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四十七章:播遷(上)
與釜山相距不遠的東萊,府使宋象賢聽聞倭軍渡海來攻,急令東萊府境百姓以及招旁縣士兵進入府城防守。慶尚道左兵使李玨接到消息,也第一時間從駐防兵營進入東萊。

倭軍佔領釜山後,分兵出擊,佔領了西平浦、多大浦等地。多大浦僉使尹興信及守軍兵敗被殺。鄭撥在軍中素有勇名,他與尹興信的陣亡嚴重打擊了李朝軍隊的士氣。此後,從釜山至東萊一帶,沿途李朝守軍基本是望風而逃。

待釜山異手,鄭撥戰死的消息傳來,李玨頓時驚慌失措,他以東萊孤城難守,應當派大將在城外互為掎角為借口,要求退避蘇山驛,宋象賢苦勸其一同留守,卻被他拒絕。

梁山郡守趙英圭恰巧來到東萊,得知倭軍登陸,隨即詢問宋象賢該如何應對。

宋象賢答曰:「唯有一死爾!」

趙英圭敬佩宋象賢為人,表示要先回梁山與母親永別,安排其前往避難之地,然後再回東萊。

其說到做到,安頓好母親後,視死如歸,立即返回了東萊城。

釜山異手的第二天,倭軍兵鋒直抵東萊府城。

宋象賢領兵在西門外與倭軍交戰,戰敗後由北門入城據守。倭軍第一軍乘勝包圍了東萊城,在城外搭建土台攻事,居高臨下射擊城牆上的守軍,李朝士兵不敵,隨即潰散。宋象賢見大勢已去,在盔甲之外披上朝服,端坐於南門一動不動。

宗義智的家臣平成寬攻入南門,發現了宋象賢,想放他離開,被宋象賢拒絕。

宋象賢向漢城方向行跪拜之禮,隨後又在扇面題下「孤城月暈,列鎮高枕,君臣義重,父子恩輕」,命家奴帶老父離開。

攻入城內的倭國士兵越來越多,有人躍躍欲試想生擒宋象賢請功,宋象賢誓死反抗,終遭倭兵殺害。宗氏家老柳川調信得知宋象賢被殺,命人將其屍首收殮,安葬於城外,立大木作為標識。趙英圭等李朝官員最後也同宋象賢一起殉城。

東萊被克,自釜山逃走的左水使樸泓與自東萊逃走的左兵使李玨,這對「哼哈二將」在彥陽縣合兵休整。李玨抵達彥陽後沒有做任何防守準備,當夜遣人送小妾離開,隨後捲走城內庫藏棉布千匹,軍營中人心惶惶,一夜驚營數次。拂曉時,李玨本人也偷逃出城。

主將逃命,士兵們心無戰意,隨即作鳥獸散。樸泓得知李玨不顧自己先溜,氣得半死,罵罵咧咧由彥陽退至慶州駐屯。

這兩人退走,梁山至彥陽的李朝守軍一時間全線崩潰。

~~

小西行長坐鎮釜山,一面遣麾下將領清剿殘敵,一面派人向護屋城報喜。

一幫苦哈哈的倭國士兵進入還算繁華的釜山、東萊等地,隨即開始了劫掠。

釜山浦有宋洲設立在此的許多工坊與煉鐵場,兵士們對那些機械沒甚興趣,見是鐵的銅的,就靠蠻力拆解,準備帶回去讓人打製刀具與盔甲。有搶得起興的,乾脆在各工坊縱火,小西行長見城內多處冒煙,以為有李朝軍隊反攻,旋即親自帶兵助戰,結果看到了手下「土匪」們乾的好事。

「八嘎!」小西行長製止了士兵們的野蠻行徑,派人抓來一俘虜,詢問這些工坊的古怪機械有何用途。得知這些是宋洲商人設立的食品、建材、藥材、煉鐵等加工場後,他一時面色黑如鍋底。

小西行長雖然是個武夫,但其是商人出身,自然明白這些機械的價值,他趕忙派人去找那些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零件的下落。

宗義智領著第一軍前鋒,一路橫衝直闖,於四月十六日夜與梁山守軍遭遇。本就群龍無首的梁山守軍一觸即潰,連夜棄城而逃。十七日早晨,宗義智不費一兵一卒進入梁山城,隨後佔據了黃山棧道,進逼密陽府境內。

密陽府使樸晉領密陽守軍五百,本意增援東萊,見勢不可為,無奈又退回密陽境內,在鵲院棧道及鵲院關一線佈防。

鵲院棧道長約七裡,以石料壘砌的道路狹窄,部分路段只能單人而行,不利於倭軍發揮兵力優勢。樸晉憑藉有利地形,與倭軍相持了數日。倭軍最後只能從梁山繞行至鵲院關背後,再攀爬山嶺佔領製高點,用火器居高臨下射擊。

此戰,李朝軍陣亡300餘人,部將李大樹等人戰死。眼見地利已失,樸晉隻得下令焚毀軍械、糧倉,領著殘兵退守密陽。

小西行長、宗義智所率第一軍乘勝追擊,登陸之後,依次佔領釜山浦、梁山、密陽、大邱、善山,直達尚州。

四月十八日,加藤清正所領的第二軍在釜山浦登陸,沿第一軍的進兵方向,一路高歌猛進。同日,倭國第三軍、第四軍也在金海登陸。

金海府府使徐禮元下令閉守城門,隨後荒謬的一幕出現:倭軍盡割城外麥禾填塞城壕,待與城牆等高,隨即翻牆入城。

草溪郡守李惟儉見勢頭不妙先行逃跑,徐禮元緊隨其後,金海府就此陷落。

慶尚道巡察使金睟聽聞倭軍登陸,從晉州率軍趕往東萊,走到一半時,又聽聞倭軍近在咫尺,慌慌張張退回到慶尚右道。

就在倭軍登陸的第四天(四月十七日),漢城方才收到慶尚道左水使樸泓報告的倭軍來襲的消息。樸泓在奏報裡說:「但雲登高望之,赤旗滿城,以此知釜山陷也。」

右兵使金誠一卻奏報說:「賊艘不滿四百,一艘不過載數十人,計其大略,約可萬人。」

這個金誠一就是當初出使倭國的副使,這次他又發揮了瞞報的特長,將倭國第一軍的兵力縮減了一半。

南方戰事迫在眉睫,李朝朝堂卻吵成了一鍋粥,拿不出什麼切實有效的禦敵辦法。

有大臣說,倭賊擅長使用刀槍,而我朝無堅甲可以抵禦,釜山、東萊之敗大抵如此,建議以厚鐵打造全身甲,以精兵堅甲突入敵陣,倭賊的刀槍對此堅甲無隙可刺,我方士兵便可戰而勝之。群臣認為此計策可行,便在軍器寺聚集工匠日夜趕造盔甲。後來,柳成龍提出反對,認為與倭賊交鋒,應當如雲般靈活聚散,士兵裝束輕便、快捷最為重要,若穿著厚重的全身甲,士兵行動不便,並不能憑藉盔甲殺敵取勝。於是,盔甲趕製工作進行了幾天就停止了。

由此不難看出,李朝君臣已有些病急亂投醫。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