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七十二章 回師
這一晚上,李煜就拿著這首《浪淘沙令》反覆咀嚼,久久不願釋手。

有一種奇特的熟悉感,讓他覺得好親切。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讀著讀著,一種深沉的憂傷感從心底升起,向全身蔓延。

好淒涼的意境,莫非以後的人生就是如此?

次日拂曉,崇簡就帶著三人來帳中拜訪他。

一文二武。

文官他認識,正是不久前離開的副使盧多遜。

武將裝束的,卻是此次討伐江南的主帥曹彬、副帥潘美。

盧多遜一見面就告罪,聲稱眼見國主受人脅迫,無法真正歸心王化,所以特地趕到江陵,請示朝廷後,就和曹、潘二位將軍一起趕來勤王救駕。

勤王救駕?

勤的哪門子王,救的哪門子駕,聽得李煜鼻子都氣歪了。

不過形勢比人強,他也只有捏著鼻子認可。

「請盧大人慎言,這可是僭越的話。」

李煜顧左右而言他。

曹彬、潘美也上前見禮,聲稱昨夜忙於羈勒部眾、佈置軍略,所以無法趕過來參見國主,怠慢之罪還請責罰。

責罰?

這幾人是商量好了的吧。

把自己劫持到這裏,先晾在一邊,等幾人商量好了,又跑到這裏做好人。

何故前倨而後恭?

是了,應該是趙官家的態度決定了這一切。

看樣子,要想代價最小化,還需要自己出面掃清障礙。

自覺清楚一切的李煜,不由得肚裏苦笑。

沒辦法,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

而在來見他的這些人中,最善於察言觀色的並非飽讀詩書的盧多遜,甚至也不是機巧百變的趙崇簡,而是曹彬。

是的,就是那個武人曹彬。

生於官宦世家的曹彬,從小與各色人等打交道,其中不乏位高權重之人。

此刻見李煜臉上陰晴不定,就大致摸準了他的脈搏。

「國主有所不知,多虧了三司趙崇簡大人,一再向官家說明國主一家於江南有大恩,又心向王化,可以重用。所以官家命我等務必謹以諸王之禮侍奉國主,共保江南不至沉淪。」

現在就沉淪了,好吧?

這武人說話,滴水不漏,讓李煜啞口無言,同時也收起了崖岸自高的心思,

曹彬的話讓他明白,在趙匡胤心目中,自己就是個屁,或許屁都不是。

是這個辛辛苦苦把自己劫持出來的綁架犯,為自己爭取了被人高看的地位。

這讓他想起了對年輕天使背景調查的結果。

幼小年紀的天使大人,就跟隨孟昶夫婦到了汴梁,開始了歸為臣虜的生活。

不過,很快他就從眾多降臣中脫穎而出,被趙官家打上了眼。

孟昶去世後,他不僅沒受冷落,反而愈加受到重用,甚至參與到宋室傳說中的奪嫡之爭中。

後來更是抓住機會平定了故國蜀地的叛亂,進一步受到趙官家的青睞。

這之後更是全面開掛,展露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歪才,哄得趙官家一高興,直接升職晉爵做了南下欽差。

也因此,有機會與江南君臣打交道。

這經歷確實勵志,尤其是對即將歸順的江南來說,很有示範效應。

但事情都有兩方面,正因為崇簡的出身問題,一些自詡忠貞的極端人士,直接鄙夷他。

不願和他打交道,更不願以他為楷模,哪怕國主將之奉為上賓。

比如像陳喬這樣的人。

即便李煜對他表面尊奉,暗地裏也有幾分鄙夷。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其來有自,是傳統文化價值的體現。

他們不知道的是,此崇簡非彼崇簡,並沒有背叛故國的包袱。

此外,來自後世的價值觀,讓他對忠誠的理解,層次更高,視野更開闊。

不過無論如何,此時的李煜,在與崇簡相對時,終於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哪怕是在那次推心置腹的談話之後,也沒有的一種全新感覺。

只聽李煜一聲嘆息,向崇簡道:「你那首詞,我看了,挺好。就是不知怎麼的,有一種特別的傷感,像重逢久別的親人,深沉纏繞,令我輾轉反側,幾乎一夜無眠。」

崇簡一陣心虛,認真組織了一番語言才回答。

「人生如白駒過隙,回首間百年滄桑,睹物抒懷,感時傷情,鬱結於中,發之於外,就成了那一闋小詞,令國主見笑了。」

李煜聽了,點點頭,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越發濃厚了。

他以為,崇簡作為亡國之臣,抒發故國之思,自然能夠打動他這個亡國之君。

殊不知,崇簡不過是提取後世記憶,把原本歷史軌跡中一代詞帝本人的創作重現出來而已。

「對了,還有件事,既然已到了這一步,就不要叫我國主了,以免誤會。」

稍停,李煜又認真補充道。

「那叫你什麼?」崇簡問。

「暫時叫李公如何?」盧多遜從旁建議。

那個時候,公是一種尊稱,更是一種爵位。

因為孟昶、劉鋹歸降後,一封公,一封侯,盧多遜就想當然地提議。

眾人對此亦無異議。

「需要我怎麼配合你們?」

李煜也默認了這個稱謂,轉而問道。

「我等商議後認為,目前首要目標就是護送李公迴轉金陵,鎮住江南中樞,然後向四方發出指令,原守城軍馬與宋軍換防,接受改編,並北上整訓,以備翌日之用。」

曹彬出面,代表大宋軍方表態。

「好吧,那就儘快上路。」

想通一切,李煜倒是想儘快了結這一令國家動蕩、自身痛苦的行動。

當日,曹彬抽調一支七千餘人的快騎,連同崇簡,護送李煜快速返回金陵。

在他們身後,還有近四萬人馬,在潘美、盧多遜部勒下,呈梯隊向著金陵推進。

按說以南唐的國力,就這幾萬人馬遠遠不夠。

原本的歷史軌跡中,不似這般匆忙發動。

宋軍進行了充分動員,規模大得多,同時還有吳越王錢俶率偏師自西向東打配合。

即便如此吧,艱難推進到金陵城下的宋軍,也差點無功而返,重演攻太原而不克的故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