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六十七章:向西的探索(4)
新鄉城堡是簡單的棱堡結構,堡內建有兵站、武器庫、糧倉等建築,以備發生意外情況時,百姓能躲入城中固守。

卡加延河谷可不是什麼無主之地,當地的馬來村社大的有上千人,小的有近百人,這些土著雖然武器簡陋,但始終是個威脅。

這些年由於擴張太快,八重山一直忙著消化戰果,因此,兩邊維持住了短暫的和平。但一路走來,喬京玄等人看見了如蜜蜂般被驅使的馬來奴僕,卑躬屈膝的土著婦人,以及嬉戲打鬧的混血孩童,在這些人身上似乎看到了從前雙方戰事的激烈,爭奪生存空間的鬥爭從來就不會有一絲溫情。

來到堡內八重山設置於當地的統領官衙,豐見秀與喬京玄談論的第一件事還是與人口有關。

宋洲強逼著琉球進行改革,大批生活窮困的琉球百姓以勞工形式前往夷州台南郡、濟州島等地,投身到了各地的基礎建設浪潮中。這些人相較倭國勞工、李朝勞工成本更低,也更聽話,深受各地官員的稱讚,有官員已經建議在琉球勞工工作期滿後就地吸納,這也是人口補充的途徑。

八重山與琉球發生奄美群島衝突後,雙方的貿易往來一直沒有恢復,看著宋洲在琉球光明正大的吸納人口,八重山是艷羨不已。人口一直是八重山這樣的小國發展的重要瓶頸,為此,八重山現在都已接納了部分他們一直瞧不上的馬來土人,何況是與他們同文同/種的琉球百姓。因此,八重山也盯上了前往宋洲各地做工的琉球勞工,駐迎日城的八重山大使因為此事沒少往外務部那邊跑。

外務部對這件事至今都沒一個說法,喬京玄這個管商業部的,也不可能越俎代庖。

哎,一切都是人口鬧的。

話說,宋洲人口從73年的630萬人已增長到如今的850萬人,這十年時間每年保持著3%的人口增速。其中,本土新生兒是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其次是歸化民,再者才是移民。

從前除特殊年景(對明作戰)外,人員的自然遷入點主要來源於粵地,眼下閩魯兩地後軍突起,成了新的最大移民來源點,這或許與夷州、安東的迅猛發展,產生的虹吸效應相關。

喬京玄婉轉說道:「關於琉球勞工最後的去留,我的意見是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華夏有句諺語叫強扭的瓜不甜,想必豐見統領應明白這個道理。」

豐見秀聽此,不再糾纏,轉過話題,問道:「八重山能否借用天朝母國的途經,在琉球自行招募勞工?喬部長,您知道我們至今仍未與琉球恢復正常來往,也只能如此。」

喬京玄想了想,答應道:「可以,一切按正常流程進行,但你們切記不要再與琉球發生任何衝突。」

與豐見秀談完新鄉城未來貿易發展的規劃,喬京玄與其他人繼續出發,過夷州笪安港與剛剛建成的台中社子港(後世社子溪海口),抵達了石垣島的石垣新港。

面見完八重山一幫君臣,眾人未做逗留,又前往琉球那霸港,聽取了在宋洲督促下的琉球改革,整體上看琉球王國雖然沒有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但至少原來那股腐朽的澀會風氣為之一肅。

在那霸港,喬京玄單獨接見了以馬良詮為首的幾個宋洲看中的琉球改革派大臣,向其好生勉勵過後,一行人隨即前往了最後一站——李朝釜山浦。

收到宋洲使團到訪的消息,李朝派來迎接的是瑞原府院君、領議政大臣、宋洲人的老朋友尹元衡,由此,似乎看得出李朝對宋洲的複雜態度。

作為文定大王大妃一系的領頭人,尹元衡周圍形成了一幫不同於以往勛舊派與士林派的權臣,這幫人都是近些年受益於宋/朝貿易的得利者,他們對引進宋洲資本與技術,發展工商貿易十分支持。

李朝明宗李峘逐漸長大,文定大王大妃慢慢放還了部分權力,圍著李峘身邊的是一群士林派大臣,如仁順王后沈氏的兄弟沈義謙、沈忠謙,舅父李梁。這群人對勛舊派不滿,亦與文定一系權臣不睦,異常反對重商思想。

煉鐵廠的煙囪日夜冒個不停,讓整個釜山浦空氣裡都帶著一股煤煙味,尹元衡陪同喬京玄一行人走了一圈,隨後返回了下榻的商館。

「關於我大宋向貴國提出在元山與安州再開辦兩家煉鐵廠,以便就近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礦藏,尹大人,此事可有眉目?」喬京玄開門見山的問。

「喬部長,我李朝自有國/情在此,這事急不得。」尹元衡打著哈哈。

喬京玄心知此事難辦,便談到在李朝收購棉花之事。顧及李朝動不動就鬧飢荒的現狀,喬京玄貼心想到了「以米補棉」的策略,以解決棉花推廣後,李朝南部糧食不足的問題。

棉花作為外來物種,傳到李朝的過程中還有一個「筆桿藏棉籽」的故事。

西元1363年,高麗恭湣王派使臣出使元朝,一位名叫文益漸的書狀官跟隨在使團裡。當時,恭湣王因實施了恢復朝權的政策,對親元派大臣進行了大舉清理,導致高麗與元朝的關係急速惡化,於是使團眾人被扣押了起來。這一扣就是42天,之後,這些人又被流配到了雲南。來到雲南,文益漸看到了當地百姓種植的棉花,認為這是利果利民的寶物,但受製於元朝的管控,文益漸隻好偷偷將棉花的種子藏在筆桿裡,最後帶回了高麗。

經過文益漸與熱衷於農學的嶽父鄭天益的共同努力,終於在高麗成功栽培出了一簇棉花。四年後,棉籽經過不斷的培植已經可以供給整村人種植,可高麗當時沒有可以抽出棉絲織成布匹的機器。正巧來自元朝的和尙弘願訪問此地,在他的幫助下,文益漸等人製出了紡棉的機器,終於成功地織出了棉布,很快,這種技術傳遍高麗。

李朝南部是勛舊派大臣的地盤,大部分土地也掌握在這些人手中,想說服他們很簡單,只要能給出足夠的利益就行。李朝經過尹元衡主導的貨幣改革,終於擺脫了紙鈔加棉布的貨幣困境,形成了新版紙鈔加宋洲銀圓的格局,這也為棉花出口打下基礎,若不然,想在李朝買原棉,估計是天方夜譚。

聽完喬京玄報出的價碼,尹元衡滿口應下了收購棉花之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