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華夏真相集》第三集 桃園結義
巨鹿之野,東山洞中。

於吉見張角將三粒丹藥吞下,復以帛書三卷授之,說道:此《太平青領書》是我太平道門之寶,乃祖師老子所撰,為師以平生心血增刪成書。你我師徒有緣,今傳授給你,你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且使眾生袪病延年,脫離苦海。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張角一迭聲應了,將帛書小心奕奕地揣在懷裏,再次下拜,求問仙長姓名。

於吉眼珠轉了一轉,使個智計,撒個謊說道:我乃南華老仙是也。你習得書中道法醫術,隻許在冀兗青徐間傳道行醫,為師自行到江南教化民眾,將這江北之地讓給於你。以後若是有緣,自有相見之日,若是你倚仗道術行逆天之事,那就相見無期了。

說罷,趁著張角還在發怔,又使一個詐語:噫,你看那邊,因何又來一個道人?

張角扭頭去看,只見風吹樹搖,哪有甚麼道人?回過頭來看時,「南華老仙」已無蹤影。

張角不住口地讚歎,更加相信自己是遇到了大羅真仙,更無懷疑。

即得此書,張角除了照常上山採藥,回家後便抱著經書曉夜攻習,甚至廢寢忘食。

不覺寒暑數載,已是中平元年。張角感覺道法醫術大成,便自稱能呼風喚雨,並以「太平道人」為號,在鄉裡為人治病。

恰逢此年正月河北諸州疫氣大起,百姓染疾者十之六七,鄉間郎中無計可施。張角見時機到了,遂到處散施符水,為人治病,一邊大肆收徒,自稱「大賢良師」。

張角此後便常持九節錫杖,一邊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一邊廣泛宣傳《太平青領書》,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於是深得貧眾擁護;弟子紛紛來投,徒眾漸廣。

張角於是派出弟子八人,到全國各郡發展徒眾,以善道教化天下。

十餘年間,太平道勢力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眾數十萬人。不論窮民匠人,官吏宦官,無不收納。因其在行醫時每每加以幻術,令人皆疑其為神仙,無不爭相膜拜。於是前來拜師徒眾日多,以至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名字。

太平道規定,但凡信徒入門,鬚髮誓終身奉事黃老,然後使其跪拜首過,宣稱在天上有鬼神監視其行,並據其善惡以增減壽命。

因借符水咒說以療病,每每靈驗,病者頗多痊癒,由此百姓更加趨之若鶩。

張角見徒眾益廣,便將教徒劃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渠帥統領其眾。其後見信眾巨多,竟然野心勃發,將南華老仙告誡拋之腦後,繼起造反之心。

靈帝光和元年二月初,張角檄令各方首領及信徒,命用石灰鉛炭,在洛陽城門及各州郡官府牆上書寫「甲子」等字,以為聯絡符號,攻擊目標。

又命親傳弟子馬元義為渠帥,通知荊州、揚州信徒數萬人,到鄴城集中,準備起事;又多次親到京城洛陽,約中常侍封胥、徐奉為內應,約定三月甲子日裏應外合,一道起義。

不料在預定起事日期前十天,太平道信徒濟南人唐周上書官府,告發起義之事。

於是朝廷詔命捕捉馬元義,逮送京師,將其車裂於洛陽。大將軍何進緊急組織人馬,捕捉誅殺太平道信徒一千餘人;又通知冀州太守劉焉,捕捉張角及其家人。

張角聞說事已敗露,星夜通知各方渠帥,號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命令各方同時率眾起兵。

於是八州各方大起,衝州撞府,殺進縣衙,先將當地貪官抓獲,紛紛殺了祭天。

張角復令全國教眾,皆頭裹黃巾,以應黃天之道,稱之為黃巾軍;又據《太平青領書》所謂「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歧行萬物治也」之說,自稱天公將軍。

其弟張寶、張梁緊隨兄後,全力支持。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

天下百姓苦於官吏甚久,故此紛紛響應,或為信徒,或送糧送衣,迅速發展至近百萬。義軍攻克城鎮,燒毀官府,殺死貪贓官吏,將其財產分給百姓。

貪官汙吏平時作威作福,一聞義軍到來,便如喪家之犬,大多逃之夭夭。旬日之間,京師震動,天下大亂,四方百姓頭裹黃巾以從,搶州奪縣,官軍望風披靡。

各州告急文書報到京都洛陽,大將軍何進著慌。於是急忙進宮,奏請靈帝火速下詔,速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雋,各領精兵征討。

靈帝準奏,徵調集各地精兵,發給盧植、皇甫嵩、朱雋三人兵符,命令加緊訓練,準備四處征剿。並下詔旨:命大將軍何進,率左右羽林五營兵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命各州郡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滅賊護國。

皇甫嵩奉詔,拜奏進諫:為儘快滅賊,要求解除黨禁,使各率宗族家甲,為朝廷立功。

靈帝納諫,於是大赦黨人,發還各自部下徙徒,並要求朝中公卿各捐馬、弩。

黨禁即解,各郡世家大族齊都踴躍,自備弓馬,組織族中青壯築壘自保,對抗黃巾。

盧植遂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前往冀州一帶,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雋各領一軍,控制五校、三河騎士,及募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穎川一帶;朱雋又表奏舊日部下吳郡人孫堅為佐軍司馬,共討南陽叛軍。

豈料官軍未及發動,黃巾軍已然成勢,不可阻擋。

三月庚子日,黃巾軍渠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四月,渠帥波才亦在潁川擊敗朱雋所領官軍。

朱雋收攏散眾,與皇甫嵩退守長社。波才率領大軍圍城,漢軍士氣低落。

又有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漢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勛及太守劉衛,南北綿延數千裡並起。黃巾軍由此而大盛,天下震動。

大將軍何進得知皇甫嵩被圍,遂派議郎曹操率軍救援。

援軍尚未到達長社,天氣陡變,入夜之際忽起大風。皇甫嵩見狀心生一計,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點燃黃巾軍營寨周圍雜草,大呼進攻,城上亦舉出火把響應。

皇甫嵩命擂鼓助戰,親帶軍沖入敵陣,黃巾軍大亂,四處奔走。

曹操率京師援軍趁勢殺到,與皇甫嵩、朱雋三面夾擊,斬殺黃巾數萬人,漢軍大勝。

六月,南陽太守秦頡與黃巾軍大戰,斬殺渠帥張曼成。至此,朝廷與黃巾軍攻守易位。

消息傳到冀州,大賢良師、太平道人張角感覺到一陣陣寒意,向心頭襲來。

鏡頭轉換,聚焦南陽郡境。

張曼成被殺之後,黃巾軍公推趙弘為帥,復聚集十多萬人,佔據宛城。

皇甫嵩與朱雋進擊汝南、陳國,波才再敗,退守陽翟,閉門不出。官兵又在西華大敗彭脫部黃巾,繼而討平豫州。

豫州黃巾敗軍逃到宛城,來投南陽義軍。趙弘因見軍心不振,隨即堅守不出。

朱雋揮師向南,與荊州刺史徐璆及南陽太守秦頡匯合,四面圍攻宛城。

官軍雖然乘勝而來,怎奈宛城牆高池深,趙弘又頗會用兵,由此雙方陷入僵持之局。朱雋圍城日久,自六月炎夏直至八月秋涼,宛城不能攻克。將領多有怨言,上達京師。

於是十常侍趁機奏議,建議徵調朱雋回師問罪,另派別將。幸有司徒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未採納,只是遣使前往軍營問責。

朱雋死裏逃生,急欲將功折罪,下令急攻;又從部將獻計,使老弱之卒於城外誘敵。

趙弘中計,率軍出城迎戰,掉入朱雋所設埋伏圈內,衝突不出,中計被殺。

敗軍退入城內,又公舉韓忠為帥,代領闔城軍。韓忠是員悍將,死守孤城不降。

朱雋因兵少不能強攻,便擴大防圍,建築陣壘,堆砌土山觀望城內。因說觀城中守備,夜思一計,次日遂命副將將己旗號鳴鼓佯攻西南,親率五千精兵,埋伏在東北。

韓忠中計,將主力全部調往南門,北門如同虛設。朱雋見計策得售,即從北門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再不出戰。

鏡頭閃回,按下皇甫嵩、朱雋,再表盧植。

盧植是個奇人,身長八尺二寸,聲如洪鐘,性格剛毅,飲酒一石不醉。年少時曾拜大儒馬融為師,並引薦名士鄭玄為同門學友。

盧植學成,返回家鄉涿縣教學,門下弟子眾多,劉備、劉德然及公孫瓚最為出眾。

熹平四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盧植拜為九江郡太守,兩次平叛,立下大功。一年之後,盧植被召回朝廷擔任議郎,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參與續寫《東觀漢記》,拜為侍中、尚書。後遭黨錮之禍,罷官還鄉。今逢張角之亂,遂被朝廷重新啟用,令帶兵征剿。

閃回結束,將軍出征。

盧植既奉詔書,不敢怠慢,遂經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四府領了兵符,到校軍場打點人馬。點兵已畢,大開武庫,支領戈矛軍器、攻戰器械、糧餉輜重,一切完備。

於是會合領軍副帥、護烏桓中郎將宗員,率領北軍五校(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將士,浩浩蕩蕩開往冀州,來伐張角。

大軍進入河北,盧植忽然想起一事,遂親筆修書二封,交派鋪兵張保,殷殷叮囑:你持此書,星夜奔赴涿州,寄付我兩個弟子,一名劉備,次名公孫瓚,不得有誤。

張保:屬下遵命。不知主公是否更有其他吩咐

盧植:我之意圖,皆在書中備細說明。你見到二人,可矚其在本鄉徵發義兵,前來冀州隨軍聽用,報效朝廷。待立下戰功,也好籍此求個功名,作為日後進身之階。

張保甚是機靈,當下問清劉備及公孫瓚住址,領了盧尚書書信而去。

一路無話,張保兼程疾馳,先到涿縣,來尋劉備。入城之後沿途打聽,依照路人指點,穿街過巷,到了一個巷口,見有幾個頑童正在鬥草,便上前打聽劉備居所。

那幾個頑童聞說來尋劉備,將其帶至一處草廬,在籬牆外沖院裏呼道:劉玄德,有個官爺來尋你哩!

一個中年婦人應聲而出,半百年紀,卻是劉備之母。

劉母問清張保來歷,便說:我兒玄德一早出門,定是在屠戶張飛家桃園聚飲。

張保問明路徑,告辭劉母,隨著頑童競奔北關張家桃園而來。離著尚有百餘步遠,早聞園內一片呼盧喚酒之聲,噪雜盈天。

頑童對著園門高呼:劉玄德,有官家尋你說話。

園中應了一聲,走出一個人來,身長七尺,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正是劉備。

劉備問那頑童:是哪個官家尋我說話

頑童:這個不是

張保遂與劉備相見,問清底細,將盧植書信交付,又將所囑言語告訴一番。

劉備接了書信,靜立恭聽已畢,往裏讓道:尊使一路辛苦,請至園內小酌數杯再去。

張保:軍情緊急,不敢耽誤。我還要去公孫瓚處下書,尊公自便。

劉備聞此,不便再讓,隻得拱手相別。張保告辭上馬,飛馳往公孫瓚處下書去了。

鏡頭閃回,敘述劉備家世。

字幕: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樹樓桑村)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玄孫。祖父劉雄舉為孝廉,官至東郡范縣令。父親劉弘無官早亡,家道中落。

劉備父親早亡,又無嫡親兄弟姐妹,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艱苦困頓。然而劉備自幼胸懷大志,心下自命不凡。

十五歲時,母親讓劉備外出遊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同鄉公孫瓚齊拜盧植為師。

劉德然之父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母子,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劉元起妻子為此很是不滿,常有微辭說東道西。

劉元起道:你婦人不知,劉備非平常人,必可光耀我宗族門楣。

劉妻冷笑道:似他這等無賴,若有如此出息,怕是後街張三,也會做大將軍了呢。

劉元起問道:哪個張三?

劉妻:還能有誰,不就是那個殺豬屠戶!

劉元起:婦道人家目光短淺,休如此說。自古窮通不由人,你不見高祖劉邦?

劉妻:劉邦還是個亭長呢。劉備拿甚與祖宗比?窮得只剩下家中那棵大桑樹罷了。

因那劉備從來不愛讀書,織席販履卻又不甚上心,隻喜歡聲色犬馬和俊美衣服,又喜呼朋引伴,常在後街張飛家喝酒耍錢,故此劉妻甚是看不上眼。.

閃回結束,後街桃園。

當日劉備正與張飛在其肉店之後的桃園之中聚飲閑話,得了盧植手書,就於園門外拆書看罷,回返席間,長籲短嘆,怏怏不樂。

張飛見狀心下奇怪,叫道:阿哥煞是作怪。適才出園之時還談笑自若,怎地片刻回來,就似經了霜打,悶悶不樂起來?

劉備嘆道:兄弟不知。我本漢室宗親,嘗懷報國之志,因家貧母老,隻得隱忍待機。今有黃巾倡亂,師父盧中郎發書來招,讓我前去帳下效力破賊。我雖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此長嘆不樂。

張飛聽了,將酒杯往桌上一擲,哈哈笑道:某世居涿郡,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不瞞哥哥說,兄弟家中頗有資財,當此國家用人之際,只要哥哥用得著時,當散盡家財招募鄉勇,隨哥哥去投軍殺賊,豈不是好!

劉備聽了大喜,一臉愁雲盡散,遂與張飛詳敘前往投軍之事。

二人正飲之間,卻忽聽前面肉店中一片喧嘩,有人拍案大叫,聲如雷鳴。

張飛叫道:奇哉怪也。竟有人到我店中大吵大鬧,想是活得不耐煩了麽?賢兄安坐,我去到前面店中,看個究竟,稍刻便來。

劉備:賢弟自去。休要與人打鬧,速去速來。

張飛口中應諾,早已飛步出園,奔往肉店。剛剛走到門首,早見一個赤面大漢坐在店中,以手拍打桌面,在那裏叫嚷:見有現成的狗肉燉在鍋裡,何故不賣予我?

那酒保跟得張飛久了,也是個急性之人。聽那漢子叫嚷,便沒好臉色,當即回道:這位漢子,早就告訴過你,這鍋裡的狗肉,是我們主人管待自家客人用的,預先燉在這裏,熟透了就有人過來取用。不賣就是不賣,任你有萬貫錢鈔,休在此處羅噪。現成的只有豬拱嘴兒,不吃便罷,趕快去休。

說著話,徑直拿一塊抹布,過來擦抹桌案,要趕那漢子出門。

赤面漢子大怒,輕輕一揮右臂,那酒保早已仰面跌出一丈有餘,碰倒一張硬木桌子,盤兒碟兒碎了一地,灑了酒保一身肉湯,半天爬不起來。

張飛見狀,萬丈怒火直衝到頂梁門上,大喝一聲,如同半天裏響個炸雷:哪裏來的狂徒,敢到爺爺店裏放刁?

說著舒拳捋袖,便要與那漢子放對。赤面漢子見他來的兇惡,站起身來,就待來迎。

正在此時,忽聽得門首有人叫道:二位且慢動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不要為了些許小事,傷了義氣。

張飛回頭看時,卻是劉備,一腳門裏一腳門外,走進店來。那酒保這才爬起身來,一溜煙跑到後面,更換衣服去了。

赤面漢子見有人前來勸合,也就止住身形,靜待其變。

張飛叫道:阿哥,這個外鄉人不識好歹,打了我的小二,如此無禮!

劉備不答張飛言語,先去看那漢子:見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玄德見其英雄氣概,先有七八分喜愛,就向張飛使個眼色,穩住其怒氣,向那赤面漢子拱手道:賢兄姓甚名誰,仙鄉何處?下人鄉野鄙夫,無甚見識,得罪休怪。

那人見劉備以禮相待,怒氣全消,反而心生愧意。先向張飛作了一個長揖,又對劉備拱手說道:某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因本處豪強倚勢凌人,被我殺了,逃難江湖,販棗為生。今逢黃巾賊亂,壞了某的生計,欲憑這一身武藝到郡裡投軍,上陣殺賊。因心急趕路怕誤了時辰,這才跟貴介爭論,失手無禮休怪。

張飛見關羽凜凜身軀,說話又十分謙讓,一腔怒氣早已丟到天外,笑道:即如此說來,也是一位好漢。俺張飛不怪,不怪。

劉備聞言大喜,又見店中噪雜,遂對二人說道:我等要談論投軍大事,在此店中說話甚不方便。後面園中花開正盛,我等三人正好將這狗肉下酒,細細議論,豈不是好?

張飛連聲稱是,與關羽舉手相讓,回到桃園。三人來至桃園之內,依照主客之禮落座,張飛復命家人安置酒饌,玄德遂以兄弟二人志向告之關羽。

關羽聞說玄德乃是漢室皇胄,又系盧中郎賢徒,心中欽敬,相見恨晚。

劉、關、張一邊吃酒,一邊各敘平生之事,不覺愈加投機。酒過三巡,劉備見關羽與己同心共志,遂從懷中掏出恩師盧植書信,讓關張二人觀看。

二人看罷,俱各大喜。關雲長便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能碌碌無為,與草木同朽?今逢亂世,正是建功立業之際。如蒙不棄,在下願惟二兄之命是聽,執鞭相從便了。

張飛聞言大笑,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說道:關兄爽快,正合著我的心思。若二位阿哥不棄,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玄德、雲長齊聲應道:如此甚好。

三人一直喝到夜幕降臨,盡歡而散。劉備自還家中,張飛便留關羽住在桃園之中。談談說說,論些武藝,一夜晚景不提。

當晚玄德自歸家去,將要去投軍的事情與母親說了。劉母且喜且憂,喜得是兒子報國有門,必得盧尚書提攜;憂的是刀槍無眼,此去吉凶難斷。

劉備猜著母親心思,一味將好言語寬解,子母二人談說到半夜方眠。

到得次日,張飛便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專等著劉備前來。

辰時剛過,劉備到了,見張飛準備的齊全,心中高興。

兄弟三人遂到桃林深處空曠之處,敘論年庚。玄德自敘年方二十三歲,張飛口快,說與玄德早就敘論過,自己二十一歲,為弟。關羽有意讓劉備為首,心中暗自盤算:我今實齡二十四歲。但劉備乃帝室貴胄,又是盧中郎弟子,我等原是全靠此人。如此,某豈可居長?

想罷,遂瞞了兩歲,報說自己二十二歲。

玄德聞罷大喜,遂呼兩位兄弟焚香再拜,齊說誓言道: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張飛當即拜了大哥玄德,二哥雲長,自己認作三弟。

玄德見張飛沒有表字,遂依著自己的表字玄德,為張飛取字翼德,明為「飛」字之解,實謂衛護自身,共創大業之意。

翼德得字,大喜從之。三兄弟當日在園中祭罷天地,復又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盟誓,願從軍報國殺賊。

張飛家中頗有資財,果然依其前面所說,當下盡行折賣了,換成銀錢糧米,並於縣中鐵匠鋪裡打造軍器,約期交付使用。

劉備見除卻打造軍器、採購糧米之外,張飛家再無餘資,心下躊躕,說道:三弟雖然傾盡所有,但恐財不足用,如此奈何?

關羽慨然笑道:這有何難?三弟,你將為兄的獨輪車子推來,我自有道理。

張飛道:一輛獨輪車子有何用處?我倒未留心。

遂點手喚過店中夥計,就是前日被關羽推了一跌的那個酒保,吩咐道:老四,我二哥可有一輛獨輪車兒寄存在店裏?你去,把它推到園子裏來。

關羽待要開口,那老四早已應了一聲,飛跑著去了。過了半晌,卻臉紅脖子粗地踱回桃園,看了關羽幾眼,並不言聲。

張飛覺得奇怪,罵道:這個狗殺才,怎地去了這半天,卻空著手回來?難不成車子被人偷了去,還是未曾尋見?

老四又看了關羽一眼,咕噥道:車子倒是放在那裏,可店裏沒有人推得動。

張飛大怒:真是豈有此理。難道是生了根,還是你們吃了軟骨散?待我去看!

說著起身,跟著老四向前面去了。劉備滿腹猶疑,望著關羽,雲長只是微笑不語。

過了片刻,張飛大呼小叫,推著一輛獨輪車子從前面過來,車子過處,地下便被軋了一道深溝,深有寸余。劉備方知那車身極重,怪不得店中夥計無人能推得動它。

張飛將車子停在空地上,用手拍了一拍,口中叫道:二哥,這車上裝得是甚麼鬼東西,怕不有兩三千斤?

關羽笑道:除了幾百斤棗子,也沒有甚麼東西。若是不信,你自己去看。我從河東直推到這裏,也沒有覺得怎麼重。

張飛豈肯相信?便將車上苫布扯下,果見只有數蔞乾棗,並無其他笨重什物。

關羽大笑,上前將幾個棗蔞輕輕提起放在樹下,車上已是空空如也。然後指著車子,問張飛道:三弟,依著你的氣力,這輛空車兒可能舉得起來?

張飛不喜,叫道:二哥,你也太小看人。俺每日裏除了屠狗賣肉,便是在這園中打熬氣力,三五百斤的石鎖如擲彈丸,這個空車兒算得甚麼?你來看!

一邊說著,卻也知這車子定然有些古怪,早已運足全身氣力,雙手握住兩根車轅把柄,拚力向上一挺。

張翼德天生神力,大喝一聲,那獨輪車晃了一下,竟然離地半尺。但也只是稍稍在空中一頓,頃刻間便猛然落下,復將地面砸了一個深坑。

劉備喝采,撫掌而笑。張飛吃驚不小,一陣怪叫,又要鼓勁再試。

關羽笑道:三弟且住!

大步跨到獨輪車前,拔出腰間剔骨尖刀,向著那車廂猛地一劃。復又轉身,對劉、張二人說道:大哥,三弟,你們請過來自己看吧。

劉備覺得奇怪,走近看時,見那車廂被劃開之處金光閃閃,耀眼生輝。於是又驚又喜,問道:看這樣子,莫非為整個車兒,竟似是黃金所鑄?

關羽笑道:不瞞大哥三弟,除了車轅車輪,此車全身皆是黃金所鑄。

張飛驚道:實看不出,二哥原來卻是個土豪財主!

關羽:我一介窮漢,說甚財主。是那個被我所殺豪強,家中巨富,盡有不義之財。他怕遭了強盜,特請巧匠將家中黃金鑄成車兒,塗上黑漆,擺在柴房掩人耳目。我殺了那豪強之後,看見這輛車子,本想裝些庫中錢帛遠逃,卻推之費力,舉之不動,這才發現此中機竅。我將此車不遠千裡推來這裏,共是一千五百斤黃金,用在此處,豈非天意?

劉備大喜,也不再與關羽客氣,當即指令三弟張飛:不如便在園中架起火爐,將金車用火融了,換成軍資,即在桃園中訓練軍伍。

張飛:二哥,你可捨得?

關羽:豈有此理。有甚捨不得?

鏡頭轉換,三天之後。

涿縣鄉裡青壯漢子,聞說劉備和張三黑子召軍,感覺好奇,且均知其二人乃慷慨仁義之輩,數日間便集齊三五百人,都在桃園裏聚會。

劉備見有了人手,信心大增。便即分責派職,自命為行軍校尉,使關雲長為馬弓手,張翼德任步弓手。隻恨無馬匹可乘,縣中又尋買不著。另鐵匠鋪中無有上等好鐵,弟兄三人也缺少趁手兵器,所以只在桃園練兵,並未成行。

這日過午,訓練鄉勇間歇,兄弟三人坐在桃樹之下,閑論戰馬兵器之事,無計可施。

劉備偶抬頭間,見二弟雲長若有所思,起而復坐,直向園門望去,似有所待。

玄德不解,於是問道:二弟如此坐立不安,欲言又止,卻是為何?

雲長道:兄弟正等有人送軍馬和兵器前來,相約就是這一兩日。非是有意相瞞兄長和三弟,因不能確定能否如約,故此心下疑慮。

張飛笑道:二哥休要取笑閑耍。我等都是本地土著,都不知誰家養有許多戰馬,藏有兵器。你一個外鄉人路過此地,倒有朋友送來?

雲長笑而不答。正說話間,忽見酒保老四進園飛報:現有兩個客人,引著一夥伴當,隨行一個少年道童,趕著一群健馬,投奔莊園而來,點名要見二爺關羽。

劉備大喜道:二弟行事出人意表,定非常人。即是如此,此乃天佑我也!

遂與兩個兄弟起身,並肩出莊迎接。出離桃園,來到莊子門前,果見一大幫人立在那裏,引著數十匹健馬,正往莊內張望。

為首三人,兩個中年人客商打扮,一個少年作道童妝束,長相威猛清奇,一表不俗。

那兩個客商見了雲長,急忙跪倒施禮。關羽連忙攙起,與劉備、張飛引見:這兩位老客,乃是中山販馬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這位小哥,卻不曾見來。

那少年道童施禮答道:某乃常山真定人,姓趙名雲,字子龍。現隨師父左慈,在本郡黃公山修道,習學武藝兵法。

關羽聞聽,又驚又喜,急忙還禮。又向張世平、蘇雙道:此二位是我結義兄弟,長兄劉備字玄德,乃漢室宗親;三弟張飛字翼德,此間桃園主人。

張、蘇二人聽說,與劉備和張飛重新見禮,甚相恭敬。那趙雲對雲長執禮甚恭,對玄德、翼德二人卻以道家揖首之禮,客氣相待。

眾人見禮已畢,張飛及劉備盛情相邀,請到桃園之內,殷勤置酒管待。

雲長在席間向二商訴說兄弟三人召集義兵,欲討賊安民之意。張、蘇二客聞說大喜,聲稱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玄德喜之不盡,聲明金銀絕不敢受,還要翼德將馬匹鑌鐵論價賠付。張蘇二客哪裏肯要他們銀子?當下推讓半晌,堅辭不受。

張飛嚷道:你兩個皆是經商為本,今日不收本錢,卻是何意

蘇雙答道:隻如今四處都是賊兵沿途劫掠,做不得生意了。這些馬匹及金銀鑌鐵等項物什,哪個見了不眼熱?某二人今日即不送與將軍,也定為賊兵奪去,自身亦難保全。

張世平:何況區區微物,也是為答報雲長公相助之恩,更無賣售得銀之理。

玄德見雲長只是微笑不語,知道此事定有內情來歷,也就不再執拗,於是止住張飛,說道:既是如此,受之有愧,卻之不恭,隻得生受二位。

張飛聞此,不再執拗,令人驅馬進園,連金銀玄鐵也搬運到園中。玄德說道:馬匹可以驅進園中,玄鐵即刻送到鐵匠鋪裡去,加緊打造軍械最好。

眾人唱一聲諾,推著玄鐵,呼嘯出園而去。

張飛畢竟忍不住好奇,就在席間請問張、蘇二客:你二人乃是中山人氏,如何與我二哥雲長相識,並能尋到這裏?

蘇雙說道:此事說來話長,著實一言難盡!(本集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