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七十三章 換防
只不過這一次,因為崇簡的內應,首先搞定了國主,自然可以行險一搏。

只要操作得當,連險都稱不上。

事情緊迫,李煜捨棄車駕,騎上了快馬,在曹彬、崇簡的護持下,一陣疾馳,中午時分,金陵城就在望。

城中已陷入一片混亂。

徐鉉雖說暫時出頭總覽金陵事務,但在如此人心惶惶情形下,也無法掌控局面。

等到城中察覺有異,快騎已到了城門附近。

崇簡高叫:「江南國主返金陵,開城讓道。」

等城裏一猶疑,人馬已呼嘯著衝進城門。

崇簡就這麼一路叫著,護送李煜席捲到了宮門前。

曹彬所率七千餘快騎,乃是軍中精銳,此刻如臂使指,緊跟著曹彬,如浪潮般呼嘯著湧過大街,湧到昔日南唐皇宮門前,將之團團圍住。

曹彬下了就地紮營的命令。

然後跟著崇簡一起,擁護著李煜進入宮中議事大殿。

迎接他們的是徐鉉,還有一乾文臣武將。

見了宋軍大隊人馬,巡檢司遠遠躲了起來,侍衛們畏縮著不敢亮出武器,所以崇簡、曹彬安全得很。

都不需要招呼親衛隊跟著一起上。

江南突然如此不堪,原因很簡單。

目睹自己的國主被挾持出城,又在甲胄鮮明的宋軍挾持之下返回,一副唯唯諾諾之態,信心一下崩了。

所以當李煜坐上大殿時,曹彬、崇簡乾脆就一左一右立於殿前,對殿下群臣虎視眈眈。

「即日起,取消江南國主稱號,江南一地,從此納土歸降。江南土地,即大宋國土,江南黎民士紳,即大宋臣民。願諸君共勉,襄成此百年盛舉,從此江山一統,海晏河清。」

李煜不得不表態,把事先為他準備好的稿子拿出來宣讀。

眾人無語,那些死硬分子,在崇簡出城時就帶走了一波,此時更是偃旗息鼓。

當下文武百官在徐鉉帶領下,一起施禮讚頌。

「願大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曹彬接著拿出隨身攜帶的地圖,一一指點著分派宋軍接防要塞城池。

這邊徐鉉就在崇簡授意下,草擬詔令,蓋上國主印璽,派出某一中樞官員陪同前往。

這個時候還用國主詔令,就是逾製了,但架不住它能管用。

就當是廢物利用吧,有問題一起扛。

崇簡和在場的宋方高級官員、將領們達成了共識。

換防就這樣開始了。

換出來的江南各地守軍,將直接北上受訓,然後集結在河北、河東一線。

沒多久,後續跟上來的潘美大部宋軍,就分散到了江南各大要地,然後以此為根據地,漸次經營江南全境。

大宋派出的地方官員正在陸續南下,準備全盤接受江南行政事務。

原江南大部分中樞官員和地方主官都會北上,經過宋庭甄別考察後,重新選派到各地。

大宋正在日益擴張中,由於儲備數量上的不足,官員選派正捉襟見肘。

這些訓練有素的降國官員,正好排上大用場。

其中也有個別可能留用中樞,成為趙宋朝中重臣,就如崇簡一般。

這一次,不像上次倡導以蜀治蜀,以安寧地方為主。

這一次,更多是從江南的長遠經營與發展出發,未雨綢繆,做了一些針對性設計。

力主和平收復江南的崇簡,更是對江南給予厚望。

須知後來南宋的主體就是現在的江南國,據此抗擊強橫的金軍、橫掃天下的蒙古軍長達百餘年。

接下來就是順利交接,避免大的波折,真正做到兵不血刃。

基於這樣的出發點,因此當崇簡聽到朱令贇三個字時,立即給予了特別關注。

接替林仁肇為鎮南軍節度使的朱令贇率軍前出湖口(江西湖口),自然也要安排專人去曉諭歸宋事宜並換防。

崇簡依稀記得,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就是依仗有這個朱令贇來援,使得李煜頑強抵抗了許久。

援軍與宋軍最後在皖口(安徽安慶西)展開大戰,僅朱令贇方兵力就號稱十五萬。

最後宋軍取勝,金陵援絕,李煜才出城投降。

這是一場標準的消耗戰,如果在北伐之前,南邊都是這樣的打法,封樁庫搜刮再多的錢都沒意義。

保存百戰精銳的有生力量,以便有朝一日用於北方,要比其他的一切準備都重要。

這是崇簡帶著後世人視角得出的結論。

北宋至少自真宗朝起,名將凋零,百戰精銳十不存一,澶州之役已經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哪裏還有餘勇北問幽燕。

即便後來稍好一點的西軍,也是以戰養戰,在與西夏的拉鋸戰中鍛鍊出來的。

因此崇簡有一種緊迫感。

相比於愛財的趙二,他更愛惜軍力。

因此,為了避免意外,崇簡立即主動請纓,要求親自去會會那位江南最後的名將。

他抽調了老熟人劉寶帶隊,並且要求徐鉉帶著詔令和他一起動身。

可能的話,他恨不得把李煜綁在戰馬上,和他一起去。

如今的劉寶,也今非昔比,早已獲封從五品的騎都尉,任殿前馬軍都虞侯,這一次,也奉調從征。

隨著二人職位的上升,崇簡與劉寶私下來往越少,漸漸地就不再互通問詢。

這並不是疏忽,而是刻意為之。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趙二對武將猜忌甚重。

以文製武是當然之義,但文武勾連卻絕對不能容忍。

以前二人都是小角色,入不了趙二法眼,現今雖說還夠不上重臣級別,卻是手握實權的文武臣子,難免會引起猜想。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來往。

但眼下任務重大,崇簡需要找一個熟悉的人,如遇意外,能夠打配合。

比起那些開國名將,劉寶本事不算大,但心思活泛,見微知著,正是此行最佳人選。

一番安排後,崇簡等三人帶走了最大的一股宋軍,近二萬人。

其實真要打起來,這點人最多只能抵擋一陣,因為對方動輒以十餘萬計數。

之所以多帶一點人,僅基於下述考慮。

只要交接順利,要填補那麼一支龐大軍隊空出來的佈防位置,宋軍人數太少肯定不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