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四百二十八章:宋洲標準的推廣
自宋洲夷國勾結亂匪攪動北方局勢,給明朝帶來了極大的震動。

明廷由此下旨加強海禁,並調任得力官員巡視海道,主持広東海道戎務的汪鋐恰巧是其中的佼佼者。

汪鋐,字宣之,南直隸徽州府婺源縣人,生於成化二年(1466年),弘治十五年(1502)登壬戌科殿試二甲。

歷史上,汪鋐歷經四朝,縱橫官場三十餘年,一生歷任十七職,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是明代唯一同掌吏兵二部權利的猛人。

不同於其他大明官員的故步自封,汪鋐非常識時務,面對西洋人的船堅炮利,他是第一位倡導「師夷製夷」的軍事家。

本時空,明軍在劉六劉七亂匪作亂中,幾次吃虧,讓汪鋐意識到了火槍火炮的重要性,他數次上書朝廷,仿宋洲夷炮,加強武備,由此得到了朱厚照的讚賞。

正德九年(1514年),汪鋐升広東提刑按察司副使,隨後不久,又奉敕巡視廣東海道,處理過疆戎務。

接到朝廷驅逐佛朗機人的命令,汪鋐料定佛朗機人不會輕易離開,因此提前做了周密部署:加強南頭寨及東莞守禦千戶所的兵力;收集戰船及漁船,以備軍用;加強保家衛果的宣傳,組織兵力;在當地望族鄉紳的幫助下,招募民兵,並詢問海情;探知佛朗機人的戰船大小,火炮射程與命中率。

為此,汪鋐還秘密派人以賣米酒為由接近佛朗機船,見有兩位漢人楊三、戴明在船上,便偷偷與之溝通,勸諭其回頭為朝廷效力,並相約某夜以小船接應,面見汪大人。汪鋐聽了楊三、戴明對佛朗機船和銃的具體描述令其如式製造,後經試驗,果屬不凡。

完成這番部署後,汪鋐才對佛朗機人宣詔,要求其儘快離去。

看著佛朗機使節老老實實上船,広州府的各級官員全都鬆了一口氣,汪鋐卻並未掉以輕心,仍命水師戰船多加巡視。

果不出他所料,佛朗機人並未真正離開,而是悄悄前往了盤踞的「屯門島」及經常滋擾的「屯門海澳」及「葵湧海澳」。

獲知這個情報,汪鋐迅速制定了作戰計劃,讓手下人準備一些裝滿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偏南風起,自己親率軍士4000眾,船隻50餘,攻打佛朗機船隊。

佛朗機這一邊,船隊的指揮權由一位名叫阿爾瓦雷斯的船長接任。此時連同船員在內,佛朗機共有兵力千餘,武裝商船五艘,其他劫獲的小型船隻若乾,兵力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好在無法無天的西蒙幹了點「人事」,在屯門島上建立了堡壘據點,不至於讓一幫人連個落腳地都沒有。

一連等了數日,苦等的偏南風終於到來,汪鋐旋即點齊人馬出發。

大軍來到屯門島附近海域,裝滿油料和柴草的小舟迅速被點燃,藉著南風,火船徑直朝佛朗機船駛去。由於沒有防備,佛朗機船船體巨大,轉動速度緩慢,無法躲避火船進攻,很快就燃燒了起來,佛朗機士兵見此一幕,瞬間大亂。

趁此時機,汪鋐立於船頭,一面命仿造的宋洲夷炮向佛朗機開火,一面派人潛入水下,將未起火的佛朗機船鑿漏。

広東素來產好鐵,明朝仿造的宋洲夷炮威力不俗,與佛朗機銃對轟中,未落下風。

阿爾瓦雷斯命令士兵向明軍還擊,絲毫沒有察覺到水下的異樣,當士兵緊急報告船艙進水時,阿爾瓦雷斯大驚失色。

見腳下船隻傾覆下沉,慌不擇路的佛朗機士兵紛紛跳海逃命。

汪鋐率領的船隻頃刻拉近與佛朗機巨船的距離,狹路相逢,明軍躍上敵船與敵方展開廝殺,佛朗機由此大敗。

此戰結果,明軍俘獲對方「船艦二艘,斬敵三十五人,活捉四十二人」。

佛朗機所剩的三艘大船,趁天黑逃到附近島嶼藏身,至天亮後,風向逆轉,托梅·皮列士等人才借強勁的北風勉強逃過了明軍的追擊。

勝利後,汪鋐感慨萬千,做詩一首,以書胸臆:轔轔車馬出城東,攬轡欣逢二老同。萬裡平治筋力在,一生精潔鬼神通。灶田撥鹵當秋日,漁艇牽篷向晚風。回首長歌無盡興,天高海闊月明中。

屯門之戰後,葡萄牙人賊心不死。

次年4月,葡萄牙官方再次組織起一支由五艘船隻組成的艦隊,其中包括四艘武裝商船和一艘明式船隻。由國王任命末兒丁·甫思·多·滅兒(有譯哥丁霍)任艦隊長,率自己的兩個兄弟迪奧戈·多·滅兒及別都盧·奧門,載著三百人和貨物前往明朝。

這次隨船出征的,還有上次在屯門之戰僥倖逃生的阿爾瓦雷斯與科埃略,其目的顯然有報復之意。雖然他們聲稱是與明朝訂立「和平條約」,但實際企圖在「屯門島或其它合適處建堡壘」。

但這一次葡萄牙人依然輸得很慘,汪鋐在楊三、戴明等人的指導下仿製出了蜈蚣船與佛朗機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敗佛朗機人,又一次將其驅逐出境,並鑿沉大船數艘,奪得大小火銃二十多支。

備倭指揮柯榮、百戶王應恩身先士卒。激戰中,潘丁苟率先登上佛朗機戰艦,其餘明軍齊進,生擒了包括別都盧在內的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人,解救被佛朗機擄掠的百姓男女共十人,並俘獲佛朗機大船兩艘。但佛朗機殘餘三艦又發動反攻,將明軍所俘的戰艦焚毀,王應恩戰死,佛朗機殘部逃走。

為根絕外患,明廷又下旨禁止一切船舶入境。

葡萄牙人在不可能戰勝明朝,又無法進行合法貿易的情況下,暫時死了心,回頭與宋洲以及一些明朝走私商人展開貿易,同樣大獲其利。

通過明朝走私商人,葡萄牙人了解到原來在更遠的北方,有一倭國,其地盛產金銀。聽到「金銀」兩字,葡萄牙人可就不困了,於是接著派船北上探索,在1542年左右,最終開闢了對倭直接貿易,當然這些已是後話。

葡明海戰,宋洲全程劃水,埋頭搞生產,葡萄牙人的受挫,反而為宋洲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