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四十一章:戰起(1)
薩摩島津氏將琉球之事辦得妥當,突顯了對馬宗氏的無能。

豐臣秀吉以李朝國王未能上京拜見為由,於同年三月斥責了宗義智,並在夏季,宗義智拜見之時,再次催促其辦成李朝朝貢之事。

迫於無奈,宗義智隻得任命博多聖福寺原住持景轍玄蘇為正使,自己為副使,攜家老柳川調信、博多商人島井宗室等25人,於六月前往李朝,傳達豐臣秀吉要求李朝遣使的要求。

李昖命吏曹正郎李德馨為宣慰使,將景轍玄蘇和宗義智等人引入漢城東平館下榻。他自己與一幫大臣討論了許久,最終打算利用此次機會,要求倭國交出萬曆十五年(1587年)春,倭寇試探襲擾全羅道時,作為倭寇嚮導的李朝珍島人沙火同,並藉以作為通使的條件,進行所謂「以觀誠否」,即「朝廷使德馨諭義智等,若歸還叛民,然後可以議通信。」

宗義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毫不猶豫便同意了李朝的要求,命柳川調信回島,將滯留在對馬的一幫帶路D盡數捕獲。

七月,宗義智送還李朝的金大璣、孔大元等116人,又將沙火同以及丁亥年入寇的李朝人時要羅、三甫羅、望古時羅三人捉拿,交給李朝處置,還於七月十二日專程派船,向李朝君主李昖進獻火繩槍與孔雀等禮物。

倭國使團自稱倭寇事件是沙火同勾結五島倭寇所為,倭國朝廷並不知情,現將人員拿捕交還李朝,再次要求李朝儘快派遣使節前往倭國。

李昖接受了宗義智的進獻,並封賞了倭國使節團,對己方所提的「過分」要求,倭國不打折扣的執行,這令李昖有些尷尬。就派遣使節一事,優柔寡斷的李昖召集群臣商議,此時親宋一派大臣尹元衡因病告老還鄉,接替其位的是後起之秀左議政柳成龍。前參判李山甫認為不可與倭國通交,但主掌朝政的領議政李山海、左議政柳成龍,皆力主派通信使前往倭國。

此時,李朝本已在下三道(全羅道、慶尚道、忠清道)進行戰備,就連宗義智送還叛逃人員時,李昖還特意召集文武官員,問詢昔日倭亂之時,李朝所受倭寇入侵的路線、規模,以及當時的備戰情況。李朝武將根據歷史經驗為參考,大大低估了豐臣時代倭國的軍事實力、軍隊規模和動武決心,給李朝的備戰帶來了負面影響。

李昖最終採納了李山海與柳成龍的建議,決定向倭國派遣通信使,同時暫停了看起來勞民傷財的南方沿海備戰措施。

宗義智為促成李朝通信使儘快成行,私下隱瞞了豐臣秀吉對李朝要求入貢、李朝國王親自朝見、出兵為征討明朝嚮導、開放道路等要求。不過,這兩次倭國使節的蹊蹺之處並沒有被人發覺。

李朝都事趙憲在聽說朝廷將向倭國派遣使節時,上疏反對言:「夷狄無信,有同犬豕豬狗」,建議將前來朝鮮的倭國使節斬首,並通告明朝。

李朝君臣大多數都是「擰巴」的一種性格,明朝雖然是宗主果,但李朝對這個既敬又怕的老大哥的提防可一點都不少。朝鮮貴族為維護其統治地位,對懷疑宗主國對其正權有不利影響的旨意、律法各種陽奉陰違。天朝要求開放貿易,李朝就在果內處死平民商賈,處罰貿易數量較大的兩班貴族,封閉銀礦進行對抗。為提高本果的軍事力量,李朝國君親自指使朝貢人員違反禁令,在明朝進行大規模的違禁物資走私,如牛角弓、《紀效新書》兵法等。

李朝一貫維持表面的親近,獲取實際利益,然後同明朝保持一定距離,並以不引發軍事衝突為前提,暗中損害明朝的利益。這也是豐臣秀吉要求李朝一同進攻明朝時,李朝既不支持倭國,也不將真實情報通知明朝的主要原因。

趙憲的上疏,不但沒能讓君主李昖回心轉意,還遭到了嚴厲呵斥。

東北總督府獲知這一情報,評價李朝不被打醒,是不會知道什麼叫痛的。

1590年四月,李朝通信使黃允吉、副使金誠一等人,自釜山浦乘船出發,於五月抵達對馬島。在李朝通信使抵達對馬後,倭國並沒有派人前來迎接,致使使節一行人在對馬島滯留了一個月。

宗義智回到對馬後原形畢露,對李朝使節輕慢起來。有一日,宗義智設宴,李朝通信使如約赴宴就座,而宗義智乘轎入門直至堂前台階下轎。副使金誠一見此大怒,斥責對馬島主身為李朝藩臣,上國使臣奉命至此,還膽敢慢侮,便起身而去。正使黃允吉等人相繼而出。宗義智無奈,將責任歸咎抬轎之人,斬其首級,送往李朝使臣居所謝罪,自此才對李朝使節以禮相待。

為了不讓李朝使團窺探到倭國各地詳情,從對馬到壹岐島,不過一兩日的路程,倭國卻讓使團繞道走了一個半月。

七月,李朝使團晃晃悠悠到達了濱州,這時才有倭國官員前來致禮接待,但接待書中對李朝通信使的稱呼是「李朝使臣」,由前來建立外交關係變成「前來朝貢」。

李朝通信使黃允吉對此極為驚訝,認為倭國將自己定義為朝貢使,是對李朝的極大侮辱,但自己一行人已到達倭國,現在只能繼續前行。

二十五日,李朝使團到達大阪,此時豐臣秀吉正率兵出征北條,故由小西行長等人出面接待,其將李朝使團一行安排在大德寺內下榻。

一直等到九月二十日,豐臣秀吉終於返回大阪,被倭國晾了五個多月的李朝使團,終於受到了豐臣秀吉的召見。

十一月七日,李朝使團在京都聚樂第面見了豐臣秀吉,遞交了李朝國王李昖的果書。

李昖在一百多字的果書裡,一廂情願的用「修睦」、「鄰好」、「賀辭」等詞,表達希望與倭國結好的願景,但這些官面話怎會讓豐臣秀吉收起蓄謀已久的對李朝與明朝的窺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