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零一章:王位爭奪戰(上)
宋洲攻破江都後,揚州府南面已門戶洞開,就在揚州府全力組織軍民防禦府城時,宋洲又東出進兵泰州,讓泰州守軍有些措手不及。明明揚州近在咫尺,卻要來打毫不起眼的泰州,實在是讓人費解。

泰州的毫不起眼是相對揚州而言的,實際上,泰州也是明朝江淮的經濟文化重地。其州志記載,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泰州共有兩萬四千多戶,十二萬兩千多人。自明代之後,泰州北門外居民漸多,客商雲集,坡子街一帶逐步形成了繁榮的商業中心。

作為一座古城,泰州的繁榮與鹽業有著密切的聯繫。春秋戰國時期,此地時稱海陽,歷屬吳、越、楚。西漢後建海陵縣,「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到元代設泰州路,後改為泰州,屬揚州路。至明代時,海陵縣併入泰州,轄如皋縣,屬揚州府。

元末明初戰亂結束,被破壞的經濟慢慢恢復,官府組織民力疏浚河道、築堤遏潮、使百姓得以安家落戶,泰州淮南鹽業至此開始復興。

明朝在江淮設立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這一重要機構,下轄泰州、淮安、通州(南通)三個分司,以及泰州、淮安兩個批驗所;泰州分司下轄十個監課司,分別為富安場、安豐場、何垛場、梁垛場、東台場、栟茶場、角斜場、丁溪場、草堰場、小海場。十大鹽場中,富安場位居首位。

明代後,兩淮鹽稅長期佔朝廷總鹽稅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泰州又佔兩淮鹽稅的半數以上。靠著發達的製鹽業,泰州一時成為了運鹽使司治所之所在(後又遷去了揚州)。

經濟的繁榮造就了文化的昌盛,有明一代,泰州人才輩出,包括「五朝元老」高谷,內閣首輔大臣兼太子太師李春芳,內閣次輔吳甡,明吏部尚書翟善,哲學家、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的宗臣等。

經濟文化繁盛,人口多,防衛又不如揚州府城,這自然成了宋洲轉移移民的優選。

十月初六,宋洲分出三千海軍陸戰隊士兵東進泰州,在打掉其外圍的劉莊、白駒、栟茶、角斜四堡後,泰州城無遮無攔的展現在了宋洲士兵面前。

泰州城乃洪武初年重修,東、西、南、北門分別取名海寧門、阜通門、迎恩門、迎淮門,四門均有月城,有水關通往河道,並不能輕易啃下。

查探完地形後,負責指揮的軍官決定先掃清外圍,轉移走移民,再考慮攻城之事。

在這樣的安排下,各支「勸民隊」四處出擊,本以為又是一場「惡仗」,卻不想本地有不少灶戶主動投靠,願意為「勸民隊」帶路。

明朝灶戶是納入朝廷編制之內,負責為果家生產鹽貨的一個群體。灶戶與普通民戶不同,朝廷對灶戶實行雙重管理,即地方府縣和鹽運司對灶戶都有管理權。灶戶人丁、官撥盪地、煎鹽鍋盤及鹽的生產全歸鹽運司;灶戶灶田的稅糧歸地方有司管理,府縣雜役灶田多寡、徵發亦由灶丁充當。這些人一旦被編入灶戶,就得世代承襲,永遠不能脫離。

剛開始,明廷開中制度與寶鈔體系沒有玩崩,灶戶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可後來,灶戶到手的寶鈔不斷貶值,雜役優免不能兌現,開中制度崩潰,開出的鹽引成了天文數字。朝廷為了財政收入需要的鹽貨,鹽商為了私利需要的鹽貨,其生產重擔全部落在了灶戶身上。生活所迫的灶戶要麼逃走,隱姓埋名;要麼煮私鹽,鋌而走險。

明代弘治時,泰州分司轄有富安等十場灶戶4712戶,計灶丁10735人。到如今,雖沒有萬餘人口,但六七千人還是有的。「勸民隊」在部分灶戶的帶路下,一個一個鹽場跑,最後拉走了1800多戶百姓。

海軍陸戰隊在這些灶戶中挑選了500多名青壯,臨時組建了一支僕從軍,為部隊看運物資,護送移民前往江邊登船。

掃清外圍的行動持續到十月中旬,淮揚海防道僉事得知宋洲夷兵不慌不忙,正幫著自己「堅壁清野」,這如何能忍?揚州府援軍遲遲不到,海防道僉事隻得冒險派出一千戶領軍襲擾宋洲「勸民隊」,想取得一場小勝利,以此鼓舞城中軍民的守城士氣。

出城襲擊的明軍在白駒與宋洲一支騾馬輜重隊不期而遇,領兵千戶見宋洲夷兵人少,有機可乘,立刻對輜重隊發起了進攻。

護送輜重的只有一個排的兵力,不到五十人,而衝殺過來的明軍士兵十倍於己。見此情況,排長當機立斷,組織兵力防禦,併發射信號彈,向周圍援軍求援。

「砰砰砰!」排成線列的宋洲士兵打出一輪攢射,明軍隨即有十幾人應聲而倒。

距離只剩百步,宋洲士兵再次射出了密集的一陣彈雨,聽著同伴的慘嚎,衝鋒的明軍速度漸漸放緩。

排長抓住明軍遲滯的機會,出人意料的下達了反衝鋒的命令,手底下士兵聽到排長的口令,沒有絲毫猶豫,端起燧發步槍就朝明軍殺去。

明軍千戶見宋洲夷兵毫不畏懼,竟敢以少戰多,硬碰硬,心中膽寒。

自宋洲侵擾江南以來,經歷大小十數戰,從無敗績,而且通常都是以少勝多,逐漸在明軍心裏有了一層陰影。

此刻,對面殺過來的宋洲夷兵如同個個活閻羅,被嚇破膽的明軍紛紛轉頭逃跑,先是一人,片刻後便是上百人,這場遭遇戰最後打成了追擊戰。若不是還有輜重要看著,這個排的宋洲士兵只怕要把明軍追進泰州城。

看到發射的信號彈,偵查兵率先騎馬趕到,令他們感到無語的事,這場戰鬥似乎並沒有自己的發揮空間。

輜重隊押著上百名明軍俘虜,正在打掃戰場,瞧增援部隊陸續趕到,一些士兵立刻向其他排的戰友吹噓起自己剛剛的英勇表現。

到十月十五日,外圍清掃得差不多,指揮官沒在磨嘰,旋即下令開始攻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