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華夏真相集》第五十一集 割據巴蜀
戈壁荒漠,橫屍遍野。

大散關一戰,延岑部下諸將因為皆無戰心,一戰而敗。延岑萬般無奈,隻得放下尊嚴,懸印自縛,來到敵營,再向漢中王劉嘉投降。

劉嘉雖然心中惱恨,但為壯大自己力量,也隻得再次收編延岑,恕其前罪。於是劉嘉、李寶、延岑再次握手言好,合兵一處,軍威大振。

哨馬來報:赤眉軍將領廖湛,率十八萬大軍進犯陳倉谷口!

劉嘉:時已至此,隻得背水一戰,以求生路。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李寶、延岑:願聽大王將令!

於是三人率部死戰,共抗來敵。延岑正面迎戰,一刀斬殺廖湛;劉嘉與李寶分攻左右,十八萬赤眉軍頓時化作煙塵,全軍盡沒。

劉嘉獲勝,於是親自駐守大散關,命李寶、延岑進駐右扶風,屯紮杜陵。

字幕:建武二年九月,草長馬肥,秋高氣爽。

赤眉軍左大司馬逄安率領十餘萬人,來攻延岑,在杜陵發生激戰。延岑不曾防備,又兼寡不敵眾,故而大敗,數萬士兵戰死,隻得收拾散卒退走。

李寶突圍不成,被迫投降逄安,但密派人持書離營,告訴延岑回軍再戰,己做內應。

延岑接到密書,回軍再戰。逄安帶領本部人馬出擊,命李寶守營。

當天激戰一日,不分勝負。逄安戰疲回營,見營中盡樹白旗,已被李寶所奪。部下將士見此大亂,奪路四散而走。延岑趁勢在後追擊,逄安大敗,僅與數千人退回長安。

延岑兩次擊敗赤眉軍,由此軍威大震,關中各割據勢力紛紛依附。延岑欲將關中據為已有,於是再次背叛劉嘉,率領本部人馬入據藍田,自立門戶。

為控制關中三輔,延岑又率漢中流民軍主力佔據藍田,由是大肆招兵封官,將張邯、公孫守、呂鮪、角閎、駱延、汝章等都招至麾下,任命各地官員。

諸將:臣等謝恩,願受主公支派,萬死不辭。

延岑:既是如此,諸將聽我將令。王歆佔據下邽,芳丹佔新豐,蔣震據霸陵,張邯據長安,公孫守據長陵,楊周據谷口,呂鮪據陳倉,角閎據汧縣,駱延據盩厔,任良據鄠縣,汝章據槐裡,各部互為犄角之勢。

諸將:喏,末將遵命!

畫外音:至此,除弘農郡外,整個關中三輔地區都被延岑所控制。張邯、公孫守、呂鮪、角閎、駱延、任良、汝章諸降將皆都自稱將軍,時常相互攻擊,荼毒一方。

延岑自藍田一戰擊敗鄧禹,由此信心大增,便欲與光武帝爭奪天下。為打通東進道路,遂聯合張邯、任良等,與屯駐上林苑漢征西大將軍馮異對陣交鋒。

雙方一場大戰,延岑被漢軍擊破,原歸附諸將又紛紛轉降馮異。延岑派兵攻取析縣,以保退路,馮異根本不予其喘息機會,繼派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乘勝進攻。延岑再次大敗,部將蘇臣等八千餘人投降馮異。

延岑後路已斷,隻得東出武關,退入南陽郡內。因得到穰縣人杜弘接應,連陷數縣,又召集流民軍殘部,勢力復振。

消息傳到洛陽,光武帝劉秀聞報大怒:南陽乃我龍興之地,豈能容其猖獗?

諸將:陛下,我等請令南下討賊。

劉秀:大將耿弇何在!

耿弇:臣在。

劉秀:命你率軍五萬,到南陽郡圍剿賊軍,務必擒拿延岑來見。

耿弇:為臣遵命!

於是祭旗誓師,率軍南征。建武三年六月,耿弇軍至南陽郡穰縣,與延岑兩陣對圓。耿弇親率精銳騎兵沖入對方陣內,當即將敵陣沖得七零八落,斬首三千多人,獲得大勝。

延岑一戰而敗,部下五千餘眾倒戈降漢,杜弘也降。延岑見勢不好,隻帶數名親信衝出重圍,一路向南狂奔,竄入荊州南郡,歸順黎丘楚黎王秦豐。

秦豐準納其降,非但不因其屢敗予以鄙視,反而以親女配之。

延岑:蒙嶽父如此厚待,小婿敢不竭盡全力,拚死報效!

秦豐:勝敗乃軍家常事,賢婿不必氣餒,待我與你報仇,復奪舊地便是。今命你率領本部軍馬,駐紮鄧縣東陽聚,協助東陽守將張成,防禦漢軍南下。你可願意?

延岑:小婿願往。

秦豐:大將蔡宏何在?

蔡宏:末將在。

秦豐:命你率領一軍守衛鄧縣,與張成、延岑互為犄角之勢,禦敵漢軍,不得有誤。

蔡宏:末將遵命!

張成、延岑、蔡宏領命,各至衛所,剛剛安排已畢,只見北面塵頭大起,漢軍已至。

哨馬入報:今有漢將岑彭、傅俊、臧宮、劉宏,率領漢軍已至,兵臨城下。

延岑:傳令諸將,堅守營壘,不許出戰,違令者斬!

命令既下,三軍凜遵,嬰城固守,不敢懈怠。漢軍到至城下,雙方對峙數月,互有勝負。只因鄧縣城高池深,漢軍屢攻不下。

光武帝在洛陽聞報,復遣大將朱祐、祭遵,領兵南下支援。

字幕:朱祐,字仲先,南陽郡宛縣人;祭遵,字弟孫,潁川潁陽人。皆為東漢中興名將,位列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朱祐與祭遵引軍南下,一路奮勇作戰,勢如破竹,相繼攻克鄧縣、東陽。

延岑、張成率軍突圍,朱祐、祭遵率軍追剿,在鄧縣城外再次展開大戰。

數合之後,張成陣亡,部下潰不成軍。延岑再次南逃,直奔黎丘。

朱祐於是連下陰縣、酇縣、築陽三城,漢軍由此蕩平南陽郡。

捷報傳至洛陽,劉秀大喜,遂下詔旨:命征南大將軍岑彭為主將,積弩將軍傅俊、騎都尉臧宮、劉宏三人為副將,率大軍三萬繼續南征,必要平定荊楚之地。

岑彭奉旨,揮兵南下,用調虎離山之計偷渡沔水,攻佔阿頭山,撕開秦豐防禦體系;又令士兵在山谷中伐木開道,直取黎丘。

鏡頭轉換,朱祐、祭遵所率部攻至宜城。

哨馬飛報宜城守將趙京:將軍,大事不妙,漢軍已兵臨城下。

趙京:前有鄧縣相隔,漢軍因何飛渡至此?

哨馬:將軍不知,鄧縣被圍數月,終至失守,張成戰死,延岑率領殘部南逃。漢軍繼而奪取陰縣、酇縣、築陽三城,因此直至宜城來也。

趙京:南陽全境失陷,我小小宜城如何拒敵?不如投降,以保滿城軍民。

說話之間,漢軍已至,包圍四門。趙京二話不說,於是舉城出降,納印繳械。

朱祐:趙將軍深明大義,某定上奏天子,開釋將軍之罪,並賞獻城大功。

趙京:多謝將軍厚義,某願為漢軍先導,南下圍攻黎丘,以報漢帝。

朱祐:既是如此,有勞將軍。

鏡頭轉換,岑彭大軍一路南下,來圍黎丘。

夷陵田戎率軍來援秦豐,激戰數月,最終不敵岑彭,率軍敗回夷陵。

秦豐聞報大驚失色,立即下令蔡宏率領主力,回援黎丘。

蔡宏領命,收集各地敗散人馬,並楚地各路守軍,南下馳援。到至黎丘城外,只見漢軍依託東山為營,密密麻麻,圍城數層。於是派人趁夜潛入城內,通知主帥援軍已至。

秦豐聞報甚喜,打發來使出城還報蔡宏,定下內外夾擊,乘夜偷襲之計。

當夜鼓打三更,秦軍內外齊發,攻向漢營。不料岑彭早就知道有人偷偷進城,因此料敵機先,設下埋伏,做好防備。

經過一場夜戰,漢軍伏斬蔡宏,城外秦軍先潰。秦豐不知援軍已改,一頭扎入埋伏圈內,亦被岑彭所敗。秦豐拚死突圍,隻得率領殘部逃入黎丘城內,堅守不出。

畫外音:此時黎丘雖然成為孤城,但其北臨襄江,城高池深,防守堅固,而且城中糧草充足。秦豐拚死抵抗,岑彭又攻數月,城不能破。建武四年十一月,光武帝劉秀下令岑彭率軍南下西進,前往夷陵征討田戎,改由朱祐率軍圍困黎丘。

朱祐領命,揮軍擊破蔡陽,擒殺守將張康,打掉秦豐最後外援。

十二月二十日,劉秀親臨黎丘,派禦史中丞李由為使,持璽書到城下招降。

此時黎丘城內守軍只剩下數千,糧食亦將吃盡。秦豐拒絕招降,將李由斥罵攆出。

劉秀憤怒異常,遂命朱祐:儘快破城,對秦豐就地處決,滅其三族!

朱祐督軍連續猛攻,直到建武五年六月,黎丘困守兩年,終於矢盡糧絕。

秦豐支撐不住,隻好肉袒出城投降。劉秀下令斬首,荊州一路遂平。

鏡頭閃回,復說延岑。

黎丘被圍之時,延岑南逃之路被阻,知道秦豐大勢已去,便從鄧縣北上,沿丹江直奔西北,再經南陽郡順陽縣,企圖取道武關,再次竄入關中。

劉秀在洛陽聞知延岑去向,便傳令右將軍鄧禹,率鄧曄、於匡北出宛城,前去攔截。

雙方在順陽遭遇,展開激戰。鄧禹奮力將延岑擊敗,繼而乘勝追殺,再戰於武當。延岑再敗,最終突破漢軍攔截,逃回漢中。

鄧禹至此,始報前番藍田敗軍之恥,於是奏凱回師。

閃回結束。延岑回歸漢中,復奪南鄭,即刻派人前往成都,向成國皇帝公孫述投降,以為後援。延岑在四年之內萬裡長征,跑遍大半中國,至此復歸故巢,其壯舉可謂世所罕見。

公孫述聽聞延岑來降,不由大喜,遂任命延岑為大司馬,封汝寧王,使其鎮守漢中。

字幕:公孫述,字子陽,扶風茂陵人。初以父官蔭為郎,補任清水縣長。

鏡頭閃回,敘說公孫述來歷。

公孫述在清水縣長任上,因熟練吏事,治下奸盜絕跡,由是聞名朝野。王莽篡漢之後,公孫述受任為導江卒正,相當於蜀郡太守。

父親公孫仁以為公孫述年少,恐其不能獨立處理政事,遂派遣門下掾吏隨其到任。

月余之後,掾吏辭歸,向公孫仁回報:公子治政大有主見,非小人等可以教導者。

公孫仁:既是如此,且由他去吧。

公孫述治所臨邛,兼攝蜀郡五縣,迅即境內大治,奸盜不發,郡中皆謂鬼神佑護。

畫外音:更始元年,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侵入漢中;又有商人王岑起兵於雒縣,自稱定漢將軍,殺庸部牧以響應宗成,眾合數萬人。公孫述因見宗成虜掠暴虐,遂詐稱漢使任命,自領益州牧,選郡中豪傑,得精兵數千人,大敗宗成,殺之。

更始帝劉玄聞報公孫述在益州自立,立派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張忠,率領兵眾萬餘侵掠蜀漢。公孫述派弟公孫恢在綿竹大敗李寶、張忠,將其趕走,由此威震益郡。

時有益州功曹李熊,勸說公孫述道:將軍智殺宗成,力敗李寶、張忠,非但威震巴蜀,兼且天下揚名。則何不趁此天下無主之際,更立霸王之業?

公孫述:若依先生之言,我當如何?

李熊:依某之計,將軍不如先自立為蜀王,然後養精蓄銳,徐圖天下。

公孫述大喜從之,遂自立為蜀王,以李熊為謀主,招攬天下英雄。不過期年,於是兵力精強,遠方士民多來歸附,西南邛、笮諸夷酋長都來貢獻。

李熊見此,復又進言:今山東疲蔽,人相為食,邑為丘墟。蜀地沃野,北據漢中,東扼巴郡,拒扞關之口;地方數千裡,戰士不下百萬。東可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著江流以震荊、揚。蜀王聲名聞於天下,而名號未定,有志之士疑望。王宜即大位,使遠方依歸。

公孫述:帝王是天命所歸,我怎可承當?

李熊:天命無常,黎民歸附能者;能者承當使命,又何疑哉!

公孫述聞而大喜,乃自立為帝,國號成家,又曰大成,尚白色,建元龍興。

龍興元年,亦乃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是也。

公孫述登基稱帝,遂下詔旨,大封功臣勛戚。

傳旨官:奉龍興天子旨意,改益州為司隸校尉,蜀郡為成都尹。詔拜李熊為大司徒,弟公孫光為大司馬,公孫恢為大司空。

李熊、公孫光、公孫恢:臣等謝主隆恩!

畫外音:時有越巂土著任貴,聞說公孫述在成都自立為帝,遂殺死大尹枚根,因而佔據其郡,遣使上表成都,願奉大成正朔。公孫述覽表大喜,下旨厚加封賞。乃佈置四守,使將軍侯丹修築白水關,北守南鄭;將軍任滿從閬中下江州,東據扞關。益州之地,自此盡歸公孫述所有。

當時更始帝劉玄失敗,光武帝劉秀正忙於山東事務,無力西顧。關中豪傑呂鮪等皆擁兵萬餘,不知歸屬,多往歸公孫述,都拜為將軍。

公孫述於是大作營壘,並陳車騎,肆習戰射,會聚兵甲數十萬人。又聚糧漢中,在南鄭修築宮殿,造十層赤樓帛蘭船;多刻牧守印章,備置公卿百官。

諸事已定,便使將軍李育、程烏率領數萬軍眾北出陳倉,與呂鮪侵犯三輔。

建武三年,光武帝派征西大將軍馮異引兵西進,迎戰巴蜀來犯之師。

馮異奉旨西出,兩軍交鋒,大敗呂鮪、李育於陳倉。二人率引殘部,逃奔漢中。

建武五年,馮異揮師攻打漢中。延岑、田戎不敵,復被漢兵打敗,皆都逃亡入蜀。

字幕:田戎,汝南人。初起兵於夷陵,娶秦豐之女,與延岑是為連襟姻親。

延岑、田戎入蜀,來投公孫述,自稱願為麾下末將。公孫述正當用人之際,於是來者不拒,乃以延岑為大司馬,封汝寧王;又封田戎為翼江王。

建武六年,公孫述派田戎與將軍任滿南出江關,東下臨沮、夷陵,招其故眾。

鏡頭閃回。按下公孫述在蜀中稱帝,復說彭寵割據河北。

劉秀在鄗邑即皇帝大位之時,封吳漢、王梁位列三公,彭寵獨未加升,由此怏怏不樂。

彭寵自洛陽見駕而回,對部眾嘆道:吳漢、王梁二人,皆都是我舊部,借與蕭王,以供其驅使。以我襄助平定河北功勞,應當封王。今僅為一郡太守,豈陛下遺棄我耶?

部眾:主公權且忍耐,以觀天下之變。退而謹守本郡,亦不失為一路諸侯也。

彭寵因見求封無望,也就安身守命,由是精心治理漁陽本郡。北方各郡因為戰爭破壞,民生凋敝,殘破不堪,只有彭寵治理下漁陽郡未遭兵燹。兼又漁陽郡靠近大海,礦藏富足,彭寵因此鼓勵郡中諸縣煮鹽冶鐵,囤糧積寶,由此郡國大富。

建武二年春,劉秀冊封幽州牧朱浮為舞陽侯,同時詔征彭寵入京,將欲委以重用。

彭寵送走天使,便即召集群僚商議:天子今封朱浮為侯,又召我進京,此何意哉?

謀士:朱浮向與主公不合,天下共知。今其得以封侯食邑,定會趁此復奪漁陽;並在天子面前彈劾主公,欲誘騙主公至京問罪。

彭寵:其雖與我不合,又以何為由,將某彈劾陷害?

謀士:主公豈忘自洛陽面聖歸來之後,當眾所發牢騷言語者?漁陽群僚中與朱浮交厚者甚多,豈乏與其通謀者乎?將主公牢騷之語添油加醋,說成謀反,亦甚不費力也。

彭寵:若果如此,我當奈何?

謀士:以下臣愚計,主公不妨寄書吳漢、蓋延,要兩人在天子面前為自己辨白冤枉;同時上疏朝廷,奏請與朱浮同時進京,方免後患。

彭寵信以為實,於是依計而行,派出三路信使,分送吳漢、蓋延,以及京師長安。

信使至京,劉秀覽其奏疏,見上面寫道:陛下要臣去洛陽,臣不敢不從。但請罷幽州牧朱浮之職,命回朝廷,與臣對質,臣方敢奉旨赴京!

劉秀覽奏不悅,對近侍說道:彭寵仗其昔日之功,又為一己私利,今竟干涉朝廷官員任免,並與寡人討價還價,真是豈有此理!

因此立復詔書,嚴詞駁回彭寵提議,命其立即動身,不得延誤時日。

彭寵得到朝廷回復,越發感到不安,一時舉棋不定。回到內宅,便將內心煩憂述於其妻。

彭妻常為丈夫不得封侯憤憤不平,見其憂慮,於是勸道:夫君應徵前去洛陽,不僅會受製於人,且有生命危險。漁陽乃富裕之邦,終老可也,何必入朝做那閑官?

彭寵仍不能決,乃與屬吏商議。部屬皆對朱浮不滿,極力勸說彭寵,不要奉詔應徵。

鏡頭轉換,幽州牧朱浮府衙。

字幕:朱浮,字叔元,沛國蕭人。初從劉秀在南陽起兵,為大司馬主簿;劉秀攻取邯鄲之後拜為大將軍,兼領幽州牧。

朱浮欲收河北士子之心,招州中名宿王岑,任為從事,以及王莽時故吏二千石,皆引進安置幕府,多發諸郡倉谷,贍養諸人妻子兒女。

彭寵進言:今天下未定,師旅方興,在下以為府中不宜多置官屬,徒損兵甲糧儲。

朱浮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公豈不聞乎?

於是不納彭寵之言,二人發生齟齬,矛盾日深。由此之後,彭寵不聽朱浮命令。朱浮矜持急躁,自視甚高,對彭寵大為不滿,因此每以文字蔑斥詆毀。

彭寵要強,兼負其以往大功,由此嫌怨,越積越深。

朱浮向天子上書密奏:彭寵得志之後遣吏迎妻,而不迎母,是為大不孝;又接受貨賂,殺害友人,多聚兵谷,其心叵測。

劉秀覽奏,置之不理。

卻有幽州僚屬將此密奏內容透出,彭寵聞而大怒,由是愈加不敢前往洛陽。

光武帝見彭寵遲遲不肯動身,就派其從弟子後蘭卿,前往幽州,催促勸行。

彭寵越發懷疑其中有詐,便將從子後蘭卿留下,不許其再回洛陽。

光武帝不明其意,前後屢遣使者呵責,催促起行。

彭寵見天子詔書中言辭苛責,越來越重,於是心中大懼,終於召集漁陽諸軍,任命親信屬吏為大將,以誅讒臣為名,親率大軍兩萬誓師出征,正式舉旗反叛。

因朱浮駐守薊縣,便引軍直進,先將薊縣重重包圍,展開猛烈攻擊。與此同時,分兵掠取廣陽、上谷、右北平郡。又派遣使者去誘說耿況,以大功不賞為名,勸其起兵反叛。

耿況不從,斬殺彭寵使者;並親寫奏疏入京,向朝廷告變。

朱浮聞說彭寵親引大軍兵臨城下,便即賣弄文采,遣人寄書彭寵,呼其表字曰:

伯通主持郡政,有佐命之功;我秉征伐之任,審時救急,二者都為朝廷。公既疑我誣告,何不親到京師自陳,而為此族滅之計哉?朝廷對伯通委以大郡,賜號大將軍,事有柱石之寄,情同子孫之親。匹夫媵妾,尚能舍己以報一餐之恩,豈有身帶三綬,職典大邦,而不顧恩義,生心外叛者耶?伯通與耿況皆佐命漢室,同受國恩。耿況謙讓,屢有降損之言;而伯通自誇其能,以為功高天下,與遼東之豕何異!天下之大,列郡百千,公豈能以區區漁陽而結怨天子?此正謂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何不自量耶!譬如中風狂走,自棄盛世,內聽嬌婦失計,外信讒邪諛言,長為群後惡法,永為功臣鑒戒,豈不謬哉?我聞定天下者不計私仇,希勿以前事自誤,願留意母弟,舉事休為親者所痛,而為仇者所快。

彭寵得書,愈加大怒:豎儒焉敢賣弄文辭,以戲我哉!

於是撕毀來書,進攻更急。

建武二年秋,光武帝劉秀下詔,派遊擊將軍鄧隆引領萬人北上,援救薊縣。

朱浮聞報朝廷援兵北來,遂出離薊縣,至盧奴紮營,準備接應鄧隆,合擊漁陽叛軍。

鄧隆兵至幽州境內,命將軍隊駐紮在潞城之南,不許前進。

部將問道:此處距盧奴百裡以上,將軍因何頓兵於此?

鄧隆:本帥用兵之法玄妙至甚,你等何知?我紮營於此,是欲與朱浮南北呼應,伺機與彭寵決戰;即便不利,也可相互倚為聲援。是謂欲滅強敵,先求自安也。

部屬完畢,便寫奏疏,派信使火速南下,飛馳洛陽稟報軍情。

劉秀聽完彙報,對信使拍案大怒:豈有兩軍相距百裡之遙,可以相互支援者?等你回去之時,鄧隆早被彭寵擊破矣!

信使聞言大駭,急叩頭請罪,辭帝離京,拍馬返回。

鏡頭轉換,河北戰場。

彭寵聞說朝廷派來援軍,恐腹背受敵,立即調兵遣將,先下手為強。乃命以主力臨河圍困鄧隆大營,然後派三千輕騎迂迴其後,前後夾擊。

鄧隆毫無防備,突遭襲擊,即刻全軍潰敗。

朱浮聞說鄧隆軍被圍,出兵馳援不及,隻得收軍回城。

信使返回,正遇鄧隆潰敗大軍,於是嘆道:果然不出天子所料!

從此之後,朱浮失去外援,隻得在薊縣、雍奴分兵堅守,與彭寵開始曠日持久對峙。

當時由於劉秀正在東、西、南三線苦戰,抽調不出兵力增援北方,局勢漸始利於彭寵。

建武三年春,彭寵攻拔右北平、上谷數縣。雖然如此,彭寵自知仍與漢廷難以匹敵,於是遣使北去,以美女綵綢賄賂匈奴,求與匈奴單於結好和親,以為盟友。

匈奴單於貪其財利,便與彭寵約盟,使左南將軍率七千餘騎,往來為遊兵以援。

彭寵猶不放心,又南結張步,及富平獲索等各路豪傑,相交為質,互相聯合。涿郡太守張豐經受彭寵蠱惑,由是舉兵反叛。

朱浮恐懼,以為朝廷不救自己,就上疏道:

昔楚宋列國,都為諸侯。楚莊王以宋公殺其使,於是投袂起兵圍宋。魏公子無忌顧及姐夫之需,竊符以觸強秦軍鋒。楚魏非有職責匡正大義,莊王亦隻為爭強發忿,公子隻以一言立信而已。今彭寵反叛,張豐逆節,臣以為陛下必捐他事,及時討滅。然隔日久,寂寞無音。縱敵圍城而不救,放逆虜而不討,臣實大惑不解也。昔高祖聖武,天下既定,尚親自征伐,不曾寧息安居。陛下雖興大業,海內未集,而獨逸豫,不顧北陲,百姓遑遑,無所繫心;三河冀州,焉可傳於後世哉!今秋稼已熟,又被漁陽所掠。張豐狂悖,奸黨日增,連年拒守,吏士疲勞,甲胄生蟣,弓弩不張,上下焦心,相望救護。仰希陛下救生之恩。

光武帝覽奏不悅,因此復詔:去歲赤眉暴虐長安,朕料其無谷必然東向,後果東來歸降。今料此反虜,勢不能久全,其內部必有人擒斬賊首。今軍資未充,卿姑待麥收之後。

朱浮拜詔,欲哭無淚。旬月之後,城中糧盡,人相為食。

上谷太守耿況派騎兵來救,朱浮得以越城逃走。薊城遂陷,歸於彭寵。

朱浮逃至良鄉,上谷軍長帥阻攔前行。朱浮下馬刺殺己妻,僅以身免,逃回洛陽。

尚書令侯霸劾奏:朱浮敗亂幽州,構成彭寵之罪;又喪師失城,罪當伏誅。

光武帝:朱浮雖然逼反彭寵,失機當斬,但身為中興勛臣,朕不忍加誅。命以朱浮代賈復為執金吾,徙封父城侯,也就罷了。

閃回結束,鏡頭轉換。關中長安,赤眉軍大營。

探馬來報:彭寵起兵造反,朱浮兵敗幽州,漢軍已失河北大部!

樊崇聞報大喜,對諸將說道:我等被陷於此,饑饉交迫,進退失據。今劉秀失其河北,後院火起,正是天賜良機,我東歸無憂矣。

眾將聞聽,無不雀躍,乃簇擁建始帝劉盆子出離長安,開始東征。

劉盆子乘坐王車,駕三馬居中而行,數百騎跟隨其後,自南山一路戰鬥,進居陽城。

關中豪強惱恨赤眉軍殘暴,皆都隱蔽糧食,甚至組織反抗。赤眉軍衣食極度貧乏,很快陷入窘迫之境。

字幕:建武二年正月,建始帝劉盆子升帳,與諸將商議下步行止。

帝兄劉恭出班,對群臣說道:前蒙諸君共立我弟為帝,德誠深厚,不勝感激之至。但立且一年,餚亂日甚,誠不足以相成。恐死而無益,顧得退為庶人,更求賢者。

劉盆子聞兄長如此說,深感有理。於是急忙離座下階,向樊崇連連叩頭。

樊崇失驚道:陛下何至於此?

劉盆子:自我登基以來,政令不出京城。公等所設置縣官,名為民之父母,實則為賊如故;吏人若有貢獻輒見剽劫,流聞四方,莫不怨恨。此皆公等所立非人,罪在朕躬。小子今願乞骸骨,復回鄉放牛為生。諸公必欲殺盆子以塞責,無所離死,誠冀諸君肯哀憐耳!

說完伏地大哭,泣不成聲。

數百文武聞此,都感哀憐酸楚,回思部下眾軍,確與強盜無異,大失關中民心。

樊崇避席頓首:臣等無狀,至陛下自責如此。請自今已後,不敢稍有放縱。

因抱持劉盆子復還帝座,重新戴以璽綬,山呼萬歲,三拜九叩。

劉盆子:公等既不從我辭讓,萬不得已,隻得從權。既罷朝會,命眾將各回訊地,閉營自守。從此之後,更須約束部眾,不可擾民。

樊崇:陛下愛民如子,臣等敢不從命!

經此一舉,眾軍紀律復歸嚴明,不再妄行剽掠。關中臣民都稱天子英明,百姓復又紛紛回到長安。不久城中糧盡,赤眉軍隻好收載珍寶,火燒宮室退出長安,引兵西入安定。

畫外音:建武二年九月,赤眉軍因糧秣不繼退出長安,西出隴東尋求出路。但為隗囂所敗,隻好折回關中,驅逐鄧禹漢軍,重新控制長安。由於再度陷入饑饉,不久被迫放棄長安,引兵東歸。劉秀深以赤眉軍為平生勁敵,決定憑藉崤函險道以逸待勞,對其實施截擊。

鏡頭轉換,洛陽宮中。

劉秀:今聞赤眉西出長安,欲還關東,卿等以為如何?

馮異:依臣淺見,可暫罷幽燕之兵,轉而調兵遣將,西向關中,先滅赤眉強敵。

劉秀:此言甚善。便以賢卿取代鄧禹為帥,引軍急速西進,直抵華陰,阻擊赤眉。

馮異:臣領旨謝恩。

劉秀:卿至華陰,可傳令候進、耿弇,各率本部軍集結於此,會同進剿。

馮異:臣遵旨照行。

劉秀:三輔遭受王莽及更始之亂,又受赤眉、延岑禍害,民生疲蔽,無以保障。卿此去討逆,宜將降順者首領集於長安,部眾士卒皆遣送回鄉務農。且毀其營壘,免又聚眾割據。此戰不在於略地屠城,重在需妥善安撫亂民也。

馮異再拜受命:陛下之以臣代鄧禹者,是因臣不重功名,更不重於殺伐也。

於是辭帝出京,引兵西去。

劉秀目送馮異離京,復又遣使齎詔,送往鄧禹大營。

天使往見鄧禹,宣讀帝詔:朕命馮異領兵,卿今雖不為帥,但手下尚有數萬大軍,且休與窮寇爭鋒拚命,圖雪前恥。今赤眉已日漸處於絕境,且無糧食,定要東來。我以飽待飢,以逸待勞,極易滅之,卿切不要輕與交戰。

鄧禹經前番兩次大挫,正慚愧無地,乃惟惟領旨,對天使諾諾連聲:臣糜師喪軍,有勞陛下聖慮,敢不奉命!

天使馳回,以鄧禹之言還奏。劉秀聞奏甚慰,遂親自運籌帷幄,部署諸將。

劉秀:破奸將軍侯進何在?

侯進:臣在。

劉秀:命你率領一軍,進駐新安。

侯進:臣領旨。

劉秀:建威將軍耿弁何在?

耿弁:臣在。

劉秀:命你率領一軍,進駐宜陽。

耿弁:臣領旨。

劉秀:大司馬吳漢何在?

吳漢:臣在。

劉秀:命你為後軍主帥,統領朱祜、杜茂、賈復、堅鐔、王霸等六軍,並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等邊境突騎,集結於洛陽,向兩路軍機動支援。南北待擊,中間正面迎敵。

吳漢:臣領旨謝恩,自當不辱君命!

畫外音:於是兩軍並進,擺開決戰架勢。當時兩軍兵力,赤眉軍約有二十餘萬眾。漢軍依其各部實力推算,鄧禹所部約有三五萬人;馮異麾下魏郡、河內、河南等郡兵馬,約有四萬人左右;東路軍及其洛陽周圍諸軍十六七萬。三路兵馬相加,總計約在二十五萬左右,與赤眉軍勢均力敵。欲知勝負如何,且待下集分解。(本集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