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零二章:王位爭奪戰(下)
攻城所需的火炮,越過護城河所需的沙袋木板,全都準備齊檔,唯一不應景的是幾頭從大戶家中征來運送彈藥的毛驢在戰場上不停發出淒慘的驢叫。

「怎麼回事?炮兵還沒開始放炮了,就嚇成這樣!」傳令兵快步跑來詢問。

「俺哪知道,可能是想母驢了吧!」後勤班兵頭不正經的答道。

「去去去!你想說的是你自己吧,現在高營長親自督戰,你可別讓幾頭驢掃了大夥的興!」傳令兵笑罵道。

「俺明白,俺這就去收拾那幾個畜生!」後勤班兵頭擼起袖子,說道。

負責攻城戰指揮的高營長對了對時間,旋即下令炮兵開始炮擊。

「轟轟轟!」接到上官命令,炮兵連先來了幾發試射。

一枚炮彈擦著城頭,射進泰州城中,擊垮了臨近城門的幾間民房。幸好這幾戶人家得知天殺的宋洲夷兵今日要攻城,全都及時逃走,因此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城頭上,守衛的明軍雙腿顫顫,紛紛躲在了矮牆後,那些強行征來的民夫更是驚恐不安,隨時可能潰散。

宋洲夷兵在打了兩輪炮後,忽然沒了動靜,這讓明軍大感疑惑。幾個膽大的士兵伸長脖子張望,發現城下的宋洲夷兵正在撤退,頓時喜上眉梢,大聲喊道:「夷兵退了!夷兵退了!」

是的,準備攻城的宋洲士兵突然不打了,正在穩步撤離,讓泰州上下虛驚了一場。

就在炮擊開始後不久,通信班傳達了海軍陸戰隊團長韋應庭的最新命令:停止攻擊,部隊轉移至運河附近,安全護送從徐淮南下的流民。

按原計劃,宋洲在攻打完揚州府,才會北上高郵、淮安等地,但徐州暗中接應的人員目睹當地黃河決堤,餓殍遍地的慘狀後,果斷組織流民南下「乞食」。短短半個月的功夫,這支乞食隊伍就壯大到了四萬多人,聯合艦隊的武裝巡邏船在高郵看到這群人後,隨即向指揮部上報了此事。

這次「多點開花」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拉人,收到這個消息,指揮部自然要對作戰計劃做出調整,以全力保障移民登船為先。

徐淮黃河決堤在明朝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朱棣遷都京城時,便埋下了禍根。

面對黃河連年為患的形勢,為了保證南糧北調持續進行,明朝對黃河與大運河進行了統籌治理。

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朱棣徵發河南民工10萬,由工部尚書宋禮總負責,會同興安伯徐亨、刑部侍郎金純等,通過加固堤埽、疏浚河道、堵塞決口、消殺水勢等一系列措施,黃河自封丘金龍口,至魚台、汶水,經徐州、呂二洪南入於淮河,基本恢復了明初的河道。

接著,明廷又徵調濟南、兗州、青州等地16萬餘民工,命宋禮等人組織大規模疏浚修治濟寧到臨清近200公裡的會通河。由於汶上縣南旺地段的高程高出濟寧三米多,爬坡上行,水源不足,時常乾涸,加之河岸狹窄,難以通行重載船隻。宋禮在現場勘察中,遇到「汶上老人」白英,這位民間治水專家提出「借水行舟、引汶濟運、挖諸泉、修水櫃」的治理方案,得到宋禮的採納。據此,明廷破除了元代修建的罡城壩,在汶水下遊東平縣戴村築起一座攔河壩,攔截汶水南流,使水流集中到濟寧以北地勢最高的南旺,在此三分南注,七分北流,創造了戴村壩「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分水奇觀,從而妥善解決了運河行水不暢的問題。同時,又在會通河沿線新建、改建了一些閘門。整個工程,歷時200餘天,經過修建整治,蓄水深度滿足了通航要求。

大運河按其穿越的地形和水域特徵,分為閘河段、湖區段、天然河段與河運交匯段。而在徐州至清河的河運交匯段,利用的是黃河河道。黃河運河複雜交織,由於經常受黃河向北決口的干擾,漕運時通時塞。對此,明廷既害怕黃河沖毀或淤塞運河,又想利用黃河之水補充運河水量。黃河與運河緊緊糾纏在一起,成為了一個令人十分頭疼的問題。

為了破解這一嚴重困局,明代採取「遏黃保運、引黃濟運」的策略,在黃河北岸陸續修起了長堤,基本實現了防止黃河向北泛濫的目標,但如何保持徐州以下「借黃運道」暢通,仍是個十分棘手的難題。特別是嘉靖年後,黃河決口泛濫集中於徐州附近,運河不是被黃河決口沖毀,就是黃河脫離運河。

由於徐州以下泗水經常被黃河侵奪,逐漸淤澱阻航,加之黃河洪水不斷決泛衝擊河道,因此,明代為避黃改運相繼開挖了南陽新河、泇河和中運河。同時,明廷為了維持這一水運大動脈的通暢,又不得不大興大役。

在淮北,徐州至淮陰段為借黃河行運,故運道從邵陽湖西移至邵陽湖東,淮揚段運河因南來漕舟為五壩所阻,不能直接入淮,又因運道穿湖而行,漕舟時遭風浪,因而先後鑿清江浦,建四閘,興辦河湖分隔工程,以免運舟盤壩之勞和覆溺之災,江南段運河亦因鎮段運河地勢高仰,水源不足,運道淺阻而頻繁徵發勞役。

歷史上,嘉靖六年至嘉靖二十六年(1527-1547年)的21年裏,建設河工達到14次。治理黃河需要的埽夫、堤夫、堡夫等都需要老百姓出人出力,當地的老百姓不僅要承擔河工的勞役,還要背負治理黃河所需的費用。勞役原則上或為雇傭,或為按畝攤派,但在實行的過程中多為強派。

百姓承擔不起勞役負擔,但也無法擺脫,陳卜的《河渠論》記載當時的百姓在繁重的河工勞役中過著悲慘的生活:「田已沒而稅額不除,家已破而力役不免,脫死洪波,自營口食,而捉人之吏窮其所往,雖逃蓬藋嚙草根,必縶縲而出之,是故河之波猶有所不及,而逮捕則無可逃,河之泛猶有時,而追逋則無虛日,河獨敗其生業,而有司並絕其生計,此苛政之督於河,而民之置怨不在彼而在此也。」

天災人禍積累了百姓的不滿,再經過有心人的攛掇,徐淮等地的「勸民」工作可要比揚州府地界簡單的多。

從十月十五日到十一月十三日,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宋洲士兵都忙著轉運安置移民,對泰州、揚州等地的進攻一再推延,到後來又因為移民飽和等原因,由此徹底放棄了進攻計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