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四十六章:兵敗如山(下)
李朝慶尚道直面倭國九州與對馬島,慶尚道巡察使金睟到任後,在該道大規模增築城牆,如釜山、東萊、晉州、安東、尚州等地左右兵營,全部增修城牆,開挖城壕。

但由於李朝判斷倭國是以倭寇模式入侵,其目的是劫掠財物,金睟遂整修城池著重於收容百姓,將城池改修得更為寬大,並未加固依託地利但狹小的山城,而遷就其原有平地邑城,這些城牆修築最高不過兩三丈(6-9米左右),城壕既淺也窄,在後面的戰事中絲毫未起到防禦作用。

李朝參照明初偶有的倭寇作亂時代最多幾千人的規模,以加強自己的防備,並根據之前倭寇浮海登陸之後,多分兵劫掠無防備能力的鄉村莊園,掠奪糧草、物資的經驗,做出了「待敵自退」的防禦計劃。

外交方面,金應南使節團出發前,李昖告誡道:「行到遼東地界則刺探消息,皇朝若專無聽知,則便宜停止谘文,切勿宣洩。」反正明廷如果一概不知,李昖便打算繼續隱瞞下去。

當時,有寓倭漢人許儀後向明廷傳遞了一份情報:「萬曆十八年(1590年)五月,李朝貢驢入京(指倭國京都)。……李朝之貢倭,從去年五月始也。……今秋七月一日,李朝遣官入貢為質,催關白速行。九月七日文書行到,薩摩整兵兩萬、大將六員到李朝會齊取唐。」

許儀後在薩摩大名身邊擔任親近要職,情報渠道可靠,內容特別翔實。情報傳回,旋即在明廷引起軒然大波。十月,李昖隻得緊急任命韓應寅為奏請使,專門赴明朝京城陳奏倭情和辯誣。

這次奏請,李朝除了在情報來源上澄清外,還加述了倭人鬙俗、對馬島信使等所送情報。更在事情緣由上極力撇清自己,聲稱倭國因怨恨嘉靖年間明廷拒絕與其朝貢才發兵,主攻對象就是明朝。

李朝說得並不是「謊話」,因為它就是這麼認為的。李昖與群臣商議的結果是「倭必不來,寇亦不足憂」,繼續戰備是浪費人力與物力,於是在同年秋天,李昖又命令使者給明朝送去豐臣秀吉正權不穩,將要滅亡的假情報。

~~

在李朝千方百計想把自己從戰爭中剝離出來,為此不惜假造情報欺騙明朝之時,豐臣秀吉的戰前準備工作已大致完成,並作出天正二十年(同年改年號文祿元年)正月編組21支共計約30萬人的軍隊,二月出發,經李朝進攻明朝,以小西行長為首的4支軍隊作為開路先鋒的決定。

小西行長與宗義智當即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去年李朝通信使來倭國,倭國方面宣傳是李朝前來朝貢,李朝通信使回去之後,雙方沒有繼續溝通,現在應先確認李朝是否已經歸順,如果李朝拒絕通過,就能出師有名。

豐臣秀吉被兩人說服,立刻向李朝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三月底,李朝依舊不臣服,倭國將在四月直接出兵進攻李朝。

豐臣秀吉的命令下達後,小西行長與宗義智派遣鬙人景轍玄蘇再次前往李朝,傳達最後通牒,要求李昖前來向倭國入朝服屬,並允許「征伐明朝」軍隊通過李朝疆土。

這裏單獨介紹一下倭國的軍隊編組,豐臣秀吉最後將渡海兵力調整為九支。第一軍總指揮為小西行長,總兵力約18000人,麾下將領有宗義智、松浦隆信、有馬晴信、大村喜前、五島純玄等。第二軍總指揮為加藤清正,總兵力約22000人,麾下將領有鍋島直茂、相良長每等。第三軍總指揮為黑田長政,總兵力約12000人,麾下將領有大友義統等。第四軍總指揮為島津義弘,總兵力約14000人,麾下將領有毛利吉成、高橋元種、秋月三郎等。第五軍總指揮為福島正則,總兵力約25000人,麾下將領有戶田勝隆、長宗我部元親、蜂須賀家政等。第六軍總指揮為小早川隆景,總兵力約15000人,麾下將領有毛利秀包、立花宗茂、高橋直次等。第七軍總指揮為毛利輝元,總兵力約30000人。第八軍總指揮由宇喜多秀家親自統領,總兵力約11000人。第九軍總指揮為羽柴秀勝,總兵力約11000人,麾下將領有細川忠興等。另有九鬼嘉隆率領的水軍8750人以及七百艘艦船作運輸士兵和海戰之用。總共作戰兵力約16萬人,加上相當數量的後勤非戰鬥人員,如夫子。水主等,人數達到30萬。

文祿元年(1592年)三月二十六日,豐臣秀吉向後陽成天黃上奏出兵李朝之事。三月十二日,第一軍由小西行長率領,經由壹岐向對馬島移動,壹岐、平戶、有馬、大村領主陸續渡海,向對馬島嚴原港清水山城前進。至二十三日,第一軍在對馬北部豐崎集結完畢,等待正式出兵的命令。四月七日,使者景轍玄蘇返回對馬,帶回了李朝無視最後通牒的消息。

四月十三日,小西行長與宗義智率領第一軍於上午辰時出發渡海,於天黑前登陸釜山浦。

釜山守將鄭撥心情鬱悶,領軍在絕影島狩獵。下屬發現倭國船隻時,鄭撥誤認為是對馬派遣的歲遣船隻,並未在意,等他發現船隻規模高達數百艘時,倭國大軍已逼近釜山浦,即將登陸。

絕影島是釜山浦門戶,倭國艦隊規模龐大,氣勢洶洶,李朝毫無防備,根本無法抵禦。鄭撥隻得一邊向上面報告倭軍來襲的消息,一邊渡海收攏軍隊,鑿沉所乘戰船後返回釜山城,準備依託城牆守勢抵禦倭國大軍。

倭國第一軍抵達釜山城下時,隨鄭撥出獵的侍從尚有一半人員未來得及入城。隨軍登陸的先鋒部隊將領宗義智出於以往的交情,又向鄭撥遞交了一份文書,再次提出了「假途入明」的要求。

直到次日清晨,仍未能得到答覆,倭國第一軍隨即對釜山城發動了進攻。

慶尚道左水使樸泓聽聞倭軍兵力眾多,不但沒派兵救援釜山,反而棄城逃跑。釜山守軍依託城牆組織抵抗,倭軍包圍城池,自城外西面高地居高臨下,用鐵炮射擊城內的李朝軍隊。

守將鄭撥親自登上西門城樓,與敵軍對射。最終倭軍自城北翻牆而入(可想而知城牆又多低),鄭撥在隨身箭矢射盡後中彈身亡,其姬妾聽聞其戰死,全都拔刀自盡,釜山城隨之異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