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四十二章:戰起(2)
倭國長時間晾著李朝使節,見面後不設宴席,以一塊餅、瓦器盛濁酒來招待,如此還數巡而罷。隨後,豐臣秀吉直接起身,出去逗弄兩歲的兒子鶴松,並召集李朝樂工給孩子奏樂。鶴松在豐臣秀吉身上小便,秀吉哈哈大笑,命侍女抱走孩子,當著李朝使節的面更衣,也不與李朝使節交談。

(註:豐臣鶴松是豐臣秀吉和澱殿淺井茶茶之子,後來早夭。)

通信使黃允吉感覺自己受到了羞辱,憤然告辭而出。

此後,豐臣秀吉便沒有再召見李朝使節。使節等人準備回果之際,豐臣秀吉連回復的果書都沒有準備。

正使黃允吉直接回果,副使金誠一則要拿到倭國回復果書才能返回。金誠一在堺町等待半月之久,豐臣秀吉才將果書送到。這封果書由鹿苑寺長老西笑承兌起草,以對待屬國的態度,用命令的口吻向李朝進行了回復。

面對李昖的「鄰好」之詞,豐臣秀吉大言不慚的將自己比作了太陽之子,告知李朝,自己將要率兵進攻明朝,命令李朝擔任開路先鋒。

金誠一接到這封果書,發現其中對李朝國王的稱呼由「殿下」變為「閣下」,以所送禮幣作為朝貢方物,又有「一超直入大明國」,「貴果先驅入朝」等語,大為震驚,他即刻寫信給陪同的景轍玄蘇,要求修改「閣下」、「方物」、「入朝」六字,以防止侮辱李朝,稱「若不改此等語,使臣有死而已,義不敢還」。景轍玄蘇同樣態度強硬,隻許改「閣下」、「方物」四字,拒絕修改「入朝」二字。金誠一反覆抗議未果,隻得於十二月悻悻而歸。

次年二月,使團人員陸續返回漢城,向李昖彙報出使倭國情況。

結果,正使黃允吉與副使金誠一所彙報的內容南轅北轍。黃允吉說,觀倭國事狀,「萬無不犯之理」。而金誠一則認為黃允吉所言,「張皇論奏,搖動人心,甚乖事宜」。黃允吉言倭國必定來犯,金誠一卻一口咬定黃允吉是胡說八道。李昖又詢問兩人豐臣秀吉是個什麼樣的人。黃允吉說「其目光爍爍,似是膽智人也」,金誠一卻稱「其目如鼠,不足畏也」。

這種看似有些荒唐的現象,在李朝朝廷很正常。正使黃允吉為西人讜,副使金誠一是東人讜,東人讜和西人讜在朝堂上本就不對付。

1589年,東人讜鄭汝立叛亂,西人讜首領尹鬥壽趁機打壓東人一派。不久,李昖因「宗系辯誣」事件封賞功臣,為防止鄭汝立叛亂後西人讜獨大,以此平衡內部各派勢力,李昖便讓東人讜李山海坐上了領議政的位子。西人讜魁首鄭澈和尹鬥壽分別官居右議政和禮曹判書,比李山海低了一級。隨後的諸君之爭中,西人讜更是全面落敗。

使節一行人從倭國回來後,朝堂上已是東人讜一家獨大。黃允吉的言論,在東人讜把持的朝堂上自然無足輕重。

東人讜也自知後果,時任東人讜首領的李山海責問金誠一:「你說的固然與黃允吉不同,萬一真有兵禍,將來怎麼辦?」

金誠一卻答道:「我怎麼能確定倭寇一定不來?只是擔心大家驚慌,特意這樣說。」

李昖本不願同倭國發生紛爭,在金誠一及東人讜的保證下,一度取消了已經下達的南方沿海防備令。其後,李朝朝堂討論的焦點反倒成了要不要向明朝與欺凌自己的宋洲通報倭國即將發動進攻的消息。

在節操這一點上,李朝還比不上琉球。

歷史上,萬曆十九年(1591)三月,琉球國王尚寧便派王府長吏鄭迵作為使者,乘坐朝貢船前往明朝,向明朝報告了豐臣秀吉的唐國平定計劃。

琉球的報告有以下幾點:一是豐臣秀吉造軍艦兩萬艘,兵力號稱二百萬人。二是倭國會兵分兩路,一路進攻京城,由李朝作為先導,另一路進攻江南,由居住在倭國的唐人兩千人作為先導。三是開戰時間為萬曆十九年(1591)的八月或九月。四是李朝已經向豐臣秀吉屈服,將作為倭國的援軍一起進攻明朝。

陪同鄭迵前往明朝的,還有閩地同安海商陳申。四月,琉球貢船到達福州,福建巡撫趙參魯接到報告,將情報送抵京城。七月二十日,內閣大學士許國奏報:「昨(十九日)得浙江、福建撫臣共報,倭國僑奴招誘琉球入犯。」當時海禁已松,浙、閩有很多前往倭國的商船,浙江的情報當由海商處獲得。八月初二日,趙參魯奏請進行戰備之時,唯獨與倭國相近的李朝仍未對此事進行通報。

東北總督府拿到豐臣秀吉具體的唐國平定計劃,既不是通過琉球,也不是通過李朝的親宋派大臣,而是已經故去的前任對馬宗氏家督宗義調。

1587年,宗義調動員八郡兵力準備攻打壹岐島復仇,豐臣秀吉出面進行調節,雙方罷兵。宗義調隨後派遣家臣柳川調信前往九州,向討伐島津氏的豐臣秀吉表示了順服。並在同年六月,與新任家督宗義智渡海來到九州筥崎八幡宮,向獲得大勝的豐臣秀吉表示祝賀。

豐臣秀吉向兩人透露了要進攻李朝與明朝的雄心。宗義調對此進行了婉轉勸說,但豐臣秀吉心意已決。

對馬宗氏兩次遣使,勸說李朝朝貢,都沒有取得成果。

豐臣秀吉十分生氣,下令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加緊準備出征李朝。宗義調見情況不妙,連忙親自跑到京都遊說豐臣秀吉不要出兵。若是豐臣秀吉對李朝動兵,宗氏百年貿易基業即將化為烏有——宗義調後來在京都一病不起,臨死前修書一封,介紹了唐國平定計劃的詳情,命心腹送到了濟州島。

宗義調的擔憂不是毫無道理,歷史上,宗義智被迫拉著對馬島的全部男丁配合小西行長的行動,戰死了不少人丁。以致於「壬辰倭亂」結束後,對馬島的人口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都沒有恢復到鼎盛時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