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六十六章:破冰之行(下)
有句說人缺乏生產見識的話,叫五穀不分,其實單論起來,拿稻穀為例,又有多少人能說清稻穀的差別。

稻穀按大範圍區分,可分為粳稻和秈稻;按種植時間區分,可分為早稻和中晚稻;按口感區分,可分為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種方式,可分為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按是否無土栽培,可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可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巨型稻。

後世研究發現,粳稻起源在華夏,秈稻起源在印杜。大約8000到9000年前,餘姚田螺山先民就已利用濕地種植水稻,並且隨著時間推移,栽培稻群體中的馴化稻的比例上升,原始野生習性減弱,稻穀產量增加。

古代經濟中心往往與其地所產糧食養活的人口息息相關。唐代以前經濟中心在長安,以黍糜為主食;唐末宋代經濟中心轉移至了華北平原的洛陽,以麥為主食;宋代以後,經濟中心轉到江南,以稻為主食。

華夏原產的粳稻只能一年一熟。宋代時,佔城稻傳入華夏,這種早秈稻經過農人的培育與改良,能與晚粳稻套種,江南地區由此實現一年兩熟,多出的糧食支撐著江南發展起的手工業、紡織業。

一粒稻米改變了歷史走向,這便是埋藏在農學裡的力量。正因如此,喬京玄與佔城君主婆濕蒂見面後,所談論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擴大農場規模。

佔城糧貿公司股份中,佔城官方是第二大股東,僅一家糧貿公司的經營收益便佔佔城小朝廷財正收入的四分之一。這些年,佔城小朝廷一直做甩手掌櫃,隻管每年分紅,管理上根本不用操心,天底下真難有這樣的好事。

對於喬京玄所提的要求,婆濕蒂自然是滿口答應,如今佔城不到200萬人口,整個九龍江平原的開發力度不到十分之一,大有潛力可挖。

婆濕蒂在宋洲本土上過學,相比於朝中文臣武將對宋洲武力的崇拜,他對宋洲藝術、農學、醫學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綜合實力更為推崇。當宋洲試驗田畝產超過800斤,傳遍佔城,驚掉一眾人的下巴時,婆濕蒂卻顯得極為淡定,彷彿這一切發生在宋洲人身上本該如此。

陪同喬京玄視察了今年各地區稻穀的長勢,回到南都九原城,婆濕蒂向其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希望宋洲能派遣人員在賓童龍開辦一所宋氏學校,以便佔城貴族學習宋洲文化,雖說前往金蘭郡學習並不遙遠,但終究不如在自家方便。

此外,婆濕蒂還希望宋洲能貸一筆款,並幫助佔城創辦一家造船廠。之前,宋洲聯合佔城開發崑崙群島,打造兩果共用的一處海軍基地,奈何佔城連艘像樣的戰艦都沒有,只能撿宋洲淘汰下來的商船湊合,好不容易湊齊一支三艘半的海軍部隊(另外半艘是一條不到50噸的近海小漁船),結果前往金蘭港做船隻保養的途中沉了一艘,這讓婆濕蒂臉上大感無光。

聽到這兩個請求,喬京玄豪爽答應了下來。在海外開辦宋氏學校,是展現宋洲軟實力的一部分,中樞對此向來積極。幫助佔城創辦造船廠,培訓出合格的船匠,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目前本土雲瑤造船廠積累了大批即將淘汰的技術,若能在最後換點錢,何樂而不為。

貸款之事,由隨行的各大銀行高管去與佔城協商,喬京玄趁著眼下的空閑,專程去慰問了一番留守在九原城的迎日城大學農學系師生,了解了水稻育種的進展。

經過幾十年的篩選,目前培育出的新佔稻六大品種,平均產量要比佔城百姓種植的普通品種高出20%-35%。

「如果配合科學施肥、防蟲害、除雜草,未來高出50%也不是全無可能。」老教授自通道。

喬京玄感激道:「農業是萬業之基,沒有你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大宋的未來,我得替中樞好好感謝你們,等諸位返回本土,嘉獎一個也不會少。」

結束九原城的考察,眾人又經金蘭港、玳瑁港,於7月11日抵達了呂宋八重山開發的新鄉城(後世加馬拉紐甘)。

~~

八重山於當地的城堡修建,依河而展,農田也是星羅棋佈,阡陌縱橫,開墾得極為漂亮。

根據宋洲農業技術員給出的建議,八重山官員帶領百姓在沿河沿海地帶開拓出大片水稻田,再往河流上遊走,是經濟價值更高的煙地。

說是煙地,種得也不全是煙草,畢竟這種植物對地力消耗極大。開荒的第一年,前茬種植了芝麻作物,農業技術員說這樣能減少烤煙病害。之後便是烤煙-花生-牧草-芝麻-烤煙這般輪迴輪作,其間還得改良土壤,施肥追肥……

或許你也看出來了,煙地投入太大,不是普通百姓能玩得起的。事實也的確如此,投資新鄉城附近煙地的是宋洲果資與八重山豪族的聯合資本。宋洲還在當地開辦了一家製煙廠,稅務部門人員與稅/警常住此地,就是擔心各路商人來此渾水摸魚。

「八重山倒是選到了一處好地!」喬京玄在駐守當地的宋洲幹部陪同下,參觀完製煙廠,不由得感慨道。

「好是好,就是前景有限,縱使將來這裏的土地全部得到開發,也就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陪同幹部並不看好。

後世卡加延河谷既無煤又無鐵,其經濟支柱是出口稻與煙草的單一農業。

喬京玄點頭道:「發展工業需要人口作為支撐,以八重山目前的人口規模,即使給它條件再好的土地,也難以有效開發。」

一行人正在討論時,八重山國相豐見真良的幼子豐見秀快步走來。

「下國之臣見過天朝母國閣老大臣!路上耽擱,不能及時前來恭迎,還望大人海涵!」豐見秀無比謙恭道。

「豐見統領太過客氣了!」喬京玄被其古怪的稱呼逗樂,按宋洲禮儀,與其握手寒暄後,兩幫人一同返回了新鄉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