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華夏真相集》第五集 大羿射日
諸神:不如我等齊心協力,將不周山修復,使其重新頂天立地,豈不是好?

女媧:不可。其山雖能修復,原創猶存。若是再有惡神搗亂,或數十萬年後某日,復有天塌地陷之禍,乃至天地複合,則使創世大神盤古開天闢地之功,毀於一旦。

眾神聽罷,便即無言,各各懷憂,人人嘆息。孰料女媧娘娘乃是創世大神,出願有應,話音未落,便見有一大龜自海中遊出,駕雲來至雲台山頂,叩拜於女媧娘娘腳下。

巨龜:小神奉盤古大神之命,在此海底撐托天台山基,使其不致傾覆,已有數十萬年。今聞不周之山折損,娘娘鍊石補天,欲尋支撐天地之柱,小仙不才,願獻四足。

女媧:道友發此大願,固然是好。但斷你四足,我又何忍?

巨龜:我斷四足,不至於死。且脫撐山之困,得以遨遊四海,豈非因禍得福?

女媧聞言大喜,遂施法術,斬下巨龜四腿,以做擎天之柱。因西、北兩面前足稍短,故至天傾西北,日月星辰皆自東南向西北滑落。

雖是巨龜自願獻足,女媧畢竟過意不去,遂將自己所披外衣撕成四塊,與其裹傷。巨龜喜而從之,那仙衣著身,便化為鰭。從此之後,四海之龜游水皆不用腿,而是用鰭。

彩石補天,銀河停止傾瀉,華夏族人無不大喜,皆往天台山朝拜人祖女媧,並謝活命之恩。女媧看到自己所生兒女子孫生活安然,便命眾仙吹起笙簫,以作慶賀。歡會已罷,女媧還歸三十三層天上,迴轉媧宮。

以上便是女媧補天神話,亦謂傳說。但撥開此事神秘面紗,亦可現其歷史真相。

歷史真相:女媧氏及伏羲氏時代,正是陶器發明使用之時。人類發明陶器,源於房屋建造中塗泥技術,用來防止透風,又防火防漏。此時人類大量種植使用葫蘆,先民亦在葫蘆底部塗泥防漏,或燒煮食物之時,防止被火燒毀葫蘆。結果久而久之,泥層被燒結成堅硬陶質,由此發明陶器,完全不會漏水。此後屋頂漏雨,華夏先民復由陶器得到啟發,又燒製陶片覆蓋屋頂,從而發明屋瓦。則「女媧鍊石補天」傳說,靈感其實出於「先民製陶補屋」。

鏡頭閃回,復敘信史。

顓頊擊敗共工之後,便被推為中原共主,是華夏上古五帝之二,稱北方水德之帝。顓頊既為天下共主,始都窮桑,又遷商丘,後居帝丘,稱為玄帝。

顓頊委任百官,遂以句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句龍為土正。

顓頊帝為人仁德智慧,遵循軒轅黃帝之政,以致天下太平。四方慕德而服,鳥獸盡皆感化。八龍仿效風聲長吟,名為《承雲曲》;揚子鱷翻轉身軀仰臥,揮動尾巴敲打肚皮,發出嘹亮之聲。後世之人受此影響,便用揚子鱷皮蒙鼓,稱為鼉鼓。

傳令官畫外音:奉天子詔旨,命頒行顓頊歷,謂曰四分曆,十九年七閏。以夏正十月為歲首,閏置於九月之後,以立春為節氣起點。命南正重負責祭天,和洽神靈;北正黎負責民政,撫勸黎民遵循自然從事農耕。禁絕民間佔卜,並定倫理綱常,婦女避男於路。從此家庭誕生,階級分化,國家形成,華夏文明進入新紀元。

百官眾臣:謹遵聖命,陛下萬歲!

烏雲低垂,草木含悲,靈車行之於途,送葬隊伍連綿十裡不絕。顓頊在位78年,壽至98歲而終,葬於濮陽。所轄國土展現於蒼穹之下,北到黑龍江,南到嶺南,東到東海,西至甘隴。高山峻嶺,長江大河,萬裡沃野,更是連綿不絕。

顓頊駕崩,群臣擁立其族侄帝嚳為東夷部族之主,是為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第三位帝王。顓頊、帝嚳二人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文明根基,亦是華夏民族共同人文始祖。漢朝以前,世人皆信軒轅黃帝、顓頊、帝嚳三人是為華族祖先。歷史上五帝多有爭議,但在已知的所有五帝排序中,顓頊帝都名列在冊,可見其功績,已為華夏共識。

帝嚳姬姓名俊,華夏族裔,生於河南商丘睢陽高辛鎮,故號高辛氏。

姬俊祖父玄囂又稱少昊,是為黃帝元妃嫘祖嫡生長子;少昊所生蟜極,便是帝嚳之父。姬俊五歲受封為辛侯,十五歲輔佐叔父顓頊,繼承帝位成為天下共主之時,年三十歲整。

姬俊繼承天子之位,遂建都於亳,擊退遊牧民族犬戎,處理民族內務,發展農業。

帝嚳探索天象,觀察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制定二十四節氣,以指導部族按照節令從事農畜活動。由此華夏農業出現偉大革命,農耕文明走進嶄新時代。

在擊退外族入侵過程中,帝嚳因知夏族首領大羿射箭技術天下無雙,便拔其擔任射官,賜給彤弓蒿矢。大羿不負帝嚳深望,引兵平定白難部落反叛。

大羿平叛歸來,上殿面郡繳令。

帝嚳:大羿平叛有功,敕命為九夷首領。中原向東至海,盡歸所轄。

大羿:喏!臣謝天子隆恩。但有一事,須要奏明。

帝嚳:卿儘管講來。

大羿:當神農氏炎帝治理天下之時,曾使鳥夷氏部族首領東皇太一管理東方,並派其十子化為太陽,每日到空中值班,輪替不息,普照周天,化育萬物。陛下今既賜臣為東方之主,當先派天使傳檄諸夷,以免夷民猜疑惶惑。也須防十日不服,亂臣之政。

帝嚳:這是自然。賢卿隻管前往就任,天使先發,傳檄九夷。

於是天使持詔出都,馳往東夷傳檄。大羿謝恩辭帝,率領部從隨後上路,迎著太陽升起方向逶迤前進。

天使來至楚東太一宮,面見東皇太一,宣示天子旨意。

東皇太一聞說顓頊辭世,帝嚳即位,先自不喜;又聞帝嚳任命大羿為東方之主,臉色愈加難看。於是設宴款待天使,酒過三巡,並就席間閑話。

東皇太一:請問貴使,羿有何能,天子使其為東方之主?

天使:大羿善射,天下神箭無雙;又平白難部落反叛,為安定社稷立有大功,帝嚳故此使為東方之主,治理九夷部眾。東皇乃炎帝蓍宿老臣,尚望多加扶持。

東皇太一:天帝之命,臣焉敢不從。

天使:十位令郎職司天體,光照環宇,化育萬物,其任極重。也請東皇常加約束勸勉,使各盡其責,勿生他故。

東皇太一:敬諾,天使隻管放心。

酒宴已罷,天使辭歸,還於帝都復命。

東瀛海島,風光旖旎。十個太陽跟隨其母東皇妃共居東海,其樂融融。

每到日落黃昏,十日聚齊,常往海中洗澡,把海水映得通紅;然後出水上島,晚夜便棲息在扶桑樹上。九個太陽棲息在較矮樹枝,次日當值班者則棲息在樹梢。

當黎明來臨,樹梢太陽便踏乘兩輪車,穿越天空,照射人間,把光熱灑遍世界。十個太陽每天一換,輪流當值,秩序井然,天地萬物一片和諧。世間人民於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滿幸福。因感恩太陽帶來光明歡樂,經常面向天空磕頭作揖,頂禮膜拜。

共工舊日部將相柳帶領其殘兵敗將,逃至這片海域,隱居海底,常思報仇。因常陪十日在海中洗澡遊戲,於是交為朋友。

這日黃昏,值班太陽歸來,十日聚齊,又下海洗澡。

相柳潛在水底,眼見海水通紅,知道十日到來,於是也升出水面,同遊嬉戲。

大太陽:諸位兄弟,今日不可貪玩太久,小心誤了明日上天值班時辰,受到大羿責罰。

九個太陽:大羿是誰,我等自由自在,為何要服他管?

大太陽:聽母后言說,其受帝嚳委派,以為東方之主,我等自然違拗不得。

九個太陽:帝嚳又是何人?

大太陽:帝嚳乃是黃帝曾孫,顓頊帝之侄,今為天下共主。

相柳:十位太子,休怪小的多嘴,此言非確。

十個太陽:如何此言非確?你說,你說。

相柳:今天下部族,首推華夏、其次東夷、再次苗蠻。有道是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炎黃二帝既死,本就該令尊東皇太一為天下共主,只因令尊大德謙讓,才又令顓頊為帝。今顓頊既死,正該東皇統管天下,卻又被姬俊篡奪天子之位。東皇管轄諸夷,已數十萬歲,怎可聽命一個三十歲的娃兒?更不要說奉什麼大羿為主。

九個太陽:言之有理,果然不差。

大太陽:即便方之有理,我等卻又奈何?

相柳:我有一計,既可給予大羿難堪,又可給令尊在帝嚳面前長足面子。

十個太陽:是何妙計?你說,你說!

相柳:數十萬年以來,你十個太陽日復一日,都是循規蹈矩,輪流上天值日,以至天下萬物皆謂理所當然,無視你等存在。若依我計,十位太子不如一起周遊天空,各顯己能。如此這般,即使不能替令尊爭得天子之位,也讓大異害怕,帝嚳不敢小覷。此計若何?

十個太陽:妙計,妙計!好玩,好玩!

於是十日商議已定,又在海中戲耍玩鬧良久,這才上岸,回到扶桑上休息。

次日黎明來臨,十個太陽便一起足踏雙輪,齊上天空。

十個火團凌空飛舞,普天周地無處不亮,光照耀眼。於是烤焦大地,森林著火,樹木莊稼焦枯,村舍房子都被燒成灰燼。

人與動物大半皆被烤殺,未被燒死者豬突狼奔,四下流竄。

倖存之民藏入山洞,呼爺叫娘,怨氣衝天,祈求上蒼恩賜。

斥候飛報入都,氣喘籲籲。

斥候:報陛下,十日升天,天下塗炭。如何處置,請旨定奪。

帝嚳:十日混鬧,可憐億萬生靈受苦,黎民遭受無妄天災。傳令東皇太一,命其管束十子,速離九天,返回扶桑。

天使奉命,不敢騰雲升空,乃借土遁而去。

未過片刻,天使返回,滿面流汗,衣衫盡濕,上殿面君。

天使:臣啟陛下,那東皇太一不領帝旨,且口出不遜之辭。

帝嚳:如此,速派神箭大羿,前去東海除害。

帝旨飛降夷宮,大羿領命,攜弓帶箭前往東海。

大羿背弓挎矢,翻過九十九座高山,穿過九十九片荒漠,來到東海,登上大山,山腳下就是茫茫大海。大羿拉開萬斤弓弩,搭上千斤利箭,瞄準天上太陽。

大羿:東皇十太子!你等混鬧,已違天規。某今奉天子之命,好生相勸,一日在天,九日下棲扶桑。

大太陽:你是何人,恁大口氣!

大羿:我乃大羿,今為九夷之主。

大太陽:笑話!世人皆知,九夷之主先是大神蚩尤,繼為我父東皇。你是何人,在此胡吹大氣!

九個太陽:對呀,對呀。你是何人,在此胡吹大氣?

大羿:你等果然不聽天子詔命?

十個太陽:不聽,不聽!

大太陽:你若不速去,就把你烤成肉干!

十個太陽:烤成肉干,烤成肉干!

大羿暴怒,右手鬆弦,一箭射去,大太陽應聲而落,跌入海中,轟然有聲,山搖地動。九個太陽驚慌一陣,齊發怒火,直向大羿迎面衝來,各吐烈焰萬丈。

大羿又拉開弓弩,搭上利箭,將手鬆,同時射落兩個太陽,呼嘯入海,火焰頓熄。

天上還有七個太陽,瞪著眼睛,只在空中亂轉,不知所為。

大羿又連發三箭,四個太陽同時跌落。其餘三個太陽隻嚇得全身打顫,團團旋轉。

大羿又發一箭,射落二日,天上只剩一個太陽,天地間光熱漸漸消失。

空中所剩一日,乃是東皇太一幼子,因見諸兄皆死,心中怕極,一頭鑽入草叢,再不敢出。大羿將其喚出,宣以帝嚳聖旨,訓教一通,收兵回去繳令。

小太陽自此老實,每天從扶桑樹上升起,早出晚歸,獨自為大地萬物貢獻光熱。

東皇妃立在扶桑樹下,親眼看到九個兒子喪命,不由淚如雨下。

東皇太一連喪九子,五內如焚,於是心灰意懶,就此出家修道,自號太乙真人。又窮兩千年之功,將腹中內丹靈珠子化育成人形,取名那吒。其後授以混天綾、乾坤圈、火尖槍三種道家至寶,命其大鬧東海,將東海龍王三太子剝皮抽筋,以報喪子之仇。

龍王三太子不是別個,正是相柳,當初極力唆使十日同出,大鬧天宮者。

大羿射下九個太陽,便將射日之處命名為射陽。然後下山,引領部眾,掃平人間禍害。隻數日之間,大異便將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之類害人魔怪全部射殺,復將世間諸般食人猛獸及毒蟲滅除凈盡。

自此大地上火光自滅,禍害皆除,人們頓感清涼爽快,於是歡呼雀躍。

帝嚳聞報,亦喜亦憂。所喜者九日之患根除,所憂者東皇太一憤而出家,恐其報復。於是便下詔旨,撤去大羿九夷首領之職,降為夏族部落酋長。

以上所述乃為傳說,幾乎華夏民族人人皆知,但並非歷史真相。

傳說來源:有關十個太陽神話故事,《山海經·大南東經》記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將十日由來表明清楚,並敘其父母戶籍。《淮南子·本經訓》記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是說十日皆被射落,並沒有留下一日繼續造福人間。

於是問題出現:所謂天無二日,《山海經》及《淮南子》創作出十個太陽,究系何意?

歷史真相:背景玄機所在,便是商朝人所奉行天乾紀日制度。天乾又被稱作日乾,乃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日,次序固定,不容更改。《山海經》中記載「十日迭出」神話,源來於此,並造就商人太陽崇拜文化。其後武王滅商,為統治殷商遺民,摧其部族崇拜,並同化商人宗教神話,於是杜撰出后羿射日神話,實為思想改造產物。

鏡頭閃回,故事繼續。

大羿射下九個太陽,為天下除去大害,黎民歡騰,歌頌之聲盈耳,迅速傳至昆崙山。

西王母聞此頌揚之聲,甚為讚賞,便命仙女前往通知大羿,許其參加瑤池之會。

瑤池大宴,群仙畢至,皆與大羿作賀。宴會之後,西王母特賜大異一丸仙藥。

西王母:神仙服此丹藥,可增五千年修行,並具無上神通;凡人若吃此葯,不但能得長生,還可升天成仙。賢卿休得輕言,致為小人窺伺。

大羿:喏,謹遵王母教誨,下臣告辭。

大羿赴罷瑤池之宴歸國,妻子嫦娥率領部族迎接於郊野,眾人歡呼,敬重無比。

自此以後,羿宮之前便有很多年輕人前來拜師,要求學習武藝箭法。

時有族人名叫逄蒙,天生聰明好學,但為人奸詐貪婪,也隨眾人拜在大羿門下。

大羿有教無類,來者不拒。

嫦娥美麗非凡,心地善良,因經常接濟貧苦,部民皆都喜歡敬佩。因見丈夫得到族人如此擁戴,自也代他喜歡。

大羿知道王母所賜仙藥難得,便將仙丹交給嫦娥,命其珍藏。

大羿:待人世間事情一了,我夫妻便可服此靈丹,一起飛升天界。

嫦娥:喏,謹遵夫君之命。

夫妻二人是歡喜無限,相視而笑。嫦娥進入內室,將仙藥藏在百寶匣裡,供在床頭。

當夫妻二人房中私語之時,不防窗外悄立一人,正是惡徒逄蒙。

逄蒙在窗外聽到裏面夫妻對話,一字不漏。於是自此處處用心,欲將仙藥弄到手中,妄圖白日飛升,就此成仙。

八月十五,仲秋佳節。大羿將眾弟子召集到院中,交待事務。

大羿:今日中秋,天高氣爽,正是會獵郊野,習練箭法最佳時節。我今無甚要事,欲帶爾等眾弟子出郊較射,爾等以為如何?

眾弟子:敬喏!

逄蒙:師父授技,實為幸事。然弟子近來生病,扯不得硬弓,如此奈何?

大羿:射技之道,非須精充氣足不可。你既身體有恙,可留村中,助師母整治供果。

逄蒙:喏。未知師父幾時回來?

大羿:入夜定更必回,便以獵物為餚饌,與爾等歡飲,共賞明月。

大羿說罷,便引眾徒挎弓攜矢,往郊外而去。

行三十裏外,進入大山,撒開圍場。

眾人張弓射禽,發矢獵獸,各顯本領,好不熱鬧。大羿時而發矢示範,時而坐於高坡,品評眾徒箭法優劣。如此習射競日,不覺紅日西墜,夜幕降臨。

大羿:日將夕矣!爾等眾徒,可釋弓藏矢,就此收拾獲物,還寨計功。

眾徒:喏。還寨計功,飲酒賞月!

此時村寨之中,夜幕已降,圓月初升。

逄蒙在寨口翹望,不見師父身影,於是走下門樓,來至羿宮。又徘徊離久,終於面露兇惡之色,手提寶劍,闖進師父家中。嫦娥正在院中擺設供果,見狀不由一怔。

嫦娥:逄蒙,你亮劍入府,意欲何為?

逄蒙:廢話少說,交出仙藥。

嫦娥:你在胡說什麼?我聽不懂。

逄蒙:休要瞞我。你與師父前日在房中之語,我已全部聽得清楚。

嫦娥:劣徒,我看你是豬油蒙心,怎敢如此無禮?你師父即將歸來,速速出府迎接。今日之事,我不向你師提起,也便是了。

逄蒙:休要囉嗦。若將仙藥拿出,還留一半給你。若是不肯,休怪刀劍無情。

嫦娥:給你說過,沒有仙藥。你若不信,便去自尋!

說至此處,嫦娥故作慌亂,將眼光瞟向西廂,並以身擋住。逄蒙伸手將嫦娥撥開,提劍沖入西廂,翻箱倒櫃,四處搜尋。

嫦娥見此,疾步奔入寢臥,就床頭打開百寶匣,取出仙藥,吞入口內,來至院中。

逄蒙搜遍西廂,見無靈藥,便知上當。又沖入院內,用劍尖指住嫦娥胸口。

逄蒙:師母,再不拿出仙丹,我手起劍落,便就一拍兩散!

嫦娥:逄蒙賊子,你竟敢……

嫦娥只顧開口斥責,卻忘了口內含丹,隻覺喉嚨一涼,仙丹滑入腹中。

仙丹入肚,隻剎那之間,嫦娥身體已離地飛起,升在半空。逄蒙跌足痛悔,知道所謀已經敗露,恐師父回來查問,隻得越牆而出,逃跑遠遁,消失在夜幕之中。

嫦娥服了仙藥,卻不知升降之法,於是一直飛向太空。

經過月宮之時,適逢太陰星君正在桂樹下逗弄玉兔,看見嫦娥掠過,不由一驚。

太陰星君:此必是凡人成仙,但不明升降之道。似這樣飛法,非至三十三層昊天之外,窒息而亡不可。

玉兔:我認識她,這是嫦娥姐姐。

太陰星君:你說這是大羿之妻嫦娥?

玉兔:正是她,正是她!

太陰星君:既然是她,我不可不救。

於是太陰星君慈悲之心發動,急忙步出月宮,伸手扯住,將嫦娥拉到桂樹之下。

嫦娥花顏失色,以手撫胸,氣喘不已。

太陰星君:你是羿妻嫦娥?

嫦娥:正是。若非星君相救,我命休矣。

太陰星君:你不在世間賞月,何故在此月圓之夜亂飛?

嫦娥:只因前番西王母賜我夫仙丹,被惡徒逄蒙得知。今趁我夫出獵郊野,持劍逼索靈藥,只因事急,我誤吞丹藥入腹,故而月夜飛升。

太陰星君: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緣法如此,你便留在月宮,與我做伴吧。

嫦娥:可我在月宮,夫君歸來,誰與他通風報信?

太陰星君:你隻立此桂花樹下,大羿抬頭便可看見。

嫦娥:然我夫妻自此仙凡相隔,怎生割捨!

太陰星君:你已成仙,又戀他凡人怎地?

嫦娥:此仙丹本是西王母賜予我夫,今被我誤服,世人寧不說我薄情寡義!

太陰星君:你夫箭射九日,有大功於民,早晚也將成仙,又何必自傷如此?

嫦娥:嘆我此心,我夫不知!

太陰星君:休要自怨自艾。你往下看,你丈夫正追來也。

嫦娥手扶桂樹,探身往下界看時,見丈夫大羿率眾徒回來,已入院中。

大羿:嫦娥,我回來矣。快快整治酒菜,與我等慶功賞月!

嫦娥:夫君,夫君!我在這裏,我在天上!

大羿聽而不聞,找遍宮內,不見妻子嫦娥。又尋至院外,只見皓月當空,桂影婆娑,玉兔歡跳。嫦娥見此,禁不住淚如雨下,滴在丈夫肩上。大羿心中詫異,凝目上望,忽見妻子正站在桂樹之旁,往下面深情凝望。

大羿連聲呼喚,飛縱追逐,但那月亮卻隨自己前進同速後退,永遠相差十萬八千裡,無力追及。鄉親村民及部眾聽到大羿呼喊,也都出門望月,一同深情聲喚。

嫦娥空自著急,但仙凡永隔,不能復降塵世,隻得繞樹婆娑起舞,以遣愁懷。

夏族部民因感念嫦娥素日善良,遂在院中擺上其平日愛吃食品,遙為祝福。從此以後,每年八月十五,就成華夏族人企盼團圓中秋佳節。

大羿望月而奔,向空深情呼喚,聲音在曠野中久久飄蕩。

畫外音:只因年深月久,對於嫦娥奔月緣由,便有許多版本,眾說不一。上文所敘,可稱為「逄蒙逼迫版」。另有「拋夫獨吞版」,說嫦娥欲獨自成仙,就趁丈夫不注意時偷吃西王母所賜靈藥,飛到月宮。天帝知之,罰其變為蟾蜍,搗葯不休,並孤獨受苦一生。

又有「后羿贈葯版」,出自古籍《墉城集仙錄》:「吳姮娥,羿妻也。羿司射衛黃帝之宮,入宮得瓊葯之丹以與姮娥。服,飛入月宮,為月中之官。」又有「拯救黎民版」,說羿是遠古時期有窮國君,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濫施苛政,民不聊生。羿向西王母求來長生靈藥,妻嫦娥為使百姓免受丈夫長期殘暴統治,就偷吃仙藥,化作仙女飄向月宮。

又有「后羿不忠版」,出自屈原《天問》。說后羿射日,成為英雄之後,與河伯之妻發生曖昧關係,搞起婚外戀情。嫦娥極為不滿,一氣之下離開后羿,飛升天上月宮。

歷史真相:女子奔月、拜月,源自於古人認為,月宮主人太陰星君司掌生殖,控制女子生育子嗣,並給婦女感測生育能力。因而古代華夏女子每到適育年齡,則必對月踴跳奔逐,以圖縮短與月宮距離,從而達到生育子嗣目的,實是一種祈子巫術儀式。又在古代歷朝人類社會活動中,認為男施女受,祈求子嗣便隻關乎婦女之事,與男子無關。既然如此,后羿身為丈夫,就不可能隨妻奔月。

鏡頭閃回,廣寒宮中。

嫦娥思念夫君大羿,一夜未眠,淚落不止。

次日拂曉,太陽升空,皓月光華頓斂。

嫦娥難耐一夜清寒,此時見日照九宵,便步出宮外,接受日光之浴。

陽光拂體,寒意頓消。但俯身下望,只見神州大地光華灼灼,山川秀麗,江河壯觀。此時地上人類便如米粒,難以分辨形容,再也不見丈夫身影,於是不由暗自神傷。

玉兔蹦蹦跳跳,來至面前,仰頭盯視嫦娥,甚為好奇。

嫦娥:玉兔,你因何這般看我?

玉兔:我就納悶,似姐姐這般悠閑自在,且已成仙,因何恁般悶悶不樂?

嫦娥:似你這般,才是真正悠閑自在。哪能體會人世恩怨,離別之苦?

玉兔:若依我看,此正是人心不足,自尋煩惱。

嫦娥:此話怎講?

玉兔將身一縱,跳到嫦娥懷中;嫦娥伸手接住,攬在臂彎。玉兔用前爪指著桂樹之下。

玉兔:你看到那個人了嗎?

嫦娥抬眼看去,只見一個高大男子,正弓腰彎背,手掄板斧,在那裏砍樹,不休不止。

嫦娥:呀,這是什麼人,因何砍樹?

玉兔:姐姐昨夜才來,難怪不知。你可知道咱這月宮之中,共有生靈幾口?

嫦娥:我只顧傷心一夜,未及動問打聽。

玉兔:那,我便對你說知如何?

嫦娥:如此多謝。

玉兔:我先問你,咱們所處之地,是謂何名?

嫦娥:官名太陰星,俗稱皓月,又謂廣寒之宮。

玉兔:對呀,對呀,姐姐懂得真多。所以我月宮之主,便喚作太陰星君。

嫦娥:知道。昨夜若非星君一把扯我至此,我已不知身在何處。

玉兔:太陰星君受天帝禦封,故此為月神。再有你嫦娥姐姐,是服食西王母仙丹登月,因此是為月仙。還有這個伐木者,名叫吳剛,是為月役。

嫦娥:何謂月役?

玉兔:先說吳剛此人,又名吳權,西河人氏,成婚後不與其妻廝守,獨自入山訪仙學道。炎帝之孫伯陵被封西河,聞說吳剛妻子美貌,便趁吳剛離家之時與其妻私通,並於三年內連生三子。吳剛學道歸來得知此事,一怒之下殺死伯陵。因此惹怒炎帝,將吳剛發配月宮,命其砍伐月桂,許以樹倒,便免罪釋放。

嫦娥:這個吳剛,倒也是個命苦之人。

玉兔:所以說嘛,我說你是人心不足。炎帝表面寬容大度,其實公報私仇,狠毒至甚。這吳剛被罰此伐樹之役,與姐姐相比,豈非更堪心傷?

嫦娥:伐倒此樹,便可贖罪,有何心傷?

玉兔:姐姐不知,這月宮之桂高達五百餘丈,乃是不死之樹,白日所砍,至晚即合,由此懲罰永無休止。

嫦娥:那何不晚上砍伐,不使其癒合?

玉兔:我道姐姐乃是一國王后,不料卻是個不諳世故,天真無邪之人。

嫦娥:此話怎講?

玉兔:自盤古開天,天帝設此太陰星何用?便是令其於夜間大放光華,照射環宇。若許吳剛夜間伐樹,豈不影響月明?再若木屑紛飛,砸到夜行之人,也不穩當。

嫦娥:說得也是。吳剛在此服役,也不知其妻作何感想?

玉兔:伯陵既死,吳剛妻子便即悔悟,對丈夫遭遇並感內疚,遂命三子飛上月宮,一變蟾蜍,一化玉兔,一變成蛇,陪伴吳剛。為防桂樹砍而復生,玉兔便助吳剛,將其所砍下木屑枝葉及時搗碎。

嫦娥:你,你……

玉兔:是啊,我便是伯陵與吳剛妻所生三子之一,化為玉兔,來替父母贖罪。

吳剛:兔兒,你又在那裏編撰故事,欺騙新客了。

玉兔嘻嘻一笑,自嫦娥懷中跳到地上,鑽入草叢,瞬息不見。吳剛停下砍樹,上前與嫦娥見禮,嫦娥還禮,見吳剛面目清秀,甚是英俊。

嫦娥:吳兄,方才玉兔所述,莫非不實?

吳剛:當然不實,此阿物最是詭詐,極愛騙人取樂。某本是南天門神將衛士,因昨日侍宴時疏於職守,被天帝罰來月宮伐桂,並許我樹倒之後,便歸天庭,官復原職。

嫦娥:如此說來,吳兄罰來未久?

吳剛:正是。只因昨日犯錯,今晨來此。你看,此樹雖然粗大,但怎禁得我神力?此時已砍去一闕,搖搖欲墜矣。

嫦娥:既是如此,便祝吳兄早日伐倒此樹,早返天庭。

正當此時,只聽一聲鴉鳴。二人抬頭,見一隻烏鴉飛至,將掛在樹枝上衣服叼去。

吳剛:這個遭瘟的在蓬元帥!

吳剛放下斧頭去追烏鴉,烏鴉放棄衣服飛走。吳剛揀拾衣服回來,見被砍破樹身復又癒合,不由目瞪口呆。

嫦娥:吳兄,此是何故?

吳剛:此鴉乃是天蓬元帥所化,施此奸計,是阻我重回天庭啊。(本集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