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二十五章:封貢達成(下)
【回來參加堂弟的婚禮,筆記本帶了,但適配器與滑鼠沒帶,實在有些腦子瓦特了。這是昨天的一章存稿,又得欠帳了,生病連帶過年算在一起十章,下個月補,還有29號才能回家恢復更新】

現任東北總督府辦公室主任杜享原先是跟隨皇室處理尼不楚都督府韃靼各部事務的專員,因成績斐然,被原辦公室主任尚獻留用,在其身邊協助處理科爾沁、察哈爾兩部的「盟旗」製推行。

尚獻調回本土後,杜享被扶正(新世界102年),接替辦公室主任一職,如今已過去六個年頭。

今年,黃河以北普遍爆發洪災,黃河大面積決堤,洪水退後,又鬧起蝗災,明朝北方諸省皆受其影響。齊魯,數千農民因飢荒從聚為盜;陝地,百姓皆食草木。其中富平、蒲城、同官諸縣,百姓甚至到了採石充為食物的地步。

早年跟隨土蠻汗逃到西面的察哈爾部一些牧民又偷偷跑了回來,乞求救助。杜享得到消息,特意去西面走了一圈。

前往察哈爾本部板升城乞食的不止有草原牧民,還有南面北直隸的漢人流民,杜享對百姓口口相傳的一首詩,感觸頗深。

「夫妻飢年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腕可以行一裡……」杜享低聲喃喃念著,忽然長嘆一聲,打馬加速。

隨行護衛人員亦步亦趨跟著,馬蹄踏在草地上,揚起紛紛青泥。

來到科爾沁部的駐地,靠近科爾沁沙地一帶的部落正在進行遷徙。一部會南下駐牧察哈爾部空出的草原,另一部會東進,前往東遼河一帶半牧半墾。

科爾沁沙地,位於後世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流域之間,當地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除了有大片草地外,還有成片的松、榆、櫟等樹林。唐末前,科爾沁地區沒有這麼多沙丘,植被狀況較好,生長著茂密森林和物種,是一片水草豐美之地。

後世考古發現在細石器、紅山文化、富河文化遺址中,有不少石製農具,說明當地很早就有原始農業;同時還發現不少漢代鮮卑和遼代古人墓葬埋在沙丘之下,證明當時的地面是黑土層,這說明與西拉木倫河、西遼河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和植被茂盛有關,沙丘是後面出現的。

10世紀時,契丹將從戰爭中俘虜的漢人與被迫遷來的渤海人約數十萬人,安置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並建立州縣,進行屯墾,開闢農田。史載潢河兩岸「地沃宜耕種,水草便畜牧」。

雖然當時的農田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不僅規模有限,還呈現插花式分佈,但畢竟初次使這塊草原成為了農牧交錯之地。不過部分地區因植被覆蓋面減少,表土裸露,風吹即起沙,自然環境開始變得惡劣。當時農作物都種在壟上,即為防止「吹沙所壅」。

金滅遼後,為了防止契丹貴族勢力集結反叛,撤銷大部分遼朝州縣,使其變成廢城,當地大片耕地撂荒沙化。後來,又為了防禦檬古人的襲擾,金朝大量修築金界壕,造成沿線山林草場大片破壞,以至「沙雪堙塞,不足為禦」。

後世,淸朝在此廣設牧場,孳息大批馬駝牛羊。19世紀後,朝廷為了增加財源,招民開墾大片草原,關內大量流民蜂擁而至。據研究,科爾沁沙地當時人口高達130餘萬,以至大量草地被墾。因土地貧瘠,開墾後二三年即因沙害而放棄,繼而開墾新草地。在無植被覆蓋的撂荒地上,乾旱風季時沙層被吹揚而起,形成了流動沙丘。這些沙丘先以點狀出現,後來連成一片,使草原退化成沙漠化土地。

本時空,當地的自然環境還沒有走到後世那一步,但秋冬季多大風時,也會被吹一臉的沙子。為了防患於未然,總督府必須提前做準備,以免將來進了京城,還得飽受北方沙塵暴之苦。

走進驛站,有官員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杜主任,這是各盟上報的救濟口糧與牲畜精飼料數目。」

杜享一目十行掃完文件,看了個大概,隨後簽下自己的名字,加蓋了印章:「你們要儘快將物資悉數運往各盟,各部的災民不能久等,另外,為了杜絕有人上下其手,年中的審核需多排人手。」

「我們已組織從濟州會計學校抽調學生過來幫忙,人手應該不成問題。」該官員將文件收好,又翻出兩封電報,「還有兩件事與明朝有關:一是軍部想在山東沿海搶運饑民,蔣總督來電詢問你的意見;二是明朝使者剛剛抵達了亦河城(後世長/春)。」

「我原則上同意救助饑民,但海軍不得派兵上岸行動,這事關與明朝封貢協議的達成。至於談判之事,我這就準備返回,讓明朝使者稍待。」

從新世界106年五月,初次接觸,到如今新世界108年五月,眼下已是雙方的第五次商談。宋洲其實並不在乎這個封貢的結果,但既然要逢場作戲,就得做好全套,其間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自然必不可少。

杜享乘坐火車,深夜抵達了亦河城,匆匆休息了半晚,第二天上午就開始了談判工作。

和俺答汗「封貢」的流程差不多,明朝同樣提出了議封官號、定貢額、議貢期貢道、立互市、議撫賞、議歸降、審經權、戒狡師這八條,杜享對此基本無異議。

隨後,明朝使者又拿出了《周氏初受渤海王封立下規矩條約》。

杜享看到這個「渤海王」封號,心中竊笑。他裝模作樣,誠惶誠恐地收下《規矩條約》,表示要呈於宋洲君主用印,最後再與《答謝表》一同送還。明朝使者隻知宋洲本土在萬裡之外,具體要用時多久,並不清楚,所以對此沒有異議。

杜享接著又領取了明朝使者頒發的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百戶等官印與敕書,以及授於周氏的鍍金銀印,還有按官秩分等級給予的賞賜。杜享命人將準備好的禮物,品質上佳的皮草、東珠、山參奉上,明朝使者喜滋滋笑納。

雙方約定,待《規矩條約》簽訂,宋洲會在亦河城舉行授封儀式,隨後會派遣官員前往京城進獻貢品與《答謝表》。

細則一一敲定,明朝使者隨即告辭,回京復命,等待高升。

杜享恭送其離開,心裡祝願《規矩條約》撕毀時,該使者不會受此牽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