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華夏真相集》第三集 精衛填海
黃帝:東海鳥夷與九黎皆屬夷族,同氣聯枝,焉肯助我?

炎帝:賢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少昊鳥夷乃太昊伏羲嫡長子一系,主掌四時之春,立國於東海。我兄弟乃屬少典之後,真正是與少昊同氣聯枝者。且少昊部落之民,在蚩尤部族淫威之下,已經隱忍數百年之久,常欲報仇,恨無機會。我趁此前往求之,不亦可乎?

黃帝:如此甚好。便請兄長親自前去約盟,相請援兵,未知可否?

炎帝:既是同抗外敵,愚兄當得出力。

黃帝見炎帝欣然應允,非常高興,遂酌酒三杯,親自送出帳外。

炎帝與黃帝告別,遂借火遁神通,掐一個訣咒,便至東海,來見少昊,說明原因。

少昊:蚩尤恃強欺我鳥夷,已數百年之久矣。賢昆仲既與其開戰,我派風後助你!

炎帝:未知風後何人,有何神通?

少昊:我東夷有風姓部落,風後者,便是其部首領也。因其知兵善戰,且深知蚩尤戰法度細,我故派其為將,往助你炎、黃兄弟。

炎帝:如此,甚感盛情厚意。

少昊於是派人傳令風後,命其帶領部族將士,隨炎帝前往征戰蚩尤。風後便隨炎帝來到涿鹿,面見黃帝。軒轅氏大喜,親自出帳相迎,請至帥廳落座。

風後當場演示神通,說以兵法,並獻破敵之計。黃帝大喜,當即便將兵符帥印委付風後,命其全權指揮諸路聯盟大軍,用之不疑。風後感激黃帝信任,也不客氣,便掌聯軍帥印,揮師出城列陣,與九黎部聯軍對壘交鋒。

炎黃聯軍列陣已畢,風後忽然下達將令,命將所有兵車集中到一處,皆配發自己從東夷所帶來銅製兵器;車身亮出,上面皆繪以虎、豹、狼、熊等猛獸圖紋,威風凜凜。

風後:諸軍聽命!旗按青、紅、白、黑、黃五色,軍分五隊,各依其序,不得錯亂。

諸將:喏!

風後:黃帝公孫軒轅!居於黃旗中軍,用東海鱷魚皮蒙製陶鼓八百面,以為令鼓。

黃帝:領命!

風後:眾軍諸將!若黃隊鼓響,必要眾鼓皆應,整齊劃一,攻守自如。

諸將:喏!

風後:炎帝神農,火神祝融!各率本部軍分作左右兩翼,衛護策應中軍。

炎帝、祝融:謹遵後命!

風後:鳥夷諸將!隨我在前衝鋒。待戰車撕開敵方陣腳,步兵隨後包抄。

諸將:喏!

風後:擂鼓,眾軍齊頭並進,向九黎衝擊!

一聲令下,黃帝親自擂起戰鼓,聯軍發動進攻。

九黎部軍本來以為勝券在握,且因對峙三年,精神懈怠。忽見炎、黃聯軍勢如猛虎而來,而且裝備精良,運動快速;又見其戰車上皆都飾以獸面之紋,簡直就是一隊巨獸大陣,自己縱是銅頭鐵額,也感恐怖驚惶。

炎黃聯軍衝擊入陣,一通亂殺。由是形勢逆轉,黎族潰散,一口氣跑到冀中。風後隨後驅動軍馬緊追不捨,乃至冀豫魯交界之處,今山東聊城陽谷縣境。蚩尤潰敗到此,冷靜下來,於是吩咐佔據地利,命將軍隊散開,偽裝埋伏,以待敵軍。

黃帝公孫軒轅遙遙在前,一車當先,漸將大軍拋在身後,已入埋伏。

斥候:報!大王,軒轅氏已入我埋伏。

蚩尤:順風點火,引燃濕木。

一聲令下,濕柴點燃,漫天皆是濃煙團霧,將黃帝追軍皆都裹入煙霧之中。

黃帝正自乘興追趕,忽見四面滾滾濃煙,白晝變成黑夜;又聞呼嘯之聲四起,八面兵至,蚩尤部族借濃煙掩護砍殺過來。

一場摸黑大戰,炎黃部族大敗,幸得風後趕到,方才救出黃帝,後退三十裡紮營。

軒轅黃帝回到到帳中,垂頭喪氣。

黃帝:厲害!未料這蚩尤竟能興雲布霧,調動天神封鎖我大軍出路。若非賢卿,我今必被其擒。來日再戰,其若再次興雲布霧,怎地是好?

風後:陛下休要被他嚇倒,此乃因風吹火,借木生煙之計也。

黃帝:何謂因風吹火,借木生煙?

風後:我東夷部民,與陛下遊牧耕獵民族有所不同。

黃帝:有何不同?

風後:你遊牧耕獵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日遠出,風雨深藏。我東夷部族卻要根據天氣安排農時,故此皆都善觀天象,預知晴雨風雷。蚩尤算準今日必刮東南風,故布疑陣,佔據上風頭;待陛下追至,點燃濕木,乘風放煙而已。

黃帝:賢卿既識破其計,則定有破解之法?

風後笑而不答,沖外咳嗽一聲,復又招手。兩名鳥夷兵士應聲而入,推進來一輛獨輪車子。黃帝起身近觀,見那車上站立一個青銅小人,右手平舉,指向前方。

風後:請陛下詳觀此物,便知可破那雲霧迷陣。

兩個鳥夷士施禮應命,便驅動車兒,一個前拽,一個後推,在帳中轉了一圈。

那車上小人隨之轉動身軀,其伸出右手,隻指向一個方位,更不改變。

黃帝:此乃何物?因何這小人不隨車行方向轉動,隻管指向南方?

風後:此車名叫指南車。我東夷始祖羲伯少昊掌管東海,因見海上多霧,部族民眾經常迷向不歸,便命微臣造此指南之車,以指引舟船突破濃霧,安全回鄉。今蚩尤興雲作霧,來日再戰,可在戰車之上全部配備指南設施,只要認準東南方向衝殺,則保必勝。

黃帝:一切皆依賢卿之計而行。

風後召集諸將,分派指南金人,命各營安裝於為首戰車。復又詳說陣法,安排來日迎敵之計。次日兩軍對壘,未戰三兩個回合,東南風再次颳起。

蚩尤命令前軍佯退,將敵軍誘向東南,再次燃起濕柴,濃煙大起,籠罩炎黃聯軍。

炎黃盟軍早有準備,見到濃煙撲面,皆都自懷中掏出一片粗麻布片,捂住口鼻,復向腦後扎住;然後各挺兵器,跟在頭車之後,拚力往南衝殺。

喊叫聲及慘呼聲盈耳,濃霧遮天蓋地,無數人影在煙霧中影影綽綽。蚩尤眼見對方陣中有金人指路,率領敵人沖潰己陣,不由大驚,止喝不住,九黎部眾迅即崩潰。

畫外音:以上華夏族與九黎族之爭,史稱涿鹿大戰,發生於距今大約四千六百年前。蚩尤運用神通,作大霧三天三夜,炎黃聯軍九戰皆敗。黃帝之臣風後,在北鬥星座啟示下發明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大霧。其後黃帝仍然連戰連敗,終在夢中得到九天玄女指示。

九天玄女:公孫軒轅,蚩尤不遵天道,擅起爭鬥,上天厭之。我今奉天帝禦旨,來向你授以符令,準許你調動天上各路神仙,相助你共伐九黎,還我天下太平。

黃帝:多謝玄女娘娘,姬雲謹遵法旨。

黃帝高居雲端,揮動符令,發出萬道金光。天上諸路神仙見到金光,陸續前來相助。

先有東海神獸夔龍應命而至。夔龍其狀如牛,蒼身無角,光如日月,聲如巨雷。因獻龍皮,黃帝下令以龍皮蒙製巨鼓八十面。

又有雷獸應命前來,奉獻脛骨。黃帝下令以其骨製作鼓槌,命力士持槌擊鼓,聲聞五百裡,威震天下。九黎部眾聞此鼓聲,俱都筋酥骨麻,不能再戰。

又有祖神應龍,率其三子鳳凰、建馬、麒麟前來,攻擊九黎部族於冀州之野。

蚩尤不肯甘服,下令神農氏部族降將誇父、共工迎敵應龍。

誇父部族皆是頂天立地巨人,戰力無朋,橫掃黃、炎華夏部族;共工驅使風伯、雨師,縱起狂風暴雨迎戰。黃帝軍隊不敵,再次陷入困境,隨波逐流哀號。

應龍大怒,令百鳥、百獸及建馬自海、陸、空三路迎擊誇父;誇父不敵,漸漸敗退。

黃帝又祭起拘神符令,喚來女魃相助,阻止共工部落風伯雨師。女魃奉命前來,所到之處天氣立即晴霽,風雨不興。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取得冀中大戰最後勝利。

旱神女魃因出全力製止大風雨,因而神力大減,不得復上九天。應龍也因參加人間大戰違背天規,不得復上軒轅之宮。

涿鹿之戰結束,蚩尤被黃帝擒殺,其氏族親屬引領殘部,遠赴三苗。黃帝最終取得勝利,蚩尤部落以及共工部落風伯、雨師,並東方神靈,俱都降服。此戰雖以黃炎華夏集團勝利告終,但亦人神皆傷,黎民罹難。黃帝由此進入東夷,匯合鬼神於泰山之上,祈禱上天,請降罪自身,饒恕天下黎民。

黃帝駕象車而馭六蛟龍,畢方並錆。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清角之樂,悲涼激越。

蚩尤被黃帝所殺,天下大旱。黃帝命畫蚩尤形象,懸於旌旗,威懾天下。

蚩尤既死,享祭於東夷諸地。如今山東聊城陽谷縣境內遺有蚩尤墓,東平縣和巨野縣,亦有蚩尤塚及其肩髀塚。南方大荒宋山之中有香楓樹,其楓葉之上遍布血痕,是蚩尤被殺時刑具所化。今山西解縣鹽水皆作紅色,民間稱為蚩尤血。

涿鹿之戰後,東夷之民良善者遷於鄒屠之地,兇惡者驅逐有北之鄉,後稱東胡。又有部分南遷江淮,掌握育苗、提苗、壯苗技術,故此自稱「三苗」之民,是為苗族祖先。

黃帝趁勢收復中原,進一步征服其它部落,使黎族、夷族等與華夏族結為同盟。方圓數千裡懾於黃帝威嚴,各宗族安分守己,中原及其四方趨於安定。各宗族活動地域相對固定,氏族成員由遊獵逐步轉向稼穡;炎黃部族吸收東夷部落冶鍊技術,始將生產重心轉向農業。少昊東夷部族投誠,由此天下初安,炎黃部族天下共主地位更加牢固。

光陰荏苒,炎帝漸漸年老。這一日,忽報部族轄境之內出現旱災,炎帝命擺鑾駕,前往災區巡視,並賑濟災民。炎帝之妻乃是赤水氏部族首領之女,名為聽訞。因聞夫君出巡,於是依依不捨,率領一子一女,子名炎居,女謂女娃,送出群落營寨之外。

聽訞:君王今已年邁,比不得年輕力壯之時。似此賑災小事,應派炎居前往。

炎帝:黎民生計,絕非小事。待此番賑災事了,我便將族內事務付予炎居,夫人毋憂。

炎居:父親此番出巡,一路小心在意,早早回來,免我母親掛念。

炎帝:為父曉得。

女娃:父親為部民操勞一生,今至安享晚年之際,還要遠行,兒實不舍!

炎帝:我兒放心。為父此去,速則半載,遲則一年,便即回來,與我兒共享天倫。

說話之時,鼓角頻催,車駕起程。聽訞及炎居望塵而拜,女娃翹足遠望,潸然淚下。

轉眼之間,春去夏至,荷花滿池;繼而夏去秋來,落葉繽紛。

在此期間,聽訞帶領部民婦女養蠶繅絲,忙碌不停;炎居率領部民男丁耕種漁獵,勞作不息。惟有女娃年幼,心中思念父親久出不歸,常登山頂東望,念茲在茲。

這日直到薄暮暝暝,女娃再次失望而歸,來至母親房中。

女娃:母親,我父臨去之時,曾說速則半載,遲則一年必歸。今已月滿九次,父且不歸,孩兒甚是掛念,奈何?

聽訞:我兒,如今雖然半年已過,一載未足,且自忍耐等候。

女娃:我等不得了。

聽訞:你既等不得,卻又能怎樣?

女娃:我聞父王臨行時曾說,此番將要東巡至海,以賑災民。兒要前往東海尋父,並賞沿途山川風景。

聽訞:我兒此說,無邊無際。那東海遠在天邊,萬裡迢迢,沿途千山萬水,山澤中又多狼蟲虎豹,鱷魚水怪,你一個小小女娃,又不識路徑,如何去得?

女娃:女兒自有主意。我不行山路,不涉沼澤,隻循大河東去,有何不可?

聽訞:那大河乃歸河伯水師所管,比陸路愈加兇險。我兒速息此念,不可妄想!

女娃聽罷不喜,一個人悶悶不樂,離開族寨,來到河邊,望著大河東去,默默出神。

漫天晚霞映照之下,有一些部民正在山坡伐竹,然後捆紮放入河中,順水飄下。

女娃:你等族人,因何將此竹伐倒?

族人:伐倒作屋,以為人居。

女娃:既是作屋,因何又放入水中,任其漂走?

族人:我等造屋之所,是在數十裡外下遊。以水載竹而下,不費人力,何樂不為?

女娃:任其漂流,沉入水底奈何?

族人:帝女不知,竹木中空,入水不沉。

女娃:水流恁急,送竹而下,如何得止?

族人:下遊有人駕舟持鉤攔截,自然能止。

女娃:若是無人攔截,則此竹何往?

族人:一直流入東海,為夷人所得。

女娃:如此,則編竹為筏,送我下河玩耍如何?

族人:帝女所命,有何不可?

次日清晨,雄雞三唱,東方破曉。女娃見母親進入蠶房,兄長背弓入山,便一個人偷偷溜出族寨,來到河邊。

竹筏早已紮好,藏匿在草叢之中。女娃從樹上解開纜藤,跳上竹筏,用竹蒿撐離河岸,順水東下。林中傳出族人呼喚之聲,女娃回眸一笑,搖一搖手,轉眼間便成一個黑點,繼而融入水天一色。於是天空鳳凰飛舞,水中魚蝦戲浪,逐筏而行。

女娃順水而下,將竹蒿豎放在筏上,盤足坐下,托腮觀賞兩岸風景,怡然自得。

炎帝東巡賑災,問疾訪苦,自東海沿陸路往西而行。至徐州之境,終於積勞成疾,臥於車輿之中。

隨侍:帝身不豫,不如就地紮營,待大王康復之後再行。

炎帝:不可。早春臨行時我曾許以妻子兒女,一年半載,必要迴鑾。必要兼程趲路,休使其母子幼女懸望。你等也離家日久,須早日歸還,與家人完聚。

隨侍:喏!

於是車駕啟行,往前趲行。

女娃經行水路,又一路貪玩風景,遂與父親車駕錯過。

於是由黃入淮,再往東行。空中飛鳥低飛衛護,不敢懈怠;沿岸走獸出入林中,兩翼傍行,不敢大意;淮水蝦兵蟹將見而大驚,懼都傍筏護航。

鳳凰率其鳥族:帝女請回,前面危險!

麒麟率其獸族:帝女請回,前方將出我等轄界!

河伯率其水族:帝女請回,前至大海,非我勢力範圍!

女娃:若非你勢力範圍,則歸誰管轄?

河伯:由河入海,則歸水族大神共工所管。

女娃:共工難道不是神農氏部下?

河伯:原來是的。

女娃:既歸我父管領,又有何懼?

河伯、麒麟、鳳凰:帝女不知,共工乃是叛徒!

女娃:此話怎講?

河伯:共工大神,原是神農氏分支,統管天下水族,我河伯、雨師,原來皆是其部下。然當炎黃二帝與蚩尤大戰之時,共工與誇父二族陣前倒戈,歸降九黎。其後九黎兵敗,蚩尤被殺,共工率其殘部退回大海,雖然名義降服炎黃,但心中懷恨。帝女今在我大河之上遊耍,自是無妨;若要離河入海,我恐共工氏挾恨報復,必有不虞之災。

麒麟、鳳凰:正是,正是。海域亦不歸我飛禽走獸所管,帝女休去罷!

女娃:共工既降蚩尤,蚩尤又復為我父、叔所殺,東夷諸部皆服炎黃。我今前往東海尋父,共工其敢奈我何?

河伯、麒麟、鳳凰:共工其性頑劣,帝女休去!

女娃:不聽,不聽!就去,就去!

前面將近大河入海口,河伯、麒麟、鳳凰止步,齊向女娃告辭。

河伯:帝女,前面已非我所轄地界,萬不得已,只能送到此處了。

女娃:你自回去,不要管我。

麒麟、鳳凰:帝女,我母頒有嚴令,獸族與禽族不得入海,我們也不能再往前送了。

女娃:你們也回去,代我向老天爺問候。

河伯搖頭,就此止步。麒麟與鳳凰面面相覷,也隻得回頭;麒麟率其族群隱入山林,鳳凰領其族類騰空而起,向西飛去。

女娃興緻勃勃,呼喚風婆,催動竹筏,向東海駛去。海中魚鱉蝦蟹好奇不已,圍著竹筏翻騰跳躍;海鷗、海燕驚奇不止,也都繞著竹筏低回飛翔。

正在這時,東方漸明,彩霞滿天,將海面映照得一片通紅,溢光流彩。

遠處浪花翻湧,東瀛仙島從海面上顯現出來。

扶桑樹輪廓漸漸在晨光映射下清晰起來,隨風輕輕搖動。其樹佔地千畝,濃蔭匝地,東皇太一十個兒子(太陽)在此棲息,一個睡在樹梢,九個睡在樹下。睡在樹梢上的太陽醒來,揉揉眼睛,伸伸懶腰,跳上空中。頓時一輪紅日升出海面,照亮環宇。

海底水晶宮內,共工正在禦榻上睡覺,聽到鐘鼓六點,繼而宮外霞光萬道,翻身坐起。

眾水族見水神醒來,齊動驚動,急忙上前伺候更衣、盥洗。

共工:什麼時分了?

水族:報大王,更鼓六點,卯正時分。

共工:水面上萬道光華,一片通亮,卻是何故?

水族:大王忘了?今日立夏,東皇太一之子應於卯正時分出海上天,巡行值日。

共工:討厭。太陽幹嘛要起這麼早?也不讓人睡個懶覺。

水族:天帝之命,職責所在,這十個小子,豈敢違拗?

共工:天帝?哼哼!若非天帝袒護,前番神農前來,我便讓他有來無回。

水族:大王因何痛恨神農?

共工:你等不知。五百年前,我等本來是神農氏族一支,掌管天下水域。只因炎黃聯手,又請應龍、風後、女魃相助,我主蚩尤大神戰敗,被其擒殺。本王無可奈何,這才退入海底,過此暗無天日生活。若不殺神農、軒轅,與蚩尤報仇,實是此恨難消!

正在此時,巡海夜叉跑入宮內。

共工:奔跑什麼?毫無規矩!

夜叉:報大王,有一件事,甚為奇異。

共工:何事?

夜叉:有一個女孩,乘駕竹筏自河口入海,不用舵、不用槳,正在海上翻波戲浪。

共工:是誰家娃兒,敢在我家門口如此頑皮?

夜叉:小的聞聽河伯與那女孩兒對話,稱其為帝女。

共工:帝女?我知道了,此處是淮河入海之處,此必是炎帝神農氏之女。

夜叉:原來是大王仇人之女。要不要小的上去,將她趕走?

共工:趕走?送到家門口的獵物,豈可容她逃走?風婆、水伯何在!

風婆、水伯:臣在,聽候大王吩咐。

共工:你二人上去,施展神通,務必將竹筏打翻,把那女娃兒沉入海底,使其永世不得上岸,再與其父相見。

風婆、水伯:喏!

海面之上,霞光萬道,波光粼粼,海燕飛翔。

女娃還看到海上日出,興奮不已,在竹筏上歡呼雀躍,向天呼喊。

女娃:父王,父王,你在哪裡?

海燕:我知,我知。你父王不在這裡,神農帝已經西去。

女娃:既然如此,風伯推筏,助我回去。

風伯聞命,上前張嘴,就要吹動竹筏向西。正在此時,海面上浪花翻湧,水伯推浪而出,風婆足踏浪尖,騰身跳上空中,當面攔住風伯。

風婆:老漢,你要做甚?

風伯:送帝女入河,西還見父。

風婆:老不死,遠近不分!我東方之帝乃是蚩尤,執政大王乃是共工,誰是帝女?

風伯:老婆子此言謬也。今天下一統,炎黃為帝,黃工為臣,豈可上下顛倒?

風婆:老不死,你不聽我言,那就送你離去,讓你發昏!

風伯:什麼離……婚?我不懂你在說些什麼!

風婆半嗔半怒,上前一步,與風伯對面而立,張開大口,就將滿腹之氣噴出。風伯毫無防備,被吹得翻出幾個筋鬥,向西飛去。風伯不服,在雲端裡立定腳跟,又要回來與風婆爭兌,相助女娃。風婆回頭呼喚侍女羅剎。

風婆:羅剎女何在?

羅剎:婢子在。

風婆:用芭蕉扇扇他!

羅剎:家主婆,兩口兒吵架,沒必要恁較真吧?

風婆:你不聽我話麽?

羅剎:不敢。但這芭蕉扇一揮,便將人扇出十萬八千裡,家主婆休生後悔。

風婆:大膽羅剎,隻管在這裡婆婆媽媽、喋喋不休。快扇快扇,休要囉嗦!

羅剎女無奈,隻得從口中吐出一小片蕉葉,落在掌心,迎風一晃,就如桌面大小。

風伯正往東行,看到羅剎女手中扇子,不由大驚,立即按住雲頭。

風伯:羅剎,你敢用此扇來對付家主?

羅剎:家主見諒。我若不扇你,主母定要懷疑婢子與家主有甚曖昧。家主閉目,就當往西崑崙瑤池一遊吧!

風伯扎手舞掌,還要再說什麼,羅剎女不待其開口,早將手中芭蕉扇揮出,奮力扇下。只見天地一片昏暗,海上突然颳起狂風。風伯立腳不住,身體就像紡車一般向後翻滾,滾滾向西。風伯大呼小叫,瞬間便成一個黑點,繼而消失在天外。

水伯見此,連聲冷笑,掐指念訣。頃刻之間,海上興起滔天巨浪,將竹筏送上半空。

女娃:水伯,你竟敢對我無禮?

水伯:我只聽水神共工之命。便是帝女,又能奈我何?

哈哈大笑聲中,竹筏復又跌入浪谷。水伯發出連環巨浪,竹筏便似狂風中的落葉,起伏跌宕良久,終於繩索斷折,竹筏零散。女娃落入水中,向著西方高喊。

女娃:父王,你在哪裡?快來救我!

水伯:任你叫破喉嚨,也沒用了。

女娃:水神共工!你若傷我,我來世也要誓報此仇,填平你東海。

共工:小小女娃,好大口氣!那就待至來世再說吧。

女娃沉入海中,臨終前叫聲不息,隨風在空中飄蕩。

風伯自西方趕來,途中聽到女娃叫聲,知道帝女已經遇難,不由難過,流下淚來。

風伯伸手將女娃叫聲抓住,捧在手心,遊目四顧,見炎帝神農氏正紮營河邊,遂將女娃聲音送至炎帝耳邊。

炎帝正在半夢半醒之中,忽聞女兒叫聲。

女娃:父王,你在哪裡?快來救我!

炎帝:女兒休怕,為父前來救你!

炎帝夢中驚呼而醒,坐起身來,額頭上都是冷汗。

隨從急忙進帳,將炎帝從榻上扶起。

隨從:陛下因何在夢中大叫?

炎帝:你等可曾聽到女娃呼救之聲?

隨從:未曾。

炎帝:我適才在夢中,聽到女娃呼我救命,此是何兆?

隨從:夢是心頭想。此必是陛下與帝女相互思念,心靈感應,故有此夢。

炎帝:我覺此夢,大為不祥!

隨從:陛下未曾聽說,夢與事反?

炎帝:雖有此說,不可大意。傳令部眾,拔營起寨,速還淮都。

隨從:喏!

女娃入海,風平浪息。

海面之上,一大群海燕聚集盤旋,啾啾而鳴。

女娃屍體浮上海面,隨波逐流。海燕組成方陣,將女娃護送至東瀛仙島。又有大批海豚前來,與海燕齊心協力,把女娃抬上沙灘,運送到扶桑樹下。

海燕飛上樹去,往返銜枝,覆蓋在女娃身上。

樹枝化作珊瑚,成為一座珊瑚陵墓,以供女娃長眠。

一縷青煙自珊瑚縫隙中鑽出,扶搖而上,在空中漸聚成形,化為一隻小鳥。

小鳥發出淒美叫聲,盤繞扶桑樹飛舞。

小鳥:精衛,精衛。

海燕皆都聚集在小鳥身周伴舞,口中鳴叫。

海燕:嘰嘰啾啾,精衛精衛。

九個太陽聚在扶桑樹下,向空中探頭探腦,議論紛紛。

八個太陽:你看你看,那是什麼?

大太陽:那是一隻小鳥。

八個太陽:它在叫什麼?

大太陽:你們沒有聽到嗎?它在叫「精衛、精衛」。

八個太陽:它叫什麼名字?

大太陽:這是炎帝之女靈魂所化。她在活著的時候,叫作女娃。

八個太陽:女娃是人的名字。現在她化作了鳥兒,就不能再叫女娃了。

大太陽:那我們就給她起個名字,就叫精衛好了。

八個太陽:好名字!精衛,精衛!精衛,精衛!

精衛就此與海燕一起,棲息在東瀛島上。為向大海復仇,壯大族群力量,精衛就和海燕結成配偶,繁衍後代。精衛與海燕所生後代,雌者便為精衛,雄者乃是海燕。

來年春天,女娃所化精衛率其諸子離開東瀛仙島,往西而飛。

諸子:媽媽,媽媽,我們這是要往哪裡?

精衛:飛去淮都,拜見你等外祖,我的父王神農炎帝。

諸子:我們如今已非人類,拜見外祖何為?

精衛:告訴外祖是水神共工害我,讓他老人家為我報仇。

諸子:可外祖是人間首領,管不了海裡的事啊?

精衛:你們說的對。自己的仇自己報,從今天起,我們運石填海。

諸子:運石填海,生生不息!

精衛於是沿河西去,飛至太行之西,發鳩之山。因見山上多生柘木,於是止棲於此。此後就率族群後代,銜西山木石,終日往返,填塞東海。

精衛填海之事,驚動天神應龍。應龍心生悲憫,命河伯將黃土高原泥沙搬運入河,復又衝進大海,以助精衛填海。如此成年累月,泰山以東海域漸被黃土淤積,就此叫做黃海。千萬年來,泥沙不斷形成海塗;東海夷人將其匡圍起來,逐步改造成為良田。由是海邊之人,無不教育子孫,世代都要愛護海鳥,並助精衛填海。(本集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