數郡,威名大震,遠近皆來歸降。惟有吳郡鄒佗、錢銅、王晟、嚴白虎等人,各聚眾萬人依險據守,不肯歸附。

孫策先攻鄒佗等人,譾除枝葉;隨又大戰嚴白虎,復破之。嚴白虎逃奔餘杭,投於餘杭營帥許昭家中。老將程普請擊許昭,孫策道:許昭誠於故友,此丈夫之志,不可誅也。

建安二年,曹操派議郎王浦攜天子詔書過江,詔拜孫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並命與呂布、陳瑀一起討伐袁術。

孫策嫌騎都尉職微,欲得將軍封號以自重,向王浦微露其意。王浦並無絲毫遲疑,當即便以皇帝名義,詔封孫策權代明漢將軍,並授予兵符。

孫策既奉帝詔,便就整頓兵馬,要去與呂布、陳瑀相會,謀劃軍機,參同形勢。

但陳瑀亦領天子詔書,欲乘機奪取孫策地盤。乃派遣都尉萬演秘密渡江,齎持印信三十餘個,給吳郡、會稽各地散寇及諸郡縣大帥,並聯絡祖郎、焦已、嚴白虎等山賊,使作內應。

萬演聚合群賊,相約隻待孫策部隊開拔,馬上起兵攻取郡縣,亂其後方。萬演行事完畢回報陳瑀,剛至錢塘便遇江東人馬,便被程普擒獲,搜出嚴白虎等人回書。

孫策觀書大怒,便派呂范、徐逸統兵直撲海西,大破陳瑀,俘其妻兒將士四千餘人。陳瑀僥倖漏網,往北逃奔袁紹。

鏡頭轉換,按下江東,復說淮泗。

自前番宛城之戰過後,舞陰、南陽等地旋即復被張綉佔領。曹洪屢次率軍進擊不利,隻得據守葉縣。張綉與劉表聯軍卻又不斷侵擾,曹洪抵擋不住,乃向許都告急求救。

當年十一月,曹操親自南征,進至宛縣。因生擒劉表部將鄧濟,乘勝轉攻舞陰,大敗張綉、劉表聯軍,將許昌以南失地全部收復。

張綉就此罷兵,退至穰縣固守。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再次進兵南征,圍攻穰縣。張綉據城堅守,曹操久不能下。

仲夏五月,劉表派兵北上援救張綉,準備斷絕曹軍退路。時有袁紹部將前來投降曹操,報告袁紹採納謀士田豐之策,準備偷襲許都。

曹操大驚,急忙退軍,張綉隨後來追。

當時劉表軍隊已經拒險截擊,後有張綉追兵,曹軍前後受敵,形勢危急。曹操臨危不驚,乃命軍士連夜鑿開險阻為道,使輜重先撤,後將精兵埋伏在後。

至次日天明,張綉、劉表合兵,方才發現曹軍所鑿通山道。二人略作商量,以為曹操一夜之間鑿山而退,必定逃之未遠,於是傾盡全力來追。

聯軍方入狹道之中,曹操伏兵俱起,步騎夾攻,大敗追軍,安全退回。

酷夏已過,金風送爽,草高馬肥,又是征戰季節。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依據郭嘉此前所定戰略,決定先滅徐州呂布,再與袁紹決戰。於是親率大軍東征,進至彭城。

陳宮聞說曹操已至彭城,遂勸呂布:將軍可趁曹軍遠來疲憊,列陣未整,出兵迎擊。

呂布:何必如此!某等曹操進至下邳,再將其軍趕入泗水,豈不一勞永逸

十月,曹操攻佔彭城,盡屠城中百姓,隨即進兵下邳。

陳宮又建議呂布:將軍可親率步騎出屯下邳城外,末將守城,以成犄角之勢,互相聲援。曹操遠來軍糧不足,待其糧儘力疲,則內外同時出擊,定可大破曹軍。

如此良策,呂布又不採納。

曹軍進至下邳,呂布出戰,不能將敵軍趕入泗水,反而屢戰屢敗,退入城中,再不敢出。

曹操遂命軍士將下邳城團團圍住,晝夜猛攻;又命掘開附近沂、泗二水,淹灌下邳。呂布勉強挨至年末,處境愈加危急,裡無糧草、外無救兵。

偏在此危怠之時,呂布軍中復生嘩變。

時有部將侯成營中名馬失而復得,諸將藉此歡宴慶賀,並將所備酒肉獻與主將。呂布先前曾宣佈守城期間禁酒軍令,此時心情惡劣,見到酒肉大怒,便以侯成違犯軍紀,予以重責。

侯成受此重責,遂與宋憲、魏續等人商議,綁縛陳宮等呂布心腹臣僚,出降曹操。

呂布因見部下離散,大勢已去,隻得出城投降。

曹操命將呂布、陳宮殺死,收服呂布部將張遼、臧霸。至此徐州一帶諸郡,皆歸曹操。

鏡頭轉換,呂布覆滅之際,正是河北激戰之時。

建安四年春,袁紹領軍攻打幽州,進圍易京。公孫瓚不敵,遣子公孫續向黑山軍求救。後又派人寄書,約定以點火為號,內外夾擊袁軍。

未料其書被袁軍截獲,袁紹便先設下埋伏,然後點起火堆。

公孫瓚見城外火起,領兵攻出,遭到袁紹伏兵痛擊,大敗入城。袁紹將地道一直挖到易京樓下,樓台隨之崩塌。公孫瓚無路可走,於是縊殺姐妹妻子,然後引火自焚。

至此袁紹佔據冀、青、幽、並四州,擁眾百萬,成為諸侯之首。

此時袁術在淮南內外交困,眾叛親離,由是遣使寄書,表示願讓帝號,率眾來附。

袁紹覽書大喜,乃遣來使還報袁術,許其率眾北來;復命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準備南攻曹操,進取中原,實現討平天下願望。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率軍進臨黃河,派大將史渙、曹洪攻取河內郡,一戰而定。遂命魏種為河內太守,控制北上渡口,就此準備與袁紹決戰。

袁紹聞報盛怒,遂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準備南攻許都,消滅曹操。

消息傳到許都,眾臣大懼,以為袁紹勢大難敵。惟郭嘉獻「十勝十敗論」,建議迎戰。

曹操笑謂諸將:郭奉孝之言是為確論。某深知袁本初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雖然兵多糧足,亦正好為我所用也。

於是預作部署,準備迎戰。

開戰前夕,袁紹先遣人招降張綉,勸其自南北攻,以使曹操腹背受敵。張綉卻聽賈詡之勸,遣使赴許都請降。曹操大喜,拜張綉為揚武將軍,表賈詡為執舍吾、封都亭侯。

袁術從壽春北上,路經下邳,被劉備、朱靈截殺,袁術大敗,吐血而死。劉備獲勝,乘機進佔下邳,並命關羽襲殺徐州刺史車胄,重新佔據徐州,遣使與袁紹約為聯合。

畫外音:自董卓遷都長安,至獻帝東奔,被曹操迎遷許都,僅十餘年間,當年中原討董十八路諸侯,大都灰飛煙滅,退出因史舞台。至建安四年,關東中原大地,便隻余劉表、曹操、劉備及袁紹四股軍閥勢力;再有江東孫策、四川劉焉、漢中張魯、遼東公孫度、關中韓遂、馬騰,天下再無英雄。於是袁、曹河北決戰就此拉開帷幕,歷史也將進入漢末三國時代。

後續更加熱鬧回目,盡在《華夏真相全集·三國篇》中,敬請留意觀看。

(全集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